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豪通訊員 羅瑞嫻圖/廣州南沙發布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以下簡稱港科大(廣州))首階段將培養4000名研究生,計劃於2022年9月正式開學。未來5年內將在全球招聘400名博士後、研究助理教授、800名行政崗位職員。
10月29日,香港科技大學(以下簡稱「港科大」)在香港舉行媒體簡報會,由港科大校長史維教授、首席副校長倪明選教授、副校長葉玉如教授、KPF執行總監鄭逸雅等介紹廣州校園最新進展。港科大(廣州)於7月已完成平整,部分建設團隊已入駐辦公,校長也正進行全球公開招聘。
一提到港科大,最先想到的就是學校的標誌紅色日晷,這件名為「時間之輪」的雕塑迄立於科大廣場中央,象徵著時間的流逝,透過其形態、功能、歷史和未來之間相互交織,反映出港科大的不同面貌,既有科技引領時代的味道,又在提醒師生珍惜時間創造未來。
史維表示,「港科大(廣州)將參照國際標準及傳承港科大可持續智慧校園理念,利用自然地景、特別是毗鄰的水道優勢,致力創建綠色智慧校園,還將在大學廣場放置一個與清水灣校區一樣的日晷雕塑。」
根據最新規劃,港科大(廣州)項目面積約1.13平方公裡。
「但在第一期,我們將不會開發超過一半的面積,這將為港科大(廣州)的未來發展留足空間。」史維介紹,港科大(廣州)的選址,是基於兩地師生共同學習、共享科研設備的前提下,因而便捷的通勤顯得尤為重要。
研究及教學大樓位於校園正中心,彰顯校方對學術與科研的重視。校園建築風格延續港科大可持續智慧校園理念,依水而建,建築亦以四個樞紐為軸心分布,研究及教學大樓位於校園正中心,代表學術與科研是港科大(廣州)的「靈魂」和「心臟」。
如今,位於廣州南沙的港科大(廣州)毗鄰廣深港高鐵慶盛站,高鐵可直達香港西九龍高鐵站
港科大(廣州)學術建設有何特色?
根據港科大(廣州)建設設想未來兩校將實現學術雙軌發展、學位課程不重疊、雙校互補共長、協調組織文化兩校可在一天內輕鬆往返,可互相利用互補的實驗設備。
港科大(廣州)的學位一定是跨學科。在清水灣已有的學位不會再在廣州重複實現雙方互補交叉雙校學生可以互相修雙學位。
在學術架構上,港科大(廣州)將突破傳統界限、重置學術架構,希望實現全部跨學科。採用全面融合學科模式,開創更廣闊應用領域,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及思辨能力,培養學生預見、辨別和解決現實世界各類問題的能力。清水灣校區用學院架構,港科大(廣州)則用樞紐架構,有四大樞紐:功能、信息、系統、社會。
港科大(廣州)將設計4大樞紐學術領域含16個前沿研究領域。功能樞紐學術領域包括:先進材料、地球與海洋大氣科學、微電子、可持續能源與環境。信息樞紐學術領域包括:人工智慧、數據科學與分析、計算媒體與藝術、物聯網。系統樞紐學術領域包括:生命科學與生物醫學工程、智能交通、機器人與自主系統、智能製造。社會樞紐學術領域包括:金融科技、創新創業與公共政策、MBA+、城市治理與設計。
倪明選表示,相比於傳統的學院,樞紐更強調融合與交流。「既然要跳出框架,就不能只換湯不換藥。樞紐就是吸收後再散發,強調融合與交流,四大樞紐和清水灣校區原有學院之間同樣要合作。」
港科大(廣州)教職員招聘有什麼要求?
在財政上,兩校將財政獨立、創新合作辦校資助模式:港科大(廣州)財政完全獨立,不會互相補貼。
「我們招聘的教職員工,學術水平、創新能力、跨學科融合能力是基礎,此外還有兩個重要條件:一是必須有非常寬廣的國際視野,另一方面港科大(廣州)的創校團隊必須對港科大非常熟悉且有一定時間的體驗。」史偉表示。
史偉表示:港科大(廣州)與港科大是兩個法人單位,只是授予的都是港科大的學位。在行政管理上,港科大有校董會,港科大(廣州)則有理事會,理事會有16位成員,8名是港科大委派,8名由香港和廣州選派。
倪明選介紹,目前港科大(廣州)計劃5年在全球內招聘400位老師。「在2022年9月,學校開學前必須有150位老師到崗,目前4個樞紐的院長已經選聘完畢,均為港科大現任教授。」目前,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擬招聘400名博士後、研究助理教授,及800名行政崗位職員。港科大(廣州)教師待遇與港科大一致,現在通過先導計劃修讀分校課程的學生將獲頒香港科大學位證書。(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王楠
審籤 | 梁澤銘
實習生 | 關子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