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是中部地區最大的城市之一,教育規模位居全國前列,尤其高校數量數一數二,遍布在城區各個角落。這些高校大多各有特色,有教育水平出類拔萃的,也有校園面積恢弘巨大的,比如在洪山區就有一座建在森林中的學校。這座學校一側是交通主幹道,熱鬧繁華;另一側則是東湖風景區,植被茂盛、地勢高聳、處於一座小山坡上,如此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學校世外桃源般的氛圍,讓人讚嘆,它就是武漢工貿職業學院。
一般武漢城區的高校,要麼建在稍微偏僻的角落,能夠圈出宏大的校園面積來,精心規劃建設,形成獨具匠心的校園風貌;要麼舍遠求近建在熱鬧生活區,改造出一塊小地方蝸居,教學是足夠了,但總歸顯得小氣。相比之下,這所武漢工貿職業學院非常獨特,它雖然也在城區,但選擇了一塊很有意境的地方,那就是東湖風景區。作為主城區裡的綜合旅遊地帶,東湖景區裡的環境一流,自然景色和人文底蘊深厚,工貿職院立於此地,無疑是錦上添花,對學生及教職工非常友好。從此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得天獨厚的條件讓人羨慕,同時交通還很便捷,一舉多得。
當然,作為主打環境特色的學校,工貿職院的森林式環境名副其實。從地理位置來看,學校的北、東和南三面人煙稀少,雖有團山路、光谷大道高架和喻家山北路,是交通主幹道之一,但實際上車流量都十分有限,且與學校還有一定間隔的森林植被阻隔,幾乎沒有影響,唯一一條真正有作用的交通主幹道還屬學校大門外的魯磨路。也就是說,一條魯磨路通行裡外,其他方向皆是森林密布,布局相當優越,這樣的高校存在,沒有亂七八糟的學生后街等商圈打擾,簡直就是為學習而定製的,
進一步來說,工貿職院不僅有高覆蓋率的森林植被,從大門進入校園後還能明顯發現內部地理地勢非常高聳,粗略判斷校園是建在了一座小山之上。大門處的高地勢向上,走過行政樓,公共道路被分成四五條線,這幾條線路又依次下沉,形成了立體式的網絡和區域,校園建築分布其中,相得益彰。一邊是大門處的熱鬧街景,一邊是走過幾條小路通向的安靜教學樓,工貿職院的環境很立體,帶點十八彎的意境。很多新生估計會很好奇,畢竟如此環境,南來北往,沉浸感十足,神秘感爆棚,不再屬於「別人家的學校了」。
從校園北段的學生宿舍下,周邊已是密集的樹林,路面有明顯的上下坡度。學生宿舍在上,建築建設得有一定年代感了,是那種標準的八九十年代建築,獨棟單元樓,入口在外,雖然外牆很斑駁,但整體看著堅固。樓下高低地勢接壤的地方修了步梯和欄杆,旁邊是粗大的香樟樹和楓樹,光線晴好的時候有很多晾曬的被子。學生們由此步行到教學樓和食堂,三點一線的距離不遠,但因為沿途地勢起伏大,實際上也像是走了彎路。不過,即便地勢很高,但該修的水泥路和石子路一樣不少,還有宣傳廣告牌,映襯出活躍的文化氛圍。
在工貿職院的校大門和校園偏僻角落,看到的環境風格完全不同。校大門處像是一座全封閉職校,有嚴厲的保衛大叔,走到校園中部後,瞅著四周密集的植被,幽深的感覺會讓人覺得走到了某一座公園裡。校園裡該有的設施,如籃球場、體育場一應俱全,只是沒有多少學生,猜測是上課的時間到了;繼續走到教學樓下,果然聽到了清脆的學生講話聲音。這一棟大樓非常直白,一邊是步梯入口,一邊是走廊和教室,上課時間,能看到每所教室的燈都亮著,滿員狀態。
與教學樓對著的是一塊空地,四周全是樹林,中間留一個缺口,缺口下是一條小路,人為壓出來的。樹林裡有一座石板凳,上面莫名擺著一本書,在向不遠處另一個角落看去,那裡是一排矮舊的房子,可能是實驗室或者操作間什麼的。當然,從矮房子前面的一座國旗臺來看,它又像是儲物間和儀器間,只有到了國旗下講話的時候才會派上用場。整個沿線的小路上,沒有一片落葉,不得不感嘆後勤環衛人員相當敬業。如此繼續走幾步路,前面到了學生食堂,也是整個校園裡最熱鬧的地方之一。
在工貿職院裡走一圈,發現校園裡曲徑通幽,意境高遠,沒有那種一般院校學生嬉戲打鬧的熱鬧,相反,每一處地方因為密集植被覆蓋,形成天然的陰涼地帶和感覺,讓人心生恬靜遐想,心無雜念。有意思的是,有好幾處空地,四周被圍上柵欄,裡面種滿了蔬菜,長勢喜人,也不知道是學生團隊的實驗基地還是後勤種植的食用備料,它出現的讓人意外又讚嘆。隔著一條魯磨路,武漢工貿職業學院規劃在一片森林裡,它長久發展,似乎已經習慣了安靜,變為一處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