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竊·格瓦拉」重出江湖
南寧網紅竊·格瓦拉(周立齊)出獄了,引起了一波江湖騷動。
為什麼說是騷動?因為就在他出獄當天,很多網紅公司都按捺不住了,紛紛派人開著跑車堵在他家門口,等著說服他並籤下他,然後試圖把他打造成一個頂級網紅。
那麼竊·格瓦拉(周立齊)本人是怎麼看待這事的呢?
實際上,周立齊對自己的認知很精準。具體如何精準呢?看下面這段最新採訪視頻就知道:
02
他能成為搖錢樹嗎?
如果周立齊答應籤約,他真的像那些追捧他的網紅公司幻想的那樣,最終成為網紅公司的搖錢樹嗎?
我的看法是否定的。為什麼這麼說?
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周立齊並沒有持續輸出內容的能力。
當年,周立齊僅僅因為一句「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一句話無意中戳中了很多人的痛點之外,他就幾乎沒有其他異於常人的技能了,在這種情況下,想把他打造成持續輸出內容的網紅,是很難的。
因為這種情況下,想讓他持續產生流量,網紅公司就必須讓他更low,更語出驚人,才能保持住流量。但是,這種流量會安全且穩定嗎?
周立齊出獄後第二天,人民網就發文稱,追捧周某的這30家經紀公司透著機會主義、十分荒誕、病的不輕。官方媒體都如此評論,這在某種程度上也說明了周立齊的這種流量是非常不安全的。
因為周立齊如果能成為頂級網紅,這無異於給很多青少年輸出一些不勞而獲的錯誤導向,這是官方和社會輿論所不允許的。
所以說,周立齊不僅不能成為網紅公司的搖錢樹,而且還可能成為一個令網紅公司也隨時跟著一起被封殺的定時炸彈。
03
我們能從周立齊事件中學到什麼?
周立齊雖然有著巨大的關注度,但卻無法成為一個可持續性的網紅,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之前的工作不能讓他的思維和資源「複利」。
什麼是複利?
簡單點說,就是不斷積累,然後讓自己的資源利滾利的條件和能力。
周立齊之前的職業是盜竊,這種工作就是沒有複利性的。因為你盜竊一次後,下次你想吃飯就還是要繼續去盜竊,而你這次的盜竊不可能因為上次的盜竊而給你帶來更多的資源積累,所以這種重複性的工作就不存在什麼複利性,而且最重要的是盜竊還是違法犯罪。
因為沒有複利思維,這也就讓他無法成為一個可持續性的網紅。
那麼什麼樣的工作有複利性?
例如投資類工作,或者我現在寫的公眾號,這種能讓資源利滾利的工作,就有複利性。以寫公眾號為例,寫公眾號文章是能吸引粉絲的,而你只要寫的文章夠優質,就又能吸引過來更多粉絲,這樣一來,雖然每次寫文章花的精力都是一樣的,但是當粉絲越積越多後,你寫的下一篇文章吸引來的粉絲就會更多,最後粉絲就像滾雪球一樣,滾到一定程度後,雪球變大的速度就會指數級增長。
這種就叫複利性的工作。
那麼什麼工作不是複利性的工作?
例如流水線工人,保安,車庫管理員,這類工作就沒有複利性。因為在這類工作中,無論你多努力,你做的都是重複性的工作,這種工作並不能讓你的工作資源利滾利,所以這種工作是沒有複利性的。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為什麼圖書管理員經常出名人?例如中國的莫言、李彥宏、華羅庚、陳景潤、毛主席;外國的富蘭克林、歌德、比爾蓋茨...這些人都曾做過圖書管理員。
為什麼圖書管理員能常出名人?這個問題其實也能用複利解釋——因為圖書管理員這種職業能讓工作者閱讀,且能結交到優秀的閱讀者,所以當知識越積越多,結交到的優秀閱讀者越來越多後,認知體系和人脈資源自然也會變得越來越豐滿,所以圖書管理員對一些有上進心的人來說也是一種複利職業。
提醒一下,本段落科普「複利」這個知識點並不是讓大家改行。疫情過後,改行需謹慎,請各位注意。
04
疫情過後,好好練基本功,
別做什麼四兩撥千斤的美夢。
出獄後的周立齊,回家務農了。疫情過後,一部分的人或企業,也選擇回家待業了。
疫情過後,每個國家是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經濟下行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該怎麼辦呢?
