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2日下午,在莊嚴的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大法庭,《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 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未成年人案件心理幹預機制運行規則》籤約儀式暨首次培訓會議隆重舉行。
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和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相關負責同志,各區(市)縣基層法院法官代表30人以及成都市各區(市)縣教育系統學校心理諮詢師專家代表80餘人參加了此次會議,共同見證這一重要合作。這是繼10月9日成都市教科院與成都市精神衛生中心籤署「成都市中小學心理健康綠色平臺」戰略協議後的又一重要合作。
近年來,未成年人及家事案件綜合審判工作和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工作開始向縱深發展,全國多地法院陸續將適用於刑事審判中的心理疏導機制引入到民事領域,有針對性地對涉少民事審判及家事案件開展心理疏導工作。通過心理疏導家事案件當事人,可緩解婚姻家庭矛盾危機,預防和減少惡性事件的發生,促進當事人家庭和諧,防治家庭暴力等。
尤其是涉罪未成年人由於心智尚未成熟,往往存在一定的認知偏差或心理問題。而未成年人民事案件大多涉及親情關係,父母親屬間的訴訟本身已給未成年人帶來心理創傷,訴訟過程中所造成的緊張情緒、心理壓力則可能加重身心傷害。因此,在審理案件的同時,加強心理疏導工作,引導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成員正確認識問題癥結,改變認知,修復彼此感情,改進家庭教養方式,切實改善親子關係,是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重要環節。
基於以上背景和需求,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與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協商一致,共同開展成都市未成年人案件心理幹預合作項目。旨在關愛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充分發揮心理幹預機制的積極作用,加強校地共建,整合資源,服務民生,建立完善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為青少年健康成長保駕護航。並進一步推進成都市國家級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區建設,以及法院系統全省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試點工作。經過前期準備。兩院已聯合發文《未成年人案件心理幹預機制運行規則(試行)》,徵集並審核通過150名符合條件的心理教師入選教育系統心理諮詢師專家庫,參與今後的案件心理幹預工作。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還將增加專門預算經費保障心理幹預機制運行。
會上,成都市教科院羅清紅院長及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楊詠梅副院長代表雙方共同籤署了《未成年人案件心理幹預機制運行規則(試行)》,並分別發言闡明此項協作的重大意義,對參與此項工作的成都市教育系統學校心理諮詢師專家寄予厚望。期待在兩院共同攜手努力下,將未成年人案件心理幹預機制順利運行,為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和權益保障做出貢獻,推動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會上,雙方領導為首批心理諮詢師專家代表頒發了專家聘書。
籤約儀式後,與會人員進行了首次專題培訓。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庭祝穎哲法官做主題為《涉未成年人案件法律基礎》的培訓,成都理工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程虹娟教授做主題為《心理危機識別和幹預》的心理專題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