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功人士喜歡僅僅為了爭論而爭淪——挑起爭端,或者使其他人失去心理平衡。那些挑起爭端的人也許會想,此刻朋友們和同事們會對他的機敏與智慧留有深刻的印象。
美國眾議院著名發言人薩姆·雷伯說道:「倘若你想與人相處融洽,那就多附和別人吧。」他的意思不是說別人所說的一切你都同意,而是說你不要一方面無休止地激惱別人,而另一方面又期待別人來幫助你。一天的工作結束後,人們討厭在無休止的爭論上花費太多時間。倘若此刻你挑起爭端,他們會迴避你,而你將會發現,你已被其他好爭辯的失敗者們所包圍。
不成功人士確定不了什麼事是應該優先考慮的。我一個小時候的同學,英俊瀟灑。他父親是個大人物,而他卻很可憐,始終是一幢公寓裡的管理員。然而,當我向他提議利用空餘時間去學習,以便通過民用服務考試時,他堅持說沒有時間。各種嗜好幾乎佔用了他全部的業餘時間,從1966年起,他就始終這麼對我說!
事實是,人們從來都不可能有充足的時間去做每一件事情,哪怕是真正重要的事情。放棄並不重要的事情而去做更重要的事情並不是一種犧牲。
為何人生本無「註定」的說法
沒有「註定」要倒黴的人,因為我們都能化失敗為勝利,將曾經遇到的倒黴現象改變。請你從挫折中吸取教訓,好好加以總結,對失敗就可處之泰然了。
千萬別把失敗的責任歸咎於你的命運,要認真研究失敗的實例。可能是你的修養或火候還達不到的原因。倘若你失敗了,那麼就繼續學習吧。你要明白,世界上有無數人,一生都渾渾噩噩,碌碌無為。他們對自己始終平庸的解釋無非是「運氣不佳」、「命運坎坷」。「好運未到」。這些人還是像小孩那樣幼稚不成熟,他們只想得到別人的同情,簡直毫無主見。因為這一點他們始終想不通,才始終找不到使他們變得更偉大、更堅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