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在線音頻頻道原創]曾經筆者有不少文章都用「天價XXX元」這樣的標題來作為題目,其實作為發燒友來說,自己對於配上這個標題的很多產品來說,並沒覺得他們是天價或者說難以理解的貴,只是為了獲得更多的關注度或者說做個標題黨才起了這樣的標題。好吧,是我的不對,但是我知道我即將拿到這款產品開始我就一直在想這篇文章的題目應該叫什麼?想來想去我覺得天價已經難以形容它的定價了,因為它簡直就是貴的喪心病狂,既然天價已經不足以形容那就算了,還是繞開這樣的標題換一個正經一些的吧。
改變便攜定義 AK380旗艦隨身播放器體驗
Astell&kern(下文簡稱AK)這個來自韓國iriver艾利和的子品牌在隨身播放器的市場中已經不再是新品牌的範疇了,旗下的AK100、AK100II、AK120II、AK240都在隨身發燒友中佔有了非常大的市場,並且也獲得無數的好評,並且近兩年間開始和日本Final Audio以及拜亞動力、JH合作推出自己的耳機產品,更是向著一個隨身解決方案的方向快速的發展著。
在去年年初,AK發布了自己的新旗艦產品AK240,這款產品在上市之初也達到了一萬五千餘元的售價,成為了當時市面上最貴的隨身播放器,引起了發燒圈的一片譁然,而今年的五月,AK在德國慕尼黑音響展上正式公布了自己的新旗艦產品AK380,毫無疑問的這款產品必然會再次刷新世界上最貴的隨身播放器價格。
在上周六5月30日,筆者也第一次拿到了這款產品,雖然只是一款工程樣機,但是已經是非常成熟的後期版本,可以說和未來的上市版本之間沒有什麼區別。然我們來一攤這個售價貴到傷天害理的隨身產品究竟有哪些獨門絕技吧。
依然精緻的做工設計
其實相比上一代旗艦產品AK240來說,在造型的風格和接近完美的做工都沒有什麼更明顯的進步,或者說也沒有什麼值得和可以進步的空間,而對於AK380與上一代旗艦的不同,更多的還是存在於概念或者說使用體驗和可擴展性這個方面。
AK380在外觀設計上保持了一貫的簡潔風格
頂部依然搭配兩個耳機口和一個開關按鍵
首先在產品的外觀和接口方面並沒有發生太多的變化,新的AK380依然在機器的頂部放置了兩個耳機接口,一個為常規的3.5mm單端接口,另一個則是AK品牌標準的2.5mm平衡接口。兩個接口的旁邊是鎖屏\開關按鍵。機身的左側還是搭載了一個數字電位器,下方是一個小巧的TF卡擴展槽。
機身的右側依然是一個音量旋鈕和一個TF卡插槽
而這款產品的主要亮點都在機器的下方,相比一代產品,下方除了一個USB接口之外,還多了四個金屬的觸點,而筆者了解到這四個觸點是用於平衡XLR輸出的觸點,那麼不難猜測這四個觸點的定義分別就是左右聲道的+和-極,而XLR的地線也將直接從USB接口中引出,從而實現真正的全平衡輸出。當然這種做法實際上和AK240時代通過2.5mm接口獲得左右聲道正負極再從3.5mm耳機接口獲得地線的方式其實是一樣的,只是這個觸點會帶來更加接近臺機的擴展感受。
機身底部的四個觸點是本機最大的亮點之一
機身的背面一樣採用了康寧大猩猩玻璃
並且在機身正面的最下方,還有一個小圓點,之前在AK的產品中,都是在屏幕的最下方放置一個觸控按鍵作為Home鍵使用,而在這次的AK380上,採用了一個壓感按鍵,用戶可以直接使用手指按壓這個按鍵來退回主界面。
機身下方的壓感式觸控
機身頂部的螺絲母口
而這款產品在機身的正反面玻璃都採用了康寧大猩猩玻璃,背面也依然配備了碳纖維的外觀,不過是包裹在康寧大猩猩玻璃之下。而在機身背面的右上方配置了一個螺絲接口,這也是用來搭配各種可擴展配件的設計,下文中也將會提到。
精緻至極的擴展耳放
和AK380一起拿到的,還有一款配合它的擴展耳放,和傳統意義上的隨身耳放產品完全不同,這款產品完全是為了AK380這款產品打造,連接後背面有一個螺絲可以鎖緊它和主機,並且這顆螺絲上也一樣帶有AK的logo,細心至極。
AK380的擴展耳放
小巧的螺絲用於固定耳放與主機
螺絲上也有小巧的AK logo
