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攀巖》這部奧斯卡最佳紀錄片 拿命拍的!

2020-12-18 1905電影網


1905電影網訊 北京時間2月25日,第91屆奧斯卡獲獎名單揭曉。

 

憑藉《徒手攀巖》,華裔攝影師金國威和妻子伊莉莎白·柴·瓦沙瑞麗首次獲提名就斬獲最佳紀錄長片獎。


影片還原了亞歷克斯·霍諾爾德Free Solo登頂酋長巖的過程。

 

什麼是Free Solo?

 

Free Solo就是不藉助繩索、安全帶等機械類輔助攀登裝備,無保護徒手攀爬巖壁。除了攀登鞋和防滑的鎂粉,攀登者完全依賴個人的身體。



這是世界上最危險的極限運動之一,死亡率接近50%。在各大搜尋引擎上打出「Alex Honnold」的名字,一個常見的後綴就是「死了沒」。

 

亞歷克斯還活著,但同行死去的意外,一直都在發生:「單人徒手攀巖」先驅約翰·貝克,2009年7月攀爬時從懸崖墜落死亡,終年52歲;


「單人徒手攀巖」先驅約翰·貝克


德瑞克·赫希37歲時攀登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的哨兵巖,失誤跌落,遺憾去世……


德瑞克·赫希


在影片拍攝過程中,「瑞士機器」烏利·施特克於2017年再次挑戰珠峰時,從高空墜落。徒手攀巖運動本身風險極大,而酋長巖獨特的地貌,更是為登頂增加難度。



作為全球最大的花崗巖巨型獨石,酋長巖高達838米,巖壁幾乎與地面垂直,表面經過冰河洗刷,十分光滑,幾乎沒有著力點。

 

此前,從未有人徒手攀巖登頂成功。



可以說,登頂酋長巖是「在徒手攀巖歷史上如同人類登月一樣」的壯舉。

 

好在,亞歷克斯·霍諾爾德成功了。

 

如果意外發生,對拍攝團隊來說,意味著「你的鏡頭活生生紀錄了他死去的過程。」


攀巖神話是怎樣煉成的


1985年,亞歷克斯·霍諾爾德在美國加州出生。從小不善言辭的他,愛上了徒手攀巖這項有些孤獨的運動。

 

有多愛呢?愛到從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退學,愛到在攀巖與女友間,永遠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



或許,他註定要屬於徒手攀巖。除了後天的體能練習,他具有一個先天「優勢」——對恐懼的感知不敏感。

 

在我們的大腦中,主要由杏仁核控制恐懼情緒,亞歷克斯的杏仁核閾值較高。



也就是說,他也會感受到恐懼,但需要極強的刺激。在徒手攀登過程中,他真實地感受到恐懼。與普通人本能地逃避恐懼不同,他偏偏要追逐恐懼。

 

然後把每個新的登頂成功,看作擴大自己的舒適區,直至消除恐懼:「我也怕掉下山崖摔死,但你挑戰自己並且做到極致時,你會有一種滿足感,這種感覺在你面臨死亡時更加強烈,你必須做到萬無一失。」



和我們平時認為的「作死」相反,攀巖時,亞歷克斯最注重的是「安全」。

 

正式挑戰開始前,他會多次進行實地有保護攀巖考察、認真記下技術要點,每隔一天,他就做一次長達一小時的指尖懸掛和引體向上,用指尖去承受全身的重量。



徒手攀巖拒絕任何的失誤,只有做到完美,方能成功登頂。

 

正如亞歷克斯說的:「如果你是個追求完美的人,那徒手攀巖是最接近你心願的事。有那麼一瞬間,做到完美確實感覺不錯。」


大神背後的大神們


因為亞歷克斯的壯舉,紀錄片《徒手攀登》達到了「神作」的高度。

 

而我們能感受到那種命懸一線的緊迫感,鏡頭背後的金國威和他的拍攝團隊,同樣功不可沒。



金國威的父母都是中國人,母親是哈爾濱人、父親是溫州人,後來移民到美國明尼蘇達州。

 

在大學期間,他對極限運動產生興趣,成為一名專業攀巖者、滑雪者。2002年時,他受邀加入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探險隊,後來又成為籤約攝影師。

 

2006年時,他還創下一項紀錄:與基特和羅伯·德斯勞裡爾斯一起成功完成了美國人第一次從珠穆朗瑪峰滑雪下山的壯舉。



《徒手攀巖》的另一名導演伊莉莎白·柴·瓦沙瑞莉是他的妻子。

 

