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Linux平臺下的FPGA的ARM驅動開發方法

2020-12-17 電子產品世界

Linux作業系統的全稱是GNU/Linux,它是由GNU工程和Linux內核兩個部分共同組成的一個作業系統。該系統中所有組件的原始碼都是自由的,可以有效保護學習成果,因而在嵌入式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FPGA是英文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的縮寫,即現場可編程門陣列,該器件是作為專用集成電路ASIC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領域中的一種半定製電路而出現的,它的出現既解決了定製電路的不足,又克服了原有可編程器件門電路數有限的缺點。在通信行業、傳輸網、醫療儀器、各種電子儀器、安防監控、電力系統、汽車電子以及消費類電子中都大面積使用。隨著產品研發周期的逐步縮短,定製型產品的開發使FPGA在後面的應用面越來越廣。例如在2G和3G通信,以及以後的4G通信和wimax等等通信類設備中,它與DSP、MPU一起將大量出現在其中。

S3C2410微處理器是一款由Samsung為手持設備設計的低功耗、高度集成的微處理器,採用272腳FBGA封裝,內含一個ARM920T內核和一些片內外圍設備。在時鐘方面,該晶片集成了一個具有日曆功能的RTC和具有PLL (MPLL和UPLL)的晶片時鐘發生器。MPLL產生的主時鐘能夠使處理器工作頻率最高達到203MHz。這個工作頻率能夠使處理器輕鬆運行於Windows CE,Linux等作業系統並進行較為複雜的信息處理。為此,本文以S3C2410上使用Altera公司的EP2S30F67214為例,系統地介紹了在Linux系統環境下的FPGA驅動方法

1基本原理

Linux下的設備驅動程序通常是一個存在於應用程式和實際設備間的軟體層。許多設備驅動都是與用戶程序一起發行的,可以幫助配置和存取目標設備。

在Linux下驅動FPGA,其本質上就是字符設備的驅動,慣例上它們位於/dev目錄。

1.1主次編號

在內核中,dev_t類型(在
中定義)用來持有設備編號。通常2.6內核版本限制在255個主編號和255個次編號。

建立一個字符驅動時,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獲取一個或多個設備編號。其必要的函數是regis-ter_chrdev_region,設計時可在
中聲明:

int register_chrdev_region(dev_t first,unsigned int count,char*name);

如同大部分內核函數一樣,如果分配成功,register_chrdev_region的返回值將是0。出錯時,則返回一個負的錯誤碼,但不能存取請求的區域。

1.2 重要數據結構

註冊設備編號僅僅是驅動代碼必須進行的諸多任務中的第一個。驅動操作包括三個重要的內核數據結構,稱為file_operations、file和inode。其中,對於FPGA驅動來說,最值得關注的是文件操作(file_operations)。

file_operation結構是一個用字符驅動方式建立設備編號和設備操作的連接結構,定義在
.是一個函數指針的集合。每個打開文件與它自身的函數集合相關,這些操作大部分可由系統調用,例如:open(),read ()等等。典型的file_operation結構可用FPGA設備列表所示,其代碼如下:



第一個file_operations元素根本不是一個操作,它是一個指向擁有這個結構的模塊指針,或用來在操作使用時阻止模塊被卸載,它也是在
中定義的宏;

llseek主要用於改變文件中的當前讀/寫位置,同時可將新位置作為(正的)返回值。其定義如下:

loff_t(*llseek) (struct file*,loff_t,int);

ioctl可為系統調用提供一個發出設備特定命令的方法。如果設備不提供ioctl方法,那麼,對於任何未事先定義的請求,系統調用將返回一個錯誤。定義如下:

int(*ioctl) (struct inode*,struct file*,unsigned int,unsigned long):

1.3 設備註冊

內核在內部將使用struct cdev類型結構來代表字符設備。在內核調用設備操作前,代碼應當包含
。而如果想將cdev結構嵌入設備特定的結構中,則應當初始化已經分配的結構,其使用的代碼為:

void cdev_init(struct cdev*cdev,structfile_operations*fops);

