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我國海南、兩廣、雲貴等地也是沉香的原產地之一,但沉香能夠在民間被廣泛認知,有不少學者認為,這與漢初佛教的東傳有很大的關係。
漢代,打通了東西方交通的走廊,大量的西域香料東進中原,其中就有隨佛教一同流入的沉香。儘管這只是一種觀點,尚存爭議,但是在佛教傳入中原之前,沉香就已經在印度被用於禮佛卻是肯定的。在佛教漫長的演變過程中,很多的禮儀為了適應環境都已本土化,甚至是思想都融入了道、儒兩派思想的精華,但依然保持了以沉香和檀香為主的用香慣例。
很多人發現,儘管在各佛經之中,沉香都被列為香中之「聖」,有著不一般的地位,但在實際供奉中,檀香到最是常見。若不是近幾年香文化的復甦,可能大多數人還只認為檀香是佛教的用香。其實不止是現在,即便是過去,沉香依然很少出現在寺廟日常的供奉之中,不僅如此,由於沉香比檀香稀有且昂貴的多,也不是所有寺廟都能使用沉香,故此,作為僅靠奉養來維繫的眾多寺廟,只能按照實際情況選擇日常使用的香燭,檀香就成了大多數寺廟的選擇了。
現代也是一樣,在不少提供給宗教人士所用的香品中,絕大多數都是化學合成的香,以植物纖維碎料為主,添加了化學香精、粘合劑等成分,長期使用必然會對健康造成危害,需務必遠離。天然香料才是良好的選擇。而沉香,不僅氣韻溫和,是禮佛中靜心引導心香的第一選擇,而且適宜長期久聞,不會對身體有任何傷害,在禮佛的同時還可提高生活品質,兩不耽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