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觀瀾|4年賺取大陸順差4463億美元,蔡英文第二任期兩岸貿易還能...

2020-12-15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觀察報

王義偉/文 今年5月20日,蔡英文將開始她作為臺灣領導人的第二個任期。

從2016年到2019年她第一任期的這4年,臺灣通過兩岸貿易,從大陸賺取的順差總共是4463億美元。

沒錯,是4463億美元。

有必要把這個數字的來源稍作交待。因為統計制度的不同,包括對原產地認定的差異,大陸和臺灣各自發布的貿易數據,有不小的差距。例如,蔡英文就任的第一年2016年,大陸方面統計,兩岸貿易總額為1795.95億美元,臺灣的順差是988.61億美元;而臺灣方面的統計,兩岸貿易總額為1178.69億美元,臺灣的順差是298.88億美元。

從技術的角度看,兩岸各自的海關應該都沒有錯,但筆者認為大陸的統計數據更準確一些。一則,臺灣在大陸的貿易對象中連前五位都進不去,大陸有關部門實在沒有對數據進行技術處理的必要和動力;二則,許多臺商是通過第三地,比如這個島那個島,對大陸進行投資和貿易,而臺灣官方一直在試圖淡化、擺脫臺灣經濟對大陸的依賴,有對數據進行技術處理的動因。所以,筆者採用了大陸的數據。

根據大陸的數據,2016年臺灣通過兩岸貿易賺取順差988.61億美元,2017年是1114.1億美元,2018年是1289.5億美元。2019年的數據不完整,筆者根據9月和11月的兩個數據,推算出該年前11個月,臺灣賺取的順差為1071.53億美元。

以上3年零11個月相加,蔡英文第一個任期,臺灣從大陸賺取貿易順差4463.23億美元。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和2019年,兩岸貿易總額連續兩年突破2000億美元。

兩岸貿易為什麼取得了這麼好的成績?筆者覺得,除了大陸改革開放,以及宣布和平統一對臺方針、大力推動兩岸經貿交流這兩個大的背景,還有三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這三個因素是,兩個「哥倆好」,一個水漲船高。

第一個哥倆好,是臺商與臺辦的哥倆好。

受大陸改革開放的吸引,在蔣經國開放老兵赴大陸探親之前,不少臺商就已經以散兵的形式前進大陸、時間不長就遍地開花。有一位臺灣朋友告訴筆者,他曾在一個特別偏僻的地方,看到了臺商。這位朋友感嘆,臺商真的是無孔不入。筆者當時特別想告訴這位朋友,無論臺商在大陸走到哪裡,都不孤單。為什麼?因為大陸在很短的時間內建立起了以各級臺辦為主體的、龐大的、橫到邊豎到底的服務臺商的機構。橫的方面講,幾乎所有機構,只要和對臺工作有關係,都有臺辦;豎的方面,從中央政府、到省、到市、到縣,都有臺辦。幾十年來,各機構、各級臺辦的官員,與臺商建立了十分密切的關係,為臺商提供了十分周到的服務,臺辦真的成了臺商的娘家,臺商和臺辦成了真正的兄弟。

第二個哥倆好,是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哥倆好。

2005年連戰主席訪問大陸,開啟了國共兩黨再一次合作的新篇章。等到馬英九執政的8年,兩岸三通正式實現,並先後籤署了23項協議,大大促進了兩岸經貿文化的交流。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蔡英文第一個任期兩岸貿易取得的成績,絕對有國共兩黨合作的影響在。

第三,水漲船高。

這個道理簡單明了。改革開放初期,大陸積貧積弱。40多年後,大陸成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連帶著兩岸貿易水漲船高。

兩岸貿易總額連續兩年突破2000億美元,蔡英文也來到了她的第二任期。在她的第二任期,兩岸貿易還能走多遠呢?

