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與股市的蹺蹺板效應將顯現

2021-01-07 每日經濟新聞
樓市與股市的蹺蹺板效應將顯現

每日經濟新聞 2014-02-27 01:05:37

預計今年房地產市場與股市的蹺蹺板效應將顯現,時間點就在全國「兩會」前後。

每經編輯 何志成    

◎何志成(農業銀行總行高級經濟師)

近期股市大跌,緣由之一是市場傳言幾家商業銀行發文收緊房地產貸款。

2月26日,包括工商銀行、交通銀行在內的10多家商業銀行集體發布公告表示:房地產貸款政策沒有變化,未停貸。此舉目的很明顯,就是穩市場、穩預期,不能主動捅破房地產泡沫。

但市場的一驚一乍,已經凸顯出房地產市場的巨大風險。商業銀行控風險,肯定會減少房地產貸款。

沒有隻漲不跌的商品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已經連續上漲了16年,A股市場卻連續4年在全球排名倒數第三。

房地產市場上漲當然是宏觀經濟向好的標誌之一,但連續上漲16年,期間沒有出現較大幅度、較長時間的調整,未必說明宏觀經濟基本面很好,相反卻有孕育巨大泡沫的嫌疑。房地產是商品,也是投資品,具有虛擬金融產品的性質,後一點與股市相近。

當市場流動性充足甚或泛濫之時,套利者包括投資者甚至眾多百姓都肯定會選擇資產進行保值增值——避免貨幣貶值損失,但不能說投資房地產都是投機。這期間的順序應該是:實物資產、礦產、房地產、股票、黃金珠寶藝術品等,對老百姓來說,絕大多數人只能選擇房地產。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之所以能夠火爆16年,價格因素是其一,財產因素是其二。過去許多年,中國的資產價格尤其是土地價格包括房地產價格的確很低,具有極大的投資價值。更重要的是,中國剛剛進入財產社會,而對老百姓來說,房地產才是唯一的可以相信的財產,因此,老百姓對房地產的偏愛,可想而知。

為什麼中國人在選擇保值增值的商品(投資品)進行投資儲備時會一味地偏愛房地產,而將股市視為雞肋呢?流動性選擇是個很難講清楚的話題,但房地產市場16年大牛市,尤其是在幾次對抗系統性金融風險和通貨膨脹風險時的驕人戰績,已經用事實告訴了每一個市場參與者:投資房地產,只賺不賠。

然而,沒有隻漲不跌的市場和商品,也同樣沒有隻跌不漲的市場和商品,連續上漲16年的房地產市場,好日子或許快到頭了。筆者去年上半年曾多次提出:未來房價下跌風險遠遠高於上漲風險。根據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1月份重點城市房價,環比下跌的新增加了杭州等4個城市。不僅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處於高危狀態,即使如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超級大城市,房價也已經處於「殭屍狀」,稍有風吹草動,大幅度下跌在所難免。

地產市場已現危機前兆

今年春節後,各地房地產市場開始出現危機前兆,很多二、三線城市出現房地產價格暴跌跡象,已經處於全球股市底部的A股市場也因為房地產股票的整體性急跌,在本周(2月底)跟著吃掛落。

很多經濟學家希望房地產出現大調整,對股市下跌也沒有意見,認為這是經濟規律的體現。但他們忽略了一個大問題:房地產崩盤以及股市大幅度下跌,很可能影響全球包括中國投資者對中國經濟未來的信心和預期,而信心和預期非常關鍵,它的缺失很可能引爆中國的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

當前,穩市場非常重要,而穩市場必須穩預期、穩信心。有了信心,有了向上的預期,才能穩住實體經濟,避免出現大的經濟危機、金融危機。

實體經濟要穩,因此流動性不能太緊;虛擬金融市場也要穩,因為它是信心所在。但不可能都穩,因為不能對抗市場力量,尤其是房地產市場的調整,這是大勢所在。要汲取2008年至2009年的教訓,要讓市場發揮真實效應,多調整一段時間,將泡沫多擠壓一點,有利於經濟轉型,有利於可持續發展。所以要有曲徑通幽之妙,曲線救市。即,讓房地產市場陰跌,讓股市起到穩市場的作用。

