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國防教育方法手段

2020-12-11 中國軍網

海南省軍區政委葉青代表建議,要不斷創新方法手段,既要用好電視、廣播、報刊等傳統新聞媒體,又要用好「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將國防知識的普及融入受眾日常生活之中,真正使國防教育進入小區、進入家庭;以民兵訓練基地、「青年民兵之家」等愛軍習武教育基地為平臺,對廣大群眾進行開放式國防教育;在重大紀念日,組織黨政機關幹部、青年學生、幹部職工到烈士陵園掃墓,增強他們特別是青少年學生建設祖國、保衛祖國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逐步建立起適應現代社會特點的全方位、多層次教育機制。

(本組稿件由記者費士廷採寫)

相關焦點

  • ...國防教育開創"大國防教育"模式 "2020上海市青少年國防素養創新...
    上海國防教育開創"大國防教育"模式 "2020上海市青少年國防素養創新專項總結頒獎會"在向明中學舉行時間:2020/12/14 14:05:33 來源:第一教育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秦嘉瑩
  • 青島市創新性建立國防教育師資庫 全省推廣「青島經驗」
    今天上午,市委宣傳部率先在全省建立由39名專家組成的青島市國防教育師資庫。師資庫豐富了國防教育手段,是創新國防教育的重要舉措,為提升全市國防教育水平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研究下發了《關於建立市國防教育師資專家庫的通知》,在全市各部門各單位推薦的基礎上,在全市範圍內廣泛吸納優秀的國防教育人才,充分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為建設國防教育師資庫做好人才儲備。專家推薦流程公平公開、規範嚴謹,堅持好中選優的原則,建立起高素質、專業化國防教育師資隊伍。 為加強師資庫的建設和管理,我市制定出臺了《青島市國防教育師資庫建設管理辦法(試行)》。
  • 國防教育從學生抓起
    榆次二中國防特色班學員賈雪琦說:「在國防特色班,我們的行為規範有著嚴格要求。每周的軍事技能課、軍事文化課和軍事訓練課,讓我對國防建設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保護國家安全和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開設國防特色班,是學校國防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更是國防教育進校園的創新模式。今年伊始,在山西省軍區黨委擴大會議上,晉中軍分區被賦予在普通高中開設國防特色班試點任務。
  • 上海軍地創新開展全民國防教育
    上海警備區政治工作局主任、上海市國防教育辦公室主任田遠介紹,時代不斷發展進步,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呼喚國防教育不斷創新,他們著眼時代發展,加強軍地協作,探索推出了一批有活力、有激情、有影響力的國防教育活動,在全社會營造關心國防、熱愛國防、建設國防、保衛國防的濃厚氛圍。
  • 崑山:走軍民融合式國防教育之路
    注重「五個結合」,在特色教育中提升全民國防意識。把國防教育與徵兵工作相結合,通過集中宣傳、入戶走訪、座談會等形式做好適齡青年的思想工作,激發他們參軍入伍的積極性。把國防教育與雙擁共建相結合,落實優撫對象優待政策,宣揚退役老兵先進典型,設立擁軍優屬專項慈善基金,積極營造「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的良好氛圍。把國防教育與學習型機關、社區建設相結合,定期舉辦形勢報告會,邀請專家學者、專武幹部為社區居民做報告,講述黨史國史軍史,闡釋國家戰略形勢、國防方針政策。
  • 國家國防教育辦公室部署今年全民國防教育工作!這些你要知道
    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隊以弘揚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為核心,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發揮社會力量作用為依託,不斷創新方法手段,努力實現教育對象、地域、時間、要素和手段的全覆蓋,在推動教育深入普及中匯聚起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磅礴力量,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紮實推進深化國防教育改革,是今年全民國防教育工作的重點。
  • 國防教育欄目|軍事科研中如何運用文獻分析方法?(1)
    ,也叫文獻法,「是對文獻進行查閱、分析、整理,從而找出事物本質規律性的一種研究方法。文獻分析方法是國防教育學術研究的基本方法,它貫穿於國防教育學術研究的全過程,是各種方法所使用的基礎性方法,它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收集資料的方法,也不僅僅是為別的方法服務,它本身也是一種獨立的研究方法,既包括資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也包括對這些資料的鑑別、評價並得出結論。
  • 立足課程基地內涵建設 創新國防教育特色發展
    四甲中學毗鄰駐軍31609部隊,國防教育優勢得天獨厚。多年來,學校圍繞「國防教育」這個主題,聚焦國防教育傳承新要求,助力「五育並舉」,促進「立德樹人」,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有質量的國防教育,以學校教育為主體、社會教育為依託、主題活動為載體、教育科研為先導,形成了一整套立體化教育網絡,走出了一條新時代富有濃鬱地方特色的國防教育新路子。
  • 全民國防教育月 || 國防知識
