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內蒙古自治區建立70周年|蒙古音樂的美好遠超想像

2020-12-22 澎湃新聞
今年是內蒙古自治區建立70周年,你知道的蒙古族歌謠除了膾炙人口數十年的《敖包相會》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還有哪些?

本文從傳統蒙古長調、融合現代音樂元素開創的通俗流行類及世界音樂類蒙古音樂,以及具有蒙古血統的搖滾、金屬、說唱五個方面,粗略梳理1949年後內蒙古音樂的發展。
若你有興趣繼續挖掘,會發現蒙古音樂的美好遠超過想像。

傳統蒙古長調

內蒙古音樂隱於草原,本是蒙古族人天人對話的內心之聲。傳統蒙古音樂是無法用學院派的方法教授和習得的。

馬頭琴的節奏學的是馬蹄聲,人唱歌時的氣息仰止和節奏也不是靠固定發聲位置和數拍子練出來的。

上海音樂學院教授、音樂人類學學者蕭梅1999年發表於第一期《中國音樂》上的《長調歌手自述》中,長調大師們莫不提到這一點。

蒙古音樂是孤曠自然中人與內心的對話,是個體對自然的模仿和深深的理解,也是對生之歡愉毫無保留的慶賀,發乎於情,超越生死。

席慕容在《歌王——哈扎布》一文中寫道:「只要遠遠地聽到他的歌聲,就會讓氈房裡火爐旁的老人家忽然間想起了過去的時光,讓草地上正在擠牛奶的少女忽然間都忘記了自己置身何處;所有的心,所有的靈魂都跟隨著他的歌聲在曠野裡上下迴旋飛翔,久久不肯回來……」

穿越時光,忘掉自己,正是蒙古族人對音樂的初衷和期許。

在蒙古族的歷史演變中,長調和短歌各有興衰。但因為王府、寺院以及民間儀式、宴會上忌唱短調,長調幾乎貫穿蒙古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蒙古族音樂最重要的部分。

透過新中國第一代蒙古長調歌王哈扎布的一生,可以窺見蒙古傳統音樂在新時代的命運縮影。

蒙古長調歌王哈扎布。

1922年5月11日,哈扎布出生於錫林郭勒盟阿布罕納爾旗一個牧民音樂世家。他12歲在那達慕大會上獲賽馬和唱歌雙料第一,18歲拜著名歌手特木登學唱蒙古長調,19歲時即追隨師傅成為旗王爺的歌手。

蒙古族傳統,王爺府內蓄養歌手和樂手,流傳於阿巴嘎旗、阿巴哈納爾旗王府中的潮爾道和在察哈爾各旗貴族階層中流傳的阿斯爾均為貴族音樂,禮儀歌、宴歌等正式場合的歌曲也以長調為主。

解放後隨著蒙古貴族階層的消亡,蘇尼特王府歌手洛卜桑太伊、策旺,阿巴嘎旗王府歌手斯日古楞,阿巴哈納爾旗王府歌手特木丁、哈扎布等都離開王府回到民間。他們掌握的音樂失去語境,只能封存於頭腦中。

1952年加入錫林郭勒盟文工團後,哈扎布成為公認的新一代蒙古長調歌王。他收集長調歌曲,為中國唱片社出版了十餘張作品,不僅讓長調進入劇場,也帶至海外各地。

「文革」期間哈扎布入獄十年,編寫整理的380多首長調和堆起來有半人高的唱片全部損毀。1976年他重獲自由,開班授徒傳承長調成為他後半生最重要的事業。

他的弟子哈蘇榮既得真傳成為新一代長調大師,也做田野收集和研究工作。他為長調大師們作過傳記三部曲:《人民歌唱家——哈扎布》、《寶音德力格爾傳》、《我的老師——昭那斯圖》。除了哈扎布、寶音德力格爾和昭那斯圖,建國後的長調大師還有莫德格、巴達瑪、扎木蘇、馬希馬圖等。

