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光子晶片重構3D感知系統,憑藉低成本、高精度優勢打造閉環...

2020-12-24 創業邦傳媒

5G的時代,3D視覺感知系統給了越來越多企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交互式、體驗式變革也成為主流。但與場景深度融合的3D視覺感知技術,如何實現軟體與硬體的深度結合則成為當下創新變革的動源。

成立於2018年的光鑑科技自成立之日起,就定位為一家提供軟硬體結合的3D視覺感知系統的技術研發公司。具體做法是以其自主研發的納米光子晶片,結合數據驅動創新算法,突破3D感知硬體與算法的極限,為企業客戶提供全新的3D 視覺全棧式解決方案。

面對不同的3D技術和解決方案的融合,光鑑科技整合3D硬體、三維重建和人工智慧三方面共同發力,著重打造「3D硬體-3D數據-3D應用」的閉環生態。同時,整合3D視覺產業鏈上下遊的連接以及在3D硬體產業體系之間的互補架構,成功實現將3D攝像頭硬體、3D深度算法和3D人臉算法集成於踢桃的自主研的的低功耗嵌入式計算平臺上,並實現在智能終端、AloT、新零售、智慧城市的場景落地。

「用納米光子晶片重構3D感知系統。」朱力創辦的光鑑科技的成立也給行業帶來了新的變革。也實力入選創業邦2019中國創新成長企業100強。

2010年,朱力從清華電子工程專業本科畢業後,順利進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博士,專注於納米光子器件領域的研究,師從美國工程院院士、VCSEL領域開創者之一Connie Chang-Hasnain教授。2015年,博士畢業後的他,來到了矽谷的一家科技公司任職,主要負責3D攝像頭、深度傳感器模塊產品的硬體結構設計,並實現其在手機上的量產。

2018年,他與兩位清華本科校友共同創辦光鑑科技,並致力於為3D行業開闢一條新的技術路徑。

至於為何會在此時進入市場,朱力告訴創業邦,首先考慮到的是時機因素,民用領域中手機攝像頭的普及應用推動了整個行業的發展;其次,3D視覺技術的出現大幅降低了消費級產品的成本,成本降低比例接近10倍,這意味著隨著技術的逐漸成熟,未來3D視覺行業將會面臨各個方向的機遇變革,創業機會眾多;同時,團隊創始人成員在行業內均有過豐富的硬體結構、軟體算法的研發經驗,就自身經驗而言,朱力在博士在讀期間,就曾做過多個納米結構相關的項目,比如將納米結構嵌入一類接近髮絲幾分之一厚度的薄膜材料中,控制薄膜顏色,製作出人造變色龍皮膚等等。

儘管3D視覺攝像頭並不是一個全新的產物,但該行業依然處於起跑線相當的興起階段,沒有呈現出巨頭壟斷的態勢,大多只是將自家產品應用到消費級產品中,未切入其他市場。行業內,最先出現的是蘋果、微軟和英特爾,其中,後兩者的售價較高,模組均價在200美元以上,不適合應用於民用場景,而蘋果的售價相對較低,成為了國內大批初創企業爭相模仿的對象,不過礙於蘋果專利的限制,使得企業發展速度顯得尤為緩慢。

「能夠快速切入市場」是光鑑科技在發展中體現出的競爭優勢。成立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團隊便已將技術產品化,結合光元器件和衍射光元器件物理組合工藝,自主設計出了軟硬體結合的3D視覺全棧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集合了光學模組、納米光子晶片、算法方案和3D感知路徑等服務為一體,通過賦能人工智慧視覺接口,便可以使企業客戶實現低成本智能化升級。

以結構光模組為例,在性能端,由於照片成像存在噪聲幹擾,拍攝出的深度圖像片會存在誤差現象,例如同一個物體在連續拍攝的多張照片中存在著差異。一般行業數據在一米距離內只能做到2~5毫米,而基於3萬~10萬個散斑量級,光鑑科技拍攝圖會更加精細,差異度可降低至0.5毫米。同時,光鑑科技所用到的雷射器和光學器件都集中在國內上遊供應鏈,其自主研發的全球首款消費級WFP納米光晶片,算法可用軟核方式運轉,無需專有晶片計算,由此,不僅能做到模組量產,成本也能做到同類的一半。