我的看法有四點:
特殊時刻,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網上流傳著一句話:一個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是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
其實通常一個人失業,往往有兩種因素:一是能力不行,二是時代不行。
能力不行,可以通過後天彌補,但如果時代不行,那麼選擇往往就會比努力更重要。
例如如果你在1911年選擇當太監,並立志成為太監總管,那麼就算你再怎麼努力,那都是徒勞的,因為1911年太監的時代將要過去了。
再如如果你在1949年選擇加入國民黨,並立志成為國民黨高官,那麼就算你再努力也是徒勞的,因為49年之後,國民黨大勢已去。
有句古詩叫「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如果想上青雲,就請先學會審時度勢,學會培養自己的「方向感」。
清醒認識到「鐵飯碗」的時代不復存在。
前段時間,河北唐山市地方政府把地方的一些路橋收費站取消了,很多人對此拍手稱快。
但收費站的工作人員不樂意了。他們圍住了領導,並對領導說:「我今年36歲了,除了收費什麼都不會」。言外之意,就是要求政府再給他們安排一個鐵飯碗。
但是在全球產業更替,科技取代人力的大背景下,真的還有什麼「鐵飯碗」存在麼?
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失業潮。但美國全球事務研究員Phil Levy卻說:「美國製造業現在發展很好,雖然就業下降了,但是我們用更少的人,生產了更多的產品。」
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會養你一輩子。想找個組織背靠大樹好乘涼一勞永逸的日子,已成為歷史。所以面對疫情過後襲來的變化浪潮,調整自己所掌握工作技能的價值,才能應對將來就業大變遷的時代。
特殊時期,別做什麼四兩撥千斤的美夢。
想起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一個大環境錯綜複雜的時間節點,千萬別有著什麼四兩撥千斤的想法,也別做著通過一個點子就能空手套白狼一本萬利的美夢。
例如前面那30個網紅公司想借一個周立齊大賺一筆的想法,就是在做四兩撥千斤的美夢。特殊時期,想靠這種小點子發財是基本行不通的。首先官方和輿論就不允許你們這麼做。
而且在這種特殊時刻,賺錢並不重要,「活下去」才最重要。千萬別為了撿一兩顆芝麻而丟了日後收穫西瓜的大機會。
趁你還有能力,趕快跑。
這裡說的「跑」,有兩個含義,第一個含義是「逃跑」、「離場」;第二個含義是「跑起來,別被淘汰」。
先說一個「跑」。這個跑的意思,就是趁你還沒老去,選擇迅速離開那些日薄西山的行業,或者找一個有光明前景的副業。
1830年,幾百個憤怒的裁縫,衝進縫紉機發明家蒂莫尼亞的工廠,搗毀了那些不知疲倦、能日夜不停工作,搶走他們飯碗的縫紉機。他們認為只要搗毀了這些機器,他們就能活下去。
但是在時代浪潮的席捲下,個體的反抗終究是徒勞的,最終這些裁縫還是被淘汰了。所以說個體能做的,不應是對抗潮流,而是順應潮流。
所以我們要學會「跑」,這裡說的「跑」並不是說要逃避,而是順應潮流,或提升自己,或另謀出路。
再說第二個「跑」。這裡跑的意思,就是不斷順應潮流更新自己,提升自己,以免自己被潮流淘汰。
前面說的縫紉機代替了裁縫的例子,是一個潮流;而如今AI人工智慧代替各種體力和重複性智力勞動者,也將是一個潮流。
而當人工智慧席捲來之時,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認為,全球將會有8億人口將會失業。
所以說,只有增加危機意識,精煉自己的技術,跟上步伐跑起來,才能甩掉危機。
所以在這裡,我建議大家多提升自己下面的這些能力,即便不能讓它們成為「主業」,也應儘量了解它們,讓它們成為自己的「副業」:
社交技能、協調技能、溝通藝術等能力,並儘量多關注與之相關的工作。
同理心、同情心、共情心等能力,並儘量多關注與之相關的工作。
審美、創新、創造性等能力,並儘量多關注與之相關的工作。
這些與人性相關的能力,是任何AI人工智慧都取代不了的,只有提升自己的這些競爭力,才能在失業浪潮到來時,避免付出慘重的代價。
其實這個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夕陽行業,也沒有所謂的朝陽行業,更沒有失業這一說。
因為所有的失業,都是與你能不能跟上這個時代變革的步伐,並不斷進行自我革命有關。
特殊時期,即便再糟糕的大環境是無法殺死你的,除非你自己已經失去了抵抗能力。
· END ·
我是老莫 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