1.4 open和release

open主要用於提供驅動初始化,在大部分驅動中,open應當檢查設備特定的錯誤(例如設備沒準備好,或者類似的硬體錯誤),但是,其第一步常常是確定打開哪個設備。open的原代碼為:

int(*open) (struct inode*inode,structfile*flip);

release是open的反操作。

linux作業系統文章專題:linux作業系統詳解(linux不再難懂)

相關焦點

  • 基於嵌入式Linux的MapInfo格式地圖顯示
    而市場上實現這種功能的大部分平臺都是基於WINCE這種作業系統,可以採用EVC開發,開發流程明確,驅動支持較豐富,但總體開發成本較高。由於Linux其免費,可配置,網絡性能,MiniGUI也是輕型、高性能、高可靠性、可配置的GUI,本文採用MiniGUI在ARM-linux平臺上實現了簡單的地圖顯示功能。
  • gcc、arm-linux-gcc和arm-elf-gcc的關係?
    三、交叉編譯交叉編譯(或交叉建立)是這樣一種過程,它在一種機器結構下編譯的軟體將在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機器結構下執行。一個常見的例子是在 PC 機上為運行在基於 ARM、PowerPC或 MIPS 的目標機的編譯軟體。幸運的是,GCC 使得這一過程所面臨的困難要比聽起來小得多。
  • 一次搞定 Arm Linux 交叉編譯
    當我們開始接觸嵌入式開發後,事情變的不一樣了,你在電腦上寫程序,在電腦上編譯出可執行文件,最後這個可執行文件需要下載到你的開發板上運行。程序最後運行的環境變了,比如你的開發板是基於 Arm 的——程序在 X86 上編輯,編譯,最終運行在另一個和 X86 完全不同的架構的 Arm 晶片上。
  • Linux 對 ARM 的支持一團糟
    當硬體製造商正在談論基於ARM晶片的伺服器時, 支持ARM的軟體還要繼續努力開發以跟上發展步伐。
  • 基於JTAG接口實現ARM的FPGA在線配置
    SDR終端的實現往往都是基於可重配置的硬體環境,如現場可編程邏輯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數位訊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而不是專用集成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等特定的硬體電路和晶片。
  • 基於busybox的嵌入式Linux根文件系統的的製作方法
    3 busybox的編譯和安裝  3.1 開發環境  基於S3C2440 ARM920T的硬體平臺,該系統的硬體平臺上主要使用三星S3C2440,外圍還包括64 M SDRAM和64 M NAND Flash,2 M NOR Flash,系統採用宿主機加目標板的模式,宿主機是PC機,其作業系統是RedHat linux,目標板是
  • 基於S3C2440的嵌入式Linux根文件系統構建
    3 busybox的編譯和安裝  3.1 開發環境  基於S3C2440 ARM920T的硬體平臺,該系統的硬體平臺上主要使用三星S3C2440,外圍還包括64 M SDRAM和64 M NAND Flash,2 M NOR Flash,系統採用宿主機加目標板的模式,宿主機是PC機,其作業系統是RedHat linux,目標板是基於S3C2440微控制器的開發板
  • ARM/uClinux應用程式的開發
    於是基於這種開發模式的應用程式開發變成了linux下的程序開發。  以上也是為什麼我認為開發嵌入式linux程序主機應該選用linux環境。  從源程序到可執行文件根據情況不同可能分好幾步,一般每一步可能都會有一個應用程式實現,像gnu提供的arm開發工具鏈其實就是這麼一組程序。提供從編譯到連結到格式轉化的全套服務。你可以用arm-elf-gcc命令一步到底直接產生可執行文件(其實也是在自己的任務完成後調用下一個程序),也可以每一步加上自己的參數,只作自己的事。
  • OpenCV ffmpeg移植到ARM平臺
    下面就介紹一種方法。arm-linux-ranlib libx264.a(3).編譯安裝# make# make install這裡可以在交叉編譯鏈目錄/root/arm-none-linux-gnueabi/arm-none-linux-gnueabi/的lib下生成libx264.so3 交叉編譯xvid到 http://downloads.xvid.org
  • 淺談分析Arm linux 內核移植及系統初始化的過程二
