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話晚,父母不能不管,別讓語言發育遲緩耽誤語言黃金期

2020-12-22 楊清語語言矯正

一些家長正在面臨這麼一個問題:朋友或鄰居家裡的孩子小嘴叭叭地整天說個不停,自己家的少爺小姐還只能爸爸媽媽地叫,連簡單的短語都不會說,更別提整句輸出了。看看人家的孩子,再看看自己的寶貝,對比之下不免有些失落。

可我們不知道的是,如果孩子沒有實質意義上的生理問題,那麼家庭環境變成為了唯一能影響寶貝語言發育質量的因素。父母在失落之餘還是先反思一下某些行為是否正確,某種對待孩子語言學習的態度是否端正。說到這裡,肯定有一些人嗤之以鼻,但良藥苦口利於病,正確的話不一定好聽,我們接著往下說你就能明白了。

家庭是成長之基 父母乃人生導師

很多人可能不了解,嬰兒在2個月大時就會模仿父母的語言,並試圖親口說出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咿呀學語。相比視力,聽力是孩子從出生就一直處於完美工作狀態的器官。剛出生的那些天裡,只能看到30釐米遠的孩子通過聽和觸摸來感受母親的存在。

有科學研究表明,父母的自說自話、周圍發出的聲響,可以極大促進寶寶的智力發育,周圍人的對話內容、成長所在的語言環境在潛移默化中塑造著嬰幼兒的母語發音。家人不同的態度,會激起寶貝的好奇心和情緒變化,態度的好與壞也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

在國外,5個月大的嬰兒就會被恢復工作的父母暫時交由託兒所代為照看,正式開始與同齡人的社交活動。我國的家庭不同,孩子大多是由祖輩老人帶大的,相比於走出家門的國外孩子,我們的孩子對家庭的依賴更深,這就要求監護人有很好的養育手段。

不知道大家聽沒聽過「泡菜效應」,它是指同樣的蔬菜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後,將它們分開煮,其味道是不一樣的。其實,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環境對人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一個孩子在不同的環境下生活,他的性格、氣質、思維等方面一定會有明顯的差別。

如果拿語言發育遲緩為例的話,說明患兒長期生活在一個不夠健康的語言環境中,也許父母的陪伴不夠、對話不夠,也許因為祖輩人的方言口音、育兒方式落後,也有可能因為……家庭的很多因素都會導致幼兒語言習得落後於人。有人說家庭是年幼的孩子走向社會的跳板,有人說家庭是孩子成長的基石,無論哪種說法都無法否認父母在幼兒成長中極其重要的位置。

養育孩子要認真 小事也能有大用

在法國紀錄片《嬰兒日記》中,一個叫安娜的小女孩在兩歲時就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願,這得益於媽媽每天都給她讀故事書,對於培養安娜的想像力、增加詞彙量、訓練表達能力產生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得不說,這才是「別人家孩子」的典範。

從出生到兩歲半左右,是人類幼崽的啟蒙階段。他們在完善自我的過程中一定少不了磕磕巴巴,也許是人格方面,也許是語言方面,也許是數字方面,這就需要監護人不斷地加以幫助和引導,很多我們看起來微小的事情也許就能決定孩子一生的走向。

一些父母因為工作、性格等方面的原因,在帶娃時對一些不很起眼的事情全然不在意,覺得某些行為即使做了也不會讓孩子產生正面反饋。「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正是看似每天重複且不顯眼的小事情才成就了別人家的孩子,而自家孩子都三歲了依舊只會一個詞一個詞往外蹦。

在《嬰兒日記》中,可愛的女孩阿加特還不到三歲就掌握了一定量的英語單詞(寶寶是法國人),因為她的父親在長達一年的時間裡每天都用塑料玩具演示事物和詞彙的指代關係,增加女兒的詞彙量。在父親的鼓勵(也許是連哄帶騙)下,阿加特做到了小學生才能達到的英語水平。

沒有無緣無故的神童,也沒有無緣無故的語言發育遲緩,如果寶貝在2歲以前得到的語言刺激和鍛鍊足夠多,怎麼會發生三四歲的孩子還要出門尋求語言機構的地步呢?在我們機構的杭州中心,語言刺激不足引發的語言發育遲緩案例尤其多,我們的老師已經是久經沙場了。所以,作為專業語言機構,我們建議各位父母:

省下刷視頻的時間,陪孩子玩玩具、過家家;

省下玩遊戲的時間,給孩子讀繪本,講故事;

省下應酬的時間,和孩子吹吹風,曬太陽;

