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秋,天高氣爽,層林遠山,晝夜均分,蟋蟀入床下,蟹黃菊黃桂枝香。
北大國發院E04班委和校友部的老師們,致力於幫助班級同學在畢業後依然能夠藉助國發院的平臺「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實現「持續學習,永不畢業的願望。於是,金秋之際,十餘位校友來到崇賢館參加「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校友部」、崇賢館共同主辦的「E04走進同學企業——崇賢館探尋古聖賢」。
館長李克:東方為心學
崇賢館復立發起人、北大國發院校友李克老師在講座中與大家分享了崇賢館的歷史、國學通識教育的基本框架、並從儒釋道三家修身、修真、修行的系統並與國發院同學交流企業經驗與生命感悟。
李克老師說,中華經典文化,儒、道、釋都有自己的體系。我們企業人學習時,可以根據專家的指點入門。當然,也可以自學入門。在眾經典中,簡而擇之,即可選三短三長。儒家的是《大學》和《論語》;道家的是《陰符經》和《道德經》;釋家的是《心經》和《金剛經》。並祝願大家同修共進,學有日新。
崇賢書院經典課程:「經典載道」
接著崇賢館執行院長張素聞向大家介紹了崇賢書院並與大家分享了未來人才所需要具備的各種能力,古今中外教育的終極目標,以及崇賢館國學通識六藝五行教育課程。
接著崇賢館執行院長張素聞向大家介紹了崇賢書院並與大家分享了未來人才所需要具備的各種能力,古今中外教育的終極目標,以及崇賢館國學通識六藝五行教育課程。
館內課程以東方通識教育為核心。踐行崇賢書院的七星導師—樓宇烈先生提出的「教之以愛、育之以禮、啟之以智、導之以行」的東方教育思想。課程內容涵蓋六藝五行國學通識基礎課,專題體驗課,大先生課堂。從低年級至高年級,從古詩詞鑑賞到《論語》等經典吟誦與開解,以及史學、漢字和實修課的學習,分階段地讓孩子們走進走進傳統文化的世界,走進東西相融的真理的世界。
學生們通過學習國學,不但語言表達能力能夠得到提升,同時也能促進了智力的發展,學生自身的鑑賞能力和審美能力也能得到提高。通過學習傳統文化,學生們得以培養君子人格,提升人生境界,淨化心靈。課程採取音聲入門的教學方式,即吟誦經典入門。這是一種對中小學課程的補充。在孩子記憶力最好的時候,誦讀最具價值的經典作品,在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開啟智慧、塑造人格、完善道德、優美品格,同時培養記憶力、認知力、表達力、社交力、自省力和創造力。
在交流講座與介紹之後,國發院校友們在崇賢名師滿濤老師的帶領下,進入止語抄經課程。這種企業家的修心方式,也是北大國發院商學院陳春花院長所倡導的修身方式。這種方法可以體會古代文人的日常生活,體會儒家經典《大學》當中的三綱領八條目,體認一撇一捺與心手之間的相應。
北大國發院校友異常專注地摹寫了趙孟頫行書儒家經典《大學》……
國發院校友部程軍慧主任發表了對活動的感言,並與崇賢館館長李克老師互贈禮物。
活動結束後,大家一起參觀崇賢館的中國書房,在書法、古琴、茶道等藝術展示中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氣息,感受中國人文以載道、以技體道的文化傳統,以及中國文化中遵道貴德的東方文化特質,以及以行證道的生命呈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