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陝西省安康市白河縣城關鎮舉辦了「讓世界聽陝西聲音」主題宣傳活動。儘管已經是冬至了,但藍天下的城關鎮依然是一片碧水青山。據白河縣水利局一名工作人員介紹,隨著河街「三大工程」項目建設的迅速推進,城關鎮河街這個曾經商業繁榮的「小漢口」,將再次成為「秦楚邊城,水色白河」的地標。
近幾年來,白河縣堅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統領,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河長制為總抓手,統籌推進轄區流域環境保護工作,一幅「清澈的河流、清澈的湖水、清澈的海岸和美麗的景色」的生態畫卷徐徐展開。
三長三短」共護一江清水
該縣創造性地在白河縣水利局河長辦公室設立了河道沙盤,全景立體反映該縣地形地貌和河流信息。
據白河縣水利局副局長王
定明介紹,白河縣有大小河流765條,是丹江口水庫尾水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保護區,漢江流經39.2公裡的陝入鄂,是陝西漢江水質的最後一道關口,在南水北調工程中的地位尤為重要。
近幾年來,我們堅持把保護水質作為首要任務,深入推進河長制的落實,成立了深化河長制領導小組。王定明說,目前白河縣已經實行了「三長」(縣鎮三級河長303名,縣鎮級河長19名,縣鄉兩級河長2名)、「三員」(護河員166名,監督員76名,水質監測員7名),形成了河道「三長+三員」共管、保水的局面。
王定明表示,白河縣河道沙盤的建立,明確了全縣河道保護的「點、線、面」重點區域,如點內有出陝水質監測點、界水質監測點和全省最低海拔點170。從線上看,漢江流經白河縣39.2公裡處,水質一直保持在國家二級標準以上。
改革管理體制,實現河長制
白河縣防汛抗旱指揮部的大屏幕實時顯示了該縣主要河道的水情動態。
為實現全縣河道信息管理全覆蓋,白河縣投入450萬元,在漢江流域白河段、白石河、冷水河三大河段共設置49個視頻監控系統,實施全天候動態監控,有效保障了河道水情監測、防汛預警和打擊違法行為。
在各級河長的工作任務中,白河縣加強了源頭治理,開展了「點、線、面」防控,開展了「水、陸、空」執法,確保了河道管理「無盲區、無死角、無反彈」,實現了河道、領導、責任和制度的全面覆蓋。
河流監控管理雲平臺是白河縣在河流監控工作中的又一大創新。
作為陝西省第一個基於網際網路、大數據的河長制監督管理平臺,該平臺可在後臺全面顯示所有河道資料、「護河員」巡河、巡查、公眾投訴等各種最新情況,各級河長還可直接通過手機 App了解所轄河道的相關信息,「護河員」可通過 App智能巡河,一鍵選擇上傳河道問題,實現河道的靜態顯示、動態管理和定期跟蹤。
據悉,通過該系統不僅能實時查看各巡河員的巡河軌跡等具體情況,還能查看統計分析板上相應區域、時段的各種對應數據,為下一步加強巡河員管理提供了相對科學的依據。
嚴查嚴管源頭活水
位於白河縣中廠鎮紅石河域內,面積達70.1平方公裡,擔負著白河縣城7萬人的日常生產生活用水,並輻射周邊居民。2014年12月29日,白河縣人民政府根據省、市有關水源地保護的相關要求,制定了《白河縣紅石河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
長時間以來,紅石河水源地有11戶居民生活,水源水質受到一定影響,白河縣鎮村克服重重困難,不遺餘力累計投入1200萬元,家家戶戶通力合作,最終於2018年6月完成11戶居民的搬遷。
白河縣水利局黨組成員柯昌立說:「我們投資五百萬元,對水源地進行標準化建設,一是在水源地周圍設置圍網,二是在一級保護區內設置圍網,三是對一級保護區內的環境進行綜合整治(清除淤積,栽植綠化苗木,新建護坡),四是對二級保護區內的80多戶居民進行生活汙水集中收集處理工程,五是對一級保護區內的水環境進行綜合治理工程,六是對河道進行清淤、綠化、護坡等工程,六是對河道進行綜合治理工程。
從2017年開始,白河縣紮實開展河長制示範創建工作,其中白石河成功通過了2018年度市級河長考核驗收。從今年起,該縣紮實推進漢江河、冷水河、紅石河創建示範河,所轄鄉鎮也相應創建了河道管理示範鎮,累計投資6100萬元,修建堤壩8.9公裡,疏浚清淤河道15.8公裡,對河岸進行景觀化改造7處,植樹綠化改造9.7萬平方米,河岸生態景觀得到提升,水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據白河縣有關負責人介紹,白河縣將繼續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大力弘揚「三苦」精神,紮實推進河長制,努力實現河流「水清,水暢,岸綠,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