並且在主機的菜單上可以直接打開這款耳放,開啟狀態下耳放為藍色燈光,耳放上也有一個USB接口,用戶可以在連接耳放的情況下直接為耳放以及主機充電,在充電狀態下耳放亮起紅燈。連接後音量依然採用主機本身直接調節,非常方便。
耳放配置了兩個耳機接口和一個USB接口
並且這款耳放在頂部並不是全金屬覆蓋,而採用了一個細條的塑料,這非常類似於很多金屬設備的WiFi天線,筆者也從廠商處了解到,確實是因為AK380的WiFi天線位於頂部,所以這款耳放在模具的頂部也採用了塑料的設計,防止遮擋WiFi信號。
耳放與主機合體後依然小巧
耳放部門頂部採用塑料材質防止遮擋WiFi信號
但是這款耳放筆者拿到的時候還是一款手工完成的工程樣機,在功能方面還沒有完全實現,相信在這款產品的正式發布會上會看到更多細節以及真正完全的功能展示。並且這個耳放可能並不是銷售中默認配件,很有可能是一個另購的配件。
更加強大的軟體和硬體
既然可擴展更強大,那麼也必然需要更好的軟體以及硬體的支持,更何況對於音頻產品來說,聲音才是其一切的根本,更好的硬體和軟體優化如果可以帶來更加出色的聲音表現,也是必須要做出一些改變的,而對於這點來說,AK當然也心知肚明,所以在這次新的旗艦上,不但軟體做出了一些調整和優化,在硬體方面相比上代旗艦也有了一些變化。
AKM4490晶片
首先在硬體方面,這款產品從AK240使用的雙CS4398更換成為了新的雙AKM4490晶片,後者這顆晶片也許並不像4398、9018這樣的晶片擁有巨大的名氣,但是這款直接支持32bit/768kHz的PCM和11.2MHz的DSD,並且內置了DSD專用低通濾波的晶片還具備了諧波失真-112dB,信噪比120dB的超高參數,這些都已經足夠證明這款晶片的出色,並且值得一提的是這款晶片也是1Bit直解32bit/768kHz的PCM碼率的,而非目前市面上很多晶片使用的降頻至24bit/192kHz解碼的做法,並且AK也專門為這顆晶片定製了一個XMOS晶片使得這顆晶片也實現對於DSD的硬體直解解碼,並且最高支持5.6MHz的DSD文件。
菜單中可以看到AK CONNECT的開關
而除了解碼晶片的變化之外,AK380也在隨身設備上使用了一個飛秒級的時鐘晶振,這顆VCXO時鐘精度可以達到200ps。飛秒級時鐘對於隨身設備來說可以說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要知道這樣的配置已經可以趕超很多頂級的臺式解碼設備了。
而在軟體方面,雖然繼承了AK240一貫的風格和使用習慣,但是在下拉菜單的設置中我們還是能看到一些細微的變化而體現出的功能不同。這兩點也主要體現在菜單的AK CONNECT功能,這個開關意味著什麼?筆者了解到這款產品將可以直接使用智能設備作為遙控器操作,這點更像是目前主流的臺式數字播放設備的功能,用戶可以坐在沙發上操作自己的設備播放選取音樂。
明顯的提升——耳機設備試聽感受
對於聲音的表現來說,也是這款產品最為重要的部分,前文提到過這款產品可以作為一個臺式音源使用,但是在前面,筆者還是先來說說它作為一款便攜設備的聲音表現吧。在本次評測中,筆者主要使用了來自AK定製版本的T5P、Layla兩款耳塞,還有搭載了Westone為AK官方定製線材的W60耳塞和筆者自己的IE8耳塞進行試聽。
AK380+AK Layla
首先在聲音的風格表現上,這款新的旗艦產品保持了和之前AK240相同的聲音風格,並且還有明顯的進步。聲音的整體風格依然保持了AK240注重細節、素質,但是寬鬆通透的聲底,並且因為硬體部分的升級,在整體的素質上再次上了一個臺階,並且對於聲場和結像來說也有著明顯的進步。
AK380與AK T5P
對隨身使用來說,AK380擁有足夠的驅動力面對目前的絕大多數便攜定位的耳機耳塞產品,並且平衡輸出擁有更高的效率。就三頻來說,AK380保持了一個非常均衡的聲底,三頻的分布是非常平衡的,並沒有明顯的染色以及對於三頻的偏頗,而在聲場和分離度兩個方面也許得益於新的飛秒級晶振,其表現對於隨身產品來說可以說處於佼佼者的地位。對於古典音樂來說,巨大的聲場和精準的定位在隨身設備上都是很難得到的,甚至可以說如果拋開其推力不說,這樣的聲音表現是可以媲美很多高價的臺式設備的。
