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銘(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技術顧問)
文章|《中國徵信》2015年第8期
筆者在過去的一些文章中曾對美國三大徵信機構不同版式的消費者信用報告(本文亦稱個人信用報告)格式及內容做過詳細闡述,但闡述主要針對信用報告的樣例進行,對於樣例中未出現的報告成分甚少述及,對於報告中各類信息的覆蓋面也沒有論述。本文主要討論報告中各類信息的來源和實際報送情況,不涉及信息的展示。本文的參考資料主要來源於美國聯邦政府監管部門的公開出版物。
信用檔案與信用報告
根據美國聯邦政府金融消保局的定義,消費者的信用檔案指徵信機構記錄和存儲的關於消費者的全部信息,與信息存儲的具體方式(如紙質或電子)無關。
信用報告指「徵信機構向授信機構或其他用戶提供的消費者報告」。「信用報告通常包括消費者信用檔案中可向最終用戶報告的信息」,故信用報告與信用檔案密切相關但不必完全等同。
美國《公平信用報告法案》對消費者報告的定義有四個組成部分。一是形式,消費者報告可以是書面、口頭或任何其它形式;二是提供者,消費者信用報告由徵信機構提供;三是內容,消費者報告是「記載消費者個人的可信性、信用狀態、信用能力、性格、一般聲譽、人格特徵或生活方式」的「任何信息」;四是用途,消費者報告用於或期望用於判斷消費者是否有資格獲得信貸、(個人及家庭)保險、僱傭或其他該法案許可的目的。
信用檔案的內容
消費者信用檔案包含以下五大成分的部分或全部內容:
檔案頭/身份識別信息。檔案頭容納該檔案主體的身份識別信息,包含信用主體姓名、曾用名、當前及過去的地址、社會保險號、出生日期及電話號碼。
信用交易帳戶信息。信用交易帳戶信息指授信機構在該消費者名下報送的信貸帳戶信息,通常包括:帳戶類型、信用額度或貸款額、帳戶餘額、帳戶的還款歷史(包括帳戶開立和關閉的日期、還款的日期、帳戶是否處於逾期或催收狀態等)。如果帳戶有多於一個借款人,相關帳戶信息將出現在每個借款人的信用檔案中,同時說明該借款人與帳戶的關係(如共同借款人或授權借款人等)。交易帳戶信息通常還容納一些標記,說明該帳戶是個人帳戶還是聯名帳戶、該帳戶是否包含在某個破產訴訟之中、訪問該帳戶的媒介(如貸記卡卡片、存摺等)是否丟失或被竊以及已關閉帳戶的關閉原因(例如債務償清或借貸人請求關閉)等。某些信貸帳戶信息不包含在信用檔案中,如利率、積分或費用信息,某些帳戶表現歷史信息也不包含在信用檔案中,例如使用該信貸工具進行的交易流水和該帳戶上的(明細)還款信息。此外,信用檔案不容納消費者的收入或資產信息。
公共記錄信息。信用檔案容納消費者的「有金融性質的」公共記錄信息,包含破產、司法判決和聯邦及州的稅務留置信息。逮捕及定罪信息通常不出現在消費者的信用檔案中,但某些其它類型的消費者報告機構例如僱傭背景篩查機構採集這類信息。其他不出現在消費者信用報告中的公共記錄信息包括:婚姻登記、收養以及不涉及判決的民事訴訟信息。
催收信息。第三方催收機構或購債機構代表放貸機構報送的催收帳戶信息。至少某些徵信機構將這類信息作為一個獨立的類別在信用報告中展示。
查詢信息。消費者的信用檔案需要保存每一次信用報告查詢信息。對於僱傭相關的查詢,需要提供兩年的查詢信息;對於信貸應用和大多數其他非僱傭應用(例如租房篩查、保險、政府的執業資格或福利申請)至少需要提供一年的查詢信息。有些徵信機構超越法律上的要求、提供過去兩年的查詢請求信息。徵信機構將信用報告查詢區分為硬查詢和軟查詢兩類。只有硬查詢信息展示在授信機構及其他用戶獲取的信用報告中。
消費者信用檔案還可能包含信用主體本人要求添加的各種聲明信息,例如安全凍結聲明、兵役凍結聲明、欺詐示警聲明以及針對檔案中某個帳戶內容或整個檔案的其他聲明信息。
