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觀察|機器人同行「入職」博物館,講解員反倒更興奮了?

2020-12-14 中國日報網

剛剛過去的春節,英國布萊尼姆宮大廳裡一位名叫「貝蒂」的機器人,一經亮相,便成了網絡紅人。

身高1.52米的貝蒂,是牛津大學下屬牛津機器人研究所研製的機器人產品,它「頭」戴玻璃罩,「腳」綁輪子,能直立行走,可以像人一樣在博物館大廳接待遊客。

(「貝蒂」在英國布倫海姆宮)

春節期間,貝蒂在布萊尼姆宮進行了為期5天的導覽試驗服務。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貝蒂不僅能提供有關布萊尼姆宮的歷史信息、回答遊客的提問,還能跟遊客合拍自拍照、將照片上傳至推特並加上#bettyinthepalace的標籤。

貝蒂長相炫酷,外形酷似英國科幻劇《神秘博士》中的「戴立克」,它親近的舉止中透著一點神秘,不斷引來遊客圍觀和合拍。新奇的合拍照很快在推特上流傳開來,貝蒂因此在社交媒體上火了一把。

貝蒂的走紅,讓來自山西地質博物館的展廳講解員王瑞安(化名)感到新奇,也讓他感受到了職業生涯裡從未有過的壓力。可千萬不要以為,用機器人提供導覽服務,只是英國布倫海姆宮才有的福利。最近兩年,中國多個博物館和相關場館也有了機器人的身影,王瑞安所在的單位,近來就引入了機器人「新同事」。

隨著機器人的逐漸走紅,王瑞安和他的同事在焦慮地思考:不久的將來,機器人在博物館會迎來「上崗潮」嗎?隨著貝蒂們的進化,機器人又將為人類帶來哪些驚喜和壓力?

導覽機器人走紅背後:解說員供不應求

最近幾天,王瑞安時不時會觀察「新同事」「豹小秘」的一舉一動。他發現,機器人同事可以講搞笑段子哄遊客開心,會做出可愛賣萌的表情,能搖頭晃腦地為大家唱歌,非常受小朋友的歡迎,而這些都是生性靦腆的王瑞安極不擅長的。即使面對最拿手的解說,王瑞安也很難保證,每次都可以做到像機器人一樣精準。

王瑞安的壓力並非個例。最近兩年,中國博物館和相關場館,大有「你追我趕」爭相嘗試引入機器人之態勢,如今獵豹移動機器人「豹小秘」、雲跡科技機器人「雲帆」、百度機器人「小度」等,已成了博物館的「新員工」。

機器人可以記憶和呈現大量文物資料,能實時與遊客互動,這些舉動都在提升博物館的科技範。但博物館引入機器人,僅僅是為了錦上添花、增強科技感這麼簡單麼?經過一番調研可以了解到,講解人員的供不應求,也是博物館嘗試使用機器人的重要原因。

國家文物局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經各地文物部門年檢註冊的博物館總數達到了4873家,相比於1996年的 1219個,翻了近四倍,博物館文物藏品達3938.32萬套。僅2017年,博物館接待觀眾就達到 9.7億次。相比之下,講解人員的儲備數量卻沒有同步增長。

這造就了一種現狀:一般而言,由於人手有限,場館講解員通常只為領導和參觀團體提供講解服務,幾乎不面向散客。現狀的出現,和講解員培訓周期、工作強度、能力建設等因素限制密切相關。

博物館短期難以培養大量講解員。據了解,一家博物館要培養出一個初級講解員,僅基礎講解能力的訓練,就要歷經半年到一年,而一個講解員要走向成熟,必須能將館藏文物、遺址背後的歷史故事娓娓道來,這至少需要三五年的歷練。

記憶和輸出數據恰巧是機器人的優勢。面對博物館這樣的垂直場景,當輸入大量相關內容之後,通過問詢的方式,機器人可以輕鬆調用知識,而因為有了雲端的共享,知識圖譜又可以被大量複製,機器人與機器人之間協同起來,效率也很高。

長久以來,困擾博物館的痛點,還有講解員的編制問題和員工流失率。由於編制有限,博物館經常要聘用編外人員來擴充講解員隊伍,而耗時耗力培養的講解員,常常又會因待遇和上升空間受限等而流失,這種問題在地市級場館中似乎更嚴重。一位來自山東淄博市的博物館行業從業人士透露,像淄博陶瓷博物館、蒲松齡紀念館這樣的場館,編外講解員佔比高達80%以上。