他們的命運軌跡相似,都循1949年後走出草原進入文工團體,繼而登上舞臺走出國門,最終選擇回到草原薪火相傳的路徑。

晚年哈扎布唱的最多的是一曲《老雁》。

白茫茫外海之海濱

啼鳴飛來時多麼美好

我那可愛的七隻雛雁

祝願它們飛到溫暖的地方安康歡樂

秋末寒冷己來臨

芳草枝葉調謝失顏

我那可憐可愛的七隻雛雁

想必已飛到溫暖的地方安居歡樂

年邁的老雁,我呵

只能留在山河上空盤旋

老雁我並非想老而老的

是因人世間自然規律而老的

字短腔長的蒙古長調需要自己去聽,去感受,這樣厚重的作品無法用語言形容。

通俗流行類

1958年3月,毛澤東要求發起和搜集民歌。一時間,民歌搜集和「大煉鋼鐵」一樣全民動員,這段時期誕生/重新編排的蒙古民歌《敖包相會》、《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雕花的馬鞍》、《嘎達梅林》......生命力長久,直至今日仍在流傳。

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民歌在大眾範圍內式微,蒙古民歌亦如此。

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在傳統民歌基礎上加入新音樂元素的改編,和以傳統民歌曲式為基礎的重新填詞創作兩種方式,讓新民歌重新進入大眾視野。

蒙古族歌手中,騰格爾、德德瑪、哈琳等既出現在各類晚會等官方活動中,亦出版專輯,有作品流行。這批歌手無論音樂編排還是唱法都貼近現代流行歌曲,蒙古傳統音樂的根底又讓他們的歌聲衝破流行的框架脫穎而出。

蒙古族歌手騰格爾。

此前,學院派培養出的「民族唱法」和真正的各民族傳統唱法相隔千裡。各音樂院校教授的「民族唱法「是一種結合西洋美聲唱法演繹當代原創歌曲的體系,極易千人一面。騰格爾等蒙古族歌手的出現從一定程度上講打破了「民族唱法」的壁壘,讓大眾聽到更接近原生的蒙古音樂。

1984年創辦的央視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起初並沒有原生態唱法的分類。2006年,民族唱法和原生態唱法分組,各少數民族獨特的聲音、腔體和民族文化大放光彩。

黑駿馬組合、鳳凰傳奇、額爾古納樂隊等新民歌組合湧現於這個時期。他們唱的傳統民歌已經過現代音樂洗禮,原創作品卻始終帶有蒙古傳統民歌的印記。

黑駿馬組合。

鳳凰傳奇。

世界音樂類

「世界音樂」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名字本身自帶對第三世界居高臨下的視角。但因為一直未找到更合適的說法,所以沿用至今。或許叫「土地音樂」更為合適?

以在地傳統音樂為養分來源,吸取現代音樂的各種元素,也與其它地方音樂融合,總之是保持國際視野和開放心態,就可以歸入此範疇。

生於鄂爾多斯的烏仁娜是我們能聽到的最美蒙古女聲,也是國際上最知名的蒙古族女歌手。她的聲音自然如草原萬物之靈,未經學院訓練矯正(雖然烏仁娜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但學的是揚琴專業)。

烏仁娜的歌聲就是她姥姥的歌聲,是草原上代代相傳,開口便成歌的聲音。

旅居國外後烏仁娜與不同的音樂家合作。從唱傳統歌謠到自己創作,她歌聲裡的氣息和力度,吐字與節律,早已渡過精心打磨的階段,呈現的是她個體生命的豐饒和靈動。

烏仁娜

HAYA樂隊、阿基耐、圖利古爾、奈熱樂隊和安達組合等可歸入「世界音樂」範疇的蒙古樂隊各有特色。共同的地方是,他們的音樂底色是蒙古族傳統歌曲,使用原聲唱法(包括呼麥)和傳統蒙古族樂器。然而作品又不拘於傳統,原創新作和西洋樂器/音樂架構組成另一部分,亦有先鋒和探索之處。

HAYA樂隊。

奈熱樂隊。

搖滾類

成立於1989年的「零點樂隊」除主唱周曉鷗,其餘成員均為來自內蒙古專業文藝團體的樂手。作為早期中國搖滾浪潮中的一支重要樂隊,「零點」玩的是流行搖滾,很難聽出蒙古音樂的血統。

1990年組建「蒼鷹樂隊」任貝斯手的斯琴格日樂也是經歷早期搖滾浪潮的一員,並從搖滾樂手後來成為有獨立唱作能力的音樂人。

藍野樂隊成立於1998年,是第一支蒙古族搖滾樂隊。「蒙古族」的前綴不僅指成員的民族,也指音樂屬性——雖用漢語唱搖滾,歌裡卻充滿對草原的熱愛與讚美,搖滾三大件之外還包括馬頭琴等民族樂器。

