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格瓦拉,讓我們學到了什麼?

2020-12-20 騰訊網

01

「竊·格瓦拉」重出江湖

南寧網紅竊·格瓦拉(周立齊)出獄了,引起了一波江湖騷動。

為什麼說是騷動?因為就在他出獄當天,很多網紅公司都按捺不住了,紛紛派人開著跑車堵在他家門口,等著說服他並籤下他,然後試圖把他打造成一個頂級網紅。

那麼竊·格瓦拉(周立齊)本人是怎麼看待這事的呢?

實際上,周立齊對自己的認知很精準。具體如何精準呢?看下面這段最新採訪視頻就知道:

02

他能成為搖錢樹嗎?

如果周立齊答應籤約,他真的像那些追捧他的網紅公司幻想的那樣,最終成為網紅公司的搖錢樹嗎?

我的看法是否定的。為什麼這麼說?

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周立齊並沒有持續輸出內容的能力。

當年,周立齊僅僅因為一句「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一句話無意中戳中了很多人的痛點之外,他就幾乎沒有其他異於常人的技能了,在這種情況下,想把他打造成持續輸出內容的網紅,是很難的。

因為這種情況下,想讓他持續產生流量,網紅公司就必須讓他更low,更語出驚人,才能保持住流量。但是,這種流量會安全且穩定嗎?

周立齊出獄後第二天,人民網就發文稱,追捧周某的這30家經紀公司透著機會主義、十分荒誕、病的不輕。官方媒體都如此評論,這在某種程度上也說明了周立齊的這種流量是非常不安全的。

因為周立齊如果能成為頂級網紅,這無異於給很多青少年輸出一些不勞而獲的錯誤導向,這是官方和社會輿論所不允許的。

所以說,周立齊不僅不能成為網紅公司的搖錢樹,而且還可能成為一個令網紅公司也隨時跟著一起被封殺的定時炸彈。

03

我們能從周立齊事件中學到什麼?

周立齊雖然有著巨大的關注度,但卻無法成為一個可持續性的網紅,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之前的工作不能讓他的思維和資源「複利」。

什麼是複利?

簡單點說,就是不斷積累,然後讓自己的資源利滾利的條件和能力。

周立齊之前的職業是盜竊,這種工作就是沒有複利性的。因為你盜竊一次後,下次你想吃飯就還是要繼續去盜竊,而你這次的盜竊不可能因為上次的盜竊而給你帶來更多的資源積累,所以這種重複性的工作就不存在什麼複利性,而且最重要的是盜竊還是違法犯罪。

因為沒有複利思維,這也就讓他無法成為一個可持續性的網紅。

那麼什麼樣的工作有複利性?

例如投資類工作,或者我現在寫的公眾號,這種能讓資源利滾利的工作,就有複利性。以寫公眾號為例,寫公眾號文章是能吸引粉絲的,而你只要寫的文章夠優質,就又能吸引過來更多粉絲,這樣一來,雖然每次寫文章花的精力都是一樣的,但是當粉絲越積越多後,你寫的下一篇文章吸引來的粉絲就會更多,最後粉絲就像滾雪球一樣,滾到一定程度後,雪球變大的速度就會指數級增長。

這種就叫複利性的工作。

那麼什麼工作不是複利性的工作?

例如流水線工人,保安,車庫管理員,這類工作就沒有複利性。因為在這類工作中,無論你多努力,你做的都是重複性的工作,這種工作並不能讓你的工作資源利滾利,所以這種工作是沒有複利性的。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為什麼圖書管理員經常出名人?例如中國的莫言、李彥宏、華羅庚、陳景潤、毛主席;外國的富蘭克林、歌德、比爾蓋茨...這些人都曾做過圖書管理員。

為什麼圖書管理員能常出名人?這個問題其實也能用複利解釋——因為圖書管理員這種職業能讓工作者閱讀,且能結交到優秀的閱讀者,所以當知識越積越多,結交到的優秀閱讀者越來越多後,認知體系和人脈資源自然也會變得越來越豐滿,所以圖書管理員對一些有上進心的人來說也是一種複利職業。

提醒一下,本段落科普「複利」這個知識點並不是讓大家改行。疫情過後,改行需謹慎,請各位注意。

04

疫情過後,好好練基本功,

別做什麼四兩撥千斤的美夢

出獄後的周立齊,回家務農了。疫情過後,一部分的人或企業,也選擇回家待業了。

疫情過後,每個國家是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經濟下行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該怎麼辦呢?