講解員本身的工作強度也非常大。一位來自浙江德清地理信息科技館的工作人員,則道出了講解員在人手不足和重複勞動下如何耗時耗力:德清地理信息科技館日均人流量 500人次,高峰日期人流量 2萬人次,但館內目前只有六個講解人員,具體到每個講解員的工作量上,如果按照每人每天接待三批人(每批10-60人不等)來算,每個講解員每天至少要步行20公裡,相當於跑了半程馬拉松。

(「豹小秘」在浙江德清地理信息科技館)

為了緩解講解壓力,如今的德清地理信息科技館已嘗試讓機器人來解放部分人力勞動。據上述科技館人員透露,他們此次採購了四臺「豹小秘」,現在每臺機器人每天大約可以完成130次的室內導航和400分鐘的智能講解。

近年來,中國也在出臺政策,不斷推動服務機器人在場館的落地應用。比如,《國家「十三五」文化遺產保護與公共文化科技創新規劃》中就提到,要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和人機互動技術,研發可實現自然語言對話的服務機器人,降低人員工作強度,提升服務質量。

導覽機器人進化:人機如何更好協作?

感受到壓力的王瑞安留意到,導覽機器人並非最近兩年才出現。早在 2014年,日本未來科學館就曾向外界展出過兩款人形機器人「姐妹」:外形為成年女子的機器人為參觀人員講

解,並與來賓對話;外形為女孩的機器人則負責播報國際新聞。「姐妹」機器人的肌膚採用特殊矽樹脂製成,非常柔軟,從遠處看像極了小學課本裡的插畫人物。

(日本未來科學館展出的兩款機器人「Kodomoroid」和「Otonaroid」)

在王瑞安看來,和日本的人形機器人不同,如今博物館引入的導覽機器人,更多在實用功能上下功夫。接地氣的機器人廠商也意識到,現階段只有找到垂直的應用場景,比如挖掘像博物館這樣有著導覽需求的細分市場,才能真的讓機器人落地,成為人類的好幫手。

對機器人產生興趣的博物館,也極為看中機器人的實用功能。一位行業資深人士表示:博物館選用機器人,並不在意機器人是不是真的長得像人類,更多會考慮其能不能滿足導覽和講解需求,能不能有多樣化的交互方式,能不能針對自己的博物館提供可定製化的智能服務方案。

目前,在王瑞安目力所及的視野範圍,他已經可以看到多款導覽機器人產品,有些機器人是在小範圍做試點,而有些已逐漸走向了全國多個地區。

像百度這樣的巨頭,更多是在做試點布局。早前,百度推出了「小度」機器人,選取了湖南省博物館進行了落地試點。由於集合了人臉識別、語音識別、小範圍運動、互動等能力,「小度」機器人成了博物館前臺智能小助手,的確已經可以分擔部分講解、接待工作。

巨頭之外,一些對市場把握極敏銳的公司,不僅推出服務機器人,而且還面向場館提供可定製化的解決方案,因此其產品落地範圍更廣。比如王瑞安的「新同事」「豹小秘」,身影已遍布山西地質博物館、浙江德清地理信息科技館、江西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山東美術館等。

在王瑞安眼中,「新同事」可愛靈敏、交互性強、知識淵博,比如提前輸入人臉等信息,它會在人群中一眼認出你來,同你打招呼。知識層面,「豹小秘」不僅對博物館常識瞭然於胸,還能回答上有關周邊交通、住宿、餐飲等問題。閒暇之餘,它還不時地會調侃捧哏,逗得遊客哈哈大笑。

目前,機器人面向博物館的服務,還不能用完美來形容。在王瑞安看來,未來的機器人,還可以在行走的靈活性、語種的多樣性做出突破。

和機器人「新同事」共事後,王瑞安開始琢磨起人機關係。他得出的結論是:目前機器人還沒有辦法做到像人一樣靈活,比如難以個性化地處理遊客的需求,因此機器人和講解員更多是協同而非替代關係。

