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賽龍舟是中國傳統習俗,那麼端午節去哪裡看傳統龍舟賽呢?小編為你推薦八大賽龍舟勝地。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我國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賽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龍舟船的大小因地而異。比賽是在規定距離內,同時起航,以到達終點先後決定名次。我國各族的龍舟賽略有不同。漢族多在每年「端午節」舉行,船長一般為20—30米,每艘船上約30名水手。
》》端午節農曆是幾月幾日
》》端午節放假通知模板範文
1、龍勝地之一:湖南汨羅:
汩羅江龍舟競渡是為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而開展的—項活動。相傳在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屈原含恨懷沙自沉於汩羅江,人們便把這一天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見《荊楚歲時記》、《續齊諧記》)。每逢競渡時節,參賽者們點著香燭抬著龍舟頭到屈子祠祭祀後,龍舟才被披紅下水,在一聲炮響中,眾舟爭先競渡,岸上成千上萬觀眾為之搖旗吶喊、助威加油,其飛舟競渡之壯觀,令人為之振奮。
2、龍舟勝地之二:武漢漢江
漢江龍舟競渡是為了追思屈原而設。相傳屈原流放途中曾 徘徊於漢江之濱,「乘鄂渚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涉江》),因而漢江地區很早就有「午日龍舟鬧江市,楚俗相傳吊屈原子」的民俗。其精採歡騰的場面有清 代著名詩人範鍺《夢江南》詞可以為證:「空江闊,競渡吊沉湘。片片彩旗翻浪出,咚咚晝鼓曳長風,看奪錦標強。」
3、龍舟勝地之三:湖北秭歸
屈原故鄉龍舟競渡從長江南岸開始到北岸屈原廟結束,象徵著把汩羅江愛國詩人屈原英魂迎歸故裡。
4、龍舟勝地之四:浙江杭州
錢塘江龍舟競渡習俗歷史悠久,在《杭州府志》 中就有「每逢五月端午,各至江湖上以至觀競渡,龍舟至數十艘,岸上人蟻」的記載,此項活動是為了憑弔遙祭吳國大將伍子胥而設的。據《曹娥碑》記載:吳王夫 差打敗越國,吳國大將伍子胥反對越國求和,遭太宰誣陷,被吳王夫差賜劍自盡,棄屍於錢塘江,從此此江常起怒潮,逢五月五日,潮勢更大,撲向越國境內,其女 曹娥駕舟迎潮,拜見父親,後遂成錢塘龍舟競渡習俗。
5、龍舟勝地之五:四川萬縣
在長江萬縣地區的龍舟競渡亦是為紀念屈原而設的。其龍舟尖底狹長,大的可容七八十人,競賽者身著衣服顏色與龍舟顏色渾然一體,執令旗者站在舟頭,領呼號子,還有鑼鼓助威,一鼓一漿,飛掠水面,競渡終點以奪旗或搶鴨子告捷,熱鬧非凡,別開生面。
6、龍舟勝地之六:貴州黔東南
貴州黔東南清水江一帶苗族百姓每逢農曆5月16日至 18日,有開展龍舟競渡的習俗活動。龍舟是由一艘母舟和兩艘子舟組成,分青龍、赤龍、黃龍三種。龍頭用兩米多長的柳木雕刻而成,並裝有一對龍角,龍舟製作 精巧,栩栩如生,突出了苗家的藝術特色。參賽者為苗族水手,身著短衣,頭戴鳳尾鬥笠,腰系繡花帶,一手握船漿,一聲令下,眾舟齊發,鑼鼓喧天,鞭炮齊鳴, 岸上水上組成了一片歡騰的海洋。
7、龍舟勝地之七:雲南洱海
居住在雲南洱海附近的白族百姓,在每年農曆7 月23日至8月23日之間,流行龍舟競渡的習俗。相傳南昭時期,洱海出一蟒蛇,吞食人畜,義士段赤誠身攜十二把鋼刀,下洱海為民除害,被蟒蛇一口吞入腹 中,段赤誠在蟒蛇腹中拼命打滾,用鋼刀猛刺,終於殺死了巨解,自己也因此獻出了生命。人們聞訊紛紛駕舟下洱海四處撈救,後來就逐漸形成了一年一度的龍舟競 渡習俗。其龍舟系用大型木船裝飾而成,分為黃龍、黑龍兩種,每艘龍舟載水手60人,競渡時,岸上的鑼鼓聲、鞭炮聲、觀眾的助威吶喊聲此起彼伏,交織成一支 雄壯的龍舟競渡交響樂。
8、龍舟勝地之八:雲南德宏
據《唐書?中宗紀》載:雲南傣族英雄巖紅窩秉性剛直,專為窮人打抱不平,因不滿強權專制,於農曆五月初五投江而死。德宏州地區傣族百姓為祭祀他,於每年五月五日那天,划龍舟遊弋龍川江上,以示與英雄巖紅窩在一起的立場,後遂成為傣族群眾龍舟競渡的習俗。
菖蒲節,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邢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
【走向國際的賽龍舟】
如今,划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
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曆五月初 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岳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並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 抬去汨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相傳於世。
相關閱讀:
2018廈門龍舟文化節舉辦時間地點及活動看點
責任編輯:柯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