我的看法有四點:

特殊時刻,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網上流傳著一句話:一個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是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

其實通常一個人失業,往往有兩種因素:一是能力不行,二是時代不行。

能力不行,可以通過後天彌補,但如果時代不行,那麼選擇往往就會比努力更重要。

例如如果你在1911年選擇當太監,並立志成為太監總管,那麼就算你再怎麼努力,那都是徒勞的,因為1911年太監的時代將要過去了。

再如如果你在1949年選擇加入國民黨,並立志成為國民黨高官,那麼就算你再努力也是徒勞的,因為49年之後,國民黨大勢已去。

有句古詩叫「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如果想上青雲,就請先學會審時度勢,學會培養自己的「方向感」。

清醒認識到「鐵飯碗」的時代不復存在。

前段時間,河北唐山市地方政府把地方的一些路橋收費站取消了,很多人對此拍手稱快。

但收費站的工作人員不樂意了。他們圍住了領導,並對領導說:「我今年36歲了,除了收費什麼都不會」。言外之意,就是要求政府再給他們安排一個鐵飯碗。

但是在全球產業更替,科技取代人力的大背景下,真的還有什麼「鐵飯碗」存在麼?

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失業潮。但美國全球事務研究員Phil Levy卻說:「美國製造業現在發展很好,雖然就業下降了,但是我們用更少的人,生產了更多的產品。

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會養你一輩子。想找個組織背靠大樹好乘涼一勞永逸的日子,已成為歷史。所以面對疫情過後襲來的變化浪潮,調整自己所掌握工作技能的價值,才能應對將來就業大變遷的時代。

特殊時期,別做什麼四兩撥千斤的美夢。

想起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一個大環境錯綜複雜的時間節點,千萬別有著什麼四兩撥千斤的想法,也別做著通過一個點子就能空手套白狼一本萬利的美夢。

例如前面那30個網紅公司想借一個周立齊大賺一筆的想法,就是在做四兩撥千斤的美夢。特殊時期,想靠這種小點子發財是基本行不通的。首先官方和輿論就不允許你們這麼做。

而且在這種特殊時刻,賺錢並不重要,「活下去」才最重要。千萬別為了撿一兩顆芝麻而丟了日後收穫西瓜的大機會。

趁你還有能力,趕快跑。

這裡說的「跑」,有兩個含義,第一個含義是「逃跑」、「離場」;第二個含義是「跑起來,別被淘汰」。

先說一個「跑」。這個跑的意思,就是趁你還沒老去,選擇迅速離開那些日薄西山的行業,或者找一個有光明前景的副業。

1830年,幾百個憤怒的裁縫,衝進縫紉機發明家蒂莫尼亞的工廠,搗毀了那些不知疲倦、能日夜不停工作,搶走他們飯碗的縫紉機。他們認為只要搗毀了這些機器,他們就能活下去。

但是在時代浪潮的席捲下,個體的反抗終究是徒勞的,最終這些裁縫還是被淘汰了。所以說個體能做的,不應是對抗潮流,而是順應潮流。

所以我們要學會「跑」,這裡說的「跑」並不是說要逃避,而是順應潮流,或提升自己,或另謀出路。

再說第二個「跑」。這裡跑的意思,就是不斷順應潮流更新自己,提升自己,以免自己被潮流淘汰。

前面說的縫紉機代替了裁縫的例子,是一個潮流;而如今AI人工智慧代替各種體力和重複性智力勞動者,也將是一個潮流。

而當人工智慧席捲來之時,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認為,全球將會有8億人口將會失業。

所以說,只有增加危機意識,精煉自己的技術,跟上步伐跑起來,才能甩掉危機。

所以在這裡,我建議大家多提升自己下面的這些能力,即便不能讓它們成為「主業」,也應儘量了解它們,讓它們成為自己的「副業」:

社交技能、協調技能、溝通藝術等能力,並儘量多關注與之相關的工作。

同理心、同情心、共情心等能力,並儘量多關注與之相關的工作。

審美、創新、創造性等能力,並儘量多關注與之相關的工作。

這些與人性相關的能力,是任何AI人工智慧都取代不了的,只有提升自己的這些競爭力,才能在失業浪潮到來時,避免付出慘重的代價。

其實這個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夕陽行業,也沒有所謂的朝陽行業,更沒有失業這一說。

