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那天,獻給「後浪」們的視頻在朋友圈刷屏了。
文案極盡對青年的讚美,何冰老師聲情並茂的演講,更讓這段文字變得生動有力。
一時之間,領導、長輩等「前浪」們激情轉發,感慨年輕人的朝氣與未來。
部分青年也深受啟發,暢想生於廣闊天地,未來必定大有作為。
然而,作為視頻中的主角,更多的青年卻看得失語,看得無奈——有的甚至看得憤怒,跑去何冰老師微博下做人身攻擊。
失語可以理解,憤怒大可不必。
作為一支商業廣告片,視頻無疑是成功的,它不僅讓許多中老年對B站有所改觀,看到B站正能量、有價值的一面,還讓B站股價大漲。
但作為在五四青年節,獻給全國青年的一支宣傳片,顯然有些不恰當。
歌功頌德過了頭,讓青年疑惑,「這說的是我嗎?我們青年有這麼優秀嗎?」
滑翔、旅行、高空跳傘的片段,視頻中那些繁華的堆砌,也讓青年們嘆息,「只有精英的孩子才是祖國的未來。」
現實中的青年,和「前浪」們想像的模樣,實在相差甚遠。
單挑其中幾句話,都能用真實的例子輕易反駁。
2013年,《喜羊羊與灰太狼》被家長舉報。
3個孩子模仿動畫片中的「烤羊」情節,把其中兩個孩子綁在樹上,並點燃了地上的乾草。
沒想到,當天風大,火勢一下就燒到兩個孩子身上,最終導致嚴重燒傷。
於是,家長們聯名舉報了這部動畫,陪伴孩子們多年的喜羊羊也被下架整改。
專門準備的禮物,因舉報而消失,因整改而變味。
2017年,《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被家長舉報。
父母們覺得,教材中出現了「陰莖」「陰道」「精子」「子宮」等字眼,並配有相關插圖,尺度實在太大,容易教壞孩子。
連續十年開設《性與健康》課的陳斌教授說,幾乎每年開課前,他都會做個小調查,卻發現有九成以上的大學生說以前沒有接受過科學的性知識教育。
結果就是,青年們要麼對性懵懂無知,要麼在奇奇怪怪的色情連結中,習得錯誤的性知識。
被鮑某明侵犯的李星星,在網絡上詢問醫生奶奶之後,才明白自己身上到底發生了怎樣可怕的事情。
最基本的生理知識都被屏蔽,何必高談那些人類財富?
這些人,大概不屬於《後浪》中的「後浪」。
今年因為疫情,學生們都在家上網課,儘可能不落下功課。
足不出戶就能獲取知識,這是現代文明成果的便利。
但對於偏遠鄉村的學生們來說,上網課卻是一件奢侈的事。
江西初二女生毛慧琴的老家,至今沒有網際網路,就算用手機流量,信號也很差。
上網課的第一天,她和爸爸在屋頂找信號,屋頂找不到,就穿過崎嶇的山路,去山上找。
然後豎起一把太陽傘,一張木桌,一把凳子,就成了毛慧琴和親戚家孩子們上網課的「教室」。
山上寒風陣陣,太陽傘也曾被颳倒,毛爸爸重新紮了個蒙古包,支撐著孩子們讀書的希望。
▲ 毛慧琴在上網課
湖北一年級女孩柯恩雅,自從父母復工後,就跟著爸媽去擺攤上課。
熱鬧嘈雜的菜市場裡,爸媽在案板上賣熟食討生活,女孩就在案板下上網課學知識。
▲ 在案板下學習的小恩雅
現代文明的成果,有人唾手可得,有人卻要穿山越嶺,才可窺見小小的一角。
而她們,應該也不屬於《後浪》中的「後浪」。
有人在網上吹噓「英語無用論」,遭到眾多網友的反對。
王思聰也參與了論戰,態度鮮明,卻惹了非議。
他說,「9012年了還有沒出過國的傻X?」
話一出,許多人感到被冒犯。
畢竟,經濟學家李迅雷根據數據分析,至少有「十億中國人沒有坐過飛機」。
