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手指一接觸鍵盤和手機屏幕就特別難受,王先生不得不戴指套、用觸控筆。
現象:每天打字三四千 現在手指不聽使喚
35歲的王先生在一家公司從事文字方面的工作,每天的工作主要是搜集各種材料並梳理歸納到電腦中。誰知今年3月,一直都很靈活的手指突然出現不適,「先是左手大拇指有疼痛感,我分析這和頻繁使用手機有關。」王先生說,為方便,他用手機記錄每天的所見所聞,而大拇指是和手機觸屏接觸最多的,每天要在手機上輸入三四千字,有時候還會用手機瀏覽網頁。
當王先生意識到手指出現問題後,在記錄材料的過程中,他有意地不再使用手機,也避免使用大拇指。「我更多地使用筆記本鍵盤打字,使用其他的、大拇指之外的手指去完成工作,可是不到一個月,我的左右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都出現了不舒服的感覺,有時候僵硬,有時候不聽使喚,害怕接觸鍵盤和屏幕。」王先生說,他每天都要打字,手指基本上都保持一個比較固定的動作和節奏,有時難受的時候,都不想去碰觸鍵盤和屏幕了。
怎麼辦才好呢?王先生試著遠離這些東西,讓手指處於休息的狀態,這樣一來,手指的症狀的確得到了緩解,可如果再次接觸鍵盤和屏幕,症狀就又出現了。「我買了指套,打字的時候戴上,這樣能阻隔手指和鍵盤的接觸。玩手機則用觸控筆,儘管這樣,手指還是難受。」王先生說,這都成了他的心病了,有時候,他看到電腦鍵盤和手機屏幕,都會感覺到恐慌。
王先生前往醫院檢查,醫生稱,這是手指的末梢神經出現了問題,是被過度使用了,導致腱鞘炎。
醫生:長時間高頻率使用手指易導致腱鞘炎
昨日,西安市紅會醫院手外科副主任醫師劉耿說,王先生手指出現的這種情況,是典型的腱鞘炎。
劉耿說,每個人的腕背側第一個骨纖維性鞘管內有兩條肌腱通過,也就是拇長展肌和拇短伸肌肌腱,兩肌腱穿出狹窄的鞘管後與鞘管形成一定的角度,分別止於第一掌骨基底及拇指近節指骨基底。當腕與拇指活動度很大時,肌腱的折角加大。時間長了,局部的滑膜產生炎症,增厚,肌腱變粗,纖維鞘管壁也增厚,在橈骨莖突處出現皮下硬結節,使得肌腱不易在鞘管內滑動,產生疼痛等症狀,這就是常說的腱鞘炎。
「除了手腕之外,5個手指掌指關節的掌側是腱鞘炎的常發部位,腱鞘具有維持手指的正常屈伸和肌腱滑動的功能,當手部固定在一定位置做重複、過度活動時,使肌腱和腱鞘之間經常發生摩擦,會引起內腔狹窄,出現疼痛和運動障礙。其病因通俗講,就是把手累著了,這也和王先生的工作性質相符合——長時間、高頻率的使用手指。」劉耿說,單純地戴上指套,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提醒:患腱鞘炎群體趨年輕化
一般情況下,婦女或老人抱孩子抱得多,易換上腱鞘炎,「現在患腱鞘炎的群體逐漸趨於年輕化。」劉耿說,打字員、銀行點鈔人員、廚師和經常使用電腦的人,都容易得腱鞘炎。
腱鞘炎的處理,最主要的還是要多讓手指休息,病變初期可理療或局部封閉治療,塗抹一些消腫類的藥物,還可以每天3次用45℃以下的溫水泡手,每次半小時,持續一個多星期,有可能緩解手指的不適。病變重或反覆發作者可採用手術治療,切除部分滑膜及筋膜。否則,會導致肌腱壞死,使手指喪失活動的功能。
專家支招
如何避免關節過度勞損
常使用電腦易患腱鞘炎,平時在家務勞動中也容易患腱鞘炎。針對腱鞘炎的問題,昨日,劉耿提醒市民,要注意工作時保持正確姿勢,避免關節的過度勞損。
1.在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等家務勞動時,要注意手指、手腕的正確姿勢,不要過度彎曲或後伸。
2.連續工作時間不宜過長,工作結束後要搓搓手指和手腕,再用熱水泡手。
3.冬天洗衣服時最好用溫水,下雪後掃雪也要戴上棉手套,防止手部受寒。
4.長期伏案工作者,應注意正確的工作姿勢,儘量讓雙手平衡,手腕能觸及實物,不要懸空。
5.提拿物品不要過重;手指、手腕用力不要過大。
6.手腕關節做360度的旋轉,或將手掌用力握拳再放鬆,來回多做幾次或將手指反壓或手掌反壓幾下,都可以有效緩解手部的酸痛。
7.感覺身體關節疲勞時可以泡熱水澡,舒解一下緊繃的肌肉,或是在酸痛的部位進行熱敷。
8.手部微小損傷如擦傷、刺傷等要及時處理。
相關閱讀:
1.低頭玩手機等於脖子上壓著7歲小孩 引發多種疾病
現實生活中,很多「低頭族」在看手機的時候,低頭角度大多超過45度,甚至達到60度。以頭部重量為8公斤來計算,當頭部低至60度時,頸椎承受的重量為三十多公斤,這相當於給頸椎掛上了兩個超級大西瓜。【詳細】
2.女子通宵玩手機猝死 手機屏幕定格商品頁面
27歲的董冰(化名),6月14日早上被發現時,身體已沒有溫度。當時她側臥在床上,手裡還捏著一部手機,眼睛還盯在手機上—手機屏幕定格在某電商的毛線類商品頁面。【詳細】
編輯:雷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