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和芮小丹的愛情故事,由王志文、左小青領銜主演,王志文作為臺詞教科書,從偶像流量明星轉戰老生第一場,可以說演員要求的底層邏輯是演技,但對於職業選手而言,並不是演,而是成為和成就,一個人要走進角色本身,讓觀眾共情那是本事,讓自己共情,能走進去還能走出來,絕對是王者。
書籍本身就是一個小世界,一個深情的人走入一個世界是充滿感情的,丁元英對芮小丹的愛感覺沒有溫度,實際上像熱情的沙漠,愛情除了當事人,其他人都毫無關係,與女無瓜。
世間唯有愛和深情不可辜負,《天道》愛情和禮物都別伸手去要,主動給的是愛,伸手要的是施捨。芮小丹很要強,他不會讓人施捨和憐憫,所以最後自己的選擇也讓我們尊重,但是,側面反映出她對這份愛的執著。
愛情到底是什麼,沒人能說清楚,相思是什麼,古今中外的書籍說遍了,痛和苦留給自己,愛和深情留給對方,落後時期的愛情彌足珍貴,虛榮的現在,愛情咫尺天涯,網際網路拉近了我們的空間距離,但是也割裂了我們共同的夢想。現實充滿誘惑,我並沒有底氣完全控制我自己,只能通過持戒多儀式感告訴自己,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理性告訴我們,愛情是魔,愛情是鬼,但是我們追求愛情還是義無反顧,是荷爾蒙的激情還是本能的條件發射,抑或是社會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家從來不是一個人的故作,而是兩個人的風雨同舟。
我認為理性和感性都不足以如實觀照,感情就是真善美,被設計的感情如同空中樓閣,沒有安全感,而且讓人望而卻步,感情一定是自然而然地發生,然後適應,包容、理解、寬恕、救贖。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人也是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秉性,性格愛好,我們沒有權利讓別人變得讓我們喜愛,喜愛就是喜愛,與其他無關,太多的因素影響我們的情緒,以及價值判斷,想要實事求是,我們必須思考、踐行、反饋,形成閉環。
《天道》愛情和禮物都別伸手去要,主動給的是愛,伸手要的是施捨。
毫無疑問,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的邏輯同樣適用愛情和禮物,親情和友情,首先都是給予和付出,毫無疑問,在很多事情上,錢並沒有用,不,錢並沒有交情、社交、血緣有用。
傳統文化觀念中的欠和情義都是交易品,但是有一個前提,欠得足夠多,需要反覆的典當時間和精力才可以讓自己得到片刻的寧靜,父與子的關係更多像債務人和債權人,而舅舅和外甥,姨媽和表妹,就是這樣神奇的血脈串聯著整個家族。
會做事的人,會做人的人,從來不會提前預知交情,而是把人情欠出去,即時當事人已經身故,這種欠作為資本的原始積累就會倍增,這是最樸素商增定律,人性的法則就是你送我一份情,喔送你一把鎖。
媽媽是一個極為普通的農村婦女,但是她卻一點也不普通,因為她再窮也也不耽誤她對她的圈子和人脈的經營和維繫,母親每年會養兩頭豬,若干只雞,還有些羊。媽媽的農產品社交,總會把最好的肉和農產品帶給她的弟弟、舅舅、表妹、和表弟,每年都是這樣。
我想說,也許農產品並不值錢,值錢的是交情和智慧,如今媽媽生病去世了,我們姊妹並沒有一點失去母親的悲傷和痕跡,因為母親以另外的方式存在著。每每受到舅舅和姨姨的關懷的時候,才知道母親的人格魅力已經通過日常操作深入人心。
姐姐馬上要出嫁了,但是關於接人待物,為人處事,人情世故方面來自姨姨、舅母的關照和監督,也在塑造著自我,血濃於水一點都沒有錯,人都會老,人都是感情動物,每個人都在盡力保護好自己的這一份愛,母親的離去,讓愛升華了,看到的是不僅是得到和失去,而是感情只有在經營中重新煥發生機,付出和奉獻才是主題,索取和佔有都是低端玩家。
人生的路有好多條,但唯一不能放棄的就是愛和希望,人生可以放棄很多,但是不能放棄愛我們和我們愛的人,人心隔肚皮,但是血脈串聯起來的愛讓我們覺得真實,溫暖。
豆豆筆下描寫的故事更冷,不被我們理解,但是能想像到丁元英和芮小丹一樣愛他們的原生家庭,只不過文化屬性的隔閡就像馬裡亞納海溝一樣,深不見底,但是它們的包容和理解,讓這份愛並沒有大打折扣,而是重新詮釋幸福。
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 自己想要的樣子, 但每個人,都可以努力, 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相信自己, 你能作繭自縛,就能破繭成蝶。 羽化和蝶變都需要我們承受常人難以承受的痛苦和壓力,正是這些考驗和挑戰,讓我們人性的光輝更加溫暖,潛移默化影響更多的人。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思考:發現問題難,還是解決問題難?我認為發現問題難,因為只要是問題就有答案,沒有問題,答非所問,答即有錯。
種子牢記著雨滴獻身的叮囑,增強了冒尖的勇氣。
「秋天,適合微涼的晚風,柔軟的毛衣外套,酸酸甜甜的冰糖葫蘆,和溫暖的擁抱。」
人生,適合不濃的親情,熾烈的愛情,以及忠義乾坤的友情,還有對世間滿滿的期待。生活不缺少美,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我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