伊莉莎白的父親搜匈牙利移民,母親來自香港。金國威與伊莉莎白因拍攝紀錄片《攀登梅魯峰》結緣。



2011年,金國威和兩位同伴成功登頂被稱為「鯊魚鰭」的梅魯峰中峰,成為世界上首批登頂的隊伍。

 

在《攀登梅魯峰》中,金國威既是導演、攝影、也是拍攝對象。伊莉莎白通過專業電影製作人的角度,將影片更好的呈現出來。

 

2015年初,這部紀錄片在聖丹斯電影節亮相,獲得評審團大獎提名。


 

《徒手攀巖》的誕生可以追溯到2008年。

 

那一年,亞歷克斯徒手用2小時45分鐘,從垂直的北面徒手爬上半穹頂,一戰成名。



這次挑戰後,亞歷克斯認識了金國威。後者談到,要為《國家地理雜誌》拍一部報導他徒手爬巖的紀錄片。

 

亞歷克斯說出那個夢寐以求的地方——酋長巖。從2009年開始,他就一直在思考要如何徒手獨攀酋長巖。



2014年,《徒手攀巖》開展前置作業,金國威集結了擁有豐富攀巖經歷的專業攝影團隊,每一位攝影師都是專業攀登者。正是因為對攀巖運動的了解,拍攝團隊的每一個人深知拍攝這一行為對攀巖者的幹擾。

 

金國威會等待亞歷克斯做好準備,同時帶領團隊多次實地勘察,提前到達酋長巖頂部架好機位,把器材事先固定在懸崖上。

 

挑戰當天,趴在巖壁上的攝影師有5位,利用高倍鏡跟拍留守谷底的有3位,還有一架直升機負責全景拍攝和航拍。



他們本身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沒有人能保證亞歷克斯不會死掉。

 

攀巖家、亞歷克斯的好朋友湯米舉了個例子:「想像一下,假如有一項奧運會級別的運動項目,如果你得不到金牌你就會死。那麼徒手攀登酋長巖就是這項運動。你必須做到毫無差錯。」



最後的結果我們都知道了,亞歷克斯成功了。正如導演伊莉莎白在奧斯卡頒獎典禮現場所說:「這部電影獻給所有相信不可能的人。」

 

亞歷克斯把不可能變成現實,金國威和伊莉莎白讓觀眾有機會全方位的了解亞歷克斯,在影片的最後20分鐘,一起見證他登頂酋長巖的奇蹟。

 

