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閱讀故事

2020-12-25 中國教育新聞網

鄉村的閱讀故事就像田野裡的春風,撲面而來,溫暖和煦,吹皺一池的春水,也吹開蟄伏一冬的嫩芽禾苗。這裡我們採擷幾朵安徽省潁上縣開展鄉村閱讀的浪花,分享他們的閱讀故事。

    我們與這些美麗的文字走過

「我們與這些美麗的文字走過」,這是範引老師給她和學生的閱讀筆記所起的富有詩意的名字。

範引,湖南文理學院畢業,非師範類,用她自己的話說「未受到過任何專業訓練,意識上還沒有褪去學生的外衣,心靈上還沒有完成從學生到教師的心態轉變」,2011年特崗教師招考到潁上縣最北端陳橋鎮三王村學校,任八年級、九年級語文教師。

2013年5月,年輕單薄的範老師吃力地拎著一個蛇皮袋推開教研室的門向我推薦鄉村孩子的讀書生活。身為潁上縣教育局語文教研員的我,又是「愛的教育」主題式閱讀進農村課堂的實踐研究課題主持人,一直致力於鄉村閱讀推廣活動,此時怎能不認真讀?感動之餘特留存了範老師交來的一本借閱筆記本,複印了一部分範老師批閱的學生讀書筆記:從2012年9月6日開始,至2013年1月15日結束,4個月借閱記錄是2273次,批閱201本學生讀書筆記,帶領學生讀《駱駝祥子》《邊城》《城南舊事》,讀《文化苦旅》《活著》《雷雨》,讀《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兵王》《亮劍》,讀《草房子》《夏洛的網》《窗邊的小豆豆》……讓孩子們認識了老舍、沈從文、林海音、餘秋雨……概括範引的讀書筆記,她的閱讀體會是:若在教科書、試卷、習題資料裡面浸染太久,對文字的敏感就沒有了,有的只是答題的技巧而已。所以,一定要緊扣語文學習的根本——大量閱讀,大量接觸文學大師和文學經典。

在範引的感召下,我吸納她為鄉村閱讀課題組成員,同年她被評為中國教育報年度推動讀書十大人物。5月底我到三王村學校,還特意去看了圖書室,觀摩了一節閱讀課,自己也即興上了一節閱讀課,給學生帶去了《讀者》《視野》《看世界》《最閱讀》等近百冊書刊。在我離開教室之後,那些書在一聲口哨中被孩子們哄搶乾淨。

    「室長」的幸福生活

甘羅鄉村教育社是位於淮河邊沿的鄉鎮中心校,郭紅俠老師是這所學校的語文教師。自從加入鄉村閱讀課題組後,郭老師一直記得開題那天省教科院楊樺老師擲地有聲的話語。「當務之急是如何解決學生愛讀書、多讀書的問題。」楊樺說,「不管有多難,我們都要做,因為讓孩子們讀書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作為一所鄉村學校,受辦學條件限制,學生家庭藏書有5本的鳳毛麟角,完整讀過1本課外書的也是「稀有動物」。如何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呢?於是郭老師向校長毛遂自薦做了圖書室的「室長」兼管理員。

「肥沃的土地上,如果不種上玫瑰的種子,可能就會長滿雜草。」郭老師做的第一步就是將家裡的藏書,包括鄭淵潔、楊紅櫻、曹文軒、許友彬等名家的,還有《意林》《智慧背囊》《花季物語》《冒險小虎隊》《福爾摩斯偵探全集》等帶到學校,分給學生。後來這些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她又主動找到鎮留守兒童之家負責人商量,希望能為鄉裡孩子們的閱讀大開方便之門。

郭老師做的第二步採用「哄騙」術,吸引學生到圖書室裡來。圖書室每天開放,借書不收任何押金,贈送一個筆記本,但前提是要簡單摘抄自己感覺優美的詞句,作為下一次借書的憑證。如果加寫讀書筆記和閱讀反思,連續寫5次,再追加獎勵一本「室長」親筆籤名的精美筆記本。「哄」進書世界,看著厚厚幾摞學生的借書記錄,郭老師欣慰地笑了。

