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的自我救贖

2020-12-16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微信公眾平臺的價值在哪裡?他人世界中的疲態與緩慢是否真的如此?公眾號運營者的現實處境如何?他們是否真的另闢蹊徑、多維並進?本文作者試著從自身角度去探討一番,enjoy~

1

2014 年 7 月,我輾轉多次,跑到一家當時最為火爆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實習。每天早上負責將熱門產品、資訊與行業研究總結成文,並交由專人負責,而後通過微信公眾號推送給讀者。

那時的我只是一個純粹的內容與素材加工者,移動網際網路的概念於我而言太陌生了。微信已經火了幾年,我卻依然守舊,對微信公眾平臺的了解更是九牛一毛,全然不知這背後的機制。

半年多的實習經歷讓我發現了更大的世界,也在我心中埋下了對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好奇的種子。

此後,我開始深入微信聊天,開始關注第一個公眾號,我開始嘗試融入微信生態。

2

早在 2012 年 8 月 17 日,微信公眾平臺已正式上線。這 5 年它如同滾雪球般越滾越大,積聚的勢能吸引了無數的內容創業者。一時間,眾星捧月,春風得意。

「羅輯思維」、「十點讀書」、「視覺志」、「商務範」等一大批自媒體,都赫然崛起在微信公眾平臺上線後的兩年內,他們無疑是微信平臺紅利窗口期中最大的獲益者。

5 年時間,我們共同見證一個全新、獨立的社交化生態平臺。訂閱號、服務號、企業號、小程序百花齊放,而原創保護、留言讚賞、廣告流量主等一系列功能更為微信生態打造了完美的閉環。

然而,隨著各大媒體或是團隊紛紛湧入,近兩年很少有人鼓吹我們一定要做微信公眾號了。業內盛傳:「微信公眾號紅利期已過,文章閱讀率普遍下降,新增關注困難,難以與今日頭條分庭抗禮」。各大內容孵化平臺更是虎視眈眈,恨不得從微信公眾平臺手中攫取更大的奶酪。

更可怕的是輿論導向,對比這兩年人們對於微信公眾平臺未來的看法,很多人的第一感受就是信息過多,懶得打開,更有甚者,公眾號一發文章便取消關注。

種種跡象表明,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崛起的路徑已經越走越窄。

而我相信,事實雖然殘酷,但並非全部的真相。

進而一系列的問題便擺在眼前,我希望一探究竟:

  • 微信公眾平臺的價值在哪裡?
  • 他人世界中的疲態與緩慢是否真的如此?
  • 公眾號運營者的現實處境如何?他們是否真的另闢蹊徑、多維並進?

3

2017 年 2 月 8 日,我開始了自己的公眾號寫作之路。

那時的我,只想著持續寫下去,無非是換個安靜的地方以文會友、聊以慰藉。當然這個決定並非一時衝動,我在第二篇文章《我為什麼重新開始寫作?》中詳盡地闡述了自己對於寫作的看法與態度。

起初,我順著菜頭叔的《公眾號創作指南》,亦步亦趨地摸索著自己的新天地。從功能介紹、到自定義菜單,從關注後自動回復到文章排版編輯,我將佩服的公眾號大體研究一遍,儘量在公眾號寫作之初就打上個人印記。

此後的 360 天,我持續不斷地輸出自己的思考,打磨自己的寫作能力,倒也自得其樂。

一旦決定做一件事情,就得認真把它做好。這是我對於自己的要求,寫作同樣如此。我對閱讀量、關注人數等並不在意,卻十分希望得到真實世界的反饋。

承蒙各位厚愛,竟然也能夠寫出幾篇自認尚可的文章。

猶記去年,我挖空心思推送了第一篇文章,那種急切與焦慮感真的讓人煩躁,我發給了十幾位朋友,他們都善良地關注了。

只可惜,剛開始的我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就是自嗨型寫作。感謝你們的不離不棄,我持續寫到了現在。《業餘寫作半年,這是我的 10 萬+ 成長曲線》就是我的全部心路歷程。