從門檻較低的智能安防場景切入,目前,光鑑科技的解決方案已應用於智能終端、ARVR、智能安防、機器人視覺、自動駕駛、自動化醫療等領域。光鑑科技分別在深圳、上海和矽谷設立了研發中心,並組建硬體研發、軟體研發、供應鏈、市場團隊,人員也從最初的30餘人到現在近90人的團隊。同時,公司的技術研發正在迅速迭代中,並已與一些企業達成合作協議。

營收模式方面,光鑑科技主要根據客戶需求提供不同的3D配套解決方案,根據算法+模組數量收費,並已於2019年實現營收。

現階段,團隊已有近90 人規模,其中80%為技術,技術團隊中碩博佔一半比例。聯合創始人&CTO汪博博士,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博士畢業於史丹福大學電子工程專業,曾自主開發世界首款去冗餘的內存型數據存儲系統,所在公司於2014年被英特爾收購;聯合創始人&首席科學家呂方璐博士也畢業於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和加州大學伯克利,曾發起並引導英特爾投資的科研項目,其研發的納米雷射器可有望使計算機提速20倍。

成立一年,團隊已完成三輪融資,分別於2018年1月獲得來自北極光創投的天使輪融資,2018年6月完成Pre-A輪融資,以及2019年完成了雙湖資本、軟銀中國資本、信中利資本、北極光創投和松禾資本的千萬美元級別A輪融資。

2020年,光鑑科技的重要目標是將解決方案規模化落地,在驗證產品量產和交付能力的過程中,不斷迭代技術產品,提高自身競爭壁壘。

本文相關的文章列表頁頭圖圖片來源於攝圖網,經授權使用。本文為創業邦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創業邦將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如需轉載或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