藍野樂隊。

穿傳統袍子執馬鞭上臺的杭蓋把草原的聲音帶到國際舞臺,成為是西方世界最知名的中國樂隊(也許是之一)。把「杭蓋」歸於搖滾類也許不準確,從早期較為純粹的民歌到後來的folk-rock,如今的杭蓋也可劃入世界音樂的範疇。


他們的音樂很平衡,吉他、貝司、鼓和馬頭琴、陶布豎爾、三弦勢均力敵,正常的嗓音和呼麥也互為補充,並沒有誰搶了誰的風頭。他們的音樂從早先比較純粹的民歌蛻變為最為人熟知的《酒歌》和《杭蓋》風格,即偏搖滾的世界音樂,剛好站在民族和搖滾的中間地帶,成為一眾蒙古系樂隊中最討喜的一支。

杭蓋的原創作品較弱,但現場氣勢磅礴,一不小心就成為蒙古樂器博覽會,眼花繚亂卻不失整體性。

杭蓋樂隊。

更年輕的有Rid熱地樂隊,出道於《夢想的聲音》。和前輩們相比,熱地的音樂更自由奔放,節奏感更強亦更性感,像草原裡的熱帶島嶼。

金屬類

蒙古音樂長調短歌,向山川河流草原謙卑低頭,也崇尚武功鐵騎如風。

因此蒙古傳統音樂的調性與金屬的結合順理成章,節奏、血性、極端嗓、優美而悠揚的旋律共存。想像草原上的一面旗,長風和烈風經過它發出的聲響。

九寶樂隊專輯封面。

顛覆M樂隊的專輯封面。

比較出名的蒙古金屬樂隊有九寶、顛覆M、鐵騎等。

九寶是借用了金屬元素的蒙古族音樂,顛覆M是新派金屬樂含有一定的蒙古族音樂元素,鐵騎則是異教民謠金屬融合程度很高的蒙古族音樂,首張專輯的名字就叫《血祭薩滿》。

說唱類

內蒙古的說唱不及蒙古國興盛,但也正在成長中。

在全國人口60%都在30歲以下的蒙古國,說唱已盛行多年。蒙古國第一個techno組合Har Sarnai(1991)的創立者Amraa有一個觀點,hip-hop的來源除了非洲音樂,也受薩滿文化影響。薩滿儀式裡的念誦,法師的鼓和節奏,都與現代的hip-hop非常相似。

蒙古長調和hip-hop節奏重疊易生輝,蒙語輔音多,發音圓潤輕盈,也天然適合用來饒舌。

2010年「內蒙說唱軍團」集體亮相北京麻雀瓦舍,三支年輕的內蒙古說唱組合「遊擊隊」(PTS)、MNT、TST發合輯,從草原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這幾支樂隊之間互相熟悉和扶持,共同合唱的一首《說》灑脫純真,沒有中國內地很多說唱的戾氣。

