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可:「7pay」的失敗與日本電子支付的發展遲滯

2020-12-18 觀察者網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廖可】

8月2日,日本711便利店宣布其自主開發的「7pay」手機支付軟體將於9月末停止運營。這意味著在日本電子支付迅猛發展的兩年時間裡,7pay成為了第一個,也是最快的一個退出競爭舞臺的軟體。

圖為7pay支付頁面

7pay的上線僅維持了3個月的時間。在這3個月的時間裡發生了大量的盜刷事件。7pay至今已擁有150萬人的用戶群,而截至上月末被盜刷侵害的用戶就多達800人,涉案金額達3800萬日元之多。711方面承認,這是使他們最終決定停止運營的原因。

但事實上,7pay還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存在,諸如個人情報洩露、密碼混亂、信息無法顯示等。總體而言,日媒的評價就是7pay在日本電子支付的白熱化競爭中急於提前參戰,而缺乏對系統的進一步準備和測試,最終導致發生了這樣的情況。

每次在和國人談起日本支付方式落後的現象時,我時常從他們的口中聽出一些輕蔑的味道,諸如「日本已經不行了,現在還在用現金支付」、「他們的腦袋怎麼這麼死板,不知道支付寶有多方便嗎」等評論不絕於耳。這次事件發生後,網友更在這個問題上嘲笑日本。然而,他們當中很多人卻並不了解日本人為什麼對現金這麼執著;也不知道在日本人的眼中,中國的電子支付存在怎樣的問題。

企業與用戶的「冰火兩重天」

首先要說明的是,實際上日本很早就已出現電子支付業務。並且,日本的電子支付使用率超過全球各國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是日本公共運輸使用的是乘車卡形式的電子支付系統。換言之,在日本還未出現手機支付以前,日本的電子支付主要就是乘車卡。

圖為日本手機搭載的西瓜卡(日本最通用的乘車卡)支付功能

2018、2019年是日本電子支付突飛猛進的兩年。早在2016年,日本政府就確定了無現金支付發展藍圖,其中電子支付是重要的一環。而到2020年之前,日本還想要打造一個完整且蓬勃的無現金支付社會,並帶動網際網路產業一起向前發展。

2018年,在宣布將消費稅從8%提高至10%後,日本政府還提出將在一段時間內給予符合條件的居民相當於商品價格2%的積分返還。作為其中一個主要的積分返還渠道,電子支付得到了空前的推廣。目前,日本除了較早出現的LINEpay以外,諸如PAYPAY、メルカリpay及各便利店出品的電子支付軟體,都是在這段時間內狂飆式發展。


圖片說明:該圖為日本ICT綜合研究所對2019年度1個月中使用1次以上的無現金支付服務利用者的統計數據,數據顯示自2016年起,日本的手機軟體電子支付使用人數(藍色柱)和手機二維碼支付使用人數(橙色柱)快速增長,預計到2020年兩者的利用人數分別可達1691萬人和1422萬人。這個數據可以說明日本的電子支付確實在發生質的飛躍,但卻遠不能認為電子支付在日本社會已經普及起來。

圖片說明:該圖為ICT綜合研究所對2019年日本社會購物支付方式的調查,在現金、信用卡、借記卡、卡型電子支付、手機軟體電子支付和手機二維碼支付這6種支付方式中,現金支付仍然佔據主導地位。這與2018年開始砸重金推廣電子支付的企業的設想大相逕庭。

「失去的10年」帶來的現金至上主義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日本社會對現金如此執著而無法自拔?根據目前日本各大巨頭企業及學界的調查,日本人覺得現金好的理由大概可以用下圖來說明:

該圖為日本銀行在2018年3月的一次輿論調查。這次輿論調查顯示日本人使用現金支付的情況並沒有因為電子支付的普及而發生太多變化。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之所以選擇現金支付,最重要的理由是「當場就能完成支付」,選擇此項的人數比例高達73.7%。

而接下來的分別是「現金在很多地方都能用」63.8%、「不會擔心用得太多」49%、「沒有手續費等額外支出」37.8、「支付不需要花很多時間」22.8%、「對其他支付手段懷有不安感」19.4%、「匿名性高」11.2%。