相關焦點

  • 光子晶片研究進展及展望:面向未來的計算系統,光計算具有天然優勢
    面向未來的計算系統 ,光計算具有天然優勢 2016年,《自然》雜誌社論「超越摩爾」中明確指出電子晶片難以為繼。 基於多層感知器的衍射光學光子晶片 1943年,神經生理學家沃倫 麥卡洛克(Warren S. McCulloch)和數學家沃爾特 皮茨(Walter Pitts)根據神經信號傳輸方式提出了感知器的概念,即「M-P神經元模型」。
  • 2nm技術的晶片開始沒落,下一代信息科技基石一定是光子晶片
    微電子晶片製造工藝提升趨近極限,5納米晶片已經在今年量產,2納米晶片製程工藝已開始研發;光學器件性能提升為光電晶片的研製打造堅實基礎,光電晶片將加速自動駕駛、機器人和虛擬實境等技術的優化應用,推動半導體設備實現「從電到光」的轉換。
  • 蘇州國際科技園的中國芯:中科融合「AI+3D」核心科技打破國外壟斷
    ,數十億資本投入的3D視覺系統有「失明」風險;支持有限,依賴國內經銷商,未來新興產業響應緩慢」這三大缺陷,為3D視覺領域廠商提供高精度低成本的晶片級解決方案。打造融合晶片「攻堅團」:跨國、跨學科人才交叉融合,創新的核心在於人才團隊。據介紹,中科融合90%以上為研發人員,相關技術來自於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的AI和MEMS微鏡的兩個實驗室。
  • 「雙創」3D感知新浪潮:ToF技術
    2獨樹一幟,打造研發閉環「久負盛名的大廠往往只專注於核心Sensor部分,而我們炬佑智能就是要堅定不移地走系統聯動方向,這裡面有技術層面的原因。劉洋談到,從系統的角度整體去做,炬佑智能不僅具備完全的解決方案能力,在不斷深挖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它還能夠為很多現有技術不能解決的問題提供可行方案,走向創新。ToF方案的關鍵瓶頸當屬傳感晶片,劉洋認為,ToF玩家以做不做晶片可以劃分為兩種類型。
  • 光子算數白冰:詳解光子AI晶片落地進展與研發路徑|GTIC2020
    ▲光子算數創始人兼CEO白冰光子算數是國內少有的光子AI晶片賽道玩家。在演講中,光子算數CEO白冰主要探討了光學晶片的工程化進展、市場定位及目標客戶、具體研發實施路徑及相關適配算法等話題。這被稱為可編程光子陣列晶片FPPGA(Field Programmable Photonic Gate Arrays),其中的光學單元可以通過電控,控制重新的連接組合方式,實現不同的複雜函數。也就是說,FPPGA具有可重構的特性。
  • 光子晶片:一場發生在MIT校友之間的競賽
    研究人員稱這種設備為可編程納米光子處理器(Programmable Nanophotonic Processor)。 這種新型的可編程納米光子處理器是由Harris和他的合作者共同開發,它使用一個波導陣列,這些波導以一種可以根據需要修改的方式相互連接,為特定的計算編寫一組波束。「你可以在任何矩陣操作中編程,」Harris說。
  • 36氪首發|研發矽光子純固態成像級LiDAR晶片,「洛微科技(Luminwave...
    該公司將光相控陣(OPA)、連續波調頻(FMCW)和晶圓級微納光學等的技術應用到LiDAR領域,自主研發了純固態成像級雷射雷達(Imaging Grade LiDAR)以及實現了毫米級的系統級封裝(SiP)的微雷射雷達(MicroLiDAR)。目前,公司第一代的純固態成像級LiDAR已經初步完成樣品,計劃於下個月正式發布,Micro LiDAR已經進入量產,開始為多家客戶供貨。
  • 一篇論文引發的光子 AI 晶片革命,劍指摩爾定律
    2020 年 6 月,LightOn 發表用光學神經網絡訓練晶片運行 AI 模型的新論文;7 月,曦智科技拿到由和利資本投資的數千萬美元 A + 輪融資;8 月,Lightmatter 在晶片頂會 HotChips 上展示了其光子晶片的架構細節;12 月,光子算數宣布其打造的光電混合 AI 加速計算卡已交予伺服器廠商客戶做測試。
  • 為現代光子製造提供最精確的靈活量產晶片貼片解決方案
    作者:周利民 博士,MRSI SYSTEMS戰略營銷高級總監7/22/2020,光纖在線訊,這篇文章描述了最精確的靈活量產貼片機,以解決由網際網路帶寬增長引發的光子器件製造的挑戰。該貼片機系統是用於解決目前大批量高混合的生產情況。
  • 通過三維納米光刻技術實現光通信引擎的多晶片混合組裝