不僅是出國,甚至有很多人都沒出過省、出過村。
紀錄片《人生第一次·長大》中,鏡頭記錄下一群大山裡的留守兒童。
父母們為了掙錢餬口,供孩子讀書,離開鄉村到大城市裡打工,有的甚至已經好幾年沒回過家了。
當城市的孩子嫌爸媽逼學習逼得緊,鄉村的孩子卻早就習慣了孤獨,習慣了自己照顧自己。
唯一的期盼,就是好好讀書,快快長大,希望有一天能離開這裡,回到父母身邊。
他們之中,有的人會通過知識改變命運,走出大山,再也不回來。
而有的人,可能一輩子也走不出去。
他們,也不屬於《後浪》中的「後浪」。
網紅「花總」是個熱衷於揭露的人。
2018年,他在網絡上發布了一段名為《杯子的秘密》的視頻,揭露國內多家知名酒店存在的衛生現象,包括用髒毛巾擦杯子、擦馬桶等。
視頻曝光後,輿論譁然。
許多住過酒店的人突然意識到,自己的權益遭到侵害;酒店官方在被揭穿後,也不停地道歉、承認錯誤、責令整改。
而在「五星酒店衛生門」之前,花總還曾通過鑑表,揭穿了「微笑局長」的真面目。
通過「否定與嘲諷」去影響一整個行業的人,還有林生斌一家。
杭州保姆縱火案駭人聽聞,林生斌失去了心愛的妻子和兒女,痛不欲生。
但他一直努力保持理性,不僅追究犯罪嫌疑人的罪責,更要追究物業的相應責任。
雖然事情最後不了了之,但因為他的「不依不饒」,許多物業公司也開始亡羊補牢,配備居民樓的消防設備,提高物業人員的消防意識和應對能力。
無數人,因為他的追責,得到了更安全的保障。
習慣否定和批評,並不等同於戾氣,習慣讚美和鼓勵,也可能是無視危機地和稀泥。
這樣的花總和林生斌,大約算不上《後浪》中的「後浪」。
這些年,微博的風氣變得越來越暴戾,許多人陷入了狹隘的飯圈思維。
非黑即是白,不是粉就是黑的二元對立,使得自由討論的空間逐漸被人身攻擊的罵戰所侵佔,一個普通人想要表達自己的觀點,變得異常艱難。
槓精、小粉紅、舔狗、戰狼……標籤隨意貼,帽子隨意扣,不加理智,放任情緒。
而這種黨同伐異的圈子思維,終於也發展成了「我不喜歡,你就不能存在」的偏執和瘋狂。
2月27日,肖戰粉絲聯合舉報了同人文創作網站AO3。
起因是,網站上有一篇文章《下墜》,以明星肖戰和王一博作為原型,創作兩個人物之間的故事。
由於文筆細膩、故事動人,文章在CP粉的圈子中形成了傳播,還有畫手為之創作配圖。
但因為畫中的女性形象是肖戰的臉,引起了粉絲的強烈不滿。
隨後,粉絲們以「侮辱」、「淫穢色情」等理由,有組織有紀律地舉報了寫手、畫手,最後掀翻整個平臺。
而這只是飯圈思維一角。
人們固守著自己的價值觀,容不下不同的聲音,用清一色的機器人文字掌控評論區,用舉報大軍清除有異議的觀點。
輕則人身攻擊、辱罵家人,重則人肉搜索,毀掉對方的生活,或借權力打壓,讓對方不得翻身。
這些年輕的身體,真的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審美和價值觀嗎?
恐怕不見得。
畢業季,高校都在統計學生們的畢業去向,可突如其來的疫情,卻讓表格變得空白。
而空白背後,是更深的迷茫。
前不久,武漢大學的一名畢業生在網絡上說出了自己的糾結與焦慮。
和很多年輕人一樣,他「感覺自己沒有出路了,每天都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幹嘛。」
是進事業單位,抱著鐵飯碗過既定的一生,還是去北上廣打拼,博一個未知動蕩的未來?