為什麼不能再指望房地產?因為今日中國房地產市場出現的調整隻是歷史性大調整的開端,未來兩三年最好的結果就是不出現崩盤。陰跌是難免的,各級政府再呵護,也不可能再造大牛市,尤其是全國性的大牛市。

流動性輸入股市是利好

房地產市場歷史性的大調整,根本原因是兩個:一是長期上漲趨勢已經到了該調整的時點;二是房地產市場嚴重過剩、到處過剩已經與人口拐點的臨近悄然形成強烈反差。要知道,目前的空置房、在建房可能需要通過改善性住房政策消化很多年。

有一點值得注意:讓房地產市場自主調整,並不是說希望房地產市場崩盤。房地產市場如果崩盤,中國經濟也將受到巨大衝擊,因為各行各業都與房地產有牽連,尤其是金融業。既然我們都承認房地產市場泡沫巨大,牽連廣泛,因此它的崩盤將導致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所以筆者多次強調,目前不能出臺任何導致房地產市場崩盤的政策;相反,在未來房地產市場出現急跌或暴跌時,中央政府一定要救市。

所謂救市,就是繼續適度地輸入流動性,起碼是營造稍微寬鬆一點的市場環境,不能讓市場棄守,讓緊繃的債務鏈斷裂。但輸入流動性解決不了上述兩大難題,房地產市場已經到了歷史性的拐點,必須調整。

A股市場連年墊底全球股市,不是因為它很差,而是因為它不招人待見,但處於價值低谷也是事實。

為了穩經濟,必須輸入流動性,而多餘的流動性又不可能繼續湧入房地產,因此筆者看好未來的A股市場。

蹺蹺板效應將顯現

過去多年股市蕭條,一是因為房地產和高利率融資在蠶食股市的流動性,有著蹺蹺板效應;還有一個重要方面,即政策太偏重了股市的融資功能,而忽略了它的蓄水池功能。相比房地產,股市漲跌與各級政府的業績和錢袋子無關,這是要害!但到了必須對抗危機的關鍵時刻,放股市一馬,讓它漲一漲,應該可能。

未來幾年,如果操作得當,中國經濟還將維持較快速度增長。

所謂操作得當,首當其衝的觀察點是,市場流動性只能一點點降,市場利率只能一點點降;第二個觀察點是,股市能不能替代房地產,成為吸納流動性的主要蓄水池。如果說,前幾年GDP實際增速高達12%,M2增速接近15%,這屬於流動性超發;未來幾年,GDP維持7.6%~8%,M2增速即使降低到10%,仍然是流動性偏松的大環境。

多餘的流動性哪裡去?你不讓它去股市都不可能,更何況股市也是穩預期的一個重要方面。

筆者在最近的很多文章中都談到危機管控:一方面是危機已經在向我們招手,必須高度警覺;另一方面是管控得當,可以避免危機。所謂管控得當,是指要盤活已經呆滯的流動性,是指必須維護市場繁榮。既然房地產市場不可能再繁榮,消費要頂上去,股市也應該頂上去。

