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浪」現形記:我用盡所有力氣,過著平凡的一生

2020-12-14 極物

五四那天,獻給「後浪」們的視頻在朋友圈刷屏了。

文案極盡對青年的讚美,何冰老師聲情並茂的演講,更讓這段文字變得生動有力。

一時之間,領導、長輩等「前浪」們激情轉發,感慨年輕人的朝氣與未來。

部分青年也深受啟發,暢想生於廣闊天地,未來必定大有作為。

然而,作為視頻中的主角,更多的青年卻看得失語,看得無奈——有的甚至看得憤怒,跑去何冰老師微博下做人身攻擊。

失語可以理解,憤怒大可不必。

作為一支商業廣告片,視頻無疑是成功的,它不僅讓許多中老年對B站有所改觀,看到B站正能量、有價值的一面,還讓B站股價大漲。

但作為在五四青年節,獻給全國青年的一支宣傳片,顯然有些不恰當。

歌功頌德過了頭,讓青年疑惑,「這說的是我嗎?我們青年有這麼優秀嗎?」

滑翔、旅行、高空跳傘的片段,視頻中那些繁華的堆砌,也讓青年們嘆息,「只有精英的孩子才是祖國的未來。」

現實中的青年,和「前浪」們想像的模樣,實在相差甚遠。

單挑其中幾句話,都能用真實的例子輕易反駁。

2013年,《喜羊羊與灰太狼》被家長舉報。

3個孩子模仿動畫片中的「烤羊」情節,把其中兩個孩子綁在樹上,並點燃了地上的乾草。

沒想到,當天風大,火勢一下就燒到兩個孩子身上,最終導致嚴重燒傷。

於是,家長們聯名舉報了這部動畫,陪伴孩子們多年的喜羊羊也被下架整改。

專門準備的禮物,因舉報而消失,因整改而變味。

2017年,《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被家長舉報。

父母們覺得,教材中出現了「陰莖」「陰道」「精子」「子宮」等字眼,並配有相關插圖,尺度實在太大,容易教壞孩子。

連續十年開設《性與健康》課的陳斌教授說,幾乎每年開課前,他都會做個小調查,卻發現有九成以上的大學生說以前沒有接受過科學的性知識教育。

結果就是,青年們要麼對性懵懂無知,要麼在奇奇怪怪的色情連結中,習得錯誤的性知識。

被鮑某明侵犯的李星星,在網絡上詢問醫生奶奶之後,才明白自己身上到底發生了怎樣可怕的事情。

最基本的生理知識都被屏蔽,何必高談那些人類財富?