可以清楚看出,日本人覺得現金好,是因為現金帶給他們很強的安全感,尤其是現金支付可以當場完成,而不需要借債,並日後還錢。筆者曾經與許多日本友人聊過這個話題。當我問及他們為何非使用現金不可的時候,他們之中大部分人第一時間的回答是「安全」。一位50歲的日本朋友如此評價:「在日本,很多人都有過因為借錢而一夜之間傾家蕩產的記憶,不管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所以在支付方式上,更多人傾向於使用現金支付。」

其實,這裡面隱含著日本人對泡沫經濟破裂後「失去的10年」的深刻記憶。早在電子支付發展遲緩情況出現前,日本專家學者早已開始研究日本信用卡普及率一直維持在45%左右的原因。本質上,這也有關於日本人的現金至上主義觀念。在泡沫經濟破裂後,出現了兩種和借錢有關的情形,

其一是很多在泡沫經濟時代大量從信用卡中借錢的人,後來在經濟泡沫破裂後被銀行催促一次性還清全部的借款,終致傾家蕩產;

其二是在泡沫經濟破裂後傾家蕩產的人,失去工作卻又找不到新工作,而不得不大量從一些非法組織中借錢,拆東牆補西牆,最後因為債臺高築而選擇自殺。

上述兩類人都可以用「個人破產」這一數據來反映。

日本銀行曾經統計,從泡沫經濟破裂後的1990年開始到2000年,這10年間日本破產的人數變化:

圖片說明:該圖為日本財務省統計的1987年至2011年間申請個人破產的件數的年度變化情況。1990年開始數值上升,至2000年前後達到頂峰,有超過25萬人申請破產。可以看出,泡沫經濟破裂前後靠著借款度日最終破產的人數非常多。

破產的記憶已經深深刻在日本這個民族的心中。現在許多人即使辦理信用卡,也會分別辦理10多家公司的信用卡。其目的就是防止借款過於集中,而當這家銀行出現運營困難的情況時自己會被催要所有的借款。

「電子支付要求人們裸體」

日本人對電子支付和信用卡的態度差異,還涉及到另一個問題—「隱私」。筆者在日本曾有過幾次向朋友推薦註冊微信的經歷。當時如果使用海外手機號直接註冊微信帳戶,會直接開啟微信聲音鎖的功能。僅僅因為這點,筆者的幾個日本朋友均拒絕使用微信。「我不想把自己的聲音交給一個公司來保管。」這是一個朋友當時回答筆者的原話。同樣,日本社會對iPhone的面部識別系統也比較排斥。

事實上,日本人有著非常強的個人隱私保護意識。這一方面是源於原子化社會肢解了日本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他們更傾向於維持自己的生活空間;另一方面則是泡沫經濟破裂後他們對政府、對資本的不信任感。

日本社會中多數人為中產階層的上班族。他們在生產生活上維持一個相對隔絕的圈子,對自己的財產更加在意。因此追求生活安寧和財產保護意識催生出他們天然對隱私的重視;而泡沫破裂後的日本,由於政府和銀行握有很多人的隱私信息,被討債人追到天涯海角的日本人比比皆是,這也成為了他們的一個共同記憶。

因此在談到電子支付時,暫且不談將資金交於一個第三方公司的問題。單是使用他們的手機軟體來完成電子支付,其中需要個人信息以及可能會發生盜刷事件的風險,就令很多人不寒而慄。而這次711便利店的7pay軟體發生的大量盜刷事件,更讓許多日本人感受到這種支付方式的不安全。一位日本人在接受日媒採訪時這麼說道:

「電子支付的軟體不僅要求人們裸體,還要裸著體用錢。」

拜師中國

實際上,日本政府在很早以前就注意到電子支付方式的出現。2009年,日本政府在頒布的《情報通信白皮書》裡就提到北歐國家電子支付以及無現金社會的發展情況。但是直到2016年後,日本政府才真正下定決心普及無現金支付方式。日本政府提出要力爭實現到2025年時,民間交易60%無現金支付的目標。

促使他們制定這一目標的原因,就是中國。

圖片說明:該圖為2018年日本總務省頒布的《情報通信白皮書》。其中一個章節特意將中國的電子支付作為例子加入其中。這足見日本政府對中國電子支付發展的關注程度之高。中國電子支付的發展不僅減少了現金支付帶來的大量額外成本(如發行、維護及廢棄),更帶來了新興產業的發展。這種以電子支付和網際網路為基礎建立起的新行業生態圈,令日本政府也十分眼紅。

