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們、同志們:
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我們在這裡歡聚一堂,隆重舉辦教師節表彰大會暨「使命在肩·奮鬥有我」立德樹人論壇活動。
首先,我代表學校向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的全體教師員工致以節日的問候和祝福!向受到表彰的廣大優秀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表示熱烈的祝賀!向榮獲我校首屆「立德樹人卓越成就獎」的吳常信老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全體新入職的教師們表示誠摯的歡迎!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把教師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評價教師的重要地位和廣大教師為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做出的重大貢獻。就在今天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中央,向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慰問,希望廣大教師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去年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給全國涉農高校回信,充分肯定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全國涉農高校牢記辦學使命,精心培育英才,加強科研創新,為「三農」事業發展作出的積極貢獻,同時也對今後辦學方向提出要求,向涉農高校的全體教師提出殷切期望。
值此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精神一周年之際,學校舉辦教師節表彰和「使命在肩·奮鬥有我」立德樹人論壇活動,重溫一年來我校教師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共同走過的日日夜夜,進一步增強立德樹人、強農興農的使命擔當,意義重大,不同尋常。
一年來,我校教師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立足每一門課、每一節課,通過「專業課發揮思政功能」教改專項,深度挖掘各學科門類專業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課程思政、思政課程相互促進,紮實推進育人工作,使得「教學大綱」向「育人大綱」全面提升。我校新增馬克思主義一級學科博士點,入選北京市首批重點建設馬克思主義學院。積極引領「新農科」建設,推進新型農林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自「雙一流」建設以來,我校在研究生教育教學成果獲獎方面名列全國高校第一,科技小院人才培養模式得到廣泛認可和大力推廣。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著力培養具有家國情懷、責任擔當的知農愛農新型人才。
一年來,我校教師牢記習總書記關於「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的殷殷囑託,瞄準重點領域科研攻關,努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在生物育種、智慧農業、營養健康、動物養殖等領域取得重大進展。2019年,我校榮獲8項國家科學技術大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獲批數量再次位居農林院校榜首,涉農橫向經費增加50%。我校教師大力推動種業創新,搶佔生物育種基礎前沿制高點,在國際上首次克隆控制玉米緊湊株型、密植增產關鍵基因,實現培育新品種68個,在農業科技核心關鍵領域和解決「卡脖子」技術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引領先導作用,為「三農」事業發展提供堅實科技支撐。我校教師李保國團隊開展黑土地保護利用與農業「雙高」創建,逐步形成「梨樹模式」,得到習總書記的肯定和讚賞,在推動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方面做出重要貢獻。
一年來,我校教師堅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積極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等國家重大戰略,不斷取得新成果。我校教師楊寧等人探索出的養雞產業扶貧新模式,在貧困地區推廣養殖節糧型蛋雞五百多萬隻,實現增收6000多萬元,幫助4個國家級貧困縣脫貧摘帽。我校教師高俊平等人創建的花卉精準花期調控和節能貯運技術體系,覆蓋我國主要切花生產面積的54.9%,帶動西南邊陲省區花農15萬餘戶,解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5萬餘人。我校教師段長青教授通過創立集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功能為一體的產業研究院模式,大力推動寧夏葡萄酒特色產業發展,有效帶動當地農民就業增收,也受到習總書記的親切接見和鼓勵。除此之外,我校教師李小雲、左停、林萬龍等多人的政策建議,多次獲得中央和國務院領導的批示,對農村產業興旺、富民增收貢獻了智慧和力量。2017至2019年,我校定點扶貧工作連續三年入選教育部直屬高校十大典型項目;連續三年獲得全國脫貧攻堅獎創新獎、組織創新獎。他們是我校教師在助力脫貧攻堅、服務鄉村振興的優秀代表。
一年來,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學校黨委堅決執行黨中央的決定,將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為政治任務,周密進行工作部署,採取最嚴格的措施,確保師生的身體健康。就像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天的賀詞中說的,全國廣大教師迎難而上,奮戰在抗擊疫情和「停課不停學、不停教」兩條戰線上,守護億萬學生身心健康,支撐起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在線教育,為抗擊疫情作出了重要貢獻。我校廣大教職員工也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主動扛起抗擊疫情、保護校園、關愛學生的責任。2月24日,農大學子共上網上第一課,297門課程在「雲課堂」順利開講,老師們為此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艱苦的努力。在疫情防控最吃勁的關鍵階段,正值春耕時期,我校廣大教師挺身而出,積極建言獻策、開展「線上」指導、開設「雲端課堂」,想方設法助力春耕生產,展現了農大教師的責任擔當。有超過1300名農大學子在疫情期間作為「最美逆行者」積極活躍在社區村口、雲端線上、田間地頭。
