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爾斯巖
澳大利亞艾爾斯巖(Ayers Rock),又名烏魯魯(ULURU)巨石(25° 20′ 42″ S,131° 2′ 10″ E),高約335米,長3600餘米,基圍周長約9.4千米,東高寬而西低狹,是世界最大的整塊單體巖石。它氣勢雄峻,猶如一座超越時空的自然紀念碑,突兀於茫茫荒原之上,在耀眼的陽光下散發出迷人的光輝。
艾爾斯巖低空俯視圖
(Google Earth 2019)
艾爾斯巖遠景圖
艾爾斯巖日出景色
艾爾斯巖日落景色
50km公路遠景下的艾爾斯巖
艾爾斯巖紀念碑
艾爾斯巖土著—阿南古人
土著阿南古人傳統壁畫
艾爾斯巖石所在的烏魯魯-卡塔丘塔國家公園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認定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遺產。1987年首次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其獨特的地理構造,罕見的動植物和超乎尋常的自然美景得到充分肯定。1994年它又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艾爾斯巖石傳統主人阿南古人的傳統價值體系也得到了肯定。
艾爾斯巖構造簡圖
艾爾斯巖與卡塔秋塔巖實際位置
艾爾斯巖的堅硬砂巖
艾爾斯巖是如何形成的呢?
現澳大利亞中部沙漠在大約四億五千萬年前,艾爾斯巖所在的阿瑪迪斯盆地經過地殼的巨大變動,向上推擠形成兩個巨大的海底巖石,由於地層的隆起,交疊,使得艾爾斯巖處於了近垂直狀態。
在大約三億年前,又經過一次大的地質運動,把這兩塊巨巖推離了海面,經過億萬年來的風化作用,周圍的稍軟砂巖都風化瓦解,只有這塊巨石憑著它特有的硬度抵抗住了風剝雨蝕,且整體沒有裂縫和斷隙,成為地貌學上所說的「蝕餘石」。但長期的風化侵蝕,使其頂部圓滑光亮,並在四周陡崖上形成了一些自上而下的寬窄不一的溝槽和淺坑。因此,每當暴雨傾盆,在巨石的各個側面上飛瀑傾瀉,蔚為壯觀。
參考文獻
[1] https://parksaustralia.gov.au/uluru/do/tours/aat-kings/
[2]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Uluru
[3]https://en.wikipedia.org/w/index.phpsearch=Ayers+Rock&title=Special%3ASearch&fulltext=Search
[4]http://kids.tpml.edu.tw/sp.asp?xdurl=DR/library03_1.asp&id=13641&mp=100
美編:盧陽陽
校對:張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