面對極限運動者,有人嗤之以鼻,有人推崇備至,有人付諸行動,更多的人心存疑惑:「因為熱愛、因為夢想,這一切到底值不值得?」



看看《徒手攀巖》吧,你會找到自己的答案。


相關焦點

  •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徒手攀巖》主創解析"人類壯舉"
    8月30日,獲得今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徒手攀巖》首映,導演伊莉莎白·柴·瓦沙瑞莉攜影片主人公、傳奇攀巖家亞歷克斯·霍諾德亮相。影片將於9月6日上映,8月31日,《徒手攀巖》將開啟全國30城IMAX點映活動。  酋長巖如何難以徵服?
  • 《徒手攀巖》足足拍了一年半:原來最牛的攀巖人,也怕掉下來
    《徒手攀巖》這部電影,借著年度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風頭,在國內小火了一把,上映至今票房超過了3000萬!別小看這個成績,對一部紀錄片來說,相當了不起了。從觀影的角度來說,紀錄片形式相對沉悶,《徒手攀巖》談不上一部好看的電影。但片中的主人公——亞歷克斯霍諾德的挑戰,還是突破了我們認知的極限。他要幹嘛?他要挑戰自由攀爬914米的酋長巖——沒錯,就是這片看上去滑溜溜的超級大光壁。
  • 徒手攀巖是盲目冒險嗎?引進《徒手攀巖》是盲目冒險嗎?
    這個全世界都在關注「死了沒」的人,是一名徒手攀巖者,也是美國攀巖圈的傳奇人物。他花了4個小時爬上攀巖者的終極夢想——高達3200英尺(975米)的酋長峰,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徒手攀巖》記錄了這一過程。  9月6日,獲得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的《徒手攀巖》在國內上映,截至記者發稿,該片票房已突破3500萬。
  • 大疆ACTION 攜手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導演金國威挑戰極限攀巖
    由全球著名探險攝影家、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徒手攀巖》導演金國威(Jimmy Chin)使用大疆ACTION運動相機拍攝的短片《行走人生》,於12月17日全球發布。是極限大神,是著名探險攝影家,更是奧斯卡獲獎導演金國威是全球著名華裔探險攝影家、專業攀巖運動員、攀巖紀錄片導演。因攀巖與攝影而知名的他,在大學時期就愛上了攀巖這項運動,畢業後開始四處旅行攀巖,多次組織探險隊去世界各地攀巖和滑雪,足跡遍布全球。
  •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導演金國威現場用中文表白:我們都很愛中國
    當地時間24日晚,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在美國洛杉磯的好萊塢杜比劇院舉行,電影《徒手攀巖》(Free Solo)獲得最佳紀錄長片獎。有意思的是,該影片製作團隊在後臺接受一位中國記者提問時,導演金國威(Jimmy Chin)用一句中文結束他的發言——「我們都很愛中國」。
  • 揭秘《徒手攀巖》主人公:峭壁上與死神共舞
    最新出爐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徒手攀巖》傳來噩耗,攝影師之一Andrew Berends突然逝世,年僅46歲,死因暫未公布。《徒手攀巖》這部震撼人心的紀錄片近期火爆網絡,片中的攀巖家亞歷克斯·霍諾爾德在沒有繩索、安全帶及其它防護設備的情況下,只憑四肢,一口氣爬上高3000英尺(900餘米)的「攀巖宇宙中心」伊爾酋長巖之巔。
  • 死亡率高達50%的徒手攀巖運動,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而實際上,徒手攀巖可謂極限運動界的「槓把子」。與普通攀巖不同,徒手攀巖是在沒有任何外在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僅僅靠著雙手去實現登頂的目標。所以這項運動對攀巖者的心理素質和攀巖技巧有著極高的要求,畢竟每一次攀登都是在拿生命做賭注,任何微小的失誤,都能讓你頃刻間粉身碎骨……這也是該運動死亡率逼近50%的原因。
  • 類型化包裝削弱了《徒手攀巖》的原始力量
    第91屆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獎」《徒手攀巖》上周五全國公映,雖然該片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9.0分,但圈內的推崇卻難以產生口碑效應,上映5天票房僅收2500萬,這個成績並不令人滿意,也折射出紀錄片電影在目前國內市場上的尷尬處境。
  • 徵服奧斯卡的《徒手攀巖》,死亡率50%的free solo運動
    體育大生意第1734期,歡迎關注領先的體育產業信息平臺文|黃詩旋體育大生意記者在《徒手攀巖》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之前,如果打開任意一個搜索軟體輸入影片主角艾利克斯·霍諾德霍諾德的全部支撐僅為幾個點《徒手攀巖》記錄的,並不是霍諾德完成攀登伊爾酋長巖這個偉大的成就,而是堪比登月計劃的精密的安排和準備,也是這部電影值得回味或者榮獲大獎的原因。
  • 《徒手攀巖》如何正確解讀一失足成千古恨?