但是,日本在電子支付領域存在一個發展制約因素,那就是硬體設施嚴重不足。去過日本的朋友都知道,日本的小商店非常多,大部分都是個體戶經營,並且大多數採用現金支付方式為主。比起信用卡和電子支付設備,日本傳統的個體經營戶更喜歡用一種提前販售商品券、之後憑券兌換商品的機器。但是說到底,這種機器採用的仍是現金支付。

圖片說明:該圖為日本社會中隨處可見的「販券機」,用現金購買食品券後將食品券遞交給店員,從而省去付錢找零的步驟。日本電子支付機器非常缺乏,這成為了制約日本電子支付發展的一大硬傷。有趣的是,因為訪日中國遊客的激增,日本社會上首先普及開來的是針對訪日中國遊客的支付寶和微信電子支付設備,而在這段時期,日本國內率先成長起來的電子支付不是給日本人,而是給中國遊客使用的。

圖為安倍體驗電子支付

今年年初,安倍為了推廣電子支付,親自來到日本街道中體驗手機支付的快捷。他以這種方式打了個「硬廣」。但也正是從那時起,日本各大支付軟體大量砸錢真正開始了日本普及電子支付的工作。

然而比起中國的情況,日本的電子支付顯然要更稚嫩,尤其是在安全保障上。7pay停止運營的直接導火索是盜刷屢禁不止,而其中多起盜刷事件都是在日中國人犯案。對於頗有經驗的犯罪者而言,日本的電子支付安全保障仍然不足。

日本社會眼中中國的電子支付

在學習中國過程中,日本社會和學界既看到了中國電子支付的優勢,也看到了其中的隱患。中國經濟研究專家、對外經貿大學教授西村友作在談到中日電子支付業務發展時認為,中國的無現金化雖然帶來了削減交易成本的好處,但也帶來了諸如侵犯隱私、數字鴻溝等問題。

針對侵犯隱私的問題,他寫道:「雖然使用手機支付金錢是免費的,但作為代價,人們花費的是自己的個人數據。平臺企業通過提供免費服務來換取人們的隱私,並通過它來獲取收益。」而近年來,國內諸多APP能夠通過各種大數據算法準確無誤地算出符合用戶的口味推薦商品,已經引起很多消費者的注意。大數據算法的發展離不開大數據的基底。這個基底的來源別無他法,就是靠著收集每個人的個人數據。

另一個問題,所謂「數字鴻溝」,是指當社會在數字電子領域快速發展後進入到一個新時代的同時,這個時代也導致誕生於上一個時代的人的脫節,從而給他們帶來諸多生活上的不便,這形成了一個看不見的將社會割裂開的鴻溝。去年9月,黑龍江一名老人在超市排隊買水果,因為超市只支持微信和支付寶支付,而他只帶了現金,無法完成支付,便憤然丟下水果走開。這類新聞在近幾年逐漸出現,技術帶來的鴻溝讓原本應該變得方便的社會,對某些弱勢群體來說反而更加難以生活。對於今天電子支付如此普及的中國,是個十分值得深思的問題。


