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可以幫助孩子獲得——
「被需要」感,認可自己的存在價值
分擔家務、幫助他人而體驗到自己「被需要」,獲得價值感、自信心。通過自己吃飯、穿衣來增加對環境的「控制感」,感覺自己能夠操縱周圍的物體,獲得安全感。獨立生活能力強,從而對生活充滿幸福感、自信心,能獨立面對困難。人有形象記憶、邏輯記憶、動作記憶等,最不易遺忘的是動作記憶。意識到通過雙手可以自己創造美好的生活,讓孩子獲得堅毅的性格。勞動本身可以緩解焦慮,身體的專注,會帶來心靈的平和。凡是兒童能自己做的
就讓他自己去做
無論中外兒童教育專家,還是大家熟知的名人,他們都非常強調勞動的價值,從他們自身經歷和教育觀念中,我們會發現:通常熱愛勞動的孩子,更容易獲得人生幸福感、滿足感。
一切學習,都是靠做出來的
陳鶴琴 著名兒童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
被譽為「中國現代兒童教育之父」的陳鶴琴先生,在「活教育」的教學原則中提出了兩個「凡是」: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去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去想。也就是把生活的權利還給孩子,不要剝奪孩子勞動的權利。他說,小孩子生來好動,好動的天性與他能力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要讓兒童用自己的手和腦去做去想。做事興趣越做越濃,做事的能力就越做越強,開始做得不好,甚至失敗是必經的步驟,應當讓他去做、去實驗、去學習。一切的學習不論是肌肉的、感覺的或是神經的都是靠「做」,即自身的實踐。我做過了,我就理解了
蒙特梭利 義大利幼兒教育家、蒙特梭利教育法創始人。
「我看到了,我就忘記了;我聽到了,我就記住了;我做過了,我就理解了。」這是義大利著名幼兒教育家蒙特梭利所說的。她認為,兒童的智力體現在手指尖上。她發現生命成長的自然法則後,強調尊重孩子,激發孩子自身巨大的潛能與創造力,且重視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在蒙特梭利教育中,日常生活教育包括基本動作、照顧自己、照顧環境、生活禮儀等,培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互助、愛物等好習慣。並認為,孩子是靠感官來學習的,主張提供給孩子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發其內在潛能。勞動,讓性格堅毅、充滿活力
雷·克洛克 麥當勞之父,著名企業家。
儘管被人稱為「麥當勞之父」,但克洛克一生都在埋頭勞動。童年,克洛克的家境並不富裕,他利用課餘時間在快餐店打工。一開始,老闆給他安排的工作是擦桌子。他對這份工作嗤之以鼻,毫無幹勁兒,當天就溜回了家。父親指著桌子說:「孩子,擦桌子是很簡單的活兒,可是你連桌子都擦不乾淨,還能做好什麼?」聽了父親的這番話,克洛克羞愧難當。後來,克洛克將堅持到底作為座右銘,他說,決心加上毅力,就能無往而不勝。就在這樣的親身實踐中,他構建了快餐王國。給機會、教技巧
讓孩子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要讓兒童具備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鼓勵孩子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並讓他們掌握生活自理能力的基本方法,如穿脫衣服和鞋襪、洗手洗臉、擦鼻涕、擦屁股等。那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能做什麼?成人怎麼引導呢?不同年齡段孩子能做的事情不同,但當孩子表現出願意去做的意願時,其實就是在提醒成人,該放手了。不是完全放開,而是給機會、教技巧。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能很好控制肢體,可以平穩拿湯匙,端起小杯子喝水。除了擦屁股,他們基本可以解決大小便。進入語言敏感期的他們,很樂意接受新鮮詞彙,如「把積木收好,就有更大的地方玩其他遊戲了」「媽媽/老師需要你幫忙拿一下繪本」,藉助這樣的話,可以引導他積極做事情。洗手;自己穿脫衣服鞋襪;自己吃飯自己喝水;更仔細地刷牙;收拾自己的玩具;餵寵物;幫媽媽拿枕頭、被子等;飯後自己把盤碗放到廚房水池裡;把自己的髒衣服放到裝髒衣服的籃子裡。