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自強不息,我們才有無限的可能」,這句話是雲南第一理科生也是清華學子林萬東寫的,高考作為人生最為公平的考試,無數的學子寒窗十多餘載只為有朝一日能夠金榜題名,成為了家中的擎天柱一根,在中國,教育顯然是百家之中的重中之重。
科舉考試在中國已經走過來了1300多個春秋,從隋文帝權力收歸中央,廢除九品中正制的時候開始,便開始採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令「諸州歲貢三人」參加考試,合格者可以做官。這也是最早關於科舉的記載。
到了後面的唐朝已經逐漸完善好了科舉制度,共分為兩個大科,即是「常科」、「制科」兩個分類,宋朝在唐朝的基礎上加以精進,又分了三個考試,即「鄉試」,「會試」,「殿試」,一直衍生1905年才被掌權者廢除。
1904年,張之洞等人下發了《奏定學堂章程》,即是現在高考的前身,結合了中西文化衍生出的一個考試制度,到了1936年,中國就有了100多所大學,1952年,全國統一高等學校招生的制度橫空出世,高考起源於此。
在2019年屆的高考中,在浩瀚數萬的高考考生之中殺出了一匹黑馬,這匹黑馬以716分卓越成績斬獲了雲南第一理科狀元,這人便是林萬東,在他得知自己儼然被當時的清華學府錄取之時,那個時候的自己還在工地上搬磚。
林萬東出生在雲南宣威市阿都鄉,家境是一個實打實的窮的叮噹響,但是年幼的林萬東知道只有讀書才能夠改變自己破敗不堪的家境,林萬東的家裡有三個兄弟姐妹,林萬東在家排行老二,他的生活其實並不比同齡人幸福多少。
他的姐姐正在讀大學,還有一個正在上高一的弟弟,而他的父親因為早年癱瘓在床,需要別人照料,故而家裡面所有大小事務都能依靠著母親扛下了重擔,為了三個孩子們的學業,母親當過環衛工,做過服務員,甚至在工地上都曾搬過磚。
在學校裡,林萬東其實林萬東一直都在幫助著這個破敗不堪的家減輕負擔,基本上沒有休息時間,下晚自習的時候,別人都在熄燈睡覺時,只有林萬東在挑燈夜讀記筆記,最終通過了自己的努力屢次在校拿到貧困補助,林萬東和母親一起掃過大街,撿過垃圾,什麼髒活累活基本上都是林萬東衝在第一個,母親為林萬東做的一切,林萬東都看在眼裡。
殊不知,其實林萬東的父親也曾經讓妻子在三個孩子裡面放棄一個,由此才能減輕家中的負擔,不然什麼事情都需要母親奔波,這個時候林萬東也曾經提出過輟學出去打工掙錢,但是母親知道這樣做無疑是將林萬東送到社會的最低層,於是毅然決然決絕了丈夫和兒子的懇求。
2019年,林萬東帶著自己的一家五口的希望走進了考場,根據林萬東後面說道,其實自己是沒有什麼信心來面對這次考試的,但為了年邁的父親以及多病的父親還是拿出了自己十二萬分的努力,度過了這次心靈備受壓抑的兩天。
而等到放暑假的時候,當地的記者興衝衝地來到了林萬東的家中,告訴林萬東喜訊,但是卻沒有找到林萬東,最終在一個施工現場找到了林萬東和他的母親,原來林萬東這個時候正在工地幫著母親搬磚,這才讓林萬東知道自己原來獲得了整個雲南省理科第一的佳績。
當林萬東顫顫巍巍接過了清華錄取書時,露出了辛酸的微笑,和母親相擁而泣,場面十分讓人感覺到心酸,因為這份錄取書的背後承載著太多的辛酸,也只有林萬東和他母親也知道這份錄取書到底有多沉重,林萬東最終進入到清華大學進修自動化專業,這家人的悲慘命運也徹底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