省下逛某寶的時間,與孩子說說話,談談心。

相關焦點

  • 孩子說話晚,父母不能不管,別讓語言發育遲緩耽誤語言黃金期
    一些家長正在面臨這麼一個問題:朋友或鄰居家裡的孩子小嘴叭叭地整天說個不停,自己家的少爺小姐還只能爸爸媽媽地叫,連簡單的短語都不會說,更別提整句輸出了。看看人家的孩子,再看看自己的寶貝,對比之下不免有些失落。可我們不知道的是,如果孩子沒有實質意義上的生理問題,那麼家庭環境變成為了唯一能影響寶貝語言發育質量的因素。
  • 孩子說話晚是語言發育遲緩嗎?
    於是,父母們就難免會擔心,如果自家的孩子說話晚,是意味著孩子的語言發育遲緩嗎?每個孩子說話時間早晚不同,說話晚並不一定就是語言發育遲緩,而語言發育遲緩是表現在孩子說話表達能力以及語言理解能力上都有明顯落後於同齡人的跡象。孩子不僅僅是不懂得用說話來表達自己,並且對於周圍的事物以及他人說話的內容也會出現理解不清的症狀。
  • 孩子說話晚、吐字不清,就算語言發育遲緩了嗎?
    很多父母都發現,自家寶寶說話的時間要比鄰居家的孩子晚上一些,吐字發音也沒人家那麼準確,就不免開始擔心是不是語言發育遲緩了。正常情況下,孩子在1歲時就應該會叫「爸爸」「媽媽」了,會對父母簡單的指令做出反應。我們機構每天都會接到幾個諮詢電話,說孩子都15月齡了,還是不會說話,仍然是咿咿呀呀的,是不是語言發育遲緩了啊?
  • 小兒推拿李波:寶寶說話晚是語言發育遲緩嗎?重視語言發育關鍵期
    小兒推拿李波:寶寶說話晚是語言發育遲緩嗎?重視語言發育關鍵期  寶寶說話的早晚經常成為  小區裡爺爺奶奶們值得驕傲和討論的話題  「寶寶說話早才聰明嘛!」  「我孫子9個月就會叫爸爸媽媽了!」  「啊,你家娃都一歲多了還不會說話?」
  • 小兒推拿楊曉:寶寶說話晚是語言發育遲緩嗎?重視語言發育關鍵期
    小兒推拿楊曉:寶寶說話晚是語言發育遲緩嗎?重視語言發育關鍵期 寶寶說話的早晚經常成為 小區裡爺爺奶奶們值得驕傲和討論的話題 「寶寶說話早才聰明嘛!」
  • 說話晚≠語言發育遲緩!5歲孩子語言遲緩該怎麼辦?
    這種語言階段的劃分,其實也有利於父母們來對比孩子語言發育的總體特徵。但是這個時期他們還不能喊出有意義的字詞,因為發音器官還處於發展階段,不能支持他們進行更多的表達。 而到了8個月左右的時候,孩子對於語言的敏感度已經有了相當明顯的變化,他們開始在父母的引導下模糊的喊 「爸爸媽媽」,雖然不太準確,但這已經是一種很大的進步。而到了一歲多的時候,這句「爸爸媽媽」終於變清楚了起來。
  • 了解語言發育遲緩真正原因,父母不要再耽誤孩子的開口說話
    語言發育遲緩耽擱不起每個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背後可能都聽過「貴人語遲」這句話,我們經常遇到兒童語言發育遲緩就診延遲的案例,特別想了解除了「貴人語遲」,還有那些因素耽誤了孩子!有人分析,兒童發育性語言遲緩和全面發育遲緩,在兒童性別、父母文化程度、家族史方面的差異等,都有關係,這些會讓孩子的首次發現年齡、就診年齡以及延遲就診時間上不斷延後。
  • 孩子說話晚?說不清?抓住語言發育黃金期,做對6件事
    當然,肯定有不少寶寶的語言能力遠比表中描述的更棒。沒有「達標」的寶寶家長也不要著急,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生長發育的節奏,說話晚一點也屬於正常。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如果父母想讓寶寶儘快學會說話,就需要在寶寶語言發育的黃金時期,給寶寶準備一個豐富的語言環境。
  • 語言發育遲緩都是家長耽誤出來的?
    語言發育遲緩,對於尚未生子的人來說比較陌生,但已有生子打算或已經有孩子的家庭對這種兒童發育性疾病並不會感到陌生。一般孩子在10-12個月的時候就會開口說話,傳統觀念中「囟門閉合就會說話」「貴人語遲」等說辭其實是為了安慰一歲多還不會說話的寶寶。
  • 孩子說話晚、說不清,警惕語言發育遲緩
    語言發育遲緩是指在發育過程中的兒童,其語言發育沒有達到與之年齡相應的水平,不包括由聽力障礙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構音障礙多數語言發育遲緩兒童具有精神發育異常,對周圍的人或物的反應發育延遲或異常。這部分患兒的表現包括:過了說話的年齡仍不說話,說話晚或很晚;開始說話後,比別的正常孩子發展慢或出現停滯;雖然會說話,但是語言技能較低,不會溝通,交流技能低;語言的應用、詞彙和語法的應用低於同齡兒童;回答問題反應差;語言理解困難,遵循指令困難。
  • 語言發育遲緩:父母疑惑於孩子越來越差的語言能力
    在這個時代,口吃、顎裂已經不能成為代表語言問題存在的標誌了,而語言發育遲緩這樣一個越發被人重視的語言問題卻有了這樣的潛質。很少有人知道,其實語言發育遲緩出現的時間很早,但是被大眾逐漸熟知也僅僅只有幾年的時間。歸根結底,還是很多家長並不重視發生在孩子身上的某些問題,以為拖著拖著就能自愈,結果沒想到一個語言問題卻演變成了影響更加嚴重的麻煩。