截至到今天,這一年,我共寫了 62 篇原創文章,共計 16 餘萬字,每篇閱讀量在 110 人次左右。下面就是我的成績單。

圖片來源:微信公眾號後臺

此前一直忘了做文章目錄,這次我特地添加在底部菜單「舊文目錄」中,方便大家查閱。若是感興趣,不妨再次看看,或許會有新啟發。

此時回想起 Spenser 寫作課第一期第一課,真的感慨萬千。

寫作是對世界的敏銳觸覺,對自我的清晰理解以及對生活的深刻認知。

公眾號寫作則是通往超級個體的最短路徑。

一篇文章被閱讀、分享、轉發到二次傳播,就像一塊石子扔進湖裡,從中心到外圍不斷掀起波瀾,一圈又一圈地輻射到更多人,這個過程是持續積累所帶來的複利效應,內容沉澱、價值交換與品牌背書。

無論是個人還是團體,微信公眾平臺是速度最快、成本最低的連接方式。

於我而言,微信公眾平臺的價值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原創內容的首選渠道;

評述社會熱點事件,抒發個人復盤思考,我第一時間就會登錄後臺,靜靜地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感。這也是絕大多數內容創業者的首選平臺,畢竟微信的社交生態足夠產生足夠的話題與傳播影響力。

二是個人品牌的終極戰場;

無論是個人或是團隊,微信公眾平臺是連接用戶的最短路徑,這也是對於品牌傳播的兵家必爭之地。我所了解的一些網際網路大牛已經產生足夠的影響力,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可以連接用戶,無論是開設課程、推薦商品、搭建社群、創造平臺都是很好的變現手段。現在內容創業或是服務更是大趨勢,只要有一定的品牌與影響力都能夠吸引價值觀相投的人。

三是讀者交流的聊天窗口。

我很欣賞微信團隊將所有的內容發布方式以對話聊天的形式呈現給讀者,從產品設計角度極大地縮短了與讀者的心理距離,提升了交流溝通的頻率。雖然每篇文章留言或讚賞的比例不高,但我很感激每一位願意抽出時間來閱讀的朋友。消息、留言、讚賞每一項都恰到好處。

這就是作為一個公眾號運營者所了解的微信公眾號,只有身在其中,才有更多體會。

4

轉眼間就到了 2017 年,微信公眾號數量超過 2000 萬個,當然活躍數量要低很多,能夠持續提供價值的更少了。

從新榜的《2017 年中國微信 500 強年報》中,我們不難發現:

1. 2017年微信公眾平臺平均閱讀數下降 24.1%,優勝劣汰愈發明顯;

2. 原創和轉載/分享的帳號比例約為 1:1,再小的個體也能找到非自身的品牌傳播途徑;

3. 小程序與公眾號關聯呈明顯上升趨勢,其中涉及交易的小程序約佔總數的1/3,成為公眾號名副其實的變現渠道;

4. 公眾號遷移催生了流量資源的整合和交易,整體遷移比例為 2.2%;其中有 77.8% 的公眾號遷移後主體發生了變更;

5. 全平臺化趨勢明顯,500 強公眾號在今日頭條、百家號和企鵝號的開通率平均為 46%,接近半數。

這就是我們所認識的微信公眾平臺,這對於內容創業者而言,已然成為紅海。2017 年的大事件也讓我們清晰地看見它的迭代路徑,這個時代已經從網際網路的下半場,已經轉戰到新媒體的下半場。

圖片來源:新榜

似乎一切都預示著,微信公眾號真的要迎來新的變化。

5

2018 年 1 月 15 日,在廣州保利世貿博覽館,張小龍在 1 小時零 8 分鐘的演講中,專門抽出 9 分鐘講了公眾號。

我不喜歡追熱點,我更願意從熱點或是趨勢中研究背後的那些故事以及邏輯。

縱然趨勢無法抗拒,可是現實還是要腳踏實地去做。

對於一個去年才加入公眾號寫作的我來說,自然將焦點放在微信掌舵人的分享與思考上。

微信團隊最近一年在小程序裡面投入了特別大的時間和精力。相較於小程序的突飛猛進,公眾號的進展卻讓人開心不起來。這也難怪微信公眾號面臨內憂外患。

在張小龍尚未解開謎題之前,我真的很希望微信團隊能夠多花些時間和資源解決公眾號運營者的核心痛點。即便微信公眾號已經多次迭代,還是有那些令人討厭的特性無法滿足。

一是無法修改文章錯別字;