    調用驅動初始化函數初始化子系統。而到底是那些驅動函數怎麼會被集中到這個段內的呢?我們知道系統內存空間的分配是由連結器ld讀取 連結腳本文件決定。連結器將同樣屬性的文件組織到相同的段裡面去,如所有的.text段都被放在一起。在連結腳本裡面可以獲得某塊內存空間的具體地址。我 們來看下linux-2.6.18.8archarmkernelvmlinux.lds.S文件。
  • ARM-Linux開發與MCU開發的差別是什麼
    、驅動程序開發、系統內核開發,針對不同種類的軟體開發,有其不同的特點。還有一種是在ARM晶片上運行作業系統,對於硬體的操作需要編寫相應的驅動程序,應用開發則是基於作業系統的,這種方式的嵌入式應用開發與單片機開發差異較大。
  • 「正點原子Linux連載」第十一章模仿STM32驅動開發格式實驗
    第十一章模仿STM32驅動開發格式實驗在上一章使用C語言編寫LED燈驅動的時候,每個寄存器的地址我們都需要寫宏定義,使用起來非常的不方便。同理,I.MX6U也可以使用這種方法來定義外設寄存器,本章我們就模仿STM32裡面的寄存器定義方式來編寫I.MX6U的驅動,通過本章的學習也可以對STM32的寄存器定義方式有一個深入的認識。
  • Linux 系統內核的調試
    本文將首先介紹 Linux 內核上的一些內核代碼監視和錯誤跟蹤技術,這些調試和跟蹤方法因所要求的使用環境和使用方法而各有不同,然後重點介紹三種 Linux 內核的原始碼級的調試方法。  調試是軟體開發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在 Linux 內核開發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會面對如何調試內核的問題。
  • linux基礎複習(5)建立linux開發環境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border=0>其中:- arm-linux-gcc
  • CMake設置arm-linux-gcc交叉編譯器
    主機:Ubuntu10.04交叉編譯器:EABI-4.3.3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1/319327.htmCMake在ubuntu系統下默認使用系統的
  • 嵌入式ARM-Linux平臺上的編譯、配置和運行使用
    /configure配置編譯環境;執行make進行編譯export ARCH=armexport CROSS_COMPILE=arm-linux-gnueabi-.下。執行make進行編譯,完成後執行make install,編譯好的openssl庫和頭文件等被安裝在目錄/usr/local/ssl下export ARCH=armexport CROSS_COMPILE=arm-linux-gnueabi-.
  • arm開發板與樹莓派有什麼區別
    樹莓派就是將你電腦機箱裡的大部分東西都集成到了一塊電路板上的 微型電腦,接上顯示器滑鼠鍵盤等等 東西 和你的電腦沒啥實質的區別,作業系統不一樣這個是基於linux的系統。      一個是固定的平臺,更像是電腦的硬體平臺,接口和引出的引腳很少,只能接屏幕,網絡等等,獨立的引腳很少,沒開發板那麼靈活   ARM更加底層,樹莓派把複雜的底層開發工作給封裝起來,所以更容易入門   樹莓派和其他 arm 開發板的本質區別   樹莓派的定位並不是一塊用來做嵌入式開發的開發板,而是一個廉價並且高性價比的可以在一定程度取代
  • ARM開發經典學習網站推薦
    吐血推薦的關於ARM開發的網站,收集了非常多ARM開發工具,而且是免費的。 http://www.gnuarm.com/resources.html - 外文   5.  ARM的中文網站,官方網站 http://www.arm.com/chinese/ - 中文   6.
  • vxworks嵌入式作業系統下串行設備驅動程序開發思路
    概 述 我們在基於vxworks嵌入式作業系統開發產品時,經常會根據自行設計的硬體電路開發專用的驅動程序。Vxworks下的驅動程序根據設備的不同特性,,大體可分為:char driver、serial driver、bLOCk driver、end driver、scsi driver等類型,其中以char driver最簡單,最基礎,以serial driver最常用。
  • arm-linux-ld命令 ld連結腳本
    我覺得在寫makefile的時候,最為重要的就是ld的理解,下面說說我的經驗: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1/319364.htm首先,要確定我們的程序用沒有用到標準的c庫,或者一些系統的庫文件,這些一般是在作業系統之上開發要注意的問題,這裡並不多說,熟悉在Linux編程的人,基本上都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