因為所有的失業,都是與你能不能跟上這個時代變革的步伐,並不斷進行自我革命有關。

特殊時期,即便再糟糕的大環境是無法殺死你的,除非你自己已經失去了抵抗能力。

· END ·

我是老莫 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竊·格瓦拉」是什麼意思?
    因其髮型和鬍鬚與古巴著名領袖切·格瓦拉十分相似,他喜偷盜,前後四次入獄,機智的網友遂改「切」為「竊」,稱其為「竊·格瓦拉」。周某真名周立齊,綽號「阿三」,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蟊賊」,屢次因盜竊入獄。2016年因盜竊時持械威脅構成搶劫罪,入獄四年,現在仍在服刑。
  • 「竊·格瓦拉」出獄:不勞而獲終究只能是一場不切實際的幻想
    關於「竊·格瓦拉」「竊·格瓦拉」這個稱號並不是網友們瞎起的,歷史上確實有一個叫切·格瓦拉的人物。切·格瓦拉是阿根廷的主義家、醫師、作家、遊擊隊隊長、軍事理論家、國際政治家及古巴的領導人。是一名真正改變了世界的偉人。
  • 「竊·格瓦拉」拒絕1500萬,回家種田?監獄生活到底什麼樣?
    周立齊的髮型和鬍鬚都酷似古巴革命領袖切·格瓦拉,又是因為偷竊進去的,所以被網友戲稱為「竊·格瓦拉」,不斷被各種鬼畜惡搞,一下子就火了,而且一直火到前幾天出獄,得到消息的幾十家傳媒公司來到柳州監獄門口等候,有的甚至開出了百萬天價準備籤約「竊·格瓦拉」去搞直播……
  • 「竊·格瓦拉」出獄了,他的商業價值和對社會的負面影響哪個大?
    在2016年,「竊·格瓦拉」由於盜竊罪被抓入獄,當時他的經典名句席捲了整個中國網絡:「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啦,這輩子不可能打工的。 做生意又不會做。就是偷這種東西,才能維持了生活這個樣子。」基本了解了事情的狀況,我們先來談談如今出獄的他擁有多大的商業價值吧。就商業價值來說,肯定是有的,而且不小,網傳他出獄當天就被一群打造網紅公司圍堵,並且開出一年成百上千萬的工資。
  • 「這輩子不可能打工」的竊·格瓦拉,終究還是成為了網紅
    2015年,江湖人稱「竊·格瓦拉」、「電瓶哥」的周立齊因為犯盜竊罪被警方抓獲,他在接受當地電視臺採訪時說出了這樣一段名言,短時間內就火爆全網,網上關於他的表情包誕生了一茬又一茬。對於「竊·格瓦拉」成為網紅這件事,你們是怎麼看待的呢?原創/摸娛貓禁止轉載,喜歡的話點個關注哦
  • 鄧州女版「竊·格瓦拉」出獄半年迎來「四進宮」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春 通訊員 張宇 郭紅旭數年前,廣西一男子因盜竊犯罪第四次入獄時,憑藉那句「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不可能打工的」的雷人視頻紅遍網際網路,被網友戲稱為「竊·格瓦拉
  • 我不叫「竊·格瓦拉」
    他因偷竊電瓶屢屢入獄,很多人索性稱他為「竊·格瓦拉」。正是恢復自由那一天,周立齊發現整個世界都變了——有人熱捧他,要拿成百上千萬與他籤約,製造網紅;有人指責他,說他否定打工者的價值,傳導「喪文化」;但與此同時,父母已經老去,兄弟尚未成家,貧困留守在這個農村家庭。
  • 生活越來越美好,為什麼我們卻越來越不想工作?
    「啃老族」、「蟄居族」的興起讓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失去生活的方向,喪失工作的動力,成天忙碌卻越來越窮。生活越來越美好,而我們卻越來越不想工作,到底是因為我們變懶了,還是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了,壓得我們無法呼吸,只想逃離?
  • 從「嬰兒學步」,我們可以學到什麼?
    看著她一天天的進步,我也想到,我們成人也可以從"嬰兒學步"這件事情學到很多。一、從"嬰兒學步",可以學到不怕失敗,不斷嘗試的精神我們生活中,為什麼成功的是少數人,大部分人都很平常?我認為就是缺少這種不怕失敗,不斷嘗試的精神。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場景:"這件事情你來做,可以嗎?""
  • 英語:讓我們的學生學到了什麼
    如此說來,我們的英語水平是夠高的了,我們的英語教學是無懈可擊的了。但是,實際情形又是如何呢?我的表弟英語學得很好,中考甚至還打了滿分;出國前他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託福」成績。但如今他移居加拿大4年了,還不能流利地與當地人交談。聽他說,很多國外的中國人去看病,都要領小孩同去,因為大人往往「說不清」病情,需要藉助孩子。
