幼少兒英語體驗課上,有哪些有注意的呢?詳細很多家長給孩子選擇英語培訓班,都是要經過精心篩選,謹慎選擇,不是怕花錢,而是怕花了錢孩子也沒學好,或者學了還不如不學,浪費時間之類。英語學習的根本是技能學習,而不是知識學習;也就是在體驗課上的時候,家長要關注的是老師是如何將英語學習技能傳授給孩子,方法和方式是否恰當;有的家長問,上半年課能學多少單詞,以單詞掌握的多少來評判教學質量,這個對於孩子學習方面來說,容易產生誤導;如果家長只是讓孩子學單詞,那培訓機構可以天天讓孩子背單詞,或者變著花樣讓孩子記憶單詞;但是那不是學英語。少兒英語培訓在於老師的言傳身教,悉心呵護,情緒上的關注,學習性格上的轉變,讓孩子去學英語,是為了掌握英語,同時也是影響著孩子的思維方式和表達理念。應該讓孩子學著掌握英語,而不是讓英語去掌控孩子。
家長帶孩子去體驗,不僅要看孩子喜不喜歡,樂不樂意,能不能比較快的融入到教學氛圍中,更要看體驗課上老師如何教,教孩子學英語,重在經驗,更在於方法和水平;和孩子「玩」在一起,但是也要在「玩」的過程中能夠讓孩子有所收穫;比如一節課45分鐘,從頭到尾都是老師在講,怎麼能行呢?要考慮教課的對象,目的是為了孩子學到,而不是為了教學而教學,如果大家都是為了自己,老師只是教育和傳達內容,每節課把知識點講到就算盡到責任了嗎?就像餵孩子吃飯一樣,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吃,而不是做做拿勺子或者筷子的動作比劃一下。當然吃飯的時候,不能只為了餵孩子吃,如果孩子養成了習慣,餓了只需要喊叫就有人來餵吃的,這個過程就相當於老師只傳授內容,而不是教孩子學習技能,獲取食物的能力,教孩子拿筷子,拿勺子,去獲取自己想要的。一節課可以讓孩子開心快樂,啟蒙教育,要知道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教育,而不思一味的讓孩子玩的開心;寓教於樂是老師的訣竅,寓學於樂是小朋友的感受。學的時候要給小朋友思考的時間,過去我們說做學問,就是要有學有問,如果只學,就是抄寫,要有問,因學而問,這個過程就是思考的過程,提問就是讓孩子佔主動,讓孩子主動去獲取。
幼少兒英語體驗課中,有的家長反應體驗的內容太簡單了,所以讓孩子感到學的輕鬆;太簡單會學不到東西,有的家長反應體驗的內容太難了,孩子聽完之後一陣迷糊,就知道玩了;太難了,孩子會感到緊張,趕不上。怎麼辦呢?從零基礎開始學的小朋友,試聽體驗的時候,都會遇到從不適應到適應;有的時候還沒上過英語培訓班的孩子,家長會提前在家裡教一些,比如字母,看動畫片,聽英語兒歌,點讀之類的,讓孩子對英語有一點感覺之後,再去少兒英語培訓機構系統性的學習;這樣也是一種比較好的適應方式。也有直接去根據培訓機構教學特色來的,針對零基礎的小朋友,老師會循循善誘,先和小朋友做朋友,然後再和小朋友玩遊戲,不是簡單的玩遊戲,而是在玩英語字母卡片,英語字母,詞彙模具,肢體語言,加上有節奏的英語;玩的有意義,才能將孩子學英語的心思帶入語境,帶入學英語的氛圍,不去過度限制或迫使孩子做一些不願意做的事情。也不必為了管理上的方便,而將小朋友陷入恐慌,要設身處地的為孩子著想,培養孩子而不思管理孩子,培養孩子學習而不是讓孩子學習,教孩子「學」英語,而不是教孩子學「英語」。
體驗幼少兒英語培訓課程的時候,有的課堂氣氛很活躍,幾個甚至十幾個小朋友就像在遊泳池裡面一樣,亂跳亂叫,這樣熱鬧的氣氛好嗎?也有的課堂比較安靜,主要是老師講和小朋友附和;有的講課方式是按白板和多媒體教學,老師跟著教案念;一天要講什麼內容,教什麼技能,每個老師都應該瞭然於胸,脫離不開教案的,往往會跟著課本走;這樣好不好呢?跟著課本走,老師知道講到哪裡了,孩子也知道學到哪裡了,複習的時候可以知道從哪裡學,這些都是表面上的滿足。真正能留下多少深刻印象的呢,真正學到了多少了呢,可能一本書學完了,驗收不到效果。就像我們看一本書,看完了等於沒看,還不如不看;學少兒英語也是一樣,學了一本書,要有所收穫,知道學了什麼,不知道的和沒學過有什麼區別呢?話說回來了,課堂上熱鬧好不好呢,適當的熱鬧是活躍氣氛,過度的熱鬧容易浮躁,不容易安心學到。老師按多媒體教案教,還是寓教於樂好呢?各有優缺點,但是都在老師的一言一行中去把握,教孩子說英語的同時,還是不僅僅學的是說的英語本身,孩子看到的,聽到的,能進入眼睛和大腦的都是印象,都會成為學習的內容。
幼少兒英語體驗課和正式課有什麼區別嗎?體驗是為了給家長看的,讓孩子在體驗快樂的同時,讓家長感動欣慰和放心,當然體驗課也是為了體驗特色,彰顯教學方式,體驗的同時更要去了解一下正式課堂的教學方式,學習中,學習後小朋友的表現,以及階段性成果;讓孩子學習,就要對學習的內容和方式負責,對孩子的學習成長過程負責。教課的中外教老師資質,水平,效果,質量,服務態度,以及特色等,都要有所了解。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是如何分班;一個小班多少個小朋友,如何去兼顧,學習過程如何去管理,學習方法和效果如何去傳授和培養,能夠達到什麼樣的目的。複習過程中有什麼指導,如何才能讓家長真正的放心呢。是品牌,還是效果;是內容,還是教學方式;是老師,還是管理模式;是小朋友喜歡,還是家長覺得可靠呢。
快樂學英語和課堂教學有什麼區別嗎?少兒英語啟蒙階段,有的培訓機構會以生動有趣的遊戲,別開生面的活動,活潑的氣氛來渲染教學環境,也就是「玩」中有學,但是不能讓孩子學會在學中有玩;啟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激發孩子學習熱情。讓孩子在英語環境中快樂的學習和成長,是相對比較好的;但是不能一直保持這種學習模式,隨著年齡的增加,學習模式也要有所區別和改進,為了迎合和對接小學正式課堂教學,以及初中的學習任務。課堂教學是讓孩子更快的進入學習狀態,有的小朋友在課堂上半天總找不到樂趣,就是找不到學習的狀態,所以不同階段讓孩子適應不同的學習模式,尤為重要。剛開始學習英語的時候,玩中有學,隨著年齡和學習的增加,學習的時候就要認真學習,玩的時候要開心的玩,不能在學的時候想著玩,混淆是為了培養興趣,區分是為了學習過程的質量和學習整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