這些人,大概不屬於《後浪》中的「後浪」。

今年因為疫情,學生們都在家上網課,儘可能不落下功課。

足不出戶就能獲取知識,這是現代文明成果的便利。

但對於偏遠鄉村的學生們來說,上網課卻是一件奢侈的事。

江西初二女生毛慧琴的老家,至今沒有網際網路,就算用手機流量,信號也很差。

上網課的第一天,她和爸爸在屋頂找信號,屋頂找不到,就穿過崎嶇的山路,去山上找。

然後豎起一把太陽傘,一張木桌,一把凳子,就成了毛慧琴和親戚家孩子們上網課的「教室」。

山上寒風陣陣,太陽傘也曾被颳倒,毛爸爸重新紮了個蒙古包,支撐著孩子們讀書的希望。

▲ 毛慧琴在上網課

湖北一年級女孩柯恩雅,自從父母復工後,就跟著爸媽去擺攤上課。

熱鬧嘈雜的菜市場裡,爸媽在案板上賣熟食討生活,女孩就在案板下上網課學知識。

▲ 在案板下學習的小恩雅

現代文明的成果,有人唾手可得,有人卻要穿山越嶺,才可窺見小小的一角。

而她們,應該也不屬於《後浪》中的「後浪」。

有人在網上吹噓「英語無用論」,遭到眾多網友的反對。

王思聰也參與了論戰,態度鮮明,卻惹了非議。

他說,「9012年了還有沒出過國的傻X?」

話一出,許多人感到被冒犯。

畢竟,經濟學家李迅雷根據數據分析,至少有「十億中國人沒有坐過飛機」。

不僅是出國,甚至有很多人都沒出過省、出過村。

紀錄片《人生第一次·長大》中,鏡頭記錄下一群大山裡的留守兒童。

父母們為了掙錢餬口,供孩子讀書,離開鄉村到大城市裡打工,有的甚至已經好幾年沒回過家了。

當城市的孩子嫌爸媽逼學習逼得緊,鄉村的孩子卻早就習慣了孤獨,習慣了自己照顧自己。

唯一的期盼,就是好好讀書,快快長大,希望有一天能離開這裡,回到父母身邊。

他們之中,有的人會通過知識改變命運,走出大山,再也不回來。

而有的人,可能一輩子也走不出去。

他們,也不屬於《後浪》中的「後浪」。

網紅「花總」是個熱衷於揭露的人。

2018年,他在網絡上發布了一段名為《杯子的秘密》的視頻,揭露國內多家知名酒店存在的衛生現象,包括用髒毛巾擦杯子、擦馬桶等。

視頻曝光後,輿論譁然。

許多住過酒店的人突然意識到,自己的權益遭到侵害;酒店官方在被揭穿後,也不停地道歉、承認錯誤、責令整改。

而在「五星酒店衛生門」之前,花總還曾通過鑑表,揭穿了「微笑局長」的真面目。

通過「否定與嘲諷」去影響一整個行業的人,還有林生斌一家。

杭州保姆縱火案駭人聽聞,林生斌失去了心愛的妻子和兒女,痛不欲生。

但他一直努力保持理性,不僅追究犯罪嫌疑人的罪責,更要追究物業的相應責任。

雖然事情最後不了了之,但因為他的「不依不饒」,許多物業公司也開始亡羊補牢,配備居民樓的消防設備,提高物業人員的消防意識和應對能力。

無數人,因為他的追責,得到了更安全的保障。

習慣否定和批評,並不等同於戾氣,習慣讚美和鼓勵,也可能是無視危機地和稀泥。

這樣的花總和林生斌,大約算不上《後浪》中的「後浪」。

這些年,微博的風氣變得越來越暴戾,許多人陷入了狹隘的飯圈思維。

非黑即是白,不是粉就是黑的二元對立,使得自由討論的空間逐漸被人身攻擊的罵戰所侵佔,一個普通人想要表達自己的觀點,變得異常艱難。

槓精、小粉紅、舔狗、戰狼……標籤隨意貼,帽子隨意扣,不加理智,放任情緒。

而這種黨同伐異的圈子思維,終於也發展成了「我不喜歡,你就不能存在」的偏執和瘋狂。

2月27日,肖戰粉絲聯合舉報了同人文創作網站AO3。

起因是,網站上有一篇文章《下墜》,以明星肖戰和王一博作為原型,創作兩個人物之間的故事。

由於文筆細膩、故事動人,文章在CP粉的圈子中形成了傳播,還有畫手為之創作配圖。

但因為畫中的女性形象是肖戰的臉,引起了粉絲的強烈不滿。

隨後,粉絲們以「侮辱」、「淫穢色情」等理由,有組織有紀律地舉報了寫手、畫手,最後掀翻整個平臺。

而這只是飯圈思維一角。

人們固守著自己的價值觀,容不下不同的聲音,用清一色的機器人文字掌控評論區,用舉報大軍清除有異議的觀點。

輕則人身攻擊、辱罵家人,重則人肉搜索,毀掉對方的生活,或借權力打壓,讓對方不得翻身。

這些年輕的身體,真的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審美和價值觀嗎?

恐怕不見得。

畢業季,高校都在統計學生們的畢業去向,可突如其來的疫情,卻讓表格變得空白。

而空白背後,是更深的迷茫。

前不久,武漢大學的一名畢業生在網絡上說出了自己的糾結與焦慮。

和很多年輕人一樣,他「感覺自己沒有出路了,每天都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幹嘛。」

是進事業單位,抱著鐵飯碗過既定的一生,還是去北上廣打拼,博一個未知動蕩的未來?

他苟且於眼前的苟且,不敢想詩和遠方,「對我這樣去趟超市都要搶消費券的窮學生來說,賺錢好像更實際一些。」

寥寥數語,激起千層水花。

羅永浩給他一封回信,談起自己近八年的教學經驗中,「見過的多數大學生在畢業的時候,對未來都是很迷茫的。」

高曉松也說,「也許慌張就是青春本春,等有一天你不慌張了,青春就從指縫中溜走了。」

如何度過自己的青春甚至一生,畢業多年的秦桑,至今也在黑夜中憂傷,在迷茫中探索。

或許我們,都不是《後浪》中的「後浪」。

《後浪》中的青年,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可以盡情地追求自己所愛,而不被世俗壓力所束縛。

