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去年臺灣地區6281人死於PM2.5所造成的慢性病

2021-02-13 中國平潭


原標題:數據顯示:去年臺灣地區6281人死於PM2.5(圖) 

數據顯示:去年臺灣地區6281人死於PM2.5。(圖/《中國時報》)

數據顯示:去年臺灣地區6281人死於PM2.5。(圖/《中國時報》)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大學公衛學院發現,去年全臺6281人死於空氣中的細懸浮微粒(PM2.5)。死亡名單中雲林、南投、高雄的死亡比率居前3名,嘉義縣市、屏東、金門、臺中的死亡比率也高達2成以上。

  臺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副教授林先和表示,該研究成果將於《臺灣醫志》發表,臺大團隊發現去年全臺有6281人死於PM2.5所造成的慢性病,佔整體3萬3774死亡人數的19%。這些慢性病包括缺血性心臟病、中風、肺癌,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

  統計全臺「6都」16縣市,去年PM2.5佔4大慢性病的死亡比率為19%;進一步分析縣市別,發現愈往南死亡比率愈高,西半部的死亡比率也遠超過東半部。空汙最嚴重的雲林、南投、高雄,該比率都超過21%;嘉義縣市、屏東、金門、臺中居次,死亡比率在20%以上;臺南、彰化則是19.9%。

  桃竹苗和北北基在圖像上屬黃色區塊,死亡比率在15~18%。東臺灣部分以宜蘭最高(11.6%),臺東次之(9.1%),花蓮則是全臺最低,只有8.7%。在死亡人數上,「6都」除桃園外,去年死在PM2.5上的至少都有500人,其中以新北最多(874人),次為高雄(829人),臺中及臺北都有600多人,臺南為531人,桃園有429人。

  臺大公衛學院副院長詹長權說,北部空汙來源多為交通,中南部則是工廠、火力電廠,臺灣需要更多政策,加嚴空氣品質標準,避免民眾暴露於危險。

  針對北部交通汙染源問題,臺北市已領頭做出「禁行二行程機車及高齡柴油車」的政策決定,但也要到2019年才能落實;至於中南部,雲林雖通過禁止使用生煤及石油焦自治條例,但又被「環保署」打臉說無效,改善空汙並非指日可待。

  「環保署」資料顯示,2014年臺灣PM2.5平均濃度為每立方米25微克,是WHO建議標準的2.5倍。「疾管署長」郭旭崧指,若能再降10微克,每年可減少2000多個新增肺結核病例。(中國臺灣網)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灣大學公衛學院發現,去年全臺6281人死於空氣中的細懸浮微粒(PM2.5)。死亡名單中雲林、南投、高雄的死亡比率居前3名,嘉義縣市、屏東、金門、臺中的死亡比率也高達2成以上。

  臺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副教授林先和表示,該研究成果將於《臺灣醫誌》發表,臺大團隊發現去年全臺有6281人死於PM2.5所造成的慢性病,佔整體3萬3774死亡人數的19%。這些慢性病包括缺血性心臟病、中風、肺癌,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

  統計全臺「6都」16縣市,去年PM2.5佔4大慢性病的死亡比率為19%;進壹步分析縣市別,發現愈往南死亡比率愈高,西半部的死亡比率也遠超過東半部。空汙最嚴重的雲林、南投、高雄,該比率都超過21%;嘉義縣市、屏東、金門、臺中居次,死亡比率在20%以上;臺南、彰化則是19.9%。

  桃竹苗和北北基在圖像上屬黃色區塊,死亡比率在15~18%。東臺灣部分以宜蘭最高(11.6%),臺東次之(9.1%),花蓮則是全臺最低,只有8.7%。在死亡人數上,「6都」除桃園外,去年死在PM2.5上的至少都有500人,其中以新北最多(874人),次為高雄(829人),臺中及臺北都有600多人,臺南為531人,桃園有429人。

  臺大公衛學院副院長詹長權說,北部空汙來源多為交通,中南部則是工廠、火力電廠,臺灣需要更多政策,加嚴空氣質量標準,避免民眾暴露於危險。

  針對北部交通汙染源問題,臺北市已領頭做出「禁行二行程機車及高齡柴油車」的政策決定,但也要到2019年才能落實;至於中南部,雲林雖通過禁止使用生煤及石油焦自治條例,但又被「環保署」打臉說無效,改善空汙並非指日可待。

  「環保署」資料顯示,2014年臺灣PM2.5平均濃度為每立方米25微克,是WHO建議標準的2.5倍。「疾管署長」郭旭崧指,若能再降10微克,每年可減少2000多個新增肺結核病例。(中國臺灣網 )