「更加個性化的服務,是我未來努力的方向。」在博物館工作兩年的王瑞安,一想到這裡,不再那麼焦慮和迷茫了。

來源:中國網

相關焦點

  • 機器人講解員「入職」甘肅省博物館
    機器人講解員「入職」省博記者與機器人互動 周棟楠 攝每日甘肅網3月11日訊據蘭州日報報導(蘭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棟楠 顏娜)近日,甘肅省博物館來了一位名叫「優友」講解員,她伶牙俐齒、風趣幽默,還會武術、舞蹈等多種才藝,自從她「上崗」為遊客講解以來,不但讓省博物館的人氣更旺了,還圈粉無數,她到底是誰呢?
  • 機器人講解員「入職」省博物館,多才又幽默講解也不錯
    蘭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棟楠 顏娜 文/圖/視頻近日,甘肅省博物館來了一位名叫「優友」講解員,她伶牙俐齒、風趣幽默,還會武術、舞蹈等多種才藝,自從她「上崗」為遊客講解以來,不但讓省博物館的人氣更旺了,還圈粉無數,
  • 博物館講解員流失:為何剛來就要走
    原標題:博物館講解員流失:為何剛來就要走   本報記者集體採寫   本報3月28日八版刊發了《博物館緣何遭遇講解員流 失》一文,就近日陝西西安的一些博物館因講解員缺乏,不約而同發出講解員「徵集令」一事進行了報導。該報導使在博物館工作人員中佔相當比重的講解員群體受 到大眾關注。
  • 巢湖市文物管理所舉辦新入職講解員業務培訓活動
    為提高講解員專業技能,2020年12月2日至12月5日,巢湖市文物管理所舉辦了巢湖三將軍故居、巢湖市博物館新入職講解員培訓活動。培訓的地點設在安徽渡江戰役紀念館、安徽名人館和李鴻章故居,培訓方式採取跟班學習方式進行。
  • 講解員彭野——博物館裡的文化傳播使者-掌上春城
    博物館講解員,是博物館與觀眾間的一座橋梁,彭野就是其中的一員。多學科貫通讓文物講解更有趣從雲南大學英文系畢業後,湖南姑娘彭野選擇留在雲南工作。因為對人文歷史的喜愛和雲南民族文化的濃厚興趣,2014年,彭野與雲南省博物館結緣,成為了博物館的一名中英文講解員。2015年,彭野第一次出現在我們的鏡頭中。當時,她在全國科普講解大賽中代表雲南斬獲一等獎,獲得了「十佳科普大使」的稱號。獲得這樣的好成績不是偶然。
  • 博物館事業發展需求 亟需專家型講解員
    原標題:數量和質量遠不能滿足博物館事業發展需求 博物館亟需專家型講解員講解員是博物館與觀眾間的橋梁,是觀眾親近文物、傾聽歷史的紐帶。隨著我國博物館事業快速發展,講解員隊伍理應不斷壯大。然而,即使在一些文物大省,基層博物館人才也奇缺,講解員數量和質量都遠遠不能滿足博物館事業發展需求。在博物館的教育職能越來越為行業、為公眾所重視的今天,博物館應當如何建立一支穩定、過硬、能滿足各種需求的講解員隊伍?同時,作為博物館講解員,又該如何適應博物館教育工作的新思路、突破職業瓶頸?
  • 從越秀山巔到首都北京,走進博物館講解員肖夢雅的100天
    從越秀山巔到首都北京,走進博物館講解員肖夢雅的100天金羊網  作者:柳卓楠  2020-01-19 1月17日上午十點,在廣州博物館會議室內
  • 河森堡:博物館講解員書寫有趣的人類史
    ■「獻給講解員們」  也許有人會忍不住要問,河森堡是誰?為什麼起了一個如此「洋氣」的名字?身為一名國家博物館的講解員,袁碩在眾多場合解釋過「河森堡」這一筆名的由來:小時候因為仰慕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景仰他的知識與才華——相形之下,自己所擁有的知識儲備就像涓涓小「河」面對汪洋大「海」,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於是便給自己取名「河森堡」。
  • 中國國家博物館2020年勞務派遣制講解員招聘啟事
    中國國家博物館是集中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國家最高歷史文化藝術殿堂,根據工作需要,現面向社會公開招聘高素質的派遣制講解員。一、招聘崗位及數量講解員20名二、招聘崗位職責1.承擔日常講解工作;2.承擔展覽的講詞撰寫等相關工作;3.承擔專題講解的文案開發等相關工作
  • 在博物館進行講解的人,只能是博物館自己的講解員?
    &nbsp&nbsp&nbsp&nbsp在博物館進行講解的人,只能是博物館講解員嗎?近日,遼寧省博物館發布了關於實施《社會人士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講解活動管理辦法》(試行)的公告,規定原則上不允許社會人士(含導遊、社會教育機構及其他個人)在展廳組織開展講解活動,備受爭議。
  • 博物館講解員:我在這裡講述新疆
    「大家現在看到的是從吐魯番、塔什庫爾乾等地發現的各類打制石器,它們是用質地較硬的石料打製成的刮削器、砍砸器、尖狀……」5月18日是第四十二個國際博物館日,這一天也是帕麗巴克 · 激浪最忙的時候。帕麗巴克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講解員,與眾多講解員一樣,每天只做一件事——講好展品背後的故事,讓「靜止」的文物「活」起來。
