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梅芳走臺灣
對臺灣的了解,都是從課本上。我不太愛看歷史,更是個地理盲。在我印象裡,記得有《日月潭》、《看雪》、《難忘的一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些課文。也曾經執教過《難忘的一課》,去參加市優質課評比,因此,自認為對臺灣有了一定了解。但是,跨過海峽後,親自感受臺灣的這些日子裡,讓我心生愧意。我想,要是讓我重新去上《難忘的一課》,一定不會是那樣膚淺。
阿里山不看山
來臺灣如果純粹是來看山水,那一定會是失望的,因為臺灣的山水和大陸的比起來,簡直是小兒科。
一路奔波,只為阿里山。
「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唉。高山長青,澗水長藍,姑娘和那少……」小時候爸爸的留聲機經常放《阿里山的姑娘》,也熟悉這個歌詞。我搞不懂這個寫歌詞的人到底在哪看到了美麗的阿里山姑娘,反正在阿里山生態公園轉悠一天,都沒看到漂亮的阿里山姑娘,更別說壯如山的阿里山男人了。問導遊,他哈哈一笑,說歌詞你也信?阿里山的姑娘哪裡是美如水,是美如鬼哦!你心懷不軌,當然看不到啦。來阿里山,你應該要看那些檜木!(孩子們你們知道嗎?檜字讀會的音哦。)
於是,來阿里山不是來看美女,不是去感受山地雄偉或者秀麗,而是去看樹了。
阿里山屬森林遊樂區,位於臺灣嘉義縣阿里山鄉,實際上它並不是一座山的名稱,而是特定範圍的統稱,正確說法應是「阿里山區」,地理上屬於阿里山山脈主山脈的一部份,東鄰玉山山脈,北接雪山山脈。
吳導介紹,阿里山景觀多元,春可賞花、夏能避暑,秋冬觀日出、看雲海,一年四季皆有可觀,高山鐵路、森林、雲海、日出及晚霞,更號稱阿里山五奇。
經歷了盤旋的山路,我們看到了雲海。確實讓人驚嘆,好好的晴朗之天,對面的山很是清楚,突然就飄來了大片雲。
我們忍不住伸出手,想擁抱這片美麗。
臺灣有句順口溜: 「一、二、三、到臺灣,臺灣有個阿里山,阿里山頂有神樹,求福消災必須去」。這神樹就是阿里山的檜木,應該算是阿里山的鎮山之寶了。全世界只有三個地方有,在我國僅臺灣有這種樹,它泡在海裡可以千年不爛,被稱為不死之樹,不朽之木。
檜樹是世界頂級的古老珍寶,其木材色淡而紅,質地細而結實,內含許多油脂,耐朽力高不易腐朽。檜木不僅是建築、家具的高檔材料,其藥用價值也十分高,檜木散發浪漫迷人的芳香氣息,含有豐富的芬多精,百年不變。導遊介紹,檜木都是用來建造神廟,不僅僅是耐腐,還有著神聖意義。在日本侵佔臺灣時,大量阿里山檜樹就被盜伐運往日本,用來建造日本的皇宮、神社。迄今仍在使用的由嘉義至阿里山的登山森林鐵路,就是當年殖民者為了搶運檜木而建。
於是,我的目光就是尋找神樹的檜木了。 快進入海拔2300餘米的阿里山頂時,我聞到了一種奇異的香味,頓時覺得神清氣爽,導遊指著兩旁的樹林告訴我們我們已經進入香林神木區,這滿目高大挺拔的樹就是檜木和柳杉。
這是三代樹。歷經三代,不屈不撓,頑強生長。
這是夫妻樹。相依相靠,不離不棄。
這就是當年日本人為了偷運檜木修建的火車站,現在成了遊客觀光的路線。
沿著林間的棧道行走,我們看到了許多因日本殖民者砍伐而留下來的巨大檜木樹基。它們全都長滿綠苔,乍看如同巖石,在山林間默默見證歷史風雨,也向絡繹前來的人們訴說那段不堪回首的慘痛遭遇。
最後,我們還來到了臺灣的「最高學府」—香林國民小學。因為建立在阿里山山巔,地理位置最高,所以大家都稱這是最高學府。
後面會寫臺灣的美食啦。現在出個題目考考大家哦,在阿里山,我看到很多樹被草蓆包裹,你們知道是有什麼作用嗎?知道的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