由此預計,今年房地產市場與股市的蹺蹺板效應將顯現,時間點就在全國「兩會」前後。還是維持年初的預測,今年滬指將在1980~2500點運行。

相關焦點

  • 挖財:股市和房地產的「蹺蹺板」效應或將再現
    央廣網上海1月5日消息(記者吳善陽)剛剛過去的2016年經濟形勢跌宕起伏,國內A股「災後重建」,樓市狂歡又偃旗息鼓;國際上「黑天鵝」頻現,民粹主義抬頭……2017年經濟形勢又會何去何從,投資者又該如何進行資產配置呢?今天發布的《挖財2017年金融資產配置策略報告》展望2017年度經濟走勢及投資策略建議。
  • 個人房貸比重下降大幅度下降,樓市去槓桿效應正在顯現
    個人房貸比重下降大幅度下降,樓市去槓桿效應正在顯現 閻嶽 /證券日報 2018-02-14 11:04
  • 股債蹺蹺板效應的強弱轉換分析
    由於兩者均是不平穩變量,因此取兩者的日收益率[2]作為平穩變量(已通過平穩性檢驗),建立如下回歸模型:如何衡量股債蹺蹺板效應的強弱程度股票市場與債券市場存在蹺蹺板效應,但是在不同時期,蹺蹺板效應的強弱程度有所差異。如果可以衡量兩者之間相互作用關係的強度,可在股債蹺蹺板效應較大時,根據股票市場走勢來分析債券市場走勢,或者將債券市場走勢作為影響股票市場走勢的一個重要因素。
  • 股債以及債匯之間的蹺蹺板效應是當前及未來市場常態
    因此,對於金融市場而言,由於影響因素的複雜性與交融性,所謂聯動抑或是蹺蹺板效應也愈發引人關注,如股債之間、債匯之間的蹺蹺板效應以及股匯之間的聯動效應等等。關於市場的未來走向,有人會拿2015年作為參照,也有人將2016年或2005-2006年、201-2012年作為基準參考,眾說紛紜。但無論如何這些均會呈現出我們今天所要討論的聯動效應抑或蹺蹺板效應。
  • 2019年定向降準第一步今日落地 對股市樓市有何影響?
    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如何影響股債樓市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張敬偉指出,央行定向降準政策實行好幾年,在執行過程中釋放的流動性,並未嚴格流向政策導向的目標。資本的逐利屬性決定了總是流向利潤快賺快錢的領域,比如流向樓市、股市等。  那麼,此次定向降準對股市、債市、樓市是否產生影響?
  • 股市一曝十寒:監管風暴盤旋 樓市休整恐引池魚之災
    摘要 【股市一曝十寒:監管風暴盤旋 樓市休整恐引池魚之災】深滬股市遭遇去槓桿式調控已逾15個月,中國樓市才迎來拐點,再遇限購限貸的監管風暴。當樓市調控轉向微觀化甚至碎片化之時,房價上漲預期難以扭轉。
  • 利好頻出,股市順利拿下3000點,樓市會續接股市「牛氣沖天」嗎?
    現在的股市已經漲的讓人有點害怕,除了疫情當天的大跌,往後的交易日可以說是平步青雲,目前已經順利的拿下3000這個關鍵點位。股市的普漲,讓不少人開始唱出「牛市」到來的預言。這輪股市的上漲,大部分是因為政策頻頻推出的利好政策,加上央行持續的貨幣供應,才導致了市場的上漲。
  • 股債蹺蹺板效應凸顯FOF基金經理如何謀篇布局
    股債蹺蹺板效應顯著,我們採訪了一批FOF基金經理,看看他們在這樣的市場下,如何調整自己的倉位,供投資者借鑑。海富通FOF投資部總監朱贇表示,近期A股市場在基本面預期改善和流動性泛濫的共同作用下,表現非常強勁;而債券市場卻節節敗退,呈現了股債蹺蹺板的效應。
  • 鄭眼看盤:一則樓市消息對股市的啟示
    鄭眼看盤:一則樓市消息對股市的啟示 每日經濟新聞 2016-11-23 22:30:56
  • 吳敬璉:消除經濟增長與去槓桿的「蹺蹺板效應」