有兩個因素,影響至關重要。

第一個因素是兩岸政治關係。

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就職時發表演說,被大陸判定為沒有完成的答卷。自那以後,兩岸關係開始變涼、打冷戰,但還沒有釀成衝突。2019年開始,兩岸風雲突變,迄今發生了3次較大強度的對立和惡語相向:第一次是2019年年初,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發表對臺重要講話,蔡英文用嚴厲的言辭回擊;第二次是香港修例風波,正值選舉敏感期的蔡英文像撿到槍,火力全開;第三次就是這次新冠疫情,已經沒有選舉壓力的民進黨當局依然生猛。疫情開始不久兩岸有關部門隔海互嗆,你揭我短,我打你臉。最近的一個回合是3月24日和26日。筆者的感覺,國臺辦發言人實在是被臺灣那邊逼急了,要求臺灣方面捫心自問。

這種緊張的政治關係讓臺灣企業界和專家學者憂心忡忡。去年10月就有消息從臺灣內部傳出,10年前兩岸籤訂的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大陸可能會單方面叫停。這個消息,直到今天,依然在島內流傳(這個話題筆者將專文闡述)。有臺灣媒體斷言,臺灣根本經不起ECFA中斷的衝擊。也有臺灣記者就此問題當面詢問國臺辦發言人。發言人的回答意味深長,大概意思是,且行且珍惜。

第二個因素是新冠疫情造成的全球經濟活動大停擺。

全球大停擺,對臺灣這種淺碟型、主要依靠外貿的經濟體衝擊甚大。而大陸在疫情緩解之後布局的新基建,立刻引起臺灣方面的注意。有臺灣媒體日前發表文章對比進行評論。文章的意思是,如果大陸的新基建能帶著臺灣一起玩,是極好的。

這個想法和願望當然不錯。如果兩岸攜手互助,一起進行經濟復甦,兩岸貿易即使達不到之前每年2000億美元的水平,和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應該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問題是,兩岸攜手,是需要營造氣氛的。現在的氣氛,合適嗎?

觀察未來一段時間兩岸關係走向,有一個重要的指標,那就是5月20日蔡英文第二任期就任時的講話。在這個就職講話中,蔡英文必須對兩岸政治關係進行表態。

她避不開這個話題。

4年前,她的表態被大陸認定為沒有完成的答卷。

這一次,她會怎麼表態呢?

時間不早了,蔡英文的秘書班子,應該開始起草這份就職講話了吧。

(作者系經濟觀察報海外部主任)

