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香港2021:融入大局謀發展 抗疫當先守平安

2021-01-10 雲南網

原標題:展望香港2021:融入大局謀發展 抗疫當先守平安

2020年,香港過得不容易,儘管目前社會轉趨穩定,但疫情此起彼伏,經濟仍顯低迷。站在新一年的起點,所有人都在關心:2021年,香港的路將怎麼走。

安:抗疫當先

香港市民莊先生每年年底都要到上海探親,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取消了這一計劃。談及對今年的期望,他的回答簡單而真摯:希望摘下口罩。

這不僅是莊先生一人的期望。2020年12月28日,香港民主建港協進聯盟主辦的「香港年度漢字評選」活動結果揭曉,「安」字以最高票數當選2020年年度漢字,「疫」字排名第二。放在疫情全球蔓延的大背景下來看,這一結果充分表達出香港市民對戰勝疫情、安定生活的共同期望。

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2021年1月3日發布消息稱,截至當日零時,香港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8964例。因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引起的經濟下滑和失業率上升,已經嚴重阻滯了香港各行各業發展,讓不少市民焦慮不安。

「最重要的是管控好疫情,讓各行各業恢復正常營運,市民恢復日常生活。」正如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所言,新的一年,無論是促進經濟發展或者維護社會穩定,前提都是妥善控制住疫情。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2020年施政報告中表示,香港將進一步增加防疫措施的精準度。在外防輸入方面,全面收緊入境管制措施;在切斷病毒社區傳播方面,要求高風險群組接受強制檢測,並更廣泛地推行沒有病徵人士「願檢盡檢」,或再次推行大規模社區檢測,力爭在得到廣大市民的支持和配合下達致「清零」。

對於後續疫苗接種計劃,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3日在網誌表示,特區政府將爭取疫苗早日供港,並確保有關疫苗符合相關要求和程序,以及在相關防疫規例下審批作緊急使用,確保疫苗符合安全、效能和質素的要求。特區政府會做好溝通、解說和細緻安排,讓接種計劃順利有序地落實推行。

穩:金融基石

過去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社會事件衝擊、國際政治形勢使香港經濟遭受重創,香港特區政府早前預估,2020年全年經濟收縮6.1%。歷經重重考驗,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保持了非凡的韌勁和穩定性,對國際金融業界仍具吸引力。但也要清楚地認識到,創傷無法一日癒合,未來一年要謀求更大發展,前提是維持金融穩定。

施政報告提出,香港特區政府將採取一系列措施,以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例如,推動香港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加強香港作為首要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的集資功能;促進私募基金髮展,鞏固香港亞洲領先的私募基金樞紐地位;推動香港的家族辦公室業務等。

深化兩地金融互聯互通,也被作為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要舉措納入施政計劃。兩地金融互聯互通機制,例如滬港通、深港通和債券通等,是外資參與內地金融市場的重要渠道,香港在其中發揮紐帶作用的同時,也有利於優化自身金融市場結構。

「金融『互聯互通』政策措施既助力內地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又擴大了本港的金融業務。」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表示,下一步,按新上市制度在香港上市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和內地科創板股票也將在符合特定條件下納入互聯互通選股範圍,兩地金融互聯互通再添亮點。

陳茂波3日發表網誌表示,2021年,估計上半年經濟仍會面臨較大挑戰,下半年則可望呈現顯著增強的復甦動力,預計全年經濟可恢復正增長。

他強調,為了應對疫情,多國政府大幅增加開支,不少經濟體債臺高築,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尤其要重視其中可能引發的金融風險。「在採取逆周期措施支撐經濟的同時,必須保持公共財政的穩健及可持續性,聚焦將資源精準運用,謹慎控制開支。」陳茂波表示,只有短長期同時兼顧,香港的發展才能穩定向前。

融:發展大勢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支持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這為香港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香港的發展與祖國緊密相連,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為香港社會發展提供了無限機遇,新發展格局的提出,為香港經濟重新出發注入了新動力。對於享有「一國兩制」制度優勢的香港而言,充分發揮自身獨特優勢,以大灣區發展為切入點,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成為國內大循環的「參與者」和國際循環的「促成者」,是大勢所趨。

「發揮好這個雙重角色將為香港經濟帶來源源不絕的動力。」林鄭月娥表示,自己已在2020年11月與廣東省及深圳市領導會面,雙方同意共同推進跨境基礎設施建設及通關便利化,共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現代服務業合作、教育、人才培訓和青年交流、共建優質生活圈等工作:

在屯門—赤鱲角隧道開通後,全力推進「大橋港車北上不設配額計劃」,允許符合資格的香港私家車無須配額經大橋進出廣東省;

支持和協助多所香港大學在大灣區內的辦學計劃;

支持由特區政府推行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和「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