「淘得好書來」,是郭老師做的第三步。大力推介購買新書充實圖書室,尤其是那兩套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無障礙閱讀世界名著」,其中馬來西亞作家許友彬的書成了孩子的最愛。學生借閱後,還書的時帶著下一個借閱者來接班,不斷有學生來問:「郭老師,有沒有許友彬的書?怎麼還沒有回來?」最不愛看書的學生也開始來借書了,還說:「我原先不喜歡看書,沒想到書還是怪神奇、怪好看的嘞!」就這樣,學生們快樂地走在借書、讀書、換書的幸福大道上。

    也許風知道

王剛是古城鄉中心學校八年級(2)班的語文教師、班主任,對鄉村閱讀推廣一往情深,在自己的博客空間裡記錄下他的閱讀故事。

小說家卡夫卡說:「誰保持發現美的能力,誰就不會變老」。這句話可以改成「誰學會了閱讀,誰就不會變老。」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可以和同學們一起讀書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鄉下的孩子,對於閱讀有種天然的熱愛和敬畏,但他們認為書籍就是童話、寓言、作文選、玄幻小說之類,這不怪他們,環境條件使然。選書,真是一個幸福而又痛苦的過程,把那些讓自己心動的書推薦給自己的學生看,對於一個語文老師來說內心何止是歡悅。最終還是選定了35本書,班裡35個學生可以做到人手一本。喜歡什麼書有時候只能俗套地理解為「緣分」,去讀,就是一個美好的開始。讀一本好書猶如埋下一粒種子,只要給予土壤、水分、時間,終會有一天會長出枝葉。

書來之前,先把每本書的簡介列印下來貼在教室裡。如果有人想看某一本書,而且只有他自己要看,那麼他把這本書拿走;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學生喜歡某一本書,那麼這些同學就要上講臺談談自己喜歡的原因。當拿出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的《樹上的男爵》這本書時,有將近十個學生舉起手,都沒有放下的意思。每個同學依次上來講自己想讀的原因,最後一個上來的是韓丹丹,韓丹丹幾次考試基本都是最後兩名。她鼓起勇氣在全班同學面前說:「我很好奇,書裡面那個男孩為什麼要爬上樹,在樹上過完自己的一生?」最後,全班一致通過,把《樹上的男爵》給了韓丹丹。

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班裡的學生每人寫了幾本讀書筆記,每個人都可以說出自己喜歡的書籍,這些學生大部分是遠離父母的孩子,他們每天騎自行車來學校,放學回家和爺爺奶奶在一起,在學校上課、寫作業、背書、考試,但是生活中多了一件事——讀書,這已經成為他們的習慣。他們會在書中讀到什麼?鄉村的傍晚,當一陣風吹進教室,吹過他們翻看的書頁,也許風知道。

這就是鄉村閱讀的故事。閱讀是件快樂的事情,和更多的人分享,讓更多的人加入,鄉村教育的故事才會更精彩,鄉村教育的春天才會更美麗。

(作者單位:安徽省潁上縣教育局)

