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家的苗子都開始抽生匍匐莖了,同時也進入了炭疽病的高發期。那麼苗地裡該如何管理,什麼時候適合壓蔓?
5月份,草莓苗子匍匐莖抽生,這個時候炭疽病最容易侵染匍匐莖和幼苗。同時要及時壓苗,才能保證幼苗生長良好。如果壓苗不及時,則會形成浮苗,不能作為生產使用。
先說說什麼是壓苗?壓苗是在草莓種苗繁育過程當中,固定匍匐莖,便於匍匐莖生根成為1株種苗的過程。
通常,大家在壓苗時有兩種方式。
其一:當一級匍匐莖長到一葉一心時,用壓蔓器或其他物質將匍匐莖固定,使其與土壤或者基質充分接觸,同時要保持土壤、基質溼潤,加快匍匐莖生根存活。
其二:暫時不壓苗,待三級、四級匍匐莖都長到一葉一心時,再進行整體壓苗,將所有匍匐莖全部固定。這樣做的好處是所有匍匐莖統一紮根生長,子苗長勢相近。一般,在母苗子較弱的時候可採用第一種方式。
無論採用哪種壓苗方式,壓苗後都要保證土壤或基質溼潤,衝施根轉化或EM菌,促進子苗儘快紮根生長,適應周圍環境。
壓苗時間不宜過早,一般在匍匐莖長到一葉一心時最好。壓苗過早,此時匍匐莖還在伸長生長,這個時候無法固定匍匐莖苗。壓苗過晚,匍匐莖葉片又大又多,操作不便。採用第二種壓苗方式,避不開早生的匍匐莖葉片大而多的現象,因此在生長過程中,可通過不斷劈葉子的方式來控制匍匐莖葉片,一般保持匍匐莖苗葉片在2-3片左右為宜。
壓苗時不是隨便用壓蔓器固定就可以,在進行壓苗時需要對匍匐莖苗進行一定的處理。第一步,需要將最下邊的小葉去掉;第二步,將壓蔓器在距離匍匐莖2-3公分處壓下固定匍匐莖,保持匍匐莖的根莖部與土壤或基質輕輕接觸即可。第三步,壓苗後要給一次水,隨水走一遍EM菌,可以促進匍匐莖儘快生根。
壓苗時一定要注意力度,過大,會弄傷匍匐莖,病菌容易從傷口侵染,同時壓的過深也會導致匍匐莖苗被埋心,易引發病害。力度過下,則不能充分固定匍匐莖,影響苗子的生根。採用露地育苗的區域,如果壓苗過輕,遇大風天氣容易將苗子吹翻,影響苗子紮根。同時雜草的存在會和苗子爭奪養分,如果壓苗過輕,苗子沒有接觸到土壤,在在競爭過程中處於弱勢,同樣不利於其生根。因此,在壓苗是要掌握好力度,不過分重,也不過分輕。保證苗子與土壤或基質輕輕接觸,不埋心、不會被大風吹翻即可。
壓苗的距離也很關鍵,不是隨隨便便擺一下就可以的。資料顯示,一般壓苗時匍匐莖株距在5-10公分,行距為10-20公分。如果植株過密,發生病害後防治比較困難。且因為密度過大,植株容易徒長形成高腳苗,導致苗子質量降低。
此階段還是以炭疽病為主,紅蜘蛛、薊馬也要做好預防。這段時間收到莓友的反饋,苗地裡出現薊馬了。育苗期間,防治薊馬可用艾緑士(乙基多殺菌素)、魚藤酮(對蜜蜂毒性大,不建議生產期使用)、啶蟲脒、吡蟲啉等。防治炭疽病可用阿米西達、苯醚甲環唑、咪鮮胺、松脂酸銅、春雷王銅、多菌靈、肟菌戊唑醇、二氰蒽醌等。
提醒:在使用藥劑時,需看清楚藥劑的劑型。一般,乳油類藥劑不要與其他藥劑混用。乳油本來滲透性比較強,一旦與其他藥劑混用容易產生藥害,因此儘量單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