2010年「內蒙說唱軍團」進京首演海報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內蒙古自治區團校建校70周年、內蒙古師範大學青年政治學院建院20...
    內蒙古自治區團校建校70周年、內蒙古師範大學青年政治學院建院20周年慶祝大會隆重舉行 2020-12-17 19: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哈克鎮舉行慶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主題活動暨電影《老嘎...
    觀影啟動儀式現場 為慶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七十周年,8月11日上午,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哈克鎮開展了慶祝自治區成立七十周年主題 活動暨電影《老嘎》觀影儀式。鎮黨委書記在致辭中,代表哈克鎮廣大黨員幹部、群眾,表達了為「建設亮麗內蒙古,共圓偉大中國夢」發奮圖強、砥礪前行,為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地更加亮麗而努力奮鬥的信心和決心。 在活動現場,伴隨著參會領導們共同點亮的啟動水晶球將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
  • 蒙古音樂網牽手紐西蘭,促進兩國草原音樂融合
    2017年3月29日,紐西蘭內蒙古總商會、紐西蘭33TV華人電視臺一行到蒙古音樂網考察,並就互設辦事聯絡處,共同開展紐西蘭內蒙古文化周、民族文化對外交流、版權節目合作等事宜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紐西蘭內蒙古總商會是紐西蘭唯一合法註冊的中國內蒙古籍工商界人士交流社團。
  • 中央慶祝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贈送11項紀念品,都送啥了?
    9日上午,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為團長的中央代表團飛抵南寧,出席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慶祝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題詞賀匾最近幾年,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均迎來成立周年大慶,慶祝活動有一個固定環節,就是中央代表團向自治區贈送紀念品。
  • 內蒙古自治區團校、內蒙古師範大學青年政治學院舉行校慶紀念活動
    2020年12月16日上午,為慶祝內蒙古自治區團校建校70周年、內蒙古師範大學青年政治學院建院20周年,學校舉辦隆重的紀念活動,自治區相關單位領導、兄弟院校代表領導以及校友代表齊聚校園、共襄盛舉。
  • 回眸丨內蒙古美術館:科學運營提升服務水平 精心策展彰顯行業地位
    展覽以主辦、承辦深刻反映新時代主題展覽、反映重大歷史節點及兼具學術性藝術性的專業美術藝術展覽為主要內容,包括:「慶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弘揚烏蘭牧騎精神」「弘揚蒙古馬精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等;在美術界頗具學術影響力的專業性展覽包括:「『放歌草原 載夢中國』慶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內蒙古美術館開館系列展」「徐悲鴻與他的時代—
  • 磴口縣法院武曉燕法官在「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法院慶祝建院七十周年法律知識競賽」複賽中獲得「個人優勝獎」
    8月5日~6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法院慶祝建院七十周年法律知識競賽」複賽在自治區高院舉行,巴彥淖爾市磴口縣人民法院選派員額法官武曉燕參加了知識競賽,並獲得「個人優勝獎」,受到了自治區高院的通報表揚。為慶祝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法院建院七十周年,在全區法院系統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自治區高院在全區法院舉辦了慶祝建院七十周年法律知識競賽,競賽分初賽、複賽和決賽三個賽制,全區123家法院18800餘人次幹警在線參加了競賽初賽答題,14支代表隊參加了競賽複賽。競賽內容涵蓋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憲法和近三年新頒布、修訂、施行的法律法規、司法解釋等內容。
  • 天堂草原「歌唱家」蒙古百靈
    蒙古百靈是內蒙古自治區的區鳥,是我國最著名的籠養鳴禽觀賞鳥之一。呼倫貝爾大草原是蒙古百靈重要天然繁殖基地之一。   蒙古百靈具有內蒙古特色,是自治區法定予以保護的特產名鳥。自古以來,它被草原蒙古族遊牧民看作是秉承了大自然之天地靈氣的「神鳥」,被賦予民族精神和幸福吉祥等意義。
  • 書香內蒙古頌揚70年 | 讓閱讀成為草原上最美的姿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春風拂柳草樹爭青花滿康城書香四溢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在全社會形成「多讀書、讀好書」的良好氛圍,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文化生活的需要,在4月23日第24個「世界圖書和版權日」之際,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內蒙古自治區新聞出版局、內蒙古自治區版權局、內蒙古自治區「掃黃打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與我市共同舉辦的「書香內蒙古 頌揚70年」——內蒙古自治區2019年草原閱讀季、版權宣傳、「綠書籤」活動鄂爾多斯行暨全市第十屆全民閱讀、版權、
  • 「兆豐杯」內蒙古·香港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老年書畫聯展開展
    8月6日,由內蒙古老年書畫協會、香港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主辦,市老年書畫協會承辦的「兆豐」內蒙古·香港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老年書畫聯展在陰山巖刻藝術館開展。  這次內蒙古·香港老年書畫聯展活動在我市舉行,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實踐,也為兩地書畫愛好者搭建起交流藝術和溝通情感的平臺。
  • 內蒙古高院舉行建院70周年紀念活動 賀小榮出席活動並致辭