《中國教育報》2016年02月29日第11版 

相關焦點

  • 「34所鄉村學校的閱讀故事」開展啦,快來圍觀!
    9月8日-9月13日,「34所鄉村學校的閱讀故事「悅讀換糖果」項目負責人劉怡宏為參展觀眾耐心講述本次展覽的主題內容和背後34所鄉村孩子們的閱讀故事這些由鄉村學校寄回來的「悅讀存摺」,詳細記錄著每個孩子的閱讀故事,每一筆,都是積累。
  • 34所鄉村學校的閱讀故事「悅讀換糖果」項目周年展在北京三裡屯舉辦
    來源:環球網2020年9月8日至9月13日,由北京豐盛公益基金會主辦的「34所鄉村學校的閱讀故事」——悅讀換糖果項目主題展在北京市朝陽城市書屋·春風習習館順利舉辦。本次展覽將視角對準了來自河北、新疆、雲南三地34所鄉村學校10506名孩子,將他們過去一年中參加「悅讀換糖果」的所讀所想通過文字、照片和視頻等多樣化形式進行展出。
  • 「悅讀換糖果」34所鄉村學校的閱讀故事等你來看
    你了解他們閱讀背後發生過哪些有趣的故事嗎?你是否也想親耳聽一聽這些來自偏遠鄉村孩子的讀書聲?那就來春風習習三裡屯店一睹為快吧!2020年9月8日-11日,「34所鄉村學校的閱讀故事」主題展將在北京市朝陽區春風習習三裡屯店舉辦。本次展覽為悅讀換糖果項目周年展,將展出來自河北、新疆、雲南三地34所鄉村學校10506名孩子一年的閱讀故事。
  • 讓貧困鄉村幼兒感受閱讀的力量
    「雛鳥伴飛」由中國青年報社、美贊臣營養品(中國)有限公司與中國高校傳媒聯盟聯合發起,旨在幫助貧困鄉村幼兒改善閱讀條件,同時激發城市幼兒的愛心,搭建城市和貧困鄉村幼兒之間共享、溝通的橋梁。此次活動將通過圖書募捐、手繪祝福卡、《故事大王》「小小朗讀者」選拔及《故事大王》錄製等形式,關愛貧困鄉村幼兒,陪伴他們成長。
  • 北京閱讀季「書香鄉村·閱讀驛站」走進延慶
    10月24日,由北京市委宣傳部主辦的北京閱讀季「書香鄉村·閱讀驛站」走進延慶井莊鎮傳統文化體驗基地,並舉辦了「重陽登高望長城,知行合一書為道」為主題的閱讀活動。「書香鄉村·閱讀驛站」走進延慶(主辦方供圖)  活動當日,正值重陽節,來自延慶的小朋友們為大家獻上《重陽連誦》。
  • 用微光點亮鄉村閱讀
    【人物】「微光書苑」負責人李翠利【故事】在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馬上鄉李石村,李翠利經營著一家便利超市。穿過琳琅滿目的日用百貨,超市裡「藏」著一個小小的圖書借閱室。12年前,李翠利創辦了「微光書苑」,免費供孩子們借閱,並自掏腰包獎勵孩子們學習。
  • 如何把全世界都給她——鄉村兒童閱讀資助計劃
    基金會已在全國範圍內累計捐贈294所愛閱鄉村小學圖書館,將80餘萬冊精心挑選的優質童書及教師用書送到鄉村小學。五年的時間裡,基金會通過教師培訓和項目回訪,陪伴鄉村學校從「學校裡的圖書館」過渡到「圖書館裡的學校」,陪伴鄉村老師成為鄉村兒童閱讀的領讀者。
  • 「書香鄉村 閱讀驛站」走進平谷暨「書香飄鄉村 秉『閱』話中秋...
    本網訊(記者李婧璇 王坤寧)9月25日,「書香鄉村 閱讀驛站」走進平谷暨「書香飄鄉村 秉『閱』話中秋」主題閱讀活動在北京市平谷區拉開序幕。平谷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方建卿,北京聯合出版公司總經理張金龍等出席活動。
  • 耕讀園裡的鄉村文化故事
    耕讀園裡的鄉村文化故事 耕讀園路演現場。受訪者供圖       「五一」小長假期間天氣涼爽,綿竹市西南鎮金隆村耕讀園裡熱鬧非凡,來訪的遊客體驗農耕文化、年畫創作、陶藝製作等鄉村文化項目。  近日,記者實地走訪耕讀園,看鄉村文化傳承創新如何在田間落地,鄉村文化又如何反哺商業項目。
  • 觀察曾業松:臺灣鄉村學校的故事
    考察中,我們看到許多有志於鄉村教育事業的校長、老師和社會機構勤勉敬業,頗有成就,從中吸取了教育智慧,並分享了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故事。屏東縣大武山區有個泰武國小。這個有數十年歷史、2009年受到風災重創重建的學校,如今保留著排灣族傳統文化,是一所典型的原住民小學,同時是一所「國際小學」。
