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30 16: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在中國古代,介於國法和家規之間的還有「鄉約」。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成文鄉約,是北宋陝西藍田呂氏兄弟創製的《呂氏鄉約》,它對基層鄉村治理髮揮了不可忽視的積極推動作用。藍田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置縣的地方之一,這裡也是鄉村治理的典範。
今天,藍田縣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齊寶雲,藍田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縣委文明辦主任韓健,藍田縣婦女聯合會宣傳科科長王靜,藍田縣芸閣書院院長、牛兆濂先生曾孫牛銳走進《黨風政風熱線》節目直播間,與聽眾交流他們對「挖掘縣域優秀鄉土文化,推動好家風新民風建設」的思考與探索。
藍田縣:立鄉約築民風
藍田縣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齊寶云:全市開展「崇廉尚德•好家風潤西安」活動,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講話精神、紮實推進廉政文化建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體現,也是營造崇廉尚德的新風正氣,不斷增強黨員幹部對家庭建設廉潔文明家風的思想認同、文化認同、情感認同和行動自覺的生動實踐,有助於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堅持守初心、樹家規、正家風,以良好家風促黨風帶民風。目前,我們正在以線上展播的方式開展「崇廉尚德•好家風潤藍田」雲誦讀活動,通過組織我縣黨員領導幹部、專家學者、社區群眾、學校師生等社會各界人士代表積極參與,誦讀經典家規家訓、紅色家書、廉潔家書,弘揚崇廉尚德的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全縣市民尤其是全縣黨員幹部傳承和強化崇尚道德、熱愛家庭、注重家風的道德品質,營造風清氣正、積極向上的氛圍。
藍田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縣委文明辦主任韓健: 北宋時期,藍田縣一呂姓人家,有兄弟四人皆聰慧好學,進士及第,故得「一門四進士」的美名。其中呂大忠、呂大鈞、呂大臨先後從學於張載、二程,與關學、洛學都有密切的關係。呂氏兄弟基於鄉村安定、鄉鄰和睦的訴求制定了以道德教化為主的《呂氏鄉約》,提出「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通過整合社會秩序去惡揚善、彰顯正義、淳化風俗、提升道德,以此感化鄉裡,移風易俗。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成文鄉約,《呂氏鄉約》對鄉村治理產生了深遠影響,被譽為「開關中風氣之先」。近年來,藍田縣委、縣政府在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過程中,經過充分調研論證,把弘揚鄉約文化作為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在全縣大力實施「立約、傳約、行約」鄉約傳承工程。
藍田縣婦聯:發揮婦聯優勢傳家風
藍田縣婦女聯合會宣傳科科長王靜:實際上,婦聯一直是在做傳承和弘揚好家風好家訓活動的,我們結合工作實際,以家庭為落腳點,充分發揮婦女在弘揚傳統美德、傳承良好家風、倡導健康生活、建設幸福家庭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發揮婦聯組織在家庭工作中的優勢,把團結帶領廣大婦女踐行核心價值觀融入婦聯工作的全過程。首先,我們每年都會開展尋找「最美家庭」、「好媳婦」、「好婆婆」、「孝心好少年」等活動,引導廣大婦女和家庭、少年兒童在參與中接受道德教育、提升文明素養,以好的家風支撐起好的社會風氣。我們還開展了「培育好家風 傳承好家訓」專題大講堂活動,邀請榮獲全國「最美家庭」榮譽稱號的老師,講述名人家風故事,並分享自己家庭的感人事跡和人生感悟,很多家庭在育兒,處理夫妻、婆媳關係等方面都受到了啟發。我們還將繼續做好「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活動,深入挖掘家庭中的先進典型,以「小家」見「大家」,講好「最美故事」,樹立以德治家、以學興家、文明立家、忠厚傳家的理念,凝聚向善、向上的力量。
牛兆濂先生曾孫牛銳:芸閣書院傳承儒養家風
藍田縣芸閣書院院長、牛兆濂先生曾孫牛銳:在小說《白鹿原》中有130多個人物,但是其中唯一一位有完整生活原型的就是我的曾祖父牛兆濂。曾祖父牛兆濂祖述孔孟,憲章程朱,繼承關學「躬行禮儀」、「通經致用」的道統,在故鄉藍田變通地推行《呂氏鄉約》,移風易俗,教化民眾,實踐了一條符合當日中國鄉村實際狀況的文化道路;另外,他長期主持並主講於藍田芸閣書院,學生不僅遍布秦、晉、豫、魯、蘇、滇等全國各地。芸閣書院現座落在藍田白鹿原上,是國內目前為數不多的有歷史、有承傳、活躍至今的民間書院。自2008年復興以來,書院積極踐行優秀傳統文化、關學文化和鄉約文化以及鄉土文化的教育事業。家庭是社會最小的單元組成。家風好,社會風氣自然向好。鄉約它重視家庭倫理道德建設,倡導以「孝悌」為本的家風建設和以「學為好人」修身立德之宗旨,可以講,鄉約就是一個鄉村、一個社區的大的家訓家風,一千年來,鄉約文化始終同家風傳承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精彩音頻內容,請點擊收聽
來源:西安新聞廣播
轉載請註明出處
↓
原標題:《《黨風政風熱線》「崇廉尚德•好家風潤西安」:忠孝清廉傳家風 家訓鄉約啟後人》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