    國防,就是指國家為防備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恐怖分子等,保衛國家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所進行的軍事活動,以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科技、外交、教育等方面的活動。國防的四要素:一是主體要素,國防的主體是國家;二是對象要素,國防的對象是入侵外敵與武裝顛覆;三是目的要素,國防的目的是保衛國家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四是手段要素,國防的手段是軍事活動,以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動。
  • 海南職業技術學院:軍事課創新築牢國防教育課程思政陣地
    為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海職院以國防教育特色學校建設為目標,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牢牢把握高職教育的特色,聚焦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以高站位、高標準、高要求,探索創新大學生《軍事課》教育教學改革。2015年起,海職院經過5年的探索和實踐,逐步構建了「國防教育覆蓋求全、軍訓技能體驗求真、軍事教學效果求實、應徵入伍動員求效、軍迷文化活動求特」的「五位一體」國防教育教學體系;增強了學生的國防意識,提升了軍事課的滿意度,提高了參軍入伍的積極性,總結出「抓特色、創新意、求實效」的國防教育特色學校建設和學生應徵入伍工作先進經驗,築牢大思政格局下的國防教育課程思政新陣地。
  • 國防大學積極探索紅色基因培育傳承新方法路徑
    國防大學政治學院西安校區與延安革命紀念地管理局籤訂《合作共建協議》現場。陳宇豪 攝    新華社西安9月28日電(裴超 賈菁)國防大學政治學院西安校區和陝西省延安精神研究會、延安革命紀念地管理局聯合舉辦的「傳承紅色基因,牢記初心使命——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理論研討會28日在延安召開。    會上,國防大學政治學院西安校區與延安革命紀念地管理局籤訂《合作共建協議》,聯合研究探索新時代培育與傳承紅色基因的方法路徑。
  • 「體育」促國防教育「創新」燃愛國情懷
    2020年8月8號「全民健身日」,久事體育旗下上海市東亞青少年體育俱樂部與紅肩章行動跨界聯手,在上海體育場1號訓練場開展了一場以競技體育與創新國防教育相結合的公益活動——「小兵突擊」少年國防競技體驗營,同時為「不負夏日」匯運動系列活動拉開了帷幕。
  • 全民視野下的國防教育
    過去20年,國家國防教育辦公室會同各級黨政機關、部隊和社會各界,堅持推進全民國防教育事業,成效可圈可點,效果令人鼓舞。「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新時代需要什麼樣的國防教育?如何繼續在全社會普及和推進國防教育?
  • 山西晉中:打造國防教育特色,鑄就未來榮譽使命
    近年來,山西省晉中市大力傳承太行精神和紅色基因,聚力推動全民國防教育實踐創新,取得了明顯實效。國防特色班學員行進在校園中。國防特色班學員上課中。開設國防特色班,是學校國防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更是國防教育進校園的創新模式。2020年伊始,在山西省軍區黨委擴大會議上,晉中軍分區被賦予在普通高中開設國防特色班試點任務。
  • 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創新構建國防教育新體系
    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以山東省軍事技能訓練改革試點高校為契機,創新構建「一體兩翼三新五依託」國防教育新體系,形成國防教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引導學生實現「強精神、強智識、強體魄、強能力」目標,促進國防教育高質量發展。
  • 第三批國防教育特色高校名單
    教育部發布第三批國防教育特色學校遴選結果近日,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國防教育特色學校遴選結果,擬認定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1093所學校為第三批國防教育特色學校,公示期為2020年9月9日至2020年9月15日。
  • 俄羅斯國防指揮中心:創新指揮體制構建「大國防」
    聚焦俄羅斯國防指揮中心——創新指揮體制構建「大國防」■張 璽 鄧秀梅從照片上看,俄羅斯國防指揮中心規模龐大、設施完備、科技感十足。據報導,位於莫斯科伏龍芝沿河大街陸軍總司令部舊址的國防指揮中心於2014年12月1日正式運行,在和平時期負責監控國家安全動態,一旦爆發戰爭,中心「將接管整個國家」。
  • 西安建大獲評教育部「國防教育特色學校」
    近日,教育部公布第三批 「國防教育特色學校」評比認定結果,我校獲評教育部「國防教育特色學校」。「國防教育特色學校」評比在學校自主申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推薦基礎上,以專家遴選與公示、教育部綜合認定的方式進行。
  • 山西省晉中市:打造國防教育特色,鑄就未來榮譽使命
    近年來,山西省晉中市大力傳承太行精神和紅色基因,聚力推動全民國防教育實踐創新,取得了明顯實效。開設國防特色班,是學校國防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更是國防教育進校園的創新模式。國防教育是建設和鞏固國防、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手段,而學校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國防素養和國防意識是青少年健康成長
  • 王小理:展望2050年國防生物科技創新前景
    未來的國防科技,可能從生物演化中獲得更多靈感,演繹出自身的規律。  生物作為具有信息處理功能的活體甚至「智能物質」,啟發國防科技創新的新範式。理論上,任何新穎的物質、能量或信息處理運行形式和機制,都具有形成軍事科技運用手段的潛能。生物是自然界演化形成的作為物質、能量和信息處理過程的自為型綜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