    12月24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法院建院70周年紀念活動在內蒙古高院舉行。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賀小榮,內蒙古高院黨組書記、院長楊宗仁出席並講話。賀小榮代表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和周強院長向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法院70周年表示熱烈祝賀。賀小榮在講話中指出,內蒙古法院的70年,是承載使命、光榮輝煌的70年。
  • 自治區文旅廳召開「內蒙古人遊內蒙古」新聞發布會
    包頭市目前大中小學已陸續進入假期,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開展的「內蒙古人遊內蒙古」活動,能夠極大地推動自治區和我市旅遊業發展,帶動區域合作,助力我市旅遊業復甦。二、節慶活動:以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為主線,以迎慶建黨99周年、自治區成立73周年為契機,以推動「內蒙古人遊內蒙古」為動力,我市決定於2020年7月—9月舉辦包頭市第三十五屆鹿城文化藝術節。利用文化藝術節主會場、各旗縣區分會場和各大景區活動地點多、活動時間長、覆蓋範圍廣、參與人數多、特色活動豐富、凝聚力強等特點和優勢,大力宣傳和推介包頭的文化旅遊資源。
  • 市圖書館開展「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
    本報訊(瀋陽日報、沈報融媒記者藍恩發)金秋九月,瀋陽市圖書館精心準備組織開展「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系列活動從9月8日開始,當日,中國近代史料研究會副會長、遼寧省「九一八」戰爭研究會會長王建學老師將現身沈圖主講《瀋陽為新中國建立的貢獻》的專題講座;9月20日在展覽大廳開始的「謳歌偉大祖國,擁抱美好時代」書畫精品展;9月22日,佳作賞析,邀請瀋陽師範大學音樂學院講師唐悅跟讀者一起欣賞中國歌劇《長徵》;9月25-26日市圖書館與博看資料庫聯合舉辦「博看杯」主題朗讀大賽頒獎活動;9月28日由鐵西區文化館來館演出
  • 內蒙古自治區:「草原風」吹進香港維多利亞港灣
    由內蒙古民族歌舞劇院90餘名藝術家為香港回歸16周年慶典奉獻的「吉祥草原·祝福香港」專場歌舞晚會傾情上演。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中央駐港聯絡辦公室主任張曉明,自治區副主席劉新樂,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李元明,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副政委儲茂華少將,中央駐港聯絡辦公室副主任林武,香港各界慶典委員會主席鄭耀棠,慶祝香港回歸祖國16周年籌備委員會主席、恒基兆業地產副主席李家傑等觀看演出。
  •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暨2020年內蒙古公安文化宣傳周方案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全國公安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公安部《2020年全國公安政治工作要點》「開展『為百名公安英模畫像』和『警營好聲音』警營歌曲創作」等要求,引領內蒙古公安文化建設再上新臺階,加大先進典型的推廣力度,政治部擬舉辦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暨2020年內蒙古公安文化宣傳周系列活動。
  • 2019慶祝70周年國慶活動安排完整版(附細節披露)
    王曉暉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主要包括以下安排:  一是隆重舉行慶祝大會、閱兵和群眾遊行。10月1日,以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名義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 蘇州圖書館玉成分館開展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
    市場信息報訊(支時雨)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激發少兒的愛國熱情,近日,江蘇省蘇州圖書館玉成分館聯合姚祥社區開展了「童心繪童畫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活動。接著大家來到玉成分館進行繪畫,拿起畫筆,充分發揮豐富的想像力,用手中的畫筆盡情描繪偉大的祖國,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作品想像豐富,畫面生動活潑,充滿童心童趣。孩子們有的畫了藍天白雲、有的畫了鮮豔國旗、有的畫了天安門、還有的畫了身穿民族服飾的人物。每幅畫作都是用「心」構想,表達著自己對祖國母親的祝福,突出了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時代主題,展現了新時代少年兒童健康陽光,奮發向上的嶄新風貌。
  • 奇錦玉:譜寫新時代內蒙古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篇章
    ▲8月8日,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慶祝大會隆重舉行。內蒙古自治區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成立的第一個省級民族自治地方,是具有民族團結優良傳統的「模範自治區」。內蒙古70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充分證明了黨的民族政策的正確性、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新時代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工作部門的重要職責。
  • 廣西藝術學院舉行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
    10月26日,廣西藝術學院舉行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自治區相關部門領導、兄弟院校領導嘉賓、海內外校友代表和師生代表歡聚一堂,一起分享廣藝人的歡樂與榮光。自治區政府副主席黃俊華代表自治區黨委、政府對學校80年華誕表示祝賀。&nbsp&nbsp&nbsp&nbsp大會由廣西藝術學院黨委書記蔡昌卓教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