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栩原創2020年讀書筆記第12篇《中國好採購2》,宮迅偉主編,機械工業出版社2020年1月版。
這是一本採購案例集,收錄的是「中國好採購」千人大會2017年、2018年的獲獎案例。本書採用案例+點評的結構,收錄了14個案例,分為採購降本、國產化採購項目、採購談判、採購價值提升、數位化採購五個部分展現。
我也有幸參與了其中一個案例的點評(我手頭所讀的這本正是因為參與點評而獲贈的贈書),感覺案例非常精彩,也非常真實,給我頗多的收穫。(我參與點評的是第七個案例《年度降本談判,挖掘雙贏空間》。)
不過,有點不好意思的是,從拿到這本書到現在快一年了,我才真正的讀完,實在是愧對送我這本書的陸小妹,就用這篇遲到的讀書筆記,表達一點歉意吧。
按照慣例,記錄五個讀書收穫或感悟。
一、人最缺的一種才華,是展示自己才華的才華。
這是本書前言中宮迅偉老師說的一句話。他說這句話的意思可能是解釋舉辦「中國好採購」案例大賽初衷(提供採購人展示才華的舞臺),但我看到這句話卻有著別樣的感慨。
我曾經自詡為一個文人(是曾經,也是自詡,現在不會了,知道自己遠遠不夠格),所謂文人,往往有一個臭毛病,懷才不遇,也就是認為普天下沒人懂得你。
就是因為這個臭毛病,就是因為所謂的「懷才不遇」,讓我迷失了近十年(人生有幾個十年啊……),也錯失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時代)。
看到宮老師的這句話,「人最缺的一種才華,是展示自己才華的才華」,我想,如果最初(也僅僅是如果),我知道了這句話,如果我去尋找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華,那麼,我會發現,原來自己那所謂的「才華」有多麼可笑,那麼,我就不會「懷才不遇」,或許,也就不會迷失。但,僅僅是如果。
附圖,達克效應:發現自己愚蠢需要很高的智商——你懂得越多,才知道不懂的越多。
二、駿馬、馬鞭、韁繩與人才。
這組詞出自第一個案例《跨部門技術降本管理實踐》。作者提到技術降本的四個關鍵要素(專業技術、項目管理、管理技術和人才),作者認為,如果把技術降本比作一輛飛奔的馬車,那麼專業技術就是那匹奔馳的駿馬,項目管理就是揮舞的馬鞭,管理技術就是手握的韁繩,當然,最核心的要素是駕馭馬車的人,也就是人才。
我非常認可這個觀點,管理,歸根結底都是人,如果不解決人的「專業」問題,再多專業的技術、專業的設備都無法解決管理問題。
某家企業,花了大幾百萬上一款較先進的ERP,為了「專業」捨得花錢(他們企業不算大,幾百萬相對他們來說是非常大的投資)。但是,對人卻不怎麼上心,大部分部門負責人(經理)的工資不到一萬。結果,不到一年,這款先進的ERP被束之高閣不說,整個管理團隊還心力憔悴。在這個不確定的年代,這幾乎是一個確定的結果。
所以,最核心的要素是駕馭馬車的人,管理要解決的「專業」,首先是人的「專業」。
三、採購工作的核心是幫助供應商提升能力和降低成本。
這句話來自第三個案例《精益,幫助供應商成本領先》。「採購工作的核心是幫助供應商」,這句話初看有點反常識,細看則是一杯濃濃的雞湯。拿雞湯當飯肯定真傻,但少量的雞湯不僅味道鮮美,也有一定的營養價值。
所以,我們不妨喝下這杯雞湯。
採購共贏的詞說了很多年了,但除了面對自己無法撼動的巨無霸供應商外,採購方能走出「我是買方我老大」的,微乎其微,幾乎絕無僅有。比如我參與點評的第七個案例《年度降本談判,挖掘雙贏空間》,其標榜的是「雙贏」,但其採用的是「零和」,以壓制供應商獲得自己的單贏。
如何共贏呢?莫過於幫助供應商提升能力,幫助供應商降低成本,當然,需要真實的行動,而不僅僅是口號。
四、經銷商的價格比廠家價格低。
一般認為,採購某款產品,繞過經銷商直接找廠家比較好,至少廠家的價格比經銷商低(中間商賺差價)。但是,事實上,直接聯繫了廠家,往往發現廠家的價格不僅很高,並且其它條件也苛刻(比如帳期)。
因為我並沒有直接從事採購,知道這種現象,但一直沒真正考慮過這個問題,剛好,看到本書第六個案例《電視廣告採購實戰案例解析》的第二個點評中,有一段解釋,覺得有點靠譜,就懶得自己思考了,直接摘抄下來。
經銷商的價格比廠家價格低,其實這一點兒都不奇怪,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廠家有自己的規定,給經銷商的價格折扣比給最終用戶低很多。經銷商是廠家的大客戶,而最終用戶的需求屬於零食,最終用戶並不是廠家的目標客戶,面對廠家,客戶的議價能力不強,而且廠家新建一個客戶資料要走一套審批流程,比較煩瑣。另一方面,經銷商一般在地理上與客戶更接近,他們期待未來與客戶可以有更多的合作,願意給予更優惠的條件。
五、領導,不要等待被說服。
第五個案例《乘用車離合器關鍵零件國產化項目》提到項目啟動的第一大挑戰是領導層的支持與批准。第九個案例《模式創新,讓採購價值再創新高》的第9個點評中也有一段話:作為企業的當家人,其實很多時候煩惱的不是沒有好想法,而是如何讓想法有效快速落地。
有創意有想法是很好的,但關鍵在於你這個想法能夠落地,或你有辦法使它落地。而使想法落地的首要條件是管理層(領導)支持。
如何獲得管理層的支持呢?第五個案例的解決方法是用SWOT分析法對項目做了分析,從成本、產能、供應鏈穩定性和供應商戰略方面向領導做了匯報。這是一個不錯的思路和方法,站在領導的角度向他們闡述優劣勢與機會威脅,比我們自個兒怨領導不放權(或太謹慎)要有效的。
但是,我更希望的是:當我們提出想法,領導最好能更主動的思考這個想法(或詢問這個想法),而不是等待被說服,不要等待被說服,因為,下屬或許沒有你那麼高的情商。——當然,這是我想像的職場,真實的職場,仍是需要我們說服領導。
我一位朋友前段時間提到了一個感慨。他說,他在上一家公司提出了很多思路與想法,但他在職的時候,幾乎都被反對(有時甚至認為一無是處或不可能)。但是,在他離職後,當年他所提出,目前在這家企業正一項一項的被實施。這位朋友覺得特別諷刺,也特別想流眼淚。即為他當年的心血,也為如今輾轉的認可。
讀書小結。
人需要展示的自己才華,這樣,才會知道自己沒有多少才華。
管理,歸根結底都是人,管理要解決的「專業」,首先是人的「專業」。採購的「專業」在於共贏,採購共贏莫過於幫助供應商提升能力。而領導,面對下屬的創意和想法,請不要等待被說服,因為,下屬沒有你這樣的高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