    三維(3-D)納米印刷的自由形狀光學波導也被稱為光子線鍵,可以在光子晶片之間有效地耦合,大大簡化了光學系統的組裝。光子線鍵的形狀和軌跡提供了一個關鍵的優勢,可以替代傳統的光學組裝技術,而傳統的光學組裝技術依賴於技術上複雜而昂貴的高精度對位。
  • 愛上科研,從愛上光子晶體那道光開始~~
    最近,Ge等製備出電場響應、結構色及灰度可調、同時可迅速光固化的光子晶體電子墨水(如圖3d)。Zhao等通過膠體納米粒子在毛細管中的快速自組裝,在毛細管內壁,構築了石墨烯水凝膠結構色條紋,製備得到一種具有防偽功能的動態條形碼標籤(如圖3e)。
  • 36氪首發|開發dToF晶片解決方案,「靈明光子」完成數千萬元A1輪...
    36氪獲悉,國內單光子傳感器晶片公司「靈明光子」日前宣布已完成數千萬人民幣A1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光速中國領投,歐菲控股跟投。靈明光子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賈捷陽表示,此次融資金額將主要用於研發和產品化,進一步提升公司在消費級dToF成像晶片及高性能雷射雷達接收晶片領域技術和產品方案的優勢。
  • 2nm技術的晶片開始沒落,下一代信息科技基石一定是光電晶片
    微電子晶片製造工藝提升趨近極限,5納米晶片已經在今年量產,2納米晶片製程工藝已開始研發;光學器件性能提升為光電晶片的研製打造堅實基礎,光電晶片將加速自動駕駛、機器人和虛擬實境等技術的優化應用,推動半導體設備實現「從電到光」的轉換。
  • 光子晶片原型板卡研發商「曦智科技」完成數千萬美元A+輪融資
    【獵雲網北京】7月6日報導獵雲網近日獲悉,光子晶片原型板卡研發商「曦智科技」宣布完成數千萬美元A+輪融資,投資方為和利資本投資。光計算具有的技術優勢可以讓開發者用更容易的開發方式,更低的生產成本,更低的運營費用去滿足算力需求和功耗需求。我們對曦智的投資實際上是對先進光技術的投資,非常看好項目的前景。」
  • 高精度3d重建是一個雙機融合模型
    而對於高精度地圖來說,一般包括2d地圖和3d地圖。2d地圖主要包括雷射雷達+imu等,而3d地圖是利用紅外+3d雷射雷達,高精度地圖主要是磁慣量傳感器的作用。雷射雷達用於高精度的一維地圖,通過雷射雷達獲取地面點雲;毫米波雷達用於高精度的3d地圖,將車輛的雷射雷達數據經過衍射、slam等多種方法得到的地圖數據與點雲進行匹配,求得運動模型,計算運動軌跡,一般用於自動駕駛。
  • 曦智科技沈亦晨:光子晶片加速智能算法和智能計算
    這說明電腦裡電子晶片的發展和算力已經慢慢變得越來越慢,原因是受制於物理極限。隨著一步步的迭代,每一次迭代帶來的算力紅利已經逐步減少,從 16 納米到 7 納米、再從 7 納米到 5 納米,可能很多人只看到 10% 到 20% 的增長。但是再往下一步,增長只會越來越小。
  • 手機7納米的晶片,與14納米晶片相比,都有哪些明顯優勢呢?
    這幾年,晶片工藝製程開始騷動——正式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幾乎一年就會升級一次晶片工藝。所以,2019年下半年正式進入7納米時代。一些專業人士就曾強調,14納米工藝的晶片就已經夠用了。那晶片製造商們,為什麼還繼續向更小的工藝製程挺進呢?7納米相比於14納米的晶片,都有哪些優勢呢?
  • 高精度時鐘晶片有哪些?(四款高精度時鐘晶片介紹)
    時鐘晶片的接口較為簡單,而且可以與多種軟體連接,並且可以通過軟體進行功能屏蔽,實現對其性能的測試。 高精度時鐘晶片——ds3231 DS3231是低成本、高精度I2C實時時鐘(RTC),具有集成的溫補晶振(TCXO)和晶體。該器件包含電池輸入端,斷開主電源時仍可保持精確的計時。
  • 科學網—科學家首次利用光學晶片實現光子角動量編碼技術
    本報訊(記者彭科峰)日前,中科院長春光機所顧敏院士領導的研究團隊首次利用光學晶片實現了納米尺度下對光子角動量的操控。
  • 蘋果供應鏈洩密:新手機或用攝像頭3D傳感器和5納米晶片
    該傳感器可使用後置攝像頭感知深度並拍攝3D照片,即景深攝影。目前還不知道這種功能如何在現實世界中使用,但它將是第一批配備該功能的iPhone產品線。網傳iPhone XR的後繼機型可能會有的顏色5納米處理器晶片更小更強大據科技網站9to5Mac7月19日報導,2020年的iPhone新型可能會包含一款新的5納米晶片,目前的iPhone上採用的是7納米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