這個難題相信微信團隊已經考慮過,只是限於資源而未能下手。前段時間新浪微博已經提供了狀態的修改權限,畢竟為了一條狀態而重新發一遍真的太費勁,對於文章更是如此,一般的運營者無法忍受這樣的低級失誤,他們寧願付費勘誤,這是更負責任的表現。

二是缺乏消息提醒機制;

無論是網頁端後臺、微信公眾平臺還是公眾平臺助手小程序,運營者都無法第一時間了解最新消息與文章評論,及時回復讀者並適時互動。

我把它稱為「難以忍受的失聯」,我必須一次又一次地登錄、查看最新動態,以免錯失高質量的互動信息。希望在這一點上,微信團隊能夠提供更為完美的解決方案。

三是原創保護力度不夠;

2018 年第一場寒風暴雪就來自於六神磊磊怒撕周衝,六神指責後者利用抄襲、洗稿等拙劣做法誘導用戶,將原創內容據為自有。

相信抄襲與洗稿對於一個寫作者來說,是特別招人煩的事情。雖然微信團隊對原創內容十分尊重,並且建立了龐大的算法處理機制來識別內容,但是此類事件還是不斷發生,這很容易挫傷寫作者的積極性,如此的正向激勵還是要靠自己來持續維繫下去。

這些問題始終困擾著大多數的微信公眾號運營者,微信團隊該如何應對?

從張小龍的微信公開課上來看,微信團隊依舊按照自己的節奏看待產品、看待反饋,這樣的穩定和耐心特別難得。

令人驚喜的是,微信公眾號即將更新的功能或許可以滿足運營者的需求。

比如訂閱號後臺管理的手機應用一直在測試中,不久即將上線,消息提醒機制便可完美解決;

比如即將恢復 IOS 系統的微信公眾號讚賞功能,再度燃起用戶對於原創內容的支持與寫作熱情;

比如重視公眾號作者的地位;

將來在公眾平臺裡,你會看到作者是一個獨立的欄目,每個作者我們會看到他的介紹,看到他歷史上曾經發表過的文章,一個作者可以對不同的號進行投稿,所以作者會被我們更加重視的重構一下。

比如提升訂閱號的閱讀效率,增加短內容的表現。

作為用戶與運營者,我真心希望能夠看見微信團隊更多的投入與動作,我們總是看見那些微不足道的變化,只好推測別人為什麼這麼慢,換做是我又是如何。

可是,我們畢竟不是當事人,縱觀張小龍的演講,我們所了解的真實也只是複雜世界的一個縮影罷了。

人們總說微信公眾號的越來越沒有創新,因為,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可是從微信公眾號身上,我們一直在見證無限可能。

說到這裡,我突然想起得到三巨頭之一的快刀青衣曾對「如何看待網際網路下半場?」這個問題的犀利回答:

重要的不是上下半場,重要的是你是否在場上。

感謝微信團隊,感謝公眾號創作。

期待微信公眾號在 2018 年的破局與革命。

 

