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0年4月15-21日是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宣傳周的主題是「癌症防治共同行動」。本周,光明網中醫頻道將邀請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腫瘤科數位專家,跟大家聊聊腫瘤「那些事兒」。
本期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腫瘤科 李泉旺
當前數據顯示,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對人民生命健康及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危害。隨著患教科普工作廣泛開展及人們健康意識不斷提高,人們普遍重視防癌。結節是常見的癌前病變,常引起患者的焦慮、恐慌。那麼,發現結節該如何應對?
發現結節應及時去醫院,找專業醫生就診。面對新發現的結節,不能過度緊張,但也應引起重視,更不能因不敢正視這一問題而延誤治療。只要採取正確的態度,結節是可以得到較好的控制的。
肺結節惡變的概率高嗎?
在所有的結節中,大於等於3cm的結節惡性概率達80%以上,大小在2-3cm之間的結節惡變的概率在40%以上。小於等於1cm的叫小結節,佔所有結節的80%。而在小結節中,80-90%都為良性,但大於8mm的結節相對癌變機率較大,應引起重視。另外,根據結節的形態,可分為部分實性結節、磨玻璃結節和實性結節,其癌變機率也是由高逐漸降低。實性結節邊緣光滑,密度均勻,因此惡變機率最小。
肺結節患者會有哪些症狀?
絕大多數肺結節患者不會出現任何症狀。如果,結節恰好長在氣管附近,可能會出現咳嗽等症狀。因此,對於有吸菸史、肺部基礎疾患或腫瘤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應每年做低劑量螺旋CT的體檢,才能較為清楚地發現肺部病變。
中醫如何看待肺結節?
中醫認為,肺結節的發生與中醫經絡相關,跟絡脈關係更為密切。因為絡脈非常細小,在初始階段,由於氣虛、氣滯、痰濁、血瘀等因素的影響,特別容易形成結節。如未能得到較好的控制,則可能轉變為癌症。從體質角度講,肺脾氣虛的人是肺結節的高危人群。這類人群常見的症狀有胸悶、氣短,經常咳嗽、有痰,同時舌苔白膩、身體較肥胖。
通過微波的物理能量,約3分鐘可使組織局部可達到60℃以上溫度,導致結節或腫瘤組織壞死,常用於良性的乳腺結節、甲狀腺結節及肺結節。同時也可用於手術無法切除或切除風險較大、年長或體弱不宜手術,或術後復發的惡性腫瘤。
最後提醒大家:身體不適,及時就醫;定期體檢,未病防變。(整理/光明網記者 武玥彤)
專家簡介
李泉旺,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腫瘤科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繼承發展了腫瘤「綠色治療」思想,倡導腫瘤患者的全程管理,在腫瘤全程治療的三個階段(減瘤、康復、防復發)中 ,認為「氣、痰(溼)、瘀、熱、毒」等病理產物造成的「病絡」是腫瘤的核心病機與始動因素,治療上強調運用「辛香通絡解毒」法,並重視先天與後天之本(脾、腎)的調理,擅長將傳統中醫藥與現代微創技術(血管介入、冷熱消融、光動力、粒子植入)相結合,治療肺癌、肝癌、腸癌肝轉移、胰腺癌、胃癌等實體瘤,研究開發中藥特色臨床外治療法,對各種癌性疼痛、術後胃癱、胸腹水等腫瘤併發症方面有較高造詣。
兼任國家腫瘤微創聯盟中西醫結合腫瘤微創專委會候任主委、中華中醫藥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中醫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微創-疼痛分會常務委員、中國民族醫藥學會腫瘤醫學分會副理事長、中華冷凍治療學會理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技成果推廣專家等。在科研方面,參加國家重點研發課題1項、省部級課題6項,承擔省部級課題1項,主編專著2部,參編教材3部,發表論文20餘篇,「氬氦刀微創冷凍技術聯合中藥治療肺癌的臨床研究」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進步獎。
科室介紹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腫瘤科是教育部「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西醫結合重點學科,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藥臨床試驗研究基地,首都中醫藥工作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合作優勢專科共建單位,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腫瘤治療協同創新中心, 北京中醫藥薪火傳承「3+3」工程名老中醫王沛教授工作站,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腫瘤科研創新團隊,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點。
腫瘤科特色的中西醫結合療法,是一種以「綠色治療」模式為核心,以中醫理論「氣、痰、熱、瘀、毒」的病機為指導,採用局部冷凍治療(康博刀)、血管介入治療、熱灌注治療、光動力治療等多種微創治療手段,結合傳統中醫療法如局部外敷、泡洗、雷火灸、中藥灌腸、針灸、拔罐等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腫瘤科也研發了很多中醫特色外治療法,對癌性疼痛、術後胃癱、化療骨髓抑制等腫瘤相關症狀治療。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