  • 鄉村閱讀觀察:太行山腳下的探索
    另一邊,「擔當者」則設計了線上課程並在CCtalk上發布,由鄉村教師在教室裡組織、引導學生學習,這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農村小學的師資,也緩解了部分備課、授課壓力。「橡果閱讀直播課」會邀請各個領域的專業人士在線上講課,比如主持人華少、「奇葩說」裡的冠軍辯手詹青雲、國家圖書館少兒館的館長王志庚等。
  • 當那些圖書進入鄉村小學之後 閱讀走進更多留守兒童
    葉老師的困惑在於「我很想給他們閱讀,但講故事我是真的不會。(而且)圖書室的那些書很多都不適合孩子看,我們這裡在物質方面真的跟不上時代的腳步。」  山外的那群人和那些書  2019年,一群志願者來到了喬建鎮,和他們一起到來的,還有上千本經過全國24位專家組成的書目審定委員會篩選的兒童讀物和班級圖書角。
  • 想讓鄉村孩子愛上閱讀有多難?一場連結各方的閱讀推廣試驗
    來自趙明鑫的回憶,是對東北地區鄉村學校兒童生活情況的一個真實寫照。「生活很豐富,唯獨不看書。」中國扶貧基金會、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於2018年5月聯合發布針對中西部貧困地區的《鄉村兒童閱讀報告》。
  • 圖像解碼與兒童生活經驗 ———中國西部鄉村兒童繪本閱讀的文化符號分析
    對鄉村兒童繪本閱讀的參與式觀察和文化符號分析呈現出兩個層面的結論:第一,在兒童閱讀中,圖像的直觀性具有重要價值,但其符號象徵性同樣不容忽視———圖像符號具有文化情境性的意義聯結和價值依附。第二,鄉村兒童的讀圖解碼基本遵循文字閱讀的一般規律,既受到文化情境的制約也具有能動的創造性,但與城市兒童相比突出表現為經驗依賴和價值敏感的特點。
  • 兒童節這天,我們想談談被忽略的鄉村兒童閱讀
    調查顯示,中西部貧困地區兒童的課外閱讀資源整體匱乏,高達74%的受訪鄉村兒童一年閱讀的課外讀物不足10本,更有超過36%的兒童一年只讀了不到3本書;此外,超過71%的鄉村家庭藏書不足10本,一本課外讀物都沒有的鄉村兒童佔比接近20%,而且藏書流動性較差,多數家庭一年內沒有添置過新的課外書。
  • 華坪縣開展2020年「新時代鄉村閱讀季」系列活動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全面提升農家書屋服務效能。9月8日,由縣新聞出版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新華書店與各鄉鎮聯合開展的2020年「新時代鄉村閱讀季」活動走進興民社區,為社區群眾和學生送去了精美的書籍。
  • "小褲腳教授"鄉村故事⑲ 研究生「大黑」的分組法
    "小褲腳教授"鄉村故事⑲ 研究生「大黑」的分組法 2020-12-13 09: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圖片故事】一個人的鄉村衛生室
    【圖片故事】一個人的鄉村衛生室 (1/7) "← →"翻頁
  • 全民樂享閱讀 小鎮共沐書香丨西亭鎮創新鄉村閱讀方式
    通州區西亭鎮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良的讀書傳統,不斷推進全民閱讀,創新鄉村閱讀方式、打造特色閱讀活動、形成理論宣講小隊,努力提高鄉鎮群眾的文化素質,在全鎮形成了全民閱讀新風尚。,緊貼各個階層、不同人群的實際,從而使「全民閱讀」的「書香大巴」開進鎮上的每個角落,打通全民閱讀「最後一公裡」,讓更多的讀者朋友們享受到文化惠民服務。
  • 點亮農家孩子的閱讀之燈 一個平江鄉村女教師的公益書屋
    她是一個平凡的鄉村教師,23年如一日,默默耕耘於三尺講臺;她又是一個不平凡的鄉村教師,為了讓村裡的孩子們放學後、節假日有個好去處,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她自籌資金10餘萬設立了公益書屋,採購各類圖書1300餘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