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標題為「3歲之前不好好帶,長大後悔也來不及!」
每次看到這種標題,總是莫名的反感,不管這話是哪位專家說的,都不喜歡。
為什麼不好好帶孩子後長大就會後悔。難道一個孩子的前途就在3歲之前嗎?難道過了這個年齡段,孩子就註定一事無成嗎?那是怎麼個「後悔也來不及?」
按照他們的理論,我孩子在3歲之前沒有好好帶,將來不會有什麼大的成就,只能成為一名普通人,而我一定會後悔不已。
說實話,兒子3歲前,或者說我現在的女兒2歲了,我覺得自己沒有帶好,甚至有點不負責任,後悔多少有一點,但是我從來沒有覺得來不及。
教育孩子,從來都不是一套理論吃遍所有孩子。那些利用別人「第一次當媽」的不安和「按照書本帶孩子」的恐慌來滿足自己專業技能多強的人,說到底是為了什麼?
當然,要承認3歲前對孩子來說,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年紀,他開始有了自我的意識,接受這個世界,形成屬於他個人特色的靈魂。或許因為它太重要,很多人就喜歡在上面做文章,,什麼3歲對了,一輩子就對了。恨不得孩子在3歲前,所有的高尚品格都能體現,同時沒有任何缺點!
很多年輕的父母經常被唬住(包括我在內),他們告訴我將孩子塑造成我們所期望的樣子,又說要讓孩子學會「做自己」。呵呵,這算什麼?要養育成我想要的樣子,又要「做自己」、如果孩子喜歡的樣子是我討厭的樣子,那怎麼辦?
還能在高逼格的扯淡嗎?
一千萬人有一千萬人帶孩子的方法,孩子長大後是否有出息,3歲前的影響是有的,但不是絕對的。
也許3歲前的教育爛的跟渣一樣,或者對以後的成長可能有障礙,但是我相信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努力,都不會為時已晚,更沒有所謂的「後悔也來不及」。
那些相信來不及的家長,要不是自己太懶太無知,就是給自己不會教孩子找一個完美的理由罷了。
說實話,最近在看兒童性格心理學,然後看到那些教育家所謂「培養出這些性格的孩子將來就會有出息」之類的理論,每個孩子的性格都是天生的,不可能完全改變孩子的性格,天生內向的孩子骨子裡就是內向,不可能培養成多外向,多叛逆的孩子,只能說我們可以微調孩子的性格,但是想要徹底改變,除非投胎再來吧。
我兒子向來內向,膽小。這是天生的,基因自帶。我相信可以通過後天的調控多少改變這種性格帶來的負面影響,所以我應該帶孩子接觸外界,結交小朋友,多參加集體活動,希望多少能改變內向和膽小的性格,雖然我知道徹底的改變是沒有辦法的。
可惜的是,在我帶娃的時候,只為了自己方便,能少出門就少出門,朋友結交多或者少都無所謂,集體活動能免則免。結果到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內向的性格非常明顯,那時候已經3歲後了。
報名幼兒園的時候,園長當從年齡判定我兒子開始就上中班,但兒子的身高相對瘦小,性格又內向,到幼兒園的時候,就跟生活在狼群的兔子一樣,經常安安靜靜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老師沒有叫離開就不會走。
如果家裡有內向的孩子都能體會,內向的孩子都比較敏感,就算被人欺負,也靜靜不敢反抗,最可怕的是還藏在心裡不敢說。
每次接孩子回家,剛出幼兒園門,孩子就跟解放了一樣。可是只要一踏入幼兒園,整個人就失去活力,看著兒子低著頭走進教室的背影,能明顯的感覺到他的不開心。
可能這個在其他人看來,內向的孩子大有人在,都可以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偏偏你家的就不行,是不是你家孩子太嬌氣了?