平均起來,每份美國消費者的信用檔案中包含13個過去或現在的信用交易帳戶,其中9個是銀行或零售商店發放的信用卡帳戶,4個是分期付款帳戶(例如汽車貸款、住房抵押貸款或助學貸款)。
信用報告的內容
一般而言,所有信用檔案中的信息都出現在信用報告中,但存在一些例外情況。例如,徵信機構為僱傭用途提供的信用報告中不包含信用主體的出生日期以及其他敏感信息,也不包括信用評分。
美國每家徵信機構的資料庫中有大約13億個活躍帳戶。據美國聯邦金融消保局調查,來自信貸機構的交易帳戶構成信用報告中的交易帳戶的主體,其中40%的交易帳戶是銀行卡帳戶,18%的交易帳戶是銀行發行的零售卡帳戶,13%是第三方催收機構或買債機構報送的催收帳戶,7%是助學貸款帳戶,7%是零售金融公司的消費貸款帳戶,7%是住房抵押貸款帳戶,4%是汽車貸款帳戶,餘下4%帳戶的報送機構類別歸屬不明。
公共記錄信息。信用報告中的公共記錄信息主要來自美國律商聯訊公司的風險數據檢索服務(LNRDRS)。通過律商聯訊公司採集公共記錄信息而不是自行搜集該類信息的決策使得徵信機構可以從單一來源獲取信息,而不是同數百家公共記錄信息源直接建立聯繫。
律商聯訊每年向三大徵信機構的每一家傳送大約1000萬到2000萬條公共記錄信息,其中破產信息、稅務留置信息和民事訴訟中涉及錢的判決信息大約各佔三分之一。破產信息來自美國法庭管理辦公室的法庭電子記錄公眾訪問系統(PACER),數據聯網獲取。稅務留置信息和司法判決信息需要從總數達一萬家到一萬兩千家的州或地方法庭以及州或縣級政府辦公室得到。律商聯訊公司說這兩類信息中大約30%可以通過電子手段獲得,其餘70%要靠人工錄入計算機系統。為此律商聯訊公司組織了一個獨立承包商網絡專門執行數據錄入工作,平均每個數據採集人員每天錄入約200條信息。
律商聯訊在向徵信機構報送數據的同時,也承擔異議處理的工作。公司會派專人到法庭或政府機構去重新核實存在異議的信息。每年律商聯訊會從各徵信機構收到一百萬到兩百萬件異議處理請求。
將律商聯訊公司提供的信息匹配到徵信機構已有的信用檔案中去是另一個挑戰。根據一項統計,只有3%的法庭訴訟文件包含訴訟主體的社會保險號信息。公共記錄信息更新方面也有很大問題。根據行業內的統計數字,某些州法庭平均要花費兩個月的時間才能發布書面的判決記錄。
催收信息。關於信用交易帳戶中催收帳戶的佔比問題,不同研究給出不同的數字,從9.1%到13%不等。各種催收帳戶中,與醫療相關的催收以及來自電訊、公用事業、付費電視行業的催收帳戶佔到七到八成。在消費者層級上,2014年5月聯邦金融消保局的一項研究給出了消費者信用報告中各類別催收帳戶的分布情況,見表1:
表1 消費者報告中催收帳戶細分及佔比
由表1可見,來自金融類機構的催收事件佔比很小,而醫療類催收佔比相當大,有些研究稱佔到全部催收帳戶一半以上。
圖1從另一個角度描述擁有催收帳戶的消費者佔比。圖中顯示,31%的個人信用報告中容納一個或多個催收帳戶。僅容納醫療相關催收帳戶和僅容納非醫療相關催收帳戶的報告分別佔7%和12%,而同時容納這兩類催收帳戶的信用報告數量佔比為12%。
圖1 消費者報告催收帳戶分類及佔比
從信息的集中度上看,電訊和銀行類催收數據的集中度最高,即少數幾家報送機構報送大多數的催收帳戶。醫療和保健類催收數據的集中度極低。表2給出各主要類別催收帳戶的第一、第二、第三和前十大數據源報送數據量在總量中的佔比。
表2 美國前十家數據源報送催收帳戶類型及佔比
