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種植甘蔗,我們有必要了解甘蔗根系的生長特點。今天呢,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這方面的知識吧!
一、根系的形成和生長:
用種苗繁殖的甘蔗,其根系分種苗根和新株根兩種。發自種苗的種苗根在種苗萌發後一兩個月先後失去作用,長自新株的新株根便成為甘蔗的永久根。永久根長自母株和分櫱與土壤接觸的節,栽培時每培土一次就多一批節與土壤,接觸就多長一批新根。隨著蔗株的生長,隨著施肥,培土等栽培管理的進行,逐步形成一個強大的根系,從土壤中吸水、吸肥和加強蔗株的抗倒能力,以適應地上部旺盛生長的需要,甘蔗生長前期的根系多為表土根,分布在表土。表土根:生長到一定程度後才發生支根,支根上密布根毛。這種根吸收能力甚強,栽培時應注意施肥,供給充足的營養。
如果施肥不及時,土壤營養缺乏,根系就會往下生長,深入土中覓取養分,而影響蔗株的分櫱和生長。蔗株生長五、六個月後,部分根系深入土中,成為支持根(駐紮根),以加強蔗株的固定能力。這種根與土面成45-60的角度向下伸入,支根較少,吸收能力弱,主要起支持蔗株的作用。再後又有一部分根系進一步深入土中,由一、二十條相互交結成束,成為深根群,垂直向下伸長,能更好地利用土壤深層的水分和養分。一般的甘蔗,深根群不明顯。在地下水位低的高早地比較明顯可見,野生種親緣多的品種,可深達15尺。
二、根系的向性:
1、向地性:
從種苗萌發出來的種苗根和從新株基部長出來的新株根,這兩種根最初長出來時是呈水平方向生長的,但不久便很快朝下生長。這種總是向下生長的習性,稱為根系的向地性。這種向地性的原理目前還沒有完全清楚,而比較一致的解釋是認為生長素分布不勻的結果。如前所述,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不同器官的反應是不同的。根最敏感,莖較不敏感,促進根生長的濃度大約是100億分之一克分子濃度,為莖的最適濃度的十萬分之一。所以對莖起促進生長作用的濃度,對根的生長則起抑制作用。
根的生長,由於重力作用(地心吸力)的結果,生長素分布在根尖下側較多,由於根對生長素作用很敏感,因而根尖下側細胞生長便受抑制,而上側細胞仍能正常生長,於是,根便彎曲向下生長:但它也受環境條件所左右,有時又不向地生長。在受淹澇的土壤裡,由於氧氣缺乏和有毒還原物質的毒害等,根便會反過來向上生長,在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蔗田常會見到這種情況。所以水田蔗區要搞好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以促進根系的發育和深生,這是高產的重要環節。
二、向水性和向化性:
甘蔗的根系也和其他旱作物一樣具有向水性和向化性。在蔗田土壤水分分布不均勻時,根系會朝向比較溼潤的區域生長。在千旱的情況下,根系則往下深生乃至長成明顯的深根群,以吸取土壤底層的水分,供蔗株生長,這就是根系生長的向水性。在蔗田土壤養分分布不均時,蔗根就往肥料較多的地方生長:如果施肥不及時,表土層營養缺乏,根也會往土壤深層生長,以吸取深層的營養;施肥時肥料只撒施在表面,根還會往上生長來吸取營養。這些都是根生長向化性的表現。
總結:以上就是本期的所有內容。如果對於以上知識,有什麼疑問,或者有什麼想法,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咱們下期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