作為一名爸爸,我才不管別人的孩子怎麼樣,我兒子現在一看就是有問題,難道老師就沒有責任嗎?但與其一味的怪學校怪老師,還不如先從自己身上找問題。
身為父親的敏感,我很清楚兒子這樣的表現是被其他同學欺負了。但是如果他自己沒有說出來,哪怕我跑去幼兒園責備老師,也無濟於事。可惜他從來不跟我說原因,如果我不問的話,他連今天在幼兒園是否開心都不會說。
內心的糾結不言而喻。每次上學我就擔心,兒子是不是在幼兒園被人欺負而不敢還手,可怕的是沒人發現,沒人察覺,將來會不會變得更加的不自信。
我想過很多方法,極端的想法就是讓孩子轉學。可是思前想後,逃避不能解決孩子內向的問題,以他這種性格,到其他幼兒園一定也是這樣,難道要讓兒子帶著自己身邊嗎?所以最好的辦法是解決這個心結的問題,不然以後要是再遇到這種問題就逃避,就才真的後悔都來不及。
最後我開始試圖和孩子交心,一方面和老師溝通,告訴老師我的猜想,希望他們能多留意下兒子的情況;一方面從兒子身上入手,讓他打開心結,學會如何保護自己。
我開始學會蹲著和孩子說話,不和他說幼兒園生活的話題,陪他玩,陪他看電視,還告訴他小時候爸爸的故事。幾天後,兒子在談話中跟我說:「爸爸,我不要去幼兒園。」
我好奇問他原因,他沒有說原因,也許他自己都沒有說清楚。但起碼兒子肯說自己的想法了。
我還是讓他去上學,每次放學,我都會當著兒子的面和老師聊幾句,說兒子在學校表現好的一面,希望能讓他自信起來,臨走前讓兒子跟老師說再見,接著會去學校的遊樂園玩一下再回家。
慢慢地兒子對老師的態度有了轉變,有什麼要求都會向老師訴說。突然有一天,兒子跑了和我說:「爸爸,學校一直有個小朋友欺負我,弄我的椅子。」
心裡的石頭終於落地了。兒子肯和我說發生了什麼事。後來我教兒子:「如果有人做了讓你不舒服的事情,你就大大聲的說出來,就會有人來幫你了。」
第二天兒子回到家跟我說,「今天XXX欺負我,我大大聲的說不要,接著老師就過來批評小朋友。」從那後,兒子上幼兒園都是蹦蹦跳跳地進去,再次看到這個背影,我比任何事都有成就感。
前後用了10來天,回頭想想,平時帶娃太過於懶散,跟兒子的關係一直處於若即若離的狀態,兒子有什麼事情都不會想著依靠我。幸運是通過自己的改變和兒子的相處有了新的進步。
雖然我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沒心沒肺的馬大哈,什麼事情都不要往心裡去,可偏偏就是內向膽小的一個娃,註定以後還要多關心他的內心世界。
這事過後,父子的關係更好了,開始願意自動和我說幼兒園發生了什麼事,特別是不開心的,他都願意說,我也靜靜的在那裡聽著。
不知道哪個名人說:孩子天生都是天才。其實每個孩子的天賦都是優秀的,只是我們要做的是發掘孩子的隱藏天賦,不是說「性格是天生」的,就認定這孩子以為成就也就這樣,也不要認為從小沒有養成好的習慣,將來就沒有成就。那都是自己給自己的藉口,到頭來才是真正的耽誤孩子。
孩子一生中會有很多挫折,無論性格好壞都會有各種意想不到的考驗。任何對考驗的逃避都是因為父母和孩子放棄努力。
計劃永遠是美好的,可現實總讓結果留下瑕疵,有遺憾。
如果當初可以……那麼現在應該……
但生活沒有如果。
就算你按照專家說的,根據他的理論帶孩子,教育孩子。那樣就可以成為一個理想的孩子嗎?或者說是你想要的孩子嗎?
我從不介意計劃到了最後有遺憾有瑕疵,因為現實就是如此,那些遺憾和瑕疵不是正告訴你努力實現計劃的最好證據嗎?
我也不介意帶孩子會留下遺憾後悔,哪怕最後孩子沒有長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比起拿著教育聖經,恨不得把所有的優點都往孩子身上加,變成一個完美的機械,我寧願讓孩子成為各種缺點的人。
人生只有一次,誰能保證沒做過後悔的事?為什麼不讓孩子接受現實,認清楚自己的不足,我們陪孩子一起努力去改變,克服身上的缺點,讓他們明白努力就會有回報,這才是真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