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是春遊,大的時候是旅遊(不包括團建),原來我們從小到大都喜歡旅遊。
記住當你在上小學和初中的時候,能讓自己睡個安穩覺,夜不能寐,除了期末考試,那就是春遊和秋遊了。
一年到頭,春遊是必修課,秋遊相對較少。春遊之地,並非名山大川,只是周圍相對有名的自然人文景觀,算不上旅遊景點。就像河流一樣,河邊有許多洞穴或許多巨石,或者是更高的山。
春遊的時候解決吃飯問題有兩個辦法,一個是自帶「乾糧」,一個是自己做飯。為了方便,同學們會自己帶一些零食,包括餅乾,飲料,方便麵等。和自己做飯的同學,以幾個同學為一組,各自分工,有的拿鍋,有的拿柴,有的拿料,到現場自己做飯。春季旅遊的好處不言而喻,可以開闊視野,欣賞風景,與大自然親密接觸,鍛鍊身體,增進師生情誼,放鬆身心等等。好吧,春遊之後還有甜蜜的煩惱,那就是寫遊記,許多同學絞盡腦汁,寫出一篇流水帳的遊記。
旅遊好處多多,怎麼到現在還不流行呢?從小學到中學,很少見到有組織的春遊(至少在作者所在的地方),原因是什麼?
一所學校成百上千的學生,傾巢而出,走到戶外,大自然環境複雜,這是比較大的安全隱患,比如跌倒、被蛇咬等,或者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等。大快朵頤春遊是大家都想要的,可是一旦發生意外,誰也不能承擔責任。
另外,假定春遊統一收費,比如車費,這會讓一些家庭產生誤解。因此,為了避開不必要的麻煩,請不要再組織春遊。
可以說,春遊帶有時代的烙印,它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生著形態的變化。例如有些學校開展遠足活動,將複雜的春遊演變為單次遠足,也能達到春遊的效果。也有組織參觀文化展館,將遊學春遊轉化為實踐活動。
關於春遊你想說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