相關焦點

  • 蔡英文第二任期加大打擊力度,將效法川普,建造兩岸高牆?
    蔡英文的第二任期除了會在政治領域不斷為兩岸關係「吹冷風」,打退堂鼓;在經濟和文化領域,蔡英文及其民進黨當局也有不少「反動操作」的可能。資料圖:蔡英文 視頻截圖首先,在經濟領域,蔡英文會更強調與大陸「脫鉤」。事實上,在蔡英文的第一任期,就已經開始進行相關議題的操作。
  • 蔡英文失敗了,「出口」大陸創下新高
    導讀:2016年,蔡英文在臺灣本土鼓吹所謂的「新南向」政策,對民眾的解釋是臺灣地區不能過度依賴大陸的經濟。當時蔡英文把所謂的「新南向」政策宣傳得天花亂墜,幾乎成為了臺灣經濟的「救星」。但是最新的數據顯示,蔡英文所謂的「新南向」已經失敗。
  • 數據見真章,臺灣11月對大陸出口續創新高
    [新聞頁-臺海網] 降低臺灣地區對大陸經濟的依賴程度,一直是民進黨方面經濟規劃的目標之一。2020年,在蔡英文已開始第二任期之時,與大陸經濟「脫鉤」的主張,在事實面前,徹底淪為口號。
  • 生聊|兩岸脫鉤?若沒大陸,臺灣貿易瞬間逆差 出口馬上轉負數
    蔡英文當局整天喊著「減少臺灣經濟對大陸的依賴」,甚至還叫囂「兩岸經濟脫鉤」,可實際上,她被經濟數據狠狠「打臉」。今天,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在廈門舉行。有學者談及今年臺灣經濟表現時指出,臺灣今年1至10月的貨品出口成長3.4%,貿易順差達478億美元。
  • 蔡英文第二任期宣稱「要努力恢復兩岸溝通」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將於5月20日展開第二任期,兩岸長期「斷線」,希望透過建立「民共平臺」,恢復溝通。黨內人士指出,「民共平臺」不一定是個有形的平臺,民進黨「執政」時期,礙於臺灣社會的「反中」情緒升高,也不可能將「民共平臺」搬到檯面上討論,蔡英文的第二任期將朝兩岸從「斷線」到「恢復溝通」努力,只要未來有固定管道可以溝通,那就是所謂的「民共平臺」。
  • 蔡英文被質問:你這麼厲害,敢中斷兩岸交流嗎?
    來源:中國臺灣網蔡英文(臺媒)「大華網絡報」4月20日發表評論指出,臺灣島內執政的民進黨正在進行一場自我毀滅的領導人初選,根本無心於施政。有國際政治常識的人都知道,「臺獨」是會引發臺海戰火的唯一因素,這是中國大陸向來不願放棄武力的癥結所在,現在賴清德反而自認能「保衛中華民國」,此話一出豈不滑天下之大稽!?怎變成是一心想獨立「建國」的「獨」派在「捍衛中華民國」?如果不是有打敗蔡英文的共同目標,賴此語定當引起「獨」派的強烈不滿。
  • 雄評|「兩岸脫鉤」?若沒大陸,臺灣前10個月出口將是-3.4%
    蔡英文當局整天喊著「減少臺灣經濟對大陸的依賴」,甚至還叫囂「兩岸經濟脫鉤」,可實際上,她被經濟數據狠狠「打臉」。今天,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在廈門舉行。有學者談及今年臺灣經濟表現時指出,臺灣今年1至10月的貨品出口成長3.4%,貿易順差達478億美元。
  • 臺海觀瀾|臺灣選民希望看到牛肉,他們端上來的是牛糞
    韓國瑜首先發言,主要火力集中在扒糞蔡英文。蔡英文主政快4年,醜聞一大堆,韓國瑜扒拉起來得心應手。蔡英文反擊韓國瑜力道不強,因為韓國瑜當市長不到一年,乾淨很多。但是,蔡英文也有絕招。她的爪子伸過了臺灣海峽,大張旗鼓扒拉大陸如何打壓臺灣,把大陸描繪得要吃了臺灣一樣。
  • 蔡英文,兩岸交流終結者?
    兩岸關係步入黑暗時刻,《人民日報》高分貝批評民進黨當局「以疫謀獨」,《環球時報》也發出「勿謂言之不預」的罕見警告,接著遼寧艦隊出現在臺灣東部海域,美軍4航母戰鬥群雖受困疫情無法出航,但軍機、艦頻頻現跡,臺防務部門主管嚴德發認為,臺海現在的確是熱區,前臺灣地區副領導人呂秀蓮警告「這次狼來了,不是寓言」。
  • 兩岸關係非常重要!島內專家說了蔡英文不愛聽的話,祖國勢必統一
    近日,臺灣地區前官員、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林祖嘉在出席一場論壇時指出,臺灣今年出口正增長那麼多,絕大部分都是賣到中國大陸,再轉到其他地方,臺灣對大陸的貿易依賴度在9、10月約為46%,而全年約為43%。他認為,這種依賴趨勢就算到了明年也不會有太大改變。
  • 臺灣從大陸賺走700億美元順差,民進黨當局須想清楚利弊得失
    但西方國家以掠奪的方式崛起,而大陸的崛起則全憑自力更生,只是仍產生極大的排擠效應。在民主黨的黨綱中刪除了以往常見的「一中政策」之後,川普發表第2任期的施政綱要,強調要「終止對大陸的依賴」,因為要與大陸脫鉤,可想見未來還會大力打臺灣牌來牽制北京。
  • 「臺獨」還能囂張多久?臺灣一份數據公開,蔡英文這下笑不出來了
