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為生完可以好好休息,沒想到當天晚上11點多,護士讓我到育嬰室,醫生有話要跟我說(感覺事情不太對勁)醫生說寶寶有吸入羊水,積在肺部,呼吸很費力,要轉新生兒加護病房觀察一星期,我心想,生出來的時候不是還好好的嗎?明明哭聲很大的呀!怎麼突然就說要送加護病房了呢?
醫生開了一張「重症通知單」給老公,單子上的診斷寫著鬥大的四個字-【呼吸窘迫】,有……有那麼嚴重?!
寶寶這時候已經被插上鼻管了,嘴巴還邊吐泡泡(醫生說是羊水),看了好心疼……。
回到病房趕緊網絡搜索,說「呼吸窘迫」大部分發生在早產兒身上,但也有一些比較成熟的嬰兒(34周以上)可能在出生3~4小時才出現症狀,症狀包括發紺、呼吸急促、鼻翼梗動、肋間或胸骨凹陷,及出現呻吟聲(驚!寶寶中了呼吸急促和胸骨凹陷兩個症狀。)
由於很難將敗血症、肺炎、與呼吸窘迫症候群清楚區分,應先給予廣效性抗生素至少48小時~72小時,直到血液培養報告有結果為止。
沒錯……寶寶也要打抗生素直到72小時細菌培養報告出來為止。
人生第一次走進加護病房,竟然是因為自己小兒子的關係,看他身上掛滿各種儀器,心裡頭就覺得難受,我多希望我能代替寶寶躺在裡面幫他受苦,
他只是一個出生不到24小時的寶寶啊
新生兒加護病房沒有家屬陪伴,24小時完全由醫護人員代為照顧,會客時間只有早上一次跟晚上一次,如果有母乳,可以隨時送到加護病房給baby喝,我把早上擠的那0.8ml黃金初乳送來給寶寶喝,也想聽聽醫生說明寶貝的狀況,可是醫生正在手術室走不開,只好等到晚上的會客時間再聽醫生說明。
我的小寶寶
中午吃飽飯後,擠了1.2ml送到加護病房,然後再回來病房好好補個眠,好久沒睡了。
晚上7點半會面時間,看到寶寶身上那麼多管子,周圍那麼多臺儀器,就覺得很捨不得,每看一次就哭一次,醫生的說明我也無心聽進去,腦子一片混亂,覺得為什麼其他的產婦都可以直接看寶寶,我卻要來加護病房會面。
老公比我鎮定多了,不像我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
晚上9點半送1.1ml的奶給寶寶後,我也回病房睡覺了。
產後第二天我的醫生來病房看我,他跟我說寶寶剛出生的哭聲很健康,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還說醫院兒科的做法比較謹慎一點,所以才會給寶寶做很多檢查,聽醫生講完之後我放心多了,相信寶寶會沒事的!
今天寶寶看起來氣色很好,呼吸也蠻穩定的,護士說他已經可以用奶瓶喝20~25ml的奶,所以就不需要用管子灌食他了,真的進步很多!
現在就等72小時細菌培養的報告出來,再觀察兩天的呼吸,如果都穩定的話,應該就可以出院囉。
老公太累了,自己沒睡好,要顧我又擔心加護病房的小杯,公司的事也一堆,跟他比起來,我真的輕鬆太多了!
產後第三天,檢查報告終於出來了一切正常,我又去看寶寶了,只有肚子餓的時候會哭,睡的時候可能需要抱著才會有安全感,呼吸有時候還是會喘,要再觀察,腦部超聲波報告出來,有一點小囊泡,但沒關係,會慢慢代謝掉。
看著寶寶健康,我就放心啦
文/洛溪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