作者:劉禎(公眾號「聽天由己」),現在網際網路體育領域創業,擔任產品經理。

本文由 @劉禎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比爾蓋茨開通微信公眾號中文自我介紹
    【中關村在線軟體資訊】2月13日消息: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出人意料地在微信開通了自己的公眾號,並發了第一篇文章。 比爾蓋茨公眾號的第一篇文章是一篇蓋茨的問候視頻,向中國網友介紹了該公眾號將記錄和分享他見過的人,讀過的書和學到的功課,並希望中國讀者也能一起加入討論,而且說的還是中文。
  • 微信公眾號怎麼創建,微信公眾號怎麼申請,如何創建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在日常生活中用處很多,我們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吸粉,推廣運營自己的產品或者公司服務,那麼微信公眾號在哪裡創建,以及如何申請那,一起來看一下吧。首先我們在百度輸入,微信公眾號,就會看到下面的微信公眾平臺後面帶有官網的才是正確的,然後點擊進入就行了,進入網站之後,我們選擇右上角的立即註冊就可以了,點擊註冊之後,會有訂閱號和服務號,大家根據自己需求選擇就可以了,如果竟然發內容就選訂閱號,如果發內容少,主要提供服務就選服務號。
  • 微信公眾號運營技巧:微信公眾號菜單欄設置的重要性
    今天我們的主題是微信公眾號菜單欄的設置,想要做好公眾號,就要先搭好框架,這框架便是這菜單欄設置。#微信公眾號的自定義菜單欄是可以讓微信公眾平臺的運營者自己搭建設置的,有的公眾號有菜單欄功能,有些沒有,這些完全取決於運營者自己是否想要增加這個功能。
  • 微信公眾號申請平臺-公眾號註冊教程
    玩微信的人都知道有微信公眾號這麼個東西,可以有人訂閱,訂閱後每天都能收到公眾號的消息,微信公眾號是一個很好的自媒體場所,或者說微商利器,但很多人卻不知道如何申請微信公眾號,今天我來簡單介紹一下如何註冊。
  • 申請微信公眾號
    創建公眾號是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事情(每個人都可以創建屬於自己的公眾號),而且也可以記錄自己的成長等,以後回頭看成就感滿滿;公眾號其實是可以變現的,而且變現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有流量主、接廣告等等,如果在大學的時候做的好的話畢業了之後都可以作為副業。所以這一篇文章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怎麼開通公眾號。
  • 企業微信和公眾號能打通嗎?企業微信能不能綁定公眾號?
    很多公司都申請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並且有已經有了成千上萬的粉絲,如果公司開始使用企業微信進行管理客戶,並且把微信公眾號跟公司企業微信進行綁定,那麼,企業微信和公眾號怎麼才能夠互相打通
  • 湯圓英語官方微信公眾號
    課堂服務微信官方公眾號出口成章家長服務號銅板商城小程序作業精靈小程序官方公眾號英語流利說官方微信公眾號APP打卡好分數官方網查成績微信公眾號作業幫直播課公眾號樂園 app下載 9元13節課猿輔導提分營官方微信公眾號1對1在線輔導叫叫啟蒙學院小助手官方微信公眾號極課同學APP公眾號在線學習查分
  • 關於酷殼微信公眾號
    以前我寫過一篇《為什麼我不在微信公眾號上寫文章》的文章(https://coolshell.cn/articles/17391.html),這篇文章主要是就是想說好的文章應該是可以被檢索和可以被經常查找的
  • 微信公眾號申請註冊圖文流程 微信公眾號註冊要收費嗎?
    微信公眾號申請註冊圖文流程 微信公眾號註冊要收費嗎?
  • 微信公眾號也有「高仿」的!
    」發布,考生和家長可以通過登錄教育部官方網站或在官方微信公眾號「微言教育」中的「高校名單」欄目進行查詢核實。今年高考結束後,有廣西的考生家長向記者反映,原本打算在微信中搜索廣西招生考試院的公眾號,但輸入關鍵字後搜到的卻是一個由個人註冊的「山寨號」。