    為了達到目的,民進黨當局不斷在島內製造「綠色恐怖」,肆意推動「去中國化」,妄想切斷兩岸聯繫。然而在「臺獨」分子上躥下跳的同時,臺灣發布的一份民調數據,讓蔡英文當局笑不出來了。據中國臺灣網12月25日消息,臺灣國際戰略學會與臺灣國際研究學會近期聯合發布了一項關於兩岸關係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認為兩岸應該「和平相處」者高達90.4%,而選擇繼續跟大陸「對抗衝撞」者,只有2.6%;對於「是否贊成兩岸人民多交流往來」,贊成者高達81.4%,不贊成者只有13.2%。兩個相關的題目問臺灣人民所得到的答案,主張兩岸和平共處者都超過8成。
  • 臺海觀瀾|疫情面前,蔡英文的心比口罩還涼薄
    因為,武漢疫情爆發之初,蔡英文就主導召開了所謂最高級別的安全會議,之後陸續實施的措施,應該都是在那次會議上作出、並由蔡英文拍板確定的。全世界都在馳援中國、馳援武漢,只有臺灣,冷冷地關上了自己的門。有幾百萬臺灣人在大陸工作、學習、生活,臺灣每年從大陸賺取至少800億美元的順差。
  • 臺灣擺脫不了對大陸的經濟依存——透視2018年兩岸經貿關係
    1蔡英文當局「經濟離中」破功2016年5月上臺以來,蔡英文當局採取一系列措施降低對大陸經濟的依賴,近三年來兩岸貿易聯結度並未因蔡當局的逆市場行為而減弱,反而略有加強。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兩岸貿易繼續呈復甦態勢。兩岸貿易在經歷連續兩年的負增長後,2017年開始「由負轉正」。2018年繼續保持增長,1至11月兩岸進出口總額達1773.42億美元,同比增長7.9%,其中臺對大陸出口同比增長8%,達1268.52億美元,是臺對東協出口增速的13倍;臺自大陸進口增長7.7%,達504.9億美元。二是兩岸貿易依存度依然高企穩固。
  • 40年來最緊張!事關兩岸關係,臺學者發聲引爆輿論,蔡英文聽清楚
    自2016年上臺以來,臺灣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保障兩岸關係正常發展的政治基礎「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雙方的所有官方交流交往徹底中斷。今年新冠疫情暴發後,民進黨當局更是居心叵測,毫無同胞之心,他們隔岸觀火、幸災樂禍的嘴臉不堪入目,明確宣布禁止向大陸出口口罩,煽動島內部分民眾與大陸進行民意對抗。
  • 吳斯懷:蔡英文準備第二套方案
    對此,中國在臺海強勢軍演「驅趕」美軍,然而遭到民進黨的反對,兩岸關係日益緊張。蔡英文遭到臺灣前領導人馬英九嚴厲批評仍不知錯,反倒指責其用軍事威脅臺灣安全。眼看蔡英文正在將臺灣推向「戰爭邊緣」,國民黨「立委」吳斯懷嚴正發聲,對蔡英文錯誤選擇做出點評。針對臺灣局勢,吳斯懷表示,如果放任兩岸關係繼續惡化,臺灣將會面臨嚴重損失,到時候只會讓臺灣「失敗」告終。
  • 民進黨當局升高對抗大陸致兩岸關係惡化 臺灣輿論和各界焦慮憂心
    連日來,該白皮書引起島內熱議,輿論認為民進黨當局近來瘋狂對抗大陸,升高兩岸對立,惡化兩岸關係,損害民眾與企業生存發展權益,令島內業界深感焦慮憂心。臺灣工業總會由島內150多個產業公會組成,共有10萬多家會員,是島內最具影響力的工商團體之一。2008年以來,該團體連續12年發表對臺當局政策的建言白皮書,集中反映島內產業界的呼聲。
  • 臺協會長嗆蔡:大陸臺商為臺賺1000多億美元外匯,卻得不到重視
    中國國民黨「立委」陳玉珍今天帶隊考察海基會,並與臺商舉行座談,與會的深圳臺協會長陳忠和表示,蔡英文當局不應把大陸臺商,與世界各地的臺商做區隔對待,大陸臺商為臺灣賺了1000多億美元的外匯,蔡英文當局卻不重視,叫大陸臺商真情何以堪。
  • 臺「新南向」三連敗 兩岸經濟「脫鉤」行不通
    [新聞頁-臺海網] 臺財政部門26日發布統計顯示,今年前10個月,臺灣對東協出口僅432.3億美元,創下新低,依存度由2013年的高位19.0%下滑至15.4%;而對大陸的依存度則上升至43.6%。臺灣問題專家表示,數據說明,蔡當局「新南向」陷入歧途,無異於緣木求魚,妄言與大陸「脫鉤」更是完全行不通。
  • 兩岸貿易大陸依賴臺灣?國臺辦:數字會說話,誰依賴誰?
    有記者問:近期兩岸分別公布了今年前11個月貿易數據,據臺灣方面統計,今年1至11月臺對大陸(含港)貿易總額為1951.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2.9%,其中出口1367.4億美元,佔出口總額的43.8%。對於這個數據,陸委會稱,就增長的品相觀察,是大陸需要及依賴自臺進口,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