現實中的青年,也在灰頭土臉地、微笑著面對鏡頭,講述他想要的未來。

「如果以後要是真的天天能賺300塊錢了,我就帶我姑父去旅旅遊。帶他坐一次飛機,坐一次高鐵,坐一次輪船,帶他去天安門、故宮、長城。」

對他來說,結婚變成了很遙遠的事,房子、彩禮,打幾年工也湊不齊。

▲ 任海龍的小小願望

更多的青年,在面對最難畢業季、最慘應屆生、996福報、買車背車貸、買房靠爸媽的現實中,一邊發憤圖強,一邊深感無力。

青年的未來,並未完全無法想像。

「前浪」說一句減工資,青年就連夜加班努力表現,「前浪」講一句漲房租,青年只能舉雙手投降。

大多數青年會循著「前浪」的後路,在房子車子孩子三件套上努力一生。

小城市可安生,大城市可追夢,魚和熊掌總是難兼得,青年們便只能在兩者之間搖擺、彷徨。

這些青年,顯然不是《後浪》中的「後浪」。

現實中的「後浪」到底是什麼樣的?

在最後,我想講講我自己,這個青年中的一員。

我出生N線小城市,家庭不算富裕,父母重視教育,堅持讓我讀書上學,而我身邊的同齡孩子,很多早早就輟學去打工了。

上大學的時候,很多人還沒想好自己未來要幹嘛,有的人已經規劃好畢業去哪個單位,或是去哪個國家留學。

畢業那會,成家離我太遙遠,立業尚且需要時間,父母平安健康無需我操心,我任著自己愛吃愛玩的性子,找一份普通的工作,閒暇時就去旅遊、交友、探索世界。

可如今年歲漸長,我逐漸發覺自己的平凡,窺見自己的弱小,寫不出稿子的時候,也會偷偷在地鐵上抹眼淚。

我們這群青年,選擇的權利變多了,選擇的代價也變大了。

工資趕不上物價,車房一買錢包剩一百,創業門檻低,背起債務也是要命……

我們沒有那麼清醒,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只知道自己不要什麼,卻也不敢保證不會有向現實低頭的那天。

我們也不那麼聰明,會被謠言帶節奏,會被消費主義綁架,會在一個又一個的坑裡跌倒、爬起、再跌倒。

我們甚至不那麼高尚,負面的小心思會在不經意間跑出,嫉妒優秀,輕視弱小。

但我們同樣會在迷茫中努力尋找自己的生活;

我們會盡力抵抗現實,哪怕最後失敗;

我們會在一次次謠言中長記性,學著分辨是非;

我們竭力用知識和道德教化自己,去做一個善良的人。

我們中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夠不著《後浪》中的那種生活,我們可能也無法成為優秀的「後浪」,用一己之力去影響國家、改變世界。

但我們可以腳踏實地過好自己的生活,一邊吃苦頭,一邊品甜味。

青年不需要被吹捧,青年只需要引導,只需要自由地生長。

或渺小,或高大,但健康,且正直。

寫在最後:

