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新生兒的到來,總是伴隨著一個欣喜激動的寶媽,和一個不知所措的寶爸。小傢伙不會說話,只會「啊啊啊」,他會不會冷了熱了、餓了撐了呢?
小寶寶雖然還沒有學會母語,但是自己身體的直觀感受,小傢伙還是會通過肢體語言來表達的,除了大哭,這些細節上的動作爸爸媽媽們也不要忽視了。
幾個新晉寶媽,在社區群裡聊得熱火朝天。每家都有一個難帶的娃,小影的寶寶是個「睡渣」,每天後半夜醒來大哭;小晴的寶寶是個「饞貓」,食量大如牛……
新媽媽們還沒持證,就開始「被迫營業」了,其中的艱難險阻也是無法想像的。哄娃睡覺是個世紀難題,就連抱娃餵奶,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家娃吃奶沒完沒了,我真怕他撐著了。」小晴發個苦笑的表情:「大家有遇到過這種情況嗎?」很多新手媽媽都搞不清楚寶寶食量到底多大,也分不清寶寶是否吃飽。
娃吃飽了嗎
如果小傢伙每次都吃過量,對身體也是有害無益的,媽媽們可以多觀察寶寶的動態,掌握自家娃兒的飲食規律。
小傢伙剛出生第一天,胃容量是非常小的,只有5~7ml。很多新手媽媽擔心寶寶吃不飽,總想再多餵幾口。寶寶已經吃飽了,再多餵也吃不下了。
為了攝取足夠的營養,好讓身體快快長大,寶寶的胃容量在一周內也會迅速增加。出生後第3天可以達到22~27ml,第7天會達到43~57ml。
媽媽的乳房會順應寶寶的生長變化,寶寶吃得少,媽媽的產奶量就比較少,等到寶寶食量大了起來,媽媽的乳汁也源源不斷地產出,很多媽媽後期會感覺自己像頭奶牛。
當小傢伙在吃奶的時候,表現出這些「不合時宜」的小動作,多半就是人家已經吃飽了,要放下小飯碗開始「溜號兒」了。
1)東張西望
寶寶在飢餓的時候,一心只撲在吃奶這件事上,那叫一個心無旁騖。除非身邊有突然很大的異響,會驚動到寶寶,不然寶寶只會全神貫注地吃奶。
東張西望
當寶寶吃奶的時候,注意力開始逐漸分散,小腦袋瓜不安穩,東瞅瞅、西望望,多半是因為小傢伙已經吃飽喝足了,注意力就不在這裡了。
2)自己停下
我們總以為小嬰兒需要全方位照顧,其實人家聰明著呢。餓了的時候,知道通過大哭來吸引媽媽的注意,從而得到食物,吃飽的時候當然也會主動放下「飯碗」。
當寶寶停止吮吸,多半就是已經吃飽了,這個時候如果媽媽還繼續強喂,小傢伙可能吃不上幾口,就會再次停下。出現這種情況,媽媽們就不用再可勁兒餵啦。
3)抗拒情緒
寶寶吃飽以後,如果媽媽還打算繼續哺喂,小傢伙也會出現抗拒的情緒。寶寶可能會用扭頭來表示拒絕,或者是直接上手,推開媽媽的乳房。
抗拒吃奶
這場景有點似曾相識,像極了小時候吃飯,被媽媽強制「再來一碗」時的自己。吃飽飽是健康舒適的,吃撐了可就難受了,這一點小嬰兒也是知道的。
▼ 儘早開奶
很多新媽媽抱怨奶水太少,其實這多半不是媽媽的體質原因,而是沒有進行足夠的哺乳訓練。不論媽媽乳房多大,生娃後的產奶量都是一樣的。
順產和剖宮產的寶媽,都可以在產後第一天開奶,這樣不僅可以讓寶寶吃到第一口新鮮的乳汁,對媽媽的子宮回縮也是有幫助的。
▼ 按需哺餵
媽媽的乳汁,都是為自己的寶寶量身定製的。母乳餵養和奶粉餵養不同,不需要精確地劃分每一餐食量,只要寶寶排便正常,就說明食量是合適的。
精神頭十足
▼ 不用餵奶哄娃
小嬰兒還不會說話,餓了、尿了、肚子痛,都只會用大哭來表達。很多新手媽媽容易犯這樣的錯誤,只要孩子一哭,立馬先把乳頭懟上。
當寶寶大哭的時候,呼吸急促,這個時候餵奶很可能會導致嗆奶。寶寶哭泣的原因有很多,如果在剛哺乳後不久,建議媽媽先檢查一下有沒有拉了尿了,或者是胃脹氣等情況。
【孕育島寄語】
寶寶出生前,需要在媽媽的身體裡租住十個月;等到出生以後,還需要媽媽的身體供給每日飯菜。
帶娃不易,希望每個媽媽都能被溫柔以待。
【今日話題】
你的寶寶食量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