  • 孩子說話晚,會錯過語言發育黃金期嗎?
    孩子語言發育黃金期是什麼時候? 0~3歲是公認的孩子語言發育黃金期,這期間孩子語言發育突飛猛進,從咿呀學語到整句輸出,發展過程十分明顯。 但如果自家孩子的語言發育和上圖不完全符合的話也沒有關係,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不同孩子的語言發展能力也各不相同。 月齡相似的孩子之間存在4~6個月的語言發育差異,也是正常現象。 那到底應該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存在語言發育遲緩呢?家長可以通過下面的時間表進行判斷。
  • 寶寶說話晚,父母別偷懶,專家提醒:別錯過語言發育黃金期
    有些家長可能會面臨這麼一個問題:朋友家或是小區裡同齡的孩子小嘴巴都可以巴拉巴拉說個沒完了,再看看自己的孩子,還只是會說點兩三個字的短句,心裡不免地有些失落。還有些家長認為,男孩子說話會相對晚一些,所以再觀察一下吧,或者抱著「貴人語遲」的僥倖心理,結果一直拖到孩子快兩歲了,還只是會叫「爸爸媽媽」或幾個簡單的詞語。
  • 孩子幾歲開口說話正常 孩子說話晚要警惕語言發育遲緩
    從科學方面上說,在2歲左右的時候,大約1/5的孩子會出現語言發育遲緩的跡象。這個時候家長不用太著急,不少孩子都能在大一點的時候慢慢趕上來。所以老一輩的人有「貴人語遲」的說法,這其實是對孩子的一種祝福。  但是,也有些孩子是真的語言發育遲緩,存在言語表達方面的問題。一般來說,如果寶寶超過兩歲,還不會說話或者說話很少,家長就需要注意了。
  • 父母經常出差,孩子不愛說話,是性格原因還是語言發育遲緩?
    可小女孩看見我靠近和她說話,一個勁兒地往奶奶身後躲。「小乖乖幾歲啦?上幼兒園沒有呀?」孩子一直拿眼看我也不回答,阿姨說孩子才2歲半,比較認生,平時也不怎麼說話,長大一點就好了。回到家後我就在想,這個孩子的問題是長大一點就能好的嗎?轉天我才從阿姨的口中的得知,孩子的父母工作太忙,經常全國飛,孩子就一直和奶奶生活。
  • 孩子說話晚,要警惕語言發育遲緩
    從科學方面上說,在2歲左右的時候,大約1/5的孩子會出現語言發育遲緩的跡象。這個時候家長不用太著急,不少孩子都能在大一點的時候慢慢趕上來。所以老一輩的人有「貴人語遲」的說法,這其實是對孩子的一種祝福。但是,也有些孩子是真的語言發育遲緩,存在言語表達方面的問題。
  • 全智嘉丨說話晚、不會說話、不說話等都是語言發育遲緩的特徵
    如果說一個能夠正常表達的人都無法在這樣急劇變化的時代保持住自己,那麼一個在開始就無法正常表達的孩子又該從哪裡去尋找屬於他自己的語言表達呢?  語言發育遲緩,一個導致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全面落後的構音障礙。在這個時代,口吃、顎裂已經不能成為代表語言問題存在的標誌了,而語言發育遲緩這樣一個越發被人重視的語言問題卻有了這樣的潛質。
  • 4歲語言能力相當於1歲!想要孩子說話,別錯過語言發育黃金期
    可別小看語言發育遲緩!這可不是「你家娃先會說話,我家再等等」這麼簡單。還可能是一些疾病或功能失調表現出來的症狀。比如發育遲緩、中樞神經系統器質性損傷、聽力障礙、智力低下、語言表達障礙、孤獨症、緘默症等。都會嚴重阻礙孩子的語言發育。
  • 孩子說話晚不用管?語言發育遲緩對大腦的影響有多大?
    引發幼兒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比較複雜,包括生理因素和發育因素兩方面。生理因素包括智力低下、構音器官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腦癱、自閉症等,發育因素則指語言環境和語言教育不良。在很多人眼裡,「貴人語話遲」是比較權威的說法,指開口說話晚或不愛說話的孩子有貴人之像,將來必定大富大貴。在科學尚不發達的年代,這類觀念似乎佔據了我們生活的很大一部分,已經有了指導生活行為的作用。
  • 孩子吐字不清、說話晚是發育遲緩?哪樣算語言發育正常?
    孩子語言發育黃金期是什麼時候? 0~3歲是公認的孩子語言發育黃金期,這期間孩子語言發育突飛猛進,從咿呀學語到整句輸出,發展過程十分明顯。 但如果自家孩子的語言發育和上圖不完全符合的話也沒有關係,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不同孩子的語言發展能力也各不相同。 月齡相似的孩子之間存在4~6個月的語言發育差異,也是正常現象。 那到底應該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存在語言發育遲緩呢?家長可以通過下面的時間表進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