成立「泛大灣區外來投資聯絡小組」,由香港特區政府投資推廣署連同其他大灣區城市的對口單位制定全面的聯合外來投資業務建議,加強協同效應……

這些舉措將有力推動香港發揮「國家所需、香港所長」,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與此同時,林鄭月娥表示,還將積極推動香港融入世界舞臺:「我們不斷聯繫世界,尋找商機。在推動自由貿易和維持市場經濟的前提下,特區政府勇於擔當『促成者』和『推廣者』角色,與企業同行,開拓更大市場,並協助專業服務提供者走出香港。」

相關焦點

  • 蔡英文 只能讓臺灣失去「永續生存」的大局
    2021年的第一天,蔡英文在辦公室發表新年談話,除了突顯抗疫貢獻以及為開放「萊豬」的政策作辯解之外,還特別用英文對全球觀眾作了一番講話,再一次突顯了國際能見度,借用所謂「民主價值」強調了臺灣的重要性,聲稱 「是國際社會不可或缺的一員」。
  • 凝聚香港婦女之力,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女性之聲對話香港特區行政...
    4月26日,在京出席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接受了全國婦聯「女性之聲」新媒體記者的採訪,就香港婦女的發展現狀、特區政府為推動香港婦女發展所做的努力、如何凝聚香港婦女力量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等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 探尋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戰略路徑
    【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系列訪談·智庫答問】  編者按  習近平主席多次提出,希望港澳更加積極主動助力國家全面開放、更加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隨著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共建「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為澳門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在回歸20周年的重要節點上展望未來,澳門應該如何抓住機遇,更好地實現自身發展,並且為國家發展大局貢獻力量?光明智庫邀請專家學者深度解析。
  • 百悅文旅集團戰「疫」情、獻愛心、練內功、謀發展
    近日,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作出了一系列緊鑼密鼓的安排,確保各文旅企業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序組織和引導企業做好復工復產準備,統籌兼顧、科學調度,堅持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兩手抓兩不誤,確保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
  • 外交部駐港特派員謝鋒:國安法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託底護航
    8月18日,外交部駐港特派員謝鋒出席「香港—印尼:共啟商機」視頻對話會並致辭,表示國安法為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託底護航、注入新動力。  中國正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開放和「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將給香港、東協和世界帶來越來越多的機遇。  謝鋒指出,香港國安法的實施開啟了「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新階段。通過有效堵塞國家安全的重大漏洞,「一國」根基將更加牢固,「兩制」空間更加廣闊。
  • 多位香港藝人推出抗「疫」歌曲傳遞正能量
    新華社香港2月24日電(記者陸敏)23日晚,一首由張學友演唱、周杰倫作曲、方文山填詞的新歌《等風雨經過》在環球音樂官方微博正式上線。歌曲迅速在網絡上刷屏,獲得大量網友點讚。在同時發布的歌曲MV裡,除了動人的旋律和走心的歌詞,還穿插了來自抗「疫」一線的大量紀實鏡頭,令人動容。張學友表示,「人的善與美,在困境與艱難時刻最能體現。」他希望通過這首歌曲,「向所有勇敢在前線抗『疫』救人的醫護人員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張學友同時呼籲,「懷著不自私、不添亂的態度,防止疫情擴散。保障好每個社區、每個家園,大家一定要平安健康回家。」
  • 謀發展 謀未來 教育騰飛 為城市添彩
    教育是一個區域的奠基工程,教育做好了,人也就引進來了,一切發展的元素也都跟著進來了。  曲江教育發展始終立足城市新區發展,把教育作為城市最優質的資源,融入城市發展建設當中,拿出科學的規劃,做出最大的努力,一座座環境優美、校舍漂亮的校園出現在城市社區當中,成為城市另一道最美風景線。
  • 中國赴菲律賓抗疫醫療專家組完成任務平安返回福建廈門
    醫療專家組抵達福建廈門 陳博攝 人民網廈門4月19日電(陳博)北京時間4月19日,中國赴菲律賓抗疫醫療專家組圓滿完成在菲律賓的援助任務,平安返回福建廈門。