  • 從孩子學自行車,我們能學到什麼
    因為疫情好轉,我們可以出家門,到樓下去透透風。啥叫今個真高興,孩子也是一樣,說是要騎自行車。那就把車子拿出來,因為孩子大了一歲,自行車兩邊的平衡輪讓我去掉,要騎真正的自行車,那就卸掉了。他們開始練習,三個下午終於學會,可以騎著跑了,看孩子那個高興勁。從孩子學自行車,我們可以看到:一、膽子要大,不怕疼。沒有平衡輪了,他們剛開始是不可能掌握平衡的,車子左搖右擺。
  • 周立齊道歉視頻再度成為熱門,其實,他比我們之中的大多數人,都要活得明白
    多少人聽到「竊·格瓦拉」這個名號時嘴唇會微微勾起?又有多少人在此之前知道他的真名叫做周立齊?五年前我們笑話他,是因為他的大言不慚,是因為他那令人忍俊不禁的言語。網上有些評論,其中一條便是說周立齊不會把握時機,在剛剛出獄這個最需要錢的時候,做什麼不比在家種地強?當個網紅主播蹭一波熱度,不是分分鐘錢到帳的事。
  • 外媒:我們可以從亞洲學到什麼
    瑞士《每日導報》12月16日文章,原題:我們可以從亞洲學到什麼對於中國等亞洲國家的民眾而言,新冠疫情只是「春天的回憶」。而歐洲人不但沒有將成功遏制疫情的亞洲國家當成榜樣,反而條件反射般對亞洲人顯露出傲慢自大的姿態,這實在荒謬。
  • COVID-19 | 到目前為止,我們學到了什麼?
    COVID-19 | 到目前為止,我們學到了什麼?10: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Richard Horton 柳葉刀TheLancet 新冠沒給我們什麼時間來反思和吸取教訓
  • 我們在《論語》中能學到什麼
    當我們剛剛接觸《論語》時,認為它是一條條語錄,語言樸素、道理淺顯,但執行起來卻很不易,於是就敬而遠之。然而當我們逐漸深入,慢慢走進《論語》的世界,卻發現不一樣的天地。《論語》有它的「一以貫之」的中心思想,它全面、系統地從各個方面來闡述這一思想,勸人為善,勸人成為君子,成為聖人,並提供了整體的學習和實踐方法。
  • 我們可以從教師身上學到些什麼?
    我們常用蠟燭、粉筆、園丁這些字眼來形容那些在教書育人崗位上嘔心瀝血的教育工作者。韓愈在《師說》中提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在社會高度發展的今天,知識已經不再私有化,教師不單單是知識的傳遞者。那麼我們究竟能從教師身上學到些什麼呢?
  • 《我們從年齡裡學到了什麼》作者:湯大立
    如果你不愛讀書,甚至從來不讀書,但如果你有一顆易感受,愛思考的大腦,你依然能從寒來暑往,歲月的年輪裡學到很多。歲月這本無字之書對每個人都不吝嗇,她把人生的真相,本質,逐步的揭開來給人看。有一位著名的官員哲學家曾跟我說,你到50歲,60歲,70歲,每個年齡段看問題都是不一樣的。他說的也是同樣的意思,就是年齡會讓我們越來越接近生活的內涵。當然那些越老越糊塗的人除外。我從大到小來說說年齡帶給我的感受,這只是一個個體的感受,無關對錯,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感受。
  • 厭倦打工的年代,一個高考狀元和「竊·格瓦拉」的正面遭遇
    「那跟我們不是一個世界的人。」在萬秀村的街頭,阿三和來自村子上的年輕人們喝酒擼串,逛街唱K,把手頭富餘的錢借給朋友,也從朋友那獲得幫助。在街上,人要體面,他愛買新衣服,打扮得整潔亮堂,說話也有趣,就連「事業」也講究,偷車只偷九成新的,只偷整車不單拿電瓶。他瞧不上打工的人,打工能怎麼樣呢?不要說娶媳婦蓋房子,好吃好玩的甚至還要從家裡拿錢,辛辛苦苦幹一個月不如他上街逛一趟,有什麼意思呢?
  • 煙臺街·街面憶往 | 複課不到兩年我們就「高中畢業」了,我們學到了什麼?
    那是1966年夏,「文革」爆發,學校停課了,剛讀完小學五年級的我只能困在家裡學絨繡、學描圖。熬啊熬啊,差不多3年過去了,熬到1969年3月上旬,我才得以就近複課到東方紅中學。然而,複課不到兩年,1970年12月15日,我們在拉練途中驟然接到一紙通知,宣告我們高中畢業了!什麼?我連教科書長什麼樣兒都沒見過呢,中學生涯就結束了?
  • 網紅最拍被「扒皮」,但竊·格瓦拉周某為何被追捧?
    「好在轉發的微博最終沒有掀起什麼風波,但我此後也變得小心翼翼,謹慎萬分。」在經歷了虛驚一場之後,李鈺開始「自糾自查」,花了將近一周的時間,翻遍了微博、微信朋友圈、QQ等社交應用,連在學生時代寫下的博客也清理了一遍。她將大量與工作、娛樂、生活無關的言論、轉發內容通通刪除,只保留一部分無關緊要的信息和以及日常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