相關焦點

  • 詳解PM2.5是什麼?PM2.5標準是什麼?
    導讀可能很多朋友看到pm2.5有一些陌生,其實它是空氣中的一種顆粒物,可以進入人體肺部,對人們的身體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現在國內處於亞健康的人佔了很大一部分,了解一些關於pm2.5的信息還是很有好處的,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什麼是PM2.5,PM2.5的標準是什麼?
  • pm2.5的主要來源有哪些?pm2.5標準值是多少?
    三是損害人體健康,這是危害最大的,PM2.5因其能被人體吸入並粘附在呼吸道和肺葉而引起鼻炎、支氣管炎等病症;由於太陽中紫外線輻射的減弱致使小兒佝僂病高發,還易使空氣中傳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強導致傳染病增多。那麼pm2.5產生的主要來源有哪些呢?
  • PM2.5口罩有用嗎 PM2.5防護口罩標準
    種類pm2.5口罩最初的設計目的是儘量減少人們吸入微塵及病菌的可能,但是隨著pm2.5口罩發展越來越快,口罩的種類也逐步增加,口罩類型也是越來越多。功能pm2.5口罩能深度過濾阻擋霧霾,有效過濾空氣中的隱形殺手——細菌病毒、汽車尾氣、二手菸、甲醛、塵蟎、霧霾、揮發性化學物、空氣汙染毒氣,阻隔飛沫、體液和分泌物使用、由於汽車尾氣所帶來的可吸入顆粒物影響,吸收過濾汙染毒氣等等,廣泛應用於醫療衛生行業、公共場合。無論是過濾效率、透氣性、抗菌性、安全性等方面都大大超越普通口罩。
  • 方舟子:pm2.5對肺癌發生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但是他又給出了一個數據:「一般來說,PM2.5濃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肺癌風險性增加25%到30%。」果真如此嗎?我們就來看看有關pm2.5與肺癌風險的相關研究。這些研究中,有5項發現pm2.5導致的肺癌風險相對較高,pm2.5濃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肺癌風險增加24%到39%,這大概就是鍾南山的數據來源。但是剩下的9項研究,要麼發現pm2.5導致肺癌的風險很低,要麼不能增加肺癌的風險。不能說鍾南山所說沒有依據,只不過那不是事實的全部。
  • PM2.5國家標準(2012)
    2013年3月1日最新消息:PM2.5中文名確定為「細顆粒物」 近期將正式發布   世界衛生組織pm2.5標準  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PM2.5小於10是安全值,而中國的這些地區全部高於50接近80,世衛組織為各國提出了非常嚴格的
  • 農村導致了我國的pm2.5汙染?——假
    文中也提到了,農村的燃燒方式,會導致室內的pm2.5高達室外空氣pm2.5的3倍(中國住戶的室內 PM2.5平均濃度(73 ± 34 μg/m3)為室外空氣(22 ± 16 μg/m3)的三倍。)結果就是導致在室內,農村人暴露於pm2.5的水平遠高於城市人而這種長期的情況下,必然會導致健康受損,畢竟pm2.5的影響已經是公認的了Fine (PM2.5) and ultrafine (PM0.1) particles (aerodynamic
  • 室內PM2.5危害更大
    室內PM2.5的標準  目前,我國的pm2.5標準值為24小時平均濃度小於75微克/立方米為達標,然而,這一數值與pm2.5國際標準相比,還相差甚遠,僅僅是達到世衛組織設定的最寬標準。  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pm2.5標準值為小於每立方米10微克。年均濃度達到每立方米35微克時,人患病並致死的機率將大大增加。
  • 你所不知的9個PM2.5指數超標的地方
    逢年過節燒香拜拜,你知道即使是隔壁宮廟燒香,家裡的PM2.5也會飆高嗎?來看看9個你不知道的pm2.5所在:1.馬路邊交通廢氣 ——道路交通汙染是大氣汙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汽車、電車、摩託車等機動車輛在道路上運行時排放廢氣、產生噪聲和振動所造成的環境汙染。
  • 預防霧霾pm2.5的電子口罩?
    口罩最初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儘量減少人們吸入微塵及病菌的可能,但是隨著口罩發展越來越快,口罩的種類也逐步增加,口罩類型也是越來越多,小編給大家講解一下PM2.5口罩的特點性質,PM2.5口罩比傳統的口罩功能更多,普通口罩能做到的,PM2.5口罩一樣可以,並且還增加很多防範,比如其鉛炭布可以起到(
  • PM2.5和PM10有什麼區別
    不同點在於兩者顆粒大小不一樣,PM2.5是小於等於2.5微米的可吸入空氣懸浮顆粒物,而PM10是小於等於10微米的可吸入空氣懸浮顆粒物。PM2.5更小。此外,PM10的濃度會隨著高度增加而減輕,但是PM2.5在空氣中均勻分布,所以樓層高低與濃度大小無關。雖然都是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但是程度上也有所區別。