替代性信用信息。替代性信用信息指徵信機構採集並報告的非信貸然而類似於借貸行為的交易數據,主要表現為消費者在電訊、公用事業和租房等服務中履行償付承諾的信息。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一大批催收公司已經開始報送涉及嚴重違約的負面的替代性信息(根據2009年對70家企業的一項調查,89%的被調查企業聲稱報送負面的替代性信息),但報送反映正常還款情況的正面替代性信息的企業數量十分有限。根據從美國某些徵信機構得到的數字,大約只有15%的替代性信息報送機構報送正面信息,其中公用事業企業的報送率略高,可能達到25%。從徵信機構實際得到的替代性信息佔比來看,根據2005年的一項統計,美國三大徵信機構之一環聯的資料庫中,大約僅有1%的帳戶是替代性信用信息帳戶。大約5%的信用檔案或信用報告中容納一條或多條時間跨度在一年以上的替代性信息帳戶。除數量不足外,替代性信息的地域特徵反映也比較明顯。例如,調查稱84%的公用事業數據來自三個州(美國有50個州),81%的電訊數據來自兩個州,電訊和公用事業數據所涉人群很少交叉。近年來美國徵信機構採集的替代性信息的覆蓋面有一定改善。例如,美國徵信機構艾克飛創建了一個覆蓋1.71億人的電訊、公用事業和付費電視信息資料庫。這1.71億信用主體包括1.46億有信用報告的消費者和兩千五百萬沒有信用報告的消費者。另一家徵信機構益博睿通過併購擁有了一個容納900萬租戶信息的住房租賃資料庫(考慮到美國目前據信租房人口達到四千萬,900萬租戶仍然是一個很小的覆蓋面)。益博睿還在通過與第三方機構合作的方式積累更多的租房信息。除信息報送「廣度」方面不足外,替代性信息的報送還有「深度」方面的不足。與信貸信息相比,替代性信息報送機構在「報送哪些、報送多久」等方面與金融機構相比有更大的隨意性。例如,2013年的一項調查表明,只有極少數的替代性信息報送機構按月更新所報送帳戶的狀態。50%的電訊帳戶和公用事業帳戶在首次報送之後六至七個月後停止報送,這一數字在十二個月左右進一步下降到不足30%。這些數字均遠低於《公平信用報告法案》所規定的保存帳戶信息七年的要求。
替代性信息在信用報告中展示的方式與信貸信息沒有區別,即催收帳戶信息與信貸催收帳戶信息一樣展示在報告的催收部分,其他帳戶信息展示在報告的信貸交易部分。這些信息的解讀也同信貸信息的解讀方式一致。換句話說,替代性信息報送在性質上不是增加了「一類」信息,而只是增加了一些交易帳戶。
分析和總結
通過對美國信用檔案和信用報告的分析,筆者總結了以下幾點認識和啟示:
一是美國徵信機構的資料庫中容納的消費者信用信息遠較我們豐富。在「廣度」方面,美國徵信機構的資料庫覆蓋大約90%的潛在信貸人口(一般指15歲到65歲或20歲到65歲的人口數,約佔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二),我們只覆蓋約三分之一;在「深度」方面,美國徵信機構資料庫中人均信貸帳戶數約為13個(包括結清的帳戶),我們只有不足四個。很明顯,在信用數據分析方面,我們的美國同行有多得多的信息可以使用。
二是在個人信用報告的內容方面,美國和中國並無本質區別。這大體說明至少在「形」的方面我們向美國同行學得還不錯。
三是在信用檔案的內容上,我們相對欠缺的是公共記錄信息和催收信息,特別是催收信息。這不僅是徵信行業的問題,也是司法體系建設和商務實踐方面的問題。
是在替代性信息採集方面,美國徵信機構付出了不少努力,但現在看來仍然任重道遠。這對我們是有意義的啟示。
回復 關鍵字 獲得推薦頭條文章回復 宇宙 宇宙的終極密碼: 從釋迦摩尼到愛因斯坦
回復 班花 土豪張三怎樣用大數據思維追到「某江商學院」美女班花?
回復 傅立葉 不懂數學也能明白傅立葉分析和感受數學之美
回復 高官 中國高官晉升模型分析:如何在55歲前晉升省部級首長
回復 常委 分析預測下一屆政治局常委可能都有誰?
回復 女人 女人最懂大數據!
回復 美人 大數據分析:如何成為美人?
回復 色情 大數據!你能在色情行業裡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