我是秦桑。

站在「前浪」的角度去看「後浪」,總會出現「垮掉的一代」或《後浪》的極端,然後尷尬收場。

「後浪」是什麼樣的,「後浪」該是什麼樣的,需要青年們自己發出聲音,自己尋找價值。

而我對自己的期待,是不求出類拔萃,但求問心無愧。

說說你眼中的後浪吧。

文字為極物原創,轉載請說明。

相關焦點

  • 「後浪」現形記:我用盡所有力氣,過著平凡的一生
    這些人,大概不屬於《後浪》中的「後浪」。而她們,應該也不屬於《後浪》中的「後浪」。他們,也不屬於《後浪》中的「後浪」。如何度過自己的青春甚至一生,畢業多年的秦桑,至今也在黑夜中憂傷,在迷茫中探索。或許我們,都不是《後浪》中的「後浪」。
  • 夢想與現實的取捨,詩和遠方並不存在,我用盡全力過著平凡一生
    我用盡了全力,過著平凡的一生相信大多數看這篇文章的人與筆者一樣,都只是普通的白領上班族,白天忙忙碌碌,累得像狗一樣,卻掙不到幾個錢。每天周而復始,做著自己並不喜歡的工作,不過是為了生存而聊以度日罷了。詩和遠方並不存在,我用盡全力過著平凡一生很多人可能會嘲笑克蘭德的衝動,放棄了一切只為那虛無的夢想,當然也有人羨慕、佩服他可以為了夢想拋棄所有。可是現實中,拋棄一切哪有那麼容易,且不說身份地位、金錢財富這些,就說身邊的親情、友情,愛情等牽絆也不可能說放就放。
  • 我用盡了全力,才能過上平凡的一生
    問自己快不快樂,如果快樂那麼繼續開展目前的生活,如果不快樂,勇敢捨棄那些負重,這一生只想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與自己相處。追求快樂,是我們一生的追求。陶淵明種地草豆苗稀是灑脫,我種成草豆苗稀是荒唐。我用盡力氣,過著平凡的一生。
  • 網易雲熱評:有一句臺詞「我用盡了全力,過著平凡的一生」,但這句話...
    ——《我愛你》熱評 我看什麼都像你,我看月亮像你,看星星也像你,那些白亮透仞溫柔冷清的光,他們都讓我想起你,其實我不太懂喜歡,可我想走向你。 ——《我想》熱評
  • 50句超讚文學金句:「我用盡全力,過著平凡的一生」
    —— 尼採12、我不願向人問路,我寧願問道路本身,親自試試。——尼採13、並非你欺騙我,而是我不再相信你,這才使我震動。——尼採14、記著,飛得越高在別人眼中看來就越渺小。15、生活不可能像你想像的那麼好,但也不會像你想像的那麼糟。
  • 用盡所有力氣,守護你
    >所有的酸甜苦辣只有你一個人知道。我想守護你,就這樣,哪怕是默默無聞,也很好,給你所有的溫柔,滋潤著你的心田,溫暖著你的心,融化你心底的冰,用盡所有力氣,守護你,只為讓你開心。不能控制的心動填滿了我的內心,倔強的我在你面前變得溫柔,水一般的柔情在心底蔓延,那一刻,我屏住了呼吸,你的歡喜與憂傷,我都知曉,我用盡所有力氣守護你,無論生活待你怎樣
  • 為了見到你,我已經用盡了全身的力氣!
    對一隻流浪貓來說,單單只求活下去,就已經用盡了全部的力氣。這是我在學校樓門口拍到的流浪貓,看到它們的時候我趕緊回去拿吃的,貓咪們就一直在外面等我,左邊那只是車禍倖存者,右邊那隻曾經被鎖到樓頂四十多度斷水斷糧差點餓死。
  • 「前浪」也想說給「後浪」
    這場活動的源頭正是武漢大學一名大四畢業生的「求助向」微博。在微博中,這位學生說自己每天都很迷茫,不知道能做什麼,覺得自己趕上了一個不好的時代……說實話,看完這個「求助」,我並非因為「同情心」而想寫個回信,而是覺得「後浪」們可能需要知道些真相,那些你不變成「前浪」就不知道的真相。
  • 母親節最扎心短片:我們拼盡全力,過著平凡的一生
    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說:「我用盡了全力,過著平凡的一生。」正如視頻中的媽媽一樣,在我們的身邊總有這麼一些平凡的人,他們拼盡全力,過著平凡的人生,卻給了我們不平凡的愛。但是我卻發現了她的臉上洋溢著幸福和滿足。年輕的時候,我們覺得「平凡」這麼喪氣的詞,怎麼聽都有點放下武器,對生活繳械投降的意思。但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人一天天老去,挨了一些生活的錘,也吃了一些夢想的苦後,終於能在著急狂奔的路上停下腳步。
  • 人生,過「七個七年」,看「三個平凡」
    就比如「老不看三國」,遲暮之年再看三國,歲月已流逝,豪情已不再,還看什麼王侯將相,談什麼建功立業呢?恐怕早已是健康養生、葉落歸根咯。我這裡其實並不想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角度去談事了,太冷。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每個人都想活出自己的精彩,但是幾個七年一過,三個平凡一看,就知道了怎麼回事了。話說這竟然是所謂人生的三次成熟!哪三個平凡?