  • 薦讀 救贖課堂就是救贖未來
    這正是課堂救贖的應有之義。拯救課堂不僅要關注更高的可視化的效率和質量,更重要的是救贖那些看不見的元素,比如好奇心、展示欲、質疑精神和民主意識。當知識本位的課堂教學依然在野蠻生長時,我們便陷入了教學的「黑洞」。課改10多年來,儘管一線教師對新的教學觀念並不陌生,但理念與行為之間的互動卻明顯乏力,從觀念到行動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那麼,課堂救贖到底要救贖什麼?
  • 微信內測企業號入口推薦微信公眾號文章!
    [PConline資訊]12月3日下午消息,不少用戶發現微信開始內測在企業號入口增加微信公眾號內容的推薦。此舉或是微信增加公眾號內容分發渠道的舉措之一。
  • 微信公眾號也有「高仿」的
    我們在震驚於大學錄取通知書造假之時卻發現連學校的招生辦、考試院微信公眾號也存在造假、仿冒現象。教育部表示,2020年具有高考招生資格的全國高等學校名單共3005所,均已在教育部門戶網站和官方微信公眾號「微言教育」發布,考生和家長可以通過登錄教育部官方網站或在官方微信公眾號「微言教育」中的「高校名單」欄目進行查詢核實。
  • 微信公眾號後臺攻略
    第一步,進入微信公眾號的後臺,可以直接在網頁搜索騰訊的二級域名就可以,微信公眾平臺是紅框中所選的,如圖所示:第二步,點擊進入平臺之後可以看到登陸頁面,輸入郵箱、QQ、公眾號等都是可以的,自行選擇登陸方式,如圖所示:第三步,點擊登陸後,所有的微信登陸都需要掃描二維碼進行驗證的,需要主管理員(註冊的那個手機)進行掃描,或者管理員授權,如圖所示
  • 如何辨別山寨微信公眾號?
    微信作為國內手機裝機量最高的軟體之一,其活躍用戶數量龐大得不可想像,當初剛誕生的時候,它還只是一款簡單的通信軟體,後來微信方面為了增強用戶粘性,想把微信打造成網際網路的信息入口,逐漸上線了公眾號、服務號、小程序這樣的附屬功能,其強大的商業價值越來越被人們看好,同時也滋生了一系列違法亂象,最常見的就是山寨公眾號了,可謂是真假難辨,經常打著官方的口罩招搖撞騙,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辨別這些山寨公眾號呢?
  • 《探索與爭鳴》專稿|柳珊:微信公眾號裡的個人公共生活
    前文那個連嶽微信公眾號的讀者難道不是在與真實的人交流互動嗎?其他讀者難道不是因著自己真實的經歷在自我反省嗎?那些如我一般的看客,難道不也曾為她真實地感傷或喜悅嗎?難道我們之間什麼都沒有發生?然而,絕非如此。我們已經在連嶽公眾號裡相遇,雖然彼此陌生,但作為每天都會觀看甚至留言這個公眾號的讀者,我們多少也有些熟悉。
  • 微信公眾號個人認證申請?
    微信個人公眾號可以申請認證了,申請方法很簡單,一般1至3天內審核完畢,就會出現認證圖標了。下面介紹微信公眾號個人認證的具體方法步驟。
  • 微信公眾號抄襲侵犯著作權
    針對公眾號文章抄襲現象,微信公眾平臺2月3日公布了「關於抄襲行為處罰規則的公示」,明確規定出現5次抄襲現象將永久封號。   公眾號文章屬網絡文字作品   我國著作權法第3條列舉了八類受保護的作品類型,其中包括文字作品,並未區分作品的載體。
  • 微信公眾號的下半場將何去何從?
    ,而大多數向我諮詢的,問的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微信公眾號應該如何漲粉? 4、標籤功能 就是當你寫完文章的時候可以給這篇文章打上標籤,例如我這篇是寫公眾號的,那我就可以打標籤#微信公眾號#。這個功能有什麼好處呢?
  • 微信公眾號如何擬題,配圖,寫摘要?
    此外,微信公眾號已經成為了大多數企業,媒體,個人對外發布信息的平臺。每天數以萬計的公眾號都會推送文章,用戶面對如此巨大的信息量,必然有選擇。很多微信公眾號推送的文章閱讀數很低,甚至連微信公眾號的打開率都很低。雖然公眾號運營的本質在於內容,也就是所謂的內容為王,但如果你的文章標題,圖片,摘要不能立刻吸引用戶,使用戶產生打開欲望,你的內容再好也無人問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