他苟且於眼前的苟且,不敢想詩和遠方,「對我這樣去趟超市都要搶消費券的窮學生來說,賺錢好像更實際一些。」
寥寥數語,激起千層水花。
羅永浩給他一封回信,談起自己近八年的教學經驗中,「見過的多數大學生在畢業的時候,對未來都是很迷茫的。」
高曉松也說,「也許慌張就是青春本春,等有一天你不慌張了,青春就從指縫中溜走了。」
如何度過自己的青春甚至一生,畢業多年的秦桑,至今也在黑夜中憂傷,在迷茫中探索。
或許我們,都不是《後浪》中的「後浪」。
《後浪》中的青年,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可以盡情地追求自己所愛,而不被世俗壓力所束縛。
現實中的青年,也在灰頭土臉地、微笑著面對鏡頭,講述他想要的未來。
「如果以後要是真的天天能賺300塊錢了,我就帶我姑父去旅旅遊。帶他坐一次飛機,坐一次高鐵,坐一次輪船,帶他去天安門、故宮、長城。」
對他來說,結婚變成了很遙遠的事,房子、彩禮,打幾年工也湊不齊。
更多的青年,在面對最難畢業季、最慘應屆生、996福報、買車背車貸、買房靠爸媽的現實中,一邊發憤圖強,一邊深感無力。
青年的未來,並未完全無法想像。
「前浪」說一句減工資,青年就連夜加班努力表現,「前浪」講一句漲房租,青年只能舉雙手投降。
大多數青年會循著「前浪」的後路,在房子車子孩子三件套上努力一生。
小城市可安生,大城市可追夢,魚和熊掌總是難兼得,青年們便只能在兩者之間搖擺、彷徨。
這些青年,顯然不是《後浪》中的「後浪」。
現實中的「後浪」到底是什麼樣的?
在最後,我想講講我自己,這個青年中的一員。
我出生N線小城市,家庭不算富裕,父母重視教育,堅持讓我讀書上學,而我身邊的同齡孩子,很多早早就輟學去打工了。
上大學的時候,很多人還沒想好自己未來要幹嘛,有的人已經規劃好畢業去哪個單位,或是去哪個國家留學。
畢業那會,成家離我太遙遠,立業尚且需要時間,父母平安健康無需我操心,我任著自己愛吃愛玩的性子,找一份普通的工作,閒暇時就去旅遊、交友、探索世界。
可如今年歲漸長,我逐漸發覺自己的平凡,窺見自己的弱小,寫不出稿子的時候,也會偷偷在地鐵上抹眼淚。
我們這群青年,選擇的權利變多了,選擇的代價也變大了。
工資趕不上物價,車房一買錢包剩一百,創業門檻低,背起債務也是要命……
我們沒有那麼清醒,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只知道自己不要什麼,卻也不敢保證不會有向現實低頭的那天。
我們也不那麼聰明,會被謠言帶節奏,會被消費主義綁架,會在一個又一個的坑裡跌倒、爬起、再跌倒。
我們甚至不那麼高尚,負面的小心思會在不經意間跑出,嫉妒優秀,輕視弱小。
但我們同樣會在迷茫中努力尋找自己的生活;
我們會盡力抵抗現實,哪怕最後失敗;
我們會在一次次謠言中長記性,學著分辨是非;
我們竭力用知識和道德教化自己,去做一個善良的人。
我們中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夠不著《後浪》中的那種生活,我們可能也無法成為優秀的「後浪」,用一己之力去影響國家、改變世界。
但我們可以腳踏實地過好自己的生活,一邊吃苦頭,一邊品甜味。
青年不需要被吹捧,青年只需要引導,只需要自由地生長。
或渺小,或高大,但健康,且正直。
寫在最後:
我是秦桑。
站在「前浪」的角度去看「後浪」,總會出現「垮掉的一代」或《後浪》的極端,然後尷尬收場。
「後浪」是什麼樣的,「後浪」該是什麼樣的,需要青年們自己發出聲音,自己尋找價值。
而我對自己的期待,是不求出類拔萃,但求問心無愧。
說說你眼中的後浪吧。
文字為極物原創,轉載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