黑龍江老人超市購物無法使用現金支付的視頻截圖

以上兩個問題,哪一個放在日本,事實上都會比放在中國的情況要來得嚴重,因此他們想學卻又不敢學。

日本社會每年都在針對無現金支付的問題進行廣泛的討論,也拿著各個國家的例子作為參照,為的是避免曾經發生的慘劇和未來可能發生的問題。也許在我們走得很快領先他人之時,比起回過頭來嘲笑他人,更需要的也是反思自己和思考未來的路。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修不好「7pay」只能放棄:日本7-11的電子支付大潰敗
    「7pay」資安風暴後一個月,1日7pay官方召開謝罪記者會,表示短期內無力改善之下,宣告7pay將在9月底正式停用。圖/路透社【2019. 8. 01 日本】修不好「7pay」只能放棄:日本7-11的電子支付大潰敗資安BUG修不好,直接棄坑先收掉?
  • 日本7-11電子支付應用剛上線就現漏洞,損失共計350萬
    7月1日,日本7-11公司開始提供通過智慧型手機顯示條形碼來購物的支付服務「7pay」,但是不久便遭盜刷。據共同社7月5日報導,日本柒和伊控股公司4日發布消息稱,可在7-Eleven便利店使用的手機支付APP「7pay」因遭遇第三方非法入侵,可能已造成約900名用戶合計損失約55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350萬元)。
  • 微信支付進入日本,微信可掃Line Pay支付
    日本人不經常使用這一支付功能原因主要有:一是大多數日本人習慣於使用現金和卡支付,對於極低門檻的數位化運營方式尚不熟悉,從心理上接受需要一段時間。二、日本交通卡已經遠遠超過了通勤的概念,它在電商、加油站、百貨公司各個領域的滲透使得行動支付的推廣顯得格外艱難。
  • ...乘車技術 微信支付與LINE Pay合作 日本統一二維碼支付標準陷困境
    《出海周報》是行動支付網打造的金融科技、行動支付出海一周重要資訊欄目,聚焦企業出海、海外市場動態、海外監管政策等方面,以簡捷的方式,提升讀者獲取資訊的效率。埃及電子支付公司Fawry上市埃及頭部電子支付公司Fawry在埃及交易所上市。
  • 7-11緊急叫停7pay 上線數日被盜刷5500萬日元
    7月7日消息 7月1日,日本7-Eleven公司提供通過智慧型手機條形碼來購物的支付服務「7pay」,剛剛運營三天的時間,就因為服務出現問題而停止了新用戶的註冊。
  • 日本7-11、全家便利店開始提供手機支付服務
    據《日本經濟新聞》7月2日報導,日本7-11和全家便利店從7月1號開始提供手機支付服務。顧客只需在收銀臺出示手機APP中的二維碼即可支付。在日本,目前各類手機支付不斷增加,大型便利店企業的加入或將加速手機支付的普及。
  • 日本7-11手機支付應用剛上線就出事,900用戶被盜刷5500萬日元
    【文/觀察者網 王愷雯】 7月1日才剛上線的日本7-Eleven手機支付程序「7pay」,在短短幾天後就因遭第三方非法入侵、用戶錢款被盜刷而大規模縮小服務。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柒和伊控股公司4日發布消息稱,可在旗下7-Eleven便利店使用的手機支付APP「7pay」因遭遇第三方非法入侵,可能已造成約900名用戶合計損失約55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350萬元)。該公司將予以全額補償。
  • Visa攜手Conferma Pay共同推出Visa Commercial Pay,提供電子支付...
    財見2020年11月24日,數字支付公司Visa和電子支付技術提供商Conferma Pay建立戰略合作,共同推出Visa Commercial Pay。Visa Commercial Pay是一套對公支付(B2B)解決方案,能夠幫助企業改善現金流,省去過時的手動操作流程。
  • ...獨角獸Grab加快擴張:與馬來西亞最大銀行合作推廣電子支付GrabPay
    自從收購Uber東南亞打車業務後,新加坡網約車公司Grab繼續馬不停蹄地進行擴張,昨天,它宣布與馬來西亞最大銀行Maybank合作,在馬來西亞推廣在線電子支付平臺Grabpay。這是它的全線電子支付平臺首次進入新加坡之外,這也讓它加入到在當地與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角逐中。同時,Grab在越南與Uber的業務合併正面臨嚴格的反壟斷審查。GrabPay此前雖然在它東南亞市場都有使用,但是僅用於Grab用戶支付車費。在菲律賓,用戶之間可以互相轉帳。Grab計劃在今年年底前,讓GrabPay進入它運營業務的8個國家,大舉進入行動支付市場。
  • 中國微信支付在日本迅速傳播(雙語)
    只需掃描商品的條形碼,使用騰訊的微信支付即可。這在中國很常見,但現在在日本的富士急遊樂園也可以實現。   「No need to line up to pay. The price of the Japanese yen can be converted to RMB directly.