老師們、同志們!「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是中國農業大學的校訓,也是數代農大人的真實寫照。中國農業大學建校百餘年來,一代又一代農大教師前赴後繼,情系鄉土、憂患蒼生,為實現國人千百年來的溫飽和富庶之夢不懈努力。他們憑著對祖國人民的赤子情懷、對黨的教育事業的無比忠誠、對科學真理的執著追求和對青年後輩的關心愛護,鑄就了百年農大的光輝與榮耀,也使得「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精神傳統歷久彌新。進入新時代,農大教師秉持這一早已深深印在血脈中的家國情懷,始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通過服務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踐行著教育初心和使命擔當。今天受到表彰的教師們,是農大人的優秀代表,他們懷有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辛勤奮鬥在在各自的崗位上,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和國際交流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立德樹人是高校立身之本。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立德,關鍵在教師。學校高度重視發揮教師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的主體作用。學校設立「立德樹人卓越成就獎」的初衷,這是對我校教師踐行「四有」好老師要求、潛心教書育人的最高榮譽。令人感動的是,吳常信院士85歲高齡仍堅守在三尺講臺上,始終保持站著授課的習慣,堅持每學期修改更新教案,重視對學生「業務培養」和「覺悟培養」;他相信「創新來自靈感,靈感源於實踐」,在遺傳育種領域取得了多項原創性成果;從教63年為祖國的三農事業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他是學生眼中肅然起敬的嚴師,更是農大教師立德樹人的榜樣。吳老師成為學校首屆「立德樹人卓越成就獎」獲獎者,學校號召廣大師生向吳先生學習,像他那樣幾十年如一日,立足講臺,默默耕耘,傳道授業,立德樹人,真正做到「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
老師們,同志們!教師是學校發展的第一資源,是推動學校「雙一流」建設的核心要素,是學校最為寶貴的財富。能夠擁有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是農大的光榮,也是青年學子的幸運。
學校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關心教師、愛護教師、凝聚教師,把解決教師建設重大問題擺在突出位置。學校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各級組織心繫人才,確保發揮教師立德樹人中的主體作用,千方百計創造「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 的良好環境。從「青年教師成長工程」、「315人才引進工程」到「2115人才培育發展支持計劃」,學校堅持引育並舉,推動教師隊伍結構更優、質量更好、創新更強。學校積極探索建立以品德、能力、業績為導向的考核評價機制,堅持破除「五唯」頑瘴痼疾,為廣大教師幹事創業、為青年人才脫穎而出提供條件保障。據統計,學校人才培育發展計劃遴選支持的264位各層次人才、91個創新團隊中,70%沒有人才帽子頭銜,給所有幹事創業的教師提供平臺。
今天,220多位新教師進行了入職宣誓儀式,成為學校大家庭的新成員。你們肩負著農大的未來和希望,農大願為你們提供更大更高更好的發展平臺,也希望你們銘記今天的誓言,珍惜人民教師的無上光榮,把成為「四有」好老師當做畢生的職業追求!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神聖使命,肩負著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表彰先進典型、交流探討育人經驗、熱烈歡迎新入職教師,都是為了進一步動員和激勵全校教師,共同為踐行中國農業大學和人民教師的初心使命而不懈奮鬥。在剛剛的「使命在肩·奮鬥有我」立德樹人論壇上,吳常信院士、彩萬志教授、楊寧教授和李道亮教授作為我校教師的傑出代表,做了非常精彩的專題發言,與大家分享了他們數十年來為人為師為學的經驗與體會,希望廣大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要認真學習,薪火相傳,發揚光大,再譜新篇。
老師們,同志們!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教育工作和教師隊伍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指明了方向。當前,我們正處在實現兩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和「十四五」規劃謀篇之年,也是朝著2035年實現教育現代化目標開啟新徵程的關鍵之年。希望廣大教師牢記「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全國研究生教育質量工作會議和剛剛召開的全國教師發展大會精神,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範相統一,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提高創新能力,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培養創新人才,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學校各級黨組織、各院系、各單位要更加關愛教師,特別是關心青年教師的成長,堅持「傳幫帶」等好的工作機制,引領青年教師在思想素質、教學科研能力的全面提升。
今年,我們即將迎來學校第四次黨代會和115年校慶,學校事業發展也將掀開新篇章。心有所信,方能行遠。希望廣大教師同心協力,同舟共濟,以舍我取誰的精神狀態,以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擔當,為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謝謝大家!
來源:黨政辦公室
責任編輯:胡珍瑜
歡迎投稿&加入我們
cauweixi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