AK380與威士頓W60
對於具體的曲目來說,筆者主要試聽了最近非常常聽的一張專輯——佩佩·羅梅羅《朱裡亞尼吉他協奏曲全集》。對於這張古典吉他作為主角的唱片來說,AK380還是表現出了非常出色的素質。尤其是在三頻的泛音、銜接以及能量感的表現上來說,都是隨身設備中並不常見的聲音表現,並且對於整個音樂的刻畫也依然保持著AK一貫清淡但並不缺乏感情的風格,這也是頂級器材中最為重要的部分,自然流露的音樂中不損失任何的細節也不缺乏真實聲音中的寬鬆感。
作為臺式音源不太公平的對手——DA2002
對於AK380這樣售價的產品以及其擁有的可擴展性來說,作為一臺傳統臺式音源如何使用以及聲音的表現如何必然也是所有想要購買的用戶都非常關心的。就筆者了解到這臺產品會有一個相應的底座推出,可以直接作為一個臺式的播放器設備,配備有XLR輸出的接口直接連結用戶的功放或者耳放作為音源使用。而筆者拿到這臺機器的時候並沒有這個配件,於是官方也另外的借給了我一條來自AK與荷蘭Hiend級廠商合作的XLR Line out線材,這條線材也是之前AK240上使用的產品,可以直接從機器上方的單端+平衡耳機口方式獲得平衡輸出。
臺式參考系統
連結線材之後只需要在菜單中打開平衡輸出並且在選擇音量的時候直接選擇Line Out就可以了。而就對比來說,這臺產品的Line Out應該比臺式XLR設備通常默認的2V電壓要稍小一些,相比傳統臺式設備,在放大器端需要提高一些音量來獲得一樣的聲壓。
AK380與晶彩官方升級線
在作為臺式設備的聽感之前,不妨筆者來說說自己的系統吧,筆者的系統使用PS audio P5再生電源,音源為電腦,經過Hydra Z數字界面連接Lavry DA2002解碼器到VAW 8PB耳放,參考耳機為來自森海塞爾的HD800+Cardas Clear升級線以及HiFiMAN的新旗艦平板耳機HE1000。線材也就不一一贅述了,大部分都是來自線世界、音樂絲帶的製品。
AK380與DA2002解碼器
顯而易見的這次AK380直接對比的臺式音源也就是這臺Lavry的DA2002了,不過這並不是什麼公平的對決,因為這臺DA2002的二手價格也遠比AK380大概的預計售價貴得多,然而也因為筆者手中也只有這一臺音源,最熟悉的也就是這一臺音源,不妨還是來越級PK一下吧。
筆者的臺式參考系統
AK380的聽感依然保持了和之前直接聆聽耳機相同的風格,自然、清晰、高素質。但是相比DA2002這樣的頂級解碼器來說,缺乏了一絲的厚重感以及對於樂器泛音的處理。這是風格和素質上兩方面都有的差距,當然對手也許過於強大,如果回想萬元左右甚至兩萬以內的解碼器聲音表現來說,AK380的表現是非常合格的,哪怕它只是個隨身產品。作為臺式音源的使用來說,AK380現代並且高素質的聲音風格也一樣非常討人喜歡,尤其是對於音樂本身線條更加素淨的刻畫。
AK380的聽感在臺式設備上的回放給我的印象更像是一個專業器材而非HiFi設備,對於這樣的素淨的聲音我們可以在很多專業或者說工業級的DAAD解碼器上聽到,清晰的線條、略顯清瘦的聲底表現和對於音樂本身不留情面幾乎毫無染色的回放。但是對於這種風格來說,也是見仁見智的是否喜歡,好比筆者手中的DA2002,雖然也是一臺專業背景的解碼器,但是其寬鬆厚潤的聲音可一點都不像「幹活」的機器。
總結:
對於這款目前全世界最貴的隨身播放器來說,AK380確實表現出了一款頂級產品應該具備的所有方面。不論是聲音表現、驅動能力、硬體配置、可擴展性還是設計與做工,都處於行業裡的最高水準中,可以說這已經不僅僅是隨身音源的最高選擇,也已經是一臺音源的最好選擇之一。當然,唯一的問題就是它確實貴的簡直喪心病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