洗手 可以通過示範、圖示、兒歌的形式,讓孩子願意並正確地洗手。比如兒歌:「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搓搓搓,手指縫;衝衝衝,衝乾淨;關上龍頭甩三甩,一二三,真乾淨。」在擦手之前,孩子會先甩甩手上的水,常常弄得到處都是,老師可以在水槽底貼上大嘴的動物圖案,讓孩子往動物的嘴裡甩水,餵水給動物喝,這樣就不怕孩子滴得滿地都是水了。穿脫衣服 利用幼兒喜歡遊戲的特性,設置「娃娃家」。在娃娃家,讓幼兒給娃娃搭配不同的衣服、鞋子和帽子,讓孩子對穿脫衣服產生興趣。在一日生活中,利用兒歌、故事、遊戲等形式,在老師的幫助下,在午睡時讓孩子試著自己把外套、褲子脫下來。比如教孩子穿開衫。「抓住領口把衣往背披,抓住衣袖伸手臂,整好衣領扣好扣,穿著整齊多神氣。」種植 可以請孩子帶一些植物到幼兒園,然後由他們自己來照顧。對於小班的孩子,使用小壺給花花草草澆水是沒有問題的。同時在幼兒園的種植區,老師也可以帶領幼兒開展種植活動,讓孩子感受澆水施肥才會開花結果的過程,培養責任感,最後將收穫的勞動果實帶回家,與家長一起分享。1.請孩子自己把鞋子放到鞋架上,並當家裡的小小監督員。2.在洗漱臺配備小板凳,讓孩子選擇顏色和圖案,讓孩子更喜歡參與其中。洗手時可以念孩子喜歡的兒歌,如「兩個朋友碰一碰,你背背我,我背背你,變成一隻大螃蟹,伸出它的大夾子……」4.教孩子穿脫拉鏈衣服,解衣扣,穿脫鞋襪,並能認識衣服的正反面。5.做家務時,讓孩子參與進來,如拿帕子擦擦桌子椅子,將玩具和圖書放回原處等。 孩子動作的協調能力和平衡力、手指的靈活度和精細度都有所提高,他們能分清衣服正反面,且喜歡自己穿衣服,並且為此自豪。如果成人懂得放手,讓孩子嘗試和感受的話,你會發現多了一個「小幫手」。雖然,孩子可能因為自身能力發展不足,有時會添亂。但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出現這樣的困難是很正常的。如果一味打擊或拒絕,孩子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會受到影響。不僅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並能準備餐桌(從幫家長拿筷子開始,慢慢讓孩子幫忙擺盤子);會用筷子;飯後把髒的餐具放回廚房、擦桌椅;自己鋪床;自己的玩具圖書分類擺放;把洗好烘乾的衣服疊好放回衣櫃(教孩子如何正確疊不同的衣服);自己準備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洗手絹、襪子。
疊被子 孩子在幼兒園午睡用的被子比較小,對他們來說折起來也相對容易操作,所以這個階段可以讓孩子們試著疊被子。老師先做示範,也可以給孩子提供毛巾來做練習。當孩子遇到小困難,比如不知道怎麼才能疊得夠「豆腐塊」時,可以通過討論、分享和不斷練習來讓孩子們熟練。洗漱洗澡 告訴孩子怎樣保護牙齒和身體,再教孩子如何刷牙、洗臉、洗澡,常用的刷牙兒歌:「小牙刷,手中拿,每天早晚要刷牙。上牙從上往下刷,下牙從下往上刷。咬合面,來回刷,裡裡外外都要刷。」關於洗澡,可以請孩子們自己討論怎樣才能洗得乾淨而且不著涼,洗澡有哪些步驟……孩子們會總結出洗澡可以這樣做:脫衣、淋溼身體、塗沐浴露、搓洗身體、衝掉泡沫、擦乾身體、穿上衣服。自主如廁 「上廁所,要安靜。小標誌,看得清。解便後,用水衝。洗淨手,講衛生。」提醒孩子有便意及時如廁。在公共場合,不管多著急都要如廁解便,且男孩女孩應按性別分開如廁;告訴孩子大小便使用衛生紙的明確長度,擦屁股要從前往後,小便用紙最多折兩折,大便用紙最多折三折;便後洗手;當孩子不小心尿褲子或大便後沒擦乾淨屁股時,不開孩子玩笑,更不指責批評孩子,這樣孩子才不會對解便有心理壓力。1.孩子可以自己穿脫衣服,但動作比較慢,因此可以把每天穿脫衣服的時間預留得更長一些。2.讓孩子參與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如拖地、擺碗筷、擇菜、洗水杯等。3.提供一些紙箱、抽屜,供孩子收拾和存放自己的玩具、圖書或生活用品,讓孩子對各種各樣的物品進行分類,將玩具、圖書等放入相應的儲物箱裡。4.孩子會對整理床鋪特別感興趣,但由於被子可能太大,家長可以適當幫忙。5.堅持要孩子早晚刷牙,刷牙時可以和孩子一起念兒歌或玩一些簡單的刷牙遊戲。6.可以把置物架、掛鈎或晾衣服的夾盤等稍微放低一些,讓孩子可以自己去掛毛巾或晾曬小襪子、小內褲等。 