    這種「蹺蹺板效應」是宏觀經濟政策實施過程中令人頭疼的問題。出現「蹺蹺板效應」的原因是金融業的功能和行為發生了扭曲。在原來貨幣超發和信用膨脹的發展途徑下,金融業的盈利模式是依靠數量擴張來賺錢。實際上,金融業的基本功能是通過在不同地區、行業、時間段之間分配金融資源來帶動經濟資源的有效配置。要消除「蹺蹺板效應」,最根本的辦法是從供給側找出路。
  • 經濟參考報刊文:謹防樓市形成「合成謬誤」
    隨著我國城鎮住宅供求關係基本平衡,房價上漲的財富效應符合個體利益,但也要看到,房價脫離基本面上漲,勢必增加宏觀經濟金融風險,阻礙經濟轉型升級,引發經濟運行脆弱性,最終推動樓市形成所謂的「合成謬誤」(Fallacy of
  • 2020第一天央行全面降準,將如何影響股市樓市?
    股市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駱雲飛 攝有何影響?——股市從過往來看,降準往往會對股市構成利好。在降準預期的影響下,中國股市近期表現不錯,2019年12月23日滬指失守3000點,但此後震蕩上行,到年底站穩了3000點以上。截至2019年12月31日收盤,A股三大股市小幅收漲。滬指收報3050.12點,漲幅0.33%;深成指收報10430.77點,漲幅0.63%;創業板指收報1798.12點,漲幅0.44%。
  • 創業板漲5%放大蹺蹺板效應
    大盤與創業板形成鮮明的蹺蹺板效應。  大盤昨天波瀾不驚,早盤小幅跳水後便企穩回升,最終上漲0.27%,收在3100點關口。當天成交量僅有1664億元,較2月11日的地量2109億元還低了2成。  創業板指相對強勢,收盤大漲5%,創出9月第二大日漲幅,近80隻個股漲停,近400隻個股飄紅,僅9隻個股收綠。
  • 中國樓市有個「錨定效應」
    中國樓市有個「錨定效應」 作者:譚保羅 高級記者 來源:南風窗
  • 股市的春節效應
    股市在春節前後屢屢翻紅,就是所謂的春節效應,民間亦稱「紅包」行情。  這純屬巧合嗎?根據中國學者的研究,看來答案是否定的。例如,陸磊等人基於1996年至2007年間的數據,蔣先玲等人基於1995年至2010年間的數據,均發現A股市場在春節前後存在異常的高收益。這兩項研究成果分別刊登在權威學術刊物《金融研究》與《財貿經濟》上。  那麼,春節效應的機理何在呢?
  • 澳新銀行亞太區總裁:中國股市表現全球最好
    美國經濟顯現出復甦跡象」,Alex稱之為「復甦綠芽」。Alex指出,在未來三年以內,美國每年經濟增長應該會保持在1%~2.25%左右。而在3~5年內,經濟增長速度會提高到每年3.5%~5%。但總體來說,在一段時間內,美國的經濟仍會保持趨緩增長。其中需要解決的一個關鍵是巨大的財政赤字問題。
  • 劉曉博:對樓市股市走向 你需要知道的20句話
    摘要 中國股市高溢價時代,最多維持到今年年底。隨著IPO註冊制的全面實施,股票供應量加大,平均市盈率將不斷降低。大部分中國股民,會在今年前半段賺點小錢,在今年年底前後,或者明年上半年血本無歸。他們是這個時代的鋪路石,這是無法避免的傷痛。
  • 股債「蹺蹺板」發威:A股春節「紅包」飛了
    原標題:股債「蹺蹺板」發威:全球股市齊跌  A股春節「紅包」飛了  周一道瓊指數大跌4.60%,盤中暴跌約1600點,一度創下美股歷史上最大點數跌幅。各國股市被「傳染」,A股自不能倖免。接連的回調不禁讓投資者們嘆息,春節「紅包」飛了。
  • 中科曙光:期待海光晶片協同效應顯現
    成為海光晶片第一大股東,期待後續協同效應加速顯現   公司持有海光信息的股權已從25.52%上升至36.44%,成為海光信息第一大股東。海光信息已在晶片國產化領域邁出重要一步,根據EETOP電子網報導,海光基於X86結構代號為「禪定」的國產CPU已正式開始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