    看完本片後完全能理解《徒手攀巖》是如何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的。電影講述的是亞歷克斯·霍諾德從2009年就夢想著徒手攀登酋長巖,自此之後嘗試了1000多次,把酋長巖當成了自己的 「終極目標」。 電影拍下了約塞米蒂國家公園及酋長巖的壯麗景色及霍諾德登頂的重要時刻。
  • 徒手攀巖,是最沒求生欲的極限運動嗎?
    Free solo,意思是「徒手攀巖」,它既是攀登運動中最危險的一類,也是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獲獎作品的名字。美國紀錄片導演夫婦伊莉莎白·柴·瓦沙瑞莉(Elizabeth Chai Vasarhelyi)和金國威(Jimmy Chin)用100分鐘的鏡頭,記錄了美國攀巖者亞歷克斯·霍諾德(Alex Honnold)通過長達一年半的準備,最終成功徒手攀登優勝美地國家公園酋長巖(El Capitan, Yosemite National Park)的過程。
  • 《徒手攀巖》看片 跟隨亞歷克斯感受一場「生死挑戰」
    原標題:《徒手攀巖》看片 跟隨亞歷克斯感受一場「生死挑戰」 由金國威、伊莉莎白·柴·瓦薩赫伊聯合執導的紀錄片《徒手攀巖》將於9月6日上映。8月31日,影片在廣州舉行了IMAX版的提前觀影活動。
  • 徒手攀巖900米高垂直巖《徒手攀巖》
    僅憑四肢在 90° 直角 900 米高陡壁上移動攀爬,好比徒手攀上 30 層聳立高樓。這樣緊張刺激的場景,光是想起來就夠汗毛直豎、心中發毛,紀錄片每一個場景都時刻刺激著觀眾的腎上腺素。孤僻是他的最佳利器英雄也是凡人做,只是凡人志不堅。對目標的極度執著,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有計劃的一步步拆解也可以做到。孤僻的性格,是他對抗枯燥的最大利器。
  • 徒手攀巖的亞歷克斯,爬上「攀巖宇宙中心」後,是一種什麼體驗
    向來不理解極限運動的我,今天才看了去年的高評分紀錄片《徒手攀巖》,這部影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長紀錄片獎。看完之後,由衷的敬佩,亞歷克斯身上那種專注一件事並做到極致的精神,讓我有種熱淚盈眶的感覺。善泳者溺於水,每個徒手攀巖的人都死於攀巖,卻沒能阻止一個又一個後來者:這就是極限運動的精神,這種精神在亞歷克斯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所謂徒手攀巖就是指不藉助任何保護工具進行攀登,這是一項不能容忍任何瑕疵的極限運動,每個小錯誤都可能導致致命的後果,可以說,對徒手攀巖者來說,只有完美登頂和死亡兩種結局。
  • 《徒手攀巖》是一部怎麼樣的影片,評分那麼高?
    《徒手攀巖》是美國的一部紀錄片,故事講述的是亞歷克斯霍諾德2009年就夢想著徒手攀登酋長巖,此後嘗試了一千多次,他把徒手攀登酋長巖作為自己的「終極目標」。紀錄片拍下了約塞米蒂國家公園酋長巖的壯麗景色和霍諾德登頂的歷史時刻。除此之外,影片中還回顧了他怎麼處理極限目標中的危險時刻,以及他如何追求卓越完美,從而在無繩索保護的情況下做到萬無一失。
  • 徒手攀巖:是極限運動還是人生哲學?
    徒手攀巖:是極限運動還是人生哲學?故事在走進電影院之前,我就已經知道這是一個真實的現代英雄故事。2017年6月,Alex Honnold 用3個小時56分鐘徒手登頂了美國優山美地國家公園3000英尺高的酋長巖(El Capitan),堪稱人類歷史上迄今最偉大的徒手攀登。主人公Alex在完成徒手攀巖前一年多的日常生活、訓練準備和最終攀登過程被這部紀實電影完整記錄了下來。
  • 《徒手攀巖》解讀:極致的專注,才是成功之道
    《徒手攀巖》,2019年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主角埃裡克斯是富有盛名的徒手攀巖大神。2017年,他用3小時56分鐘,創造了一個奇蹟。無保護,徒手登上了 約塞米蒂國家公園 3000英尺的酋長巖。觀看《徒手攀巖》的過程,就是一個手心不斷冒汗,又不斷擦汗的過程。除了驚嘆他不會恐懼的腦迴路。他極簡的生活方式,對攀巖極致的專注。
  •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導演發新作 紀念雷鬼教父馬利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導演發新作 紀念雷鬼教父馬利
  • 奧斯卡主辦方公布15部最佳紀錄片候選片單(圖)
    搜狐娛樂訊 奧斯卡主辦方——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今日公布了第8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15部初選影片的名單。本屆最佳紀錄長片的報名影片多達94部,創下歷史之最,經過學院的第一輪初選,15部影片將角逐五部提名影片的名額。提名影片評選的截止日期是2009年1月12日,1月22日主辦方將向全球公布提名名單。
  • 紀錄片《佛教—古老智慧》成都做後期 將衝擊2021年奧斯卡最佳紀錄...
    導演劉樂和監製克裡斯·裡比最近一段時間,裡比正呆在成都為另一部中國題材的紀錄片做後期剪輯和撰寫英文解說,這部名為《佛教—古老智慧》的紀錄片導演是本土新銳電影人劉樂,該片不僅在樂山大佛和峨眉山取景拍攝,還將在成都完成初剪,然後明年在洛杉磯完成後期製作,緊接著進入美國電影院線公映,同時也將報名參賽2021年的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