  • 【偉德教育·盤點·展望】十件大事彰顯擔當 偉德教育整裝啟航——盤點2020 展望2021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全體31中人肩負起愛與責任、勇氣和擔當,用真心、溫情、堅守、行動,合力守護家園,鑄就了直面困難的勇氣和厚植偉德大義的情懷。一年來,學校以「硬核」舉措開展疫情防控,圍繞「積微成偉、積得成德」的總體要求,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各項工作紮實開展,困難面前不懼風雨、不畏險阻,彰顯了31中擔當。回眸過去,心潮澎湃;展望未來,任重道遠。
  • 不辱使命 平安回家 中國赴布吉納法索、象牙海岸抗疫醫療專家組...
    內容提要:經過14天的隔離觀察,中國赴布吉納法索、象牙海岸抗疫醫療專家組一行12人結束隔離觀察,昨天下午平安回家與親人團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快報中國赴布吉納法索、象牙海岸抗疫醫療專家組昨日結束隔離。
  • 回顧過往鑑初心 展望未來知使命 ——蒲縣婦聯盤點2020,展望2021
    ,你們時刻為做好婦女兒童發展工作傾心盡力。三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發揮婦聯組織獨特作用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立足基層、服務婦女,充分發揮黨和政府聯繫婦女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不斷增進廣大婦女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以疫謀獨」作祟 臺灣買疫苗只能「撿漏」
    其實,被臺灣地區排除在購買疫苗名單之外的大陸,明明是臺灣地區更加方便、快速獲得疫苗的途徑,但民進黨當局誓死要將「以疫抗中」執行到底,導致臺灣地區坐上疫苗接種的末班車,這又能怪誰呢?今年初,美國衛生部長阿扎打著「防疫交流」的旗號訪臺,並未帶來民進黨吹噓的實質禮物,也就是新冠肺炎疫苗的優先分享。阿扎傳達了川普總統的所謂「挺臺」立場,那為何不以承諾提供疫苗來體現美國「挺臺」的具體行動呢?
  • 港澳青年如何融入大灣區發展大局?聽聽他們怎麼說
    曾在美留學的90後香港青年黃可欣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令人振奮,那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豐富『一國兩制』事業發展新實踐」讓我看到了更大的市場、更好的前景。從事科技行業創業的澳門青年陳振傑分享說創業需要資本,更需要市場。我幾年前將公司從澳門遷至深圳,因為深圳對科技創業型企業的支持,也因為這裡完善的產業鏈,幾年來公司得到了迅猛發展。
  • 逆風翱翔展風採 齊心抗疫譜新篇——暨實驗學校第八屆校園藝術節
    2020年12月18日12時38分,在實驗學校報告廳隆重召開「逆風翱翔展風採 齊心抗疫譜新篇——暨實驗學校第八屆校園藝術節」大會。
  • 香港各界:共同抗疫 期待政府紓困措施
    香港各界表示,當前香港最緊要的任務依舊是凝心聚力,齊心抗疫。特區政府計劃啟動第三輪防疫抗疫基金等措施,增強了民眾戰勝疫情的決心。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香港醫務委員會執照醫生協會 副會長 林永佳醫生:政府將推出第三輪的抗疫基金,對於我們每一位香港人來講都是好事。
  • 虹山鄉謀發展 美家園 扮靚鄉村迎客來
    回顧2019年  卯足動力謀發展,特色產業體系逐步成型。  善解難題謀務實,社會民生事業普惠發展。社會保障能力逐漸提升,投入7.8萬元為全鄉群眾購買社會治安綜合保險及精神病患者醫療保險;基層社會治理深化鞏固,持續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工作,創新提升12345平臺辦理水平,接到訴求件35件並已全部辦結;群眾文娛生活不斷添彩,加強文化陣地建設,依託鄉文化站,打造了100米長的宣傳長廊,豐富群眾生活。
  • 臺安縣中醫院 醫者仁心共抗疫 巾幗情懷守平安
    臺安縣中醫院 醫者仁心共抗疫 巾幗情懷守平安 信息來源:臺安縣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時間:2020-03-27瀏覽次數:次 在這場驚心動魄的抗「疫」戰鬥中,有無數個醫護人員義無反顧,向險而行,逆疫而戰,用血肉之軀為人民群眾託起生命的重量。
  • 署名文章:誤判形勢「以疫謀獨」後果嚴重
    但是,臺灣當局自疫情暴發以來的所作所為,卻為這場全球抗「疫」協奏曲摻入了極不和諧的雜音。他們大肆進行各種「以疫謀獨」活動,伺機推進「法理臺獨」,給已然複雜嚴峻的臺海局勢添加更多變數,帶來現實的挑戰和風險。
  • 總保額1萬億 平安人壽全國送1000萬份「E路平安」抗「疫」
    西安2020年2月4日 /美通社/ -- 共克時艱、共同抗「疫」,中國平安持續升級系列應對措施,抗擊疫情。為更好發揮保險保障功能,平安人壽宣布,提供1000萬個「E路平安保險計劃」免費領取名額,被保人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導致身故或傷殘的,最高可獲賠10萬元,總保額合計1萬億元。
  • 內地馳援 同心抗疫——「香港這一年」系列報導之一
    新華社香港12月24日電題:內地馳援 同心抗疫——「香港這一年」系列報導之一新華社記者蘇萬明、肖逸晨2020年1月23日,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首次公布2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這一年,潮水般的疫情在香港起起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