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臺灣政壇相對平淡,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表示要在兩岸關係有所作為之後,又縮回到「民生經濟是第一要務」的小小格局中去。不過,無論真心還是假意,從蘇貞昌到蔡英文再到謝長廷,近期都曾「放話」表示不排斥「登陸」,其中謝長廷甚至頗有志在必得的意味。如果他們中的某一位或某幾位在中短期內成功「登陸」,那對民進黨的兩岸路線無疑會有重大影響。於其個人政治生涯,也將有顛覆性的意義。因此民進黨內「天王」級人物,究竟誰能拔得頭籌搶先「登陸」,近期一直是海內外媒體高度關注的話題。
正牌黨主席蘇貞昌:最具指標意義但「登陸」可能最小
蘇貞昌的「登陸」傳言,最早發生在他勝選黨主席之際。5月底,蘇貞昌公開表示,「『登陸』現在不是最迫切,但只要中國(大陸)不設前提,讓我以黨主席身份去,也是可考慮的事情」。同期的民調顯示,有60%的人力挺蘇貞昌黨主席任內「登陸」訪問。6月底,蘇貞昌接受《遠見》雜誌訪問重提「登陸」話題,前提仍堅持「只要中國(大陸)不設前提」。對此,臺灣《聯合晚報》評論指出,蘇貞昌的「不設前提本身就為大陸設下了一種『前提』」,文章認為,一直強調「不斷超越」的蘇貞昌,應該在「登陸」問題上「更加超越」。
進入8月,面對蔡英文及謝長廷相繼拋出「登陸」議題,蘇貞昌的態度忽然急劇冷卻。8月22日,蘇貞昌更在公開場合提到 「民生經濟是第一要務」,頗有「兩岸關係靠邊站」的意味。對此,臺灣《旺報》30日社評就指出,蘇貞昌在兩岸關係上,真的需要再大膽些!
香港媒體文章指出,在「登陸」問題上,蘇蔡存在競爭關係。從政治角度看,蘇貞昌身為民進黨現任黨主席,絕對是「指標中的指標」,若「登陸」訪問,將有某種「創造歷史」的意義。不過,臺灣媒體則認為,蘇貞昌的「不設前提」與黨主席身份,反倒成為其「登陸」的障礙。更何況蘇貞昌「坐穩大位」之後,「面對中國」的調門越來越低。從目前來看,短期內蘇貞昌「登陸」可能性極小。
「影子」黨主席蔡英文:無包袱「大咖」有自己的溝通管道
如果拋開黨公職身份,蔡英文的影響力並不輸給蘇貞昌。想要在新一輪競爭中跑在蘇貞昌前頭,兩岸領域是其著墨的重點。8月10日,蔡英文在其臉書發文表示,「在條件成熟情況下,不排除這種(「登陸」)可能性。」蔡英文這樣的自我爆料,被輿論解讀為其放出的 「登陸」風向球。
在輿論看來,在前一波的民進黨內人士「登陸」熱中,已經有蔡英文的布局在其中。2012選舉後,首位「登陸」的民進黨人士羅致政、不久前才剛結束訪陸行程的蕭美琴,與蔡都有密切關係。對此,臺灣學者表示,在前「行政院長」唐飛的回憶錄中,蔡英文在兩岸領域,有自己的「人脈、管道與施政經驗」。換言之,在實際操作層面,蔡英文比蘇貞昌有優勢,且無黨主席包袱。
對於蔡英文「登陸」,國臺辦先後曾兩次給出反應。去年12月正值選舉前夕,蔡英文表示只要大陸不設置「不合理的條件」,自己對訪陸持開放態度。當時,國臺辦新聞發言人範麗青回應指出,「認同『九二共識』是兩岸開展對話協商的必要前提,也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基礎。」而不久前,對於蔡英文重提「登陸」,國臺辦主任王毅回應說:「民進黨人士訪問大陸,需要適當的身份和氣氛,特別是指標性人物。」
這一次,蔡英文究竟是真有「登陸」規劃,還是「說說就算」?臺灣媒體普遍認為,要看蔡英文接下來還有哪些動作。
「兩岸舵手」謝長廷:志在必得 與大陸淵源最深
在蘇蔡謝三位「天王」中,謝長廷不僅是兩岸主張最溫和的一位,也是唯一曾到過大陸的一位。大陸兩岸關係研究領域「泰鬥」陳孔立教授,曾撰文記錄自己與謝長廷在廈門的第一次會面。當時是1993年,時任民進黨「立委」的謝長廷,已經對「一國兩制」等問題很感興趣。可以說,謝長廷「登陸」的「人和」條件,比蘇蔡都更充分。
2012年「大選」結束之後,謝長廷是民進黨內最積極推動兩岸路線反思的「天王」。謝長廷一直公開表示願意執掌「中國事務委員會」這個部門。8月中旬,謝長廷表示10月將赴大陸觀看「世界盃調酒大賽」,「天王登陸」再成焦點話題。
不過8月27日,謝系傳出消息稱,謝長廷認為參加調酒大賽「高度不足」。因此,謝長廷將在今年年底以前,以其他適當身份「登陸」訪問,並且是「對個人、對民進黨以及對兩岸關係發展最有利」的身份。這樣看來,謝長廷「登陸」似乎只剩下時間問題。
而對於謝長廷的「登陸」時機,綠營的「美麗島電子報」給出了精準的預估。該報署名文章指出,謝長廷「登陸」的正確時機應該在明年3月後。這篇文章同時認為,民進黨內近期改善兩岸關係的氣氛逐漸消退,謝長廷堅持「登陸」雖然對民進黨2016重返執政意義重大,但他個人很可能成為黨內的「悲劇英雄」。
意義重大,但他個人很可能成為黨內的「悲劇英雄」。
導報記者 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