  • 7-Eleven日本和全家便利店啟用手機支付APP
    7-Eleven日本公司1日開始提供通過智慧型手機顯示條形碼來購物的支付服務「7pay」。「全家」的「FamiPay」也在同一天啟用。此舉旨在獲得顧客的購買數據,但智慧型手機支付已有各通信運營商率先推出,如何普及將成為課題。「7pay」的方式是,店員讀取「7-Eleven app」上顯示的條形碼,可通過現金或信用卡充值。
  • 「Mobile pay」是行動支付?!那可要鬧笑話……
    還記得前不久小編和朋友逛街,路上遇到一個乞討的老爺爺,看著著實可憐,準備往他前面的碗裡捐一點錢,可翻遍口袋才發現沒帶現金,這時,老爺爺迅速從旁邊拿出一張二維碼出來……事後朋友跟我調侃:果然是科技改變生活啊。話說小夥伴們,你們有多久沒用過現金了呢?
  • 臺灣百貨品牌新光三越推出行動支付應用SKM Pay
    新光三越APP升級改版為APP 3.0,8月2日起獨家首創百貨第一個會員專屬的skm pay(ShinKong Mitsukoshi Pay)行動支付,兼具「支付、會員宣告、累點」三合一特色,加上美食訂候位服務新增外帶功能
  • 日本行動支付樂天Pay:正積極評估登錄臺灣
    在日本打敗Apple Pay、市佔率逾15%的樂天Pay可能來臺。樂天集團副社長穗坂雅之昨(2)日表示,樂天生態圈已在日本證明可以成功,樂天信用卡已在臺設點,未來也希望在臺灣複製日本經驗。樂天信用卡副社長中村晃一則透露,手機支付的樂天Pay雖不確定何時會去臺灣,但正在「積極評估」。
  • 日本711網上支付APP宣告失敗,9月底將全面下線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7&I控股公司在8月1日宣布,由於便利店巨頭711推出的網上支付服務「7pay」的智慧型手機APP頻發帳號被非法登陸的問題,該服務將在9月30日24點全面停止。報導稱,該支付服務在推出大約3個月這麼短的時間後就被終止實屬罕見。給出的理由是登錄時身份認證不充分、建立徹底的安全應對方法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以及發生了一系列的非法登陸情況,用戶的不安情緒已經擴大。報導指出,7&I控股公司在2019年4月4日公布了7pay的名稱和服務概要,7月1日正式展開服務。
  • 日本711網上支付APP宣告失敗 9月底將全面下線
    【鈦媒體瞬眼播報】鈦媒體8月2日消息,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7&I控股公司在8月1日宣布,由於便利店巨頭711推出的網上支付服務「7pay」的智慧型手機APP頻發帳號被非法登陸的問題,該服務將在9月30日24點全面停止。報導稱,該支付服務在推出大約3個月這麼短的時間後就被終止實屬罕見。
  • 微信支付與LINE Pay達成合作 向日本商戶普及行動支付
    11月27日,微信支付與LINE Pay在日本東京宣布雙方將合作在日本共同推廣行動支付。基於雙方合作,日本商戶通過一個集成系統,既可為日本本地用戶提供LINE Pay,又可為赴日中國遊客提供微信支付的收款選擇。
  • 微信支付可掃LINE Pay日本二維碼 使用微信錢包餘額支付
    8月16日下午消息,微信支付與LINE Pay近日宣布,雙方將再度深化行動支付領域的合作,正式啟動面向LINE Pay所有覆蓋商戶的微信支付支付能力整合。此後,LINE Pay日本的二維碼將具備「一碼多用」的能力,微信支付用戶可以通過掃描LINE Pay二維碼,使用微信支付錢包餘額進行支付。
  • Paymentwall新增臺灣地區Apple Pay、Line Pay等電子支付渠道
    2020年7月3日,全球領先的支付科技公司Paymentwall近日宣布在中國臺灣地區新增Apple Pay、Line Pay、JKoPay(街口支付)、EZPay(簡單付)、Taiwan Pay(臺灣Pay)支付渠道,中國大陸地區及全球各類遊戲、社交及虛擬服務類企業現在可以通過Paymentwall平臺快速開啟臺灣本地電子錢包收款,觸達更多當地年輕消費者,提高臺灣市場營收
  • 基於一款全球範圍流行的加密貨幣支付軟體Bitpay介紹
    本周慈善機構宣布與Bitpay合作,以接受BCH和BTC的加密貨幣付款。 自2017年以來,Bitpay已經處理了超過3700萬美元的加密貨幣捐贈。與Bitpay合作的知名慈善組織包括維基媒體基金會,電子前沿基金會(EFF),綠色和平組織,小母牛國際,水利工程和美國國家紅十字會等。使用加密資金捐贈可以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內在行動裝置或家用電腦上輕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