  • pm2.5確認為致癌物 pm2.5是什麼意思?
    據《公報》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中,我國氣候年景總體正常,降水總體偏多、氣溫偏高,氣象災害種類多,局地災情重。全年霾天創52年來最多。  而近期網絡流傳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核霧染」這個新詞引發公眾高度關注與熱議。「核霧染」這個提法到底靠不靠譜?霧霾到底會對公眾健康造成什麼影響?
  • 如何用Python來寫一個pm2.5查詢程序
    知識點如何進行txt文件的讀取數據類型的轉換列表字典在命令行界面下和程序進行交互條件判斷while循環所需工具(阿姨已備好一個靜態pm2.5的數據文件pm25.txt,內包含中國所有縣級市以上的城市天氣數據,可點擊原文下載)
  • 杭州85%的人死於慢性病 吃鹽油太多鍛鍊太少(圖)
    吃鹽吃油太多  去年杭州去世的人裡85%死於慢性病  今年9月1日是全國第六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衛生部發起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主題是「日行一萬步,吃動兩平衡,健康一輩子」。浙江省衛生廳副廳長葉真說,根據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調查數據,浙江人吃得油鹽偏多、運動也不夠多,生活方式真的要改改。  85%的人死於慢性病  杭州市衛生局副局長方健國說,2011年,杭州市總死亡人數中有85.07%的人死於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等慢性病,這一結果和浙江全省的情況差不多。
  • 環保部:去年PM2.5和PM10實現「雙降」
    其中,在實施空氣品質新標準的74個城市裡,去年空氣品質最差的是石家莊,最好的是海口。 PM2.5濃度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5%;PM10濃度為7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1%。 在實施空氣品質新標準的74個城市裡,空氣品質相對較差的後10位城市依次是:石家莊、邯鄲、邢臺、保定、唐山、太原、西安、衡水、鄭州和濟南市。
  • pm2.5口罩概念股 pm2.5口罩概念股一覽
    pm2.5口罩概念股值得關注。   pm2.5口罩概念股一覽  泰達股份:是國內最大的口罩濾布生產企業,在國內唯一能夠生產出符合美國N95級和歐洲P1、P2級標準口罩布的生產廠家;金鷹股份是國內亞麻產業龍頭,
  • 研究:PM2.5可引發過敏性皮膚病加速皮膚細胞死亡
    從12月16日起至21日,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將發生今年入秋以來最嚴重的一次重汙染天氣。PM2.5不僅侵襲著人們的呼吸系統,對皮膚也造成傷害。很多過敏性皮膚病患者發現,皮膚過敏的老毛病又加重了。人們不禁要問,過敏性的皮膚病越來越多,與霧霾等環境汙染是否有相關性?
  • PM2.5是怎麼達標的?
    昨日在省生態環境廳組織的專題採訪活動中,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廣州PM2.5治理已經進入低位攻堅期,繼續下降一個微克都需要採取強有力措施,2019年將爭取PM2.5穩定達標並有所下降。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杜娟、王楚涵 通訊員粵環宣、穗環宣數據:去年無重汙染天氣數據顯示,2018年廣州空氣品質持續向好:其中PM2.5年均濃度35微克/立方米,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除臭氧以外的其餘5項汙染物濃度均同比下降或持平,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
  • PM2.5數據可實時查詢啦
    > 【摘要】 在空氣品質越來越受關注的今天,反映空氣品質的PM2.5也成為熱門詞彙,實現PM2.5監測,公布PM2.5數據,成為市民的共同期待。
  • 防PM2.5口罩,與霧霾天氣鬥爭到底!
    那麼,這麼多讓人眼花繚亂的功能性口罩真的如商家所宣稱的那麼好嗎?在商家宣傳的各種功能性口罩當中,除pm2.5口罩外還有竹炭、活性炭、棉紗、棉布、12層脫脂棉等等,還有大家普遍認識的N95、N90等N型口罩。
  • PM2.5不降反增?空氣品質到底怎麼了 數據來說明
    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2019年10月和1-10月全國質量空氣狀況,從中發現,前十個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和汾渭平原11個城市PM2.5濃度均有所上升,增幅為2.0%左右;同時,也發現山東、河北、山西和河南等地空氣品質相對較差,對此有很多人提出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