  • 「對話歷史與未來,做城市文明小使者」,襄陽市博物館小小講解員培訓班開班
    為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弘揚志願服務精神,豐富博物館服務社會的內容,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拉近博物館與廣大青少年之間的距離。2020年襄陽市博物館「對話歷史與未來,做城市文明小使者」小小講解員培訓班已順利完成招募。
  • 「小小講解員」拓展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
    原標題:「小小講解員」拓展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  原標題:「小小講解員」拓展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   在四川,博物館教育作為社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以其特殊的教育形式發揮著特殊作用,而「小小講解員」培訓和實踐則是目前四川博物館界最為流行的一項教育活動。「小小講解員」模式能否為青少年教育帶來直接幫助?
  • 玉林市博物館為暑期青少年講解員活動表現突出的26名學生頒獎
    8月18日上午,玉林市博物館為表現突出的暑期青少年講解員頒獎。十多天以來,博物館的小小講解員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展現出了認真負責、積極熱情的青少年風採,給參觀者們帶來了不少驚喜。在頒獎儀式上,獲得嘉獎的小講解員們依次登臺領獎、合影留念,他們自信、活潑,稚嫩的臉龐洋溢著興奮的笑容,展露著他們歡欣不已的心情,而拿到手裡的榮譽證書和獎品更是他們在這十多天裡,作為青少年志願講解員所付出的所有努力的證明。
  • 襄陽市博物館暑期「小小講解員」培訓班結業
    漢江網訊(通訊員袁偉 全媒體記者楊思琦)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少年兒童的社會責任感,由市博物館舉辦的昭明課堂2020年「對話歷史與未來,做城市文明小使者」暑期小小講解員培訓班,目前已經開展近一個月。8月27日下午,30名小小講解員順利結業,並獲得了由市博物館頒發的結業證書。
  • 廣西評"金牌講解員" 廣西博物館、民族博物館拔頭籌
    廣西新聞網桂林7月17日訊(記者陳創明)隨著廣西與世界各國尤其是東協國家在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日益加深,前來廣西參觀考察、觀光旅遊的友人不斷增多,景點、景區以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講解員就顯得尤為重要。那誰是廣西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最優秀的講解員呢?
  • 浙江省博物館招聘講解員
    浙江省博物館向社會公開招聘非事業編制講解員13人(其中英語講解員2人、日語講解員1人),要求:國家承認學歷的大專及以上學歷;普通話標準、吐字清晰,語言表達能力強、善於溝通交流,普通話水平達到二級甲等以上或有外語專長者優先;外語講解員要求外語等級:大學英語六級(425分以上)、日語一級;年齡在28周歲以下,女性身高不低於160釐米,男性身高不低於
  • 中國文字博物館招聘講解員了
    記者獲悉,因工作需要,中國文字博物館現委託安陽市金鑫源勞務派遣有限公司面向社會公開招聘22名勞務派遣制講解員。其中,中文講解員20名(男5名、女15名),雙語講解員2名 (男女不限)。勞務派遣合同籤訂後正式派往中國文字博物館講解員崗位工作。如不能勝任工作或違法違紀者,用人單位可以隨時退回派遣單位。薪酬待遇:(一) 試用期期間的勞動報酬按照所在市最低工資標準每月按時發放。試用期滿經考核合格的,與安陽市金鑫源勞務派遣有限公司籤訂勞務派遣合同,實行勞務派遣合同制管理。(二)社會保險按照有關規定,每月按時繳納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保險和住房公積金。
  • 博物館講解員④張麗莎:無從考證的觀點絕不向觀眾講述
    【編者按】《國家寶藏》火成了大IP,據不完全統計,《國家寶藏》播出後,故宮博物院以及八家國家級博物館(院),參觀量平均增加50%。春節期間,刷博物館成了很多人的必修課。「讓國寶活起來」的口號深入人心,對於非專業人士,走進博物館如果沒有講解員那靈動的講解,恐怕看到的都是冷冰冰的文物。
  • 四川:武侯祠博物館開展講解員英語培訓工作
    為提高博物館講解員的綜合素質,提升博物館窗口服務形象,更好地為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宣傳三國文化,11月5日至18日武侯祠博物館邀請睿德盟企事業單位培訓機構的專業英語培訓老師,對該館講解員進行了系統的英語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