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第一批湖北省級重要溼地名錄公布,武穴市武山湖溼地公園名列其中。
8月11日,筆者在武山湖國家溼地公園看到:沿湖的水生植物生長茂盛,一片蔥蘢;今春新植的美人蕉絢麗綻放,各色花兒爭奇鬥豔。
武山湖國家溼地公園致力修復溼地生態環境,改善溼地生態功能,已形成了溼地類型豐富性、管理模式多樣化、建設管理法制化的建設管理「武山湖模式」,在全省頗具特色。
近年來,該園著力推進溼地綠化工程。沿湖新植樹木兩萬餘株,在湖中合適淺水區種植各種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萬餘棵,沿湖綠帶初具規模。投資300多萬元,建設東港和西港水質生態淨化、程秀一和北部河口溼地植物生態修復、服務區和破頭山生態景觀構建等六大示範區,為溼地生態修復提供樣板。投入1980多萬元,對武山湖底層淤泥進行清除,啟動青林閘站建設,著手引長江水入湖,確保入湖水質量。該園著力實施溼地生態補償,每年拿出300萬元設立溼地保護和修復基金,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壓實溼地保護主體責任,將溼地保護率納入河長制考核內容。
與此同時,大力開展「封溼保育」,通過制止非法漁獵、野生陸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等工作的開展,對溼地進行有效保護修復。隨著人為幹擾的減少,武山湖的自然環境得到大大改善,水清了、岸綠了,一些原始生態景觀逐步呈現。灰背隼、白天鵝等珍稀鳥類紛紛前來安家,溼地鳥類增加到200餘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