  • 我用盡所有力氣,只為愛你
    ,那一刻,我愛上了你,當我念著你的名字的那一刻,我開始淪陷有你的世界裡無法自拔,愛上你是我的幸運,心動的感覺,佔據著我的心頭,想念你是我的習慣,因為我在意著,和你有關的一切如果我不能控制對你的想念,那麼,我願意不顧一切地奔向你,用盡所有力氣,只為和你相見,去你所在的城市,陪伴在你左右,用盡所有的溫柔,默默地為你付出一切,放棄我內心所有的倔強
  • 93 年的我是「後浪」嗎?不,我是前浪
    文丨聞韶五月四日早上起床的時候,朋友圈「後浪」排了一屏。我沒點開看,想,後浪在 B 站打廣告了呀,效果不錯呀。我認知裡的後浪是一家圖書出版公司,我買過他們出版的拉丁語教材。中午的時候,各種「前浪」出現了。有人要對「後浪」吹毛求疵,有人說拒絕處於同一條河流。朋友圈裡的各種嘲諷也出來了。我只點進去看了「 bilibili 獻給爺一代的演講《前浪》」,笑得很開心。我大概知道「後浪」是什麼意思了。這是 B 站給用戶的獻禮,也是個 B 站的推廣。朋友圈裡的廣告位,應該不便宜。
  • 我用盡了全力,過著平凡的一生
    你坐過計程車吧, 你下車後司機是不是把空牌子立了起來, 你應該明白 , 空出來的位置總有人坐 。
  • 我用盡所有力氣愛你,只因你是我生命裡的唯一
    我用盡所有力氣愛你,只因你是我生命裡的唯一 當你的身影佔據著我的腦海, 那一刻,我愛上了你, 當我念著你的名字的那一刻, 我開始淪陷有你的世界裡無法自拔, 愛上你是我的幸運,心動的感覺, 佔據著我的心頭,想念你是我的習慣,
  • 復旦大學新生開學演講:我用盡了畢生的力氣只是抵達了生活的平凡
    另一句話是:「我用盡了畢生的力氣,只是抵達了生活的平凡」。這句話中包含的力量,正好與前一句形成互補。尊敬的焦揚書記、許寧生校長,尊敬的各位老師:謝謝母校喊我回家,給了我這珍貴一刻。離開復旦的三十多年中,每當我苦悶、矛盾、彷徨之時,復旦時期的無數細節,先生們給我的種種教誨時時浮現。可以說,母校對我靈魂的滋養、對我內心的教育從未中斷、從未停止,也永遠不會終止。同學們,你們生於本世紀初,是嶄新的一代人。持續深入的改革開放,給中國社會帶來了數千年未有的巨大進步,物質生活和人本身生存狀態的豐富性、多樣性,哺育了你們。
  • 「平凡之路」樸樹所唱的,是所有人的經歷
    作者:木易我覺得《平凡之路》唱的,用兩個字來歸納,便是「經歷」。是樸樹的經歷,是韓寒的經歷,同時也是所有人的經歷。對於大多數到達一個事業頂峰的人而言,突然的「消失」是需要極大勇氣的。但樸樹這麼做了,從媒體的相關報導看,樸樹作出這樣的選擇,是因為「抑鬱症」,是因為「感情問題」、是因為「家庭原因」,甚至有媒體大言不慚的說是因為他「江郎才盡」。
  • 陶淵明:我用盡了全力,才能過上平凡的一生
    前些日子,有個教授,竟然在網絡上說我幽默(搞笑),毀我清譽。他的理由是我的一條朋友圈: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教授分析,說我一開始寫「種豆南山下」,讓大家以為我淵明好像很會種田的樣子,種個豆豆都要發朋友圈!
  • 「為什麼我用盡了所有力氣,孩子連26個英文字母都認不全」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早早就成了英語牛娃,而我用盡了力氣,孩子連b和d都不分?是我有問題,還是我的孩子有問題? 看到這封來信,我沉默了,很久很久都沒有回覆。 我在心底說: 這不是你的問題,更不是孩子的問題。
  • 淨空法師:「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的果報
    在佛門裡面,古時候確實沒有,我們看古書後面,古時候沒有版權,但是最後一頁它總印了幾個大字,「歡迎流通,功德無量」,或者「歡迎翻印」,它總印這些字樣。現在這些書籍不一樣了,連出版商印的這些《大藏經》後面都「版權所有,翻印必究」,他眼前是可以得一點利益,他的果報在阿鼻地獄,永劫不得翻身。什麼原因?他竊盜佛祖的版權。
  • 小學當班長,90後從不在黑板上「記名字」,終被班主任「撤職」
    「記名字」是班幹部的一項光榮傳統。老師有事,或者上自習課時,班裡就成了班長的天下。這時,班長必須站到講臺前,肅班風,管紀律,遇上不懂事、不聽話的同學,他們擁有「一票否決權」:把所有調皮搗蛋的同學的名字,寫在黑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