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理能力,獨立吃飯、穿衣睡覺都變得更順利,大小便也可以完全自理且有規律。不管是勞動中還是其他,他們開始積極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權利,喜歡遵守和共同建立規則,形成了合作意識。他們已經能夠按著大人給的安排計劃完成任務了。他們願意通過有規則性的活動來充分體驗規則,建立規則,並共同遵守規則。此外,他們對時間的概念也有了基本了解,初步建立時間意識。不僅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並能鋪床/換床單(從幫媽媽把髒床單拿走,並拿來乾淨的床單開始);自己準備第二天去幼兒園要用的書包和要穿的鞋(以及各種第二天上學用的東西);收拾整理房間、抽屜(會把亂放的東西撿起來並放回原處);照顧寵物;拖地板;疊衣服並把衣服放進衣櫃;清洗碗筷、把洗乾淨的餐具放回櫥櫃。整理書包 中班時,可以只要求孩子到園後把書包按統一方向放在指定位置。到了大班,涉及幼小銜接,為了孩子更好地適應小學生生活,可以要求孩子自己整理書包裡的物品:書包內物品分類放置,如衣服、汗巾等衣物,疊好後整齊放入一個塑膠袋;鉛筆、書、本等文具放入文件袋。時間意識 很多幼兒園的教室裡都有數字時鐘,午餐時段,老師可以引導孩子,當最長的針(分針)指向7(即11:35),值日小組就可以開始擺餐具,指向8 (11:40),大家開始用餐,指向1 (12:05),開始收拾餐具。老師也可以用紙板製作時鐘,讓孩子學習了解時、分、秒,對時間有了解,也開始建立孩子們的時間意識。值日生 值日生的工作包括餐前擺放筷子、渣盤等餐具,餐後督促同學整理桌面,午點後清洗水果盤等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類似的還有「小老師」,大班孩子都有一定的語言能力、社交能力,所以老師可以讓已掌握某些技能的孩子當小老師,一對一地幫助個別暫時不會的孩子,比如扣鈕扣、繫鞋帶、數字分解、背古詩等。有時遇到總也教不會的情況時,鼓勵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在輕鬆的氛圍下,孩子們想的辦法往往比老師的辦法更適合他們。1.給孩子提供小凳子或小盆子,讓孩子嘗試清洗自己的小襪子和小內褲。提前告訴孩子要小心水灑出來哦,如果地上弄溼了請孩子自己拿拖把清理。2.給孩子穿有鞋帶的鞋子,給時間和機會讓孩子自己繫鞋帶。可以藉助一些手工玩具鍛鍊孩子繫鞋帶的能力。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念系蝴蝶結兒歌,如「兩根繩子先交叉,鑽過山洞拉一拉,變出兩隻兔耳朵,交叉鑽過小山洞,抓住耳朵拉拉緊,變出美麗小蝴蝶。」3.教孩子整理書包的辦法,如本子按大小排好,小東西用袋子裝好等。每天上學前或臨睡前,固定時間讓孩子自己檢查書包,有無遺漏。4.給孩子買一個小鬧鐘,每天早晨讓鬧鐘叫醒孩子。平時做手工、看電視等,也可以藉助鬧鐘,讓孩子更有時間意識。6.讓孩子和大人一起去菜市場買肉和蔬菜,分擔一些重量,並對數字和各類蔬菜有一定的概念和認識。 7.每周一次,列出家庭家務清單表,標明孩子要幹的家務勞動內容,以及父母應做的事。「要花錢,自己掙」是美國中學生的一句口號。美國青少年從小時候開始,不管家裡多富有,都要通過自己的勞動去獲取報酬,其中包括給鄰居或自己的父母家剪草、送報、做小保姆等方式。
在法國有一所特殊的學校,叫「鯨魚學校」。這是一所沒有教室的學校,它的學習空間是在兩艘分別為10米和12 米的船上。學制一年,年齡不限,無需入學考試。學生在這一年中必須完成以下課程:兩次橫渡大西洋;在無人的荒島上學會生存;集體潛水到海洋深處與魚遊戲;晚上輪流值夜班,同時還要學習文化課。
十六七歲的姑娘,初中一畢業就送到一家有教養的人家去當一年女傭人。上午勞動,下午上學。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自立的精神,避免孩子成為無能之輩。這一方面能鍛鍊勞動能力,另一方面還有利於學習語言。
本文轉自公眾號:人文幼學
讓孩子勞動,絕非簡單地教會孩子怎樣做家務,更重要的是通過家務勞動,寓理於事、從小培養他們堅韌的意志、頑強的性格,以及自信力、忍耐力、自制力,這些對孩子都是大有幫助的。
溫馨提示:
安卓用戶可直接點擊上方卡片進行購買。
蘋果用戶需點擊下方「閱讀原文」購買積分,再購買自己喜歡的素材。
👇獲取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