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如果要問當今科技的潮流是什麼?大家也許會脫口而出:創新。沒錯,國際上的大型科技公司之所以能以光速發展,那是科技創新推動的結果。如果要問當今中國教育背景下,孩子最缺的是什麼?大家又會脫口而出:動手做。是的,如今在課堂教學改革的大前提下,都在鼓勵合作與交流,可是放手讓孩子動手做的機會是少之又少。
然而,STEM教育就是把創新和動手做合二為一,把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學(Mathematics)等多學科核心思想融會在一起,打造更全面的育人模式。毫無疑問,濰坊未來實驗學校幸運地走在了濰坊市STEM教育的最前沿。
「我們還需要一張藍色的卡紙!」、「大家再加快一下速度,我們小組馬上就要完成了!」,7月13日上午,濰坊未來實驗學校STEM課程工作室裡傳來了孩子們激動的聲音。走進一看,原來是7年級的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分享一堂STEM教學課《星際迷航》。從孩子們歡快的笑聲中不難發現,他們正沉浸在創作的快樂裡。
據了解,此次《星際迷航》課程的背景是在未來,外星人來到地球,為了表達地球人的熱情好客,讓學生們為外星人在地球建造一個外星人社區。參加此次課程的學生共50餘人,在組建團隊時共分為8個小組,每組分別選出了隊長、程式設計師、採購員和財會員,隊長負責學習活動中的統籌管理工作,採購員負責課程所需要的材料採購,財會員負責採購材料所花費的費用及成本,程式設計師負責的是課程所需要的機械編程及組裝工作。課程中,每個人不僅要有職責,有分工,更要懂得團體合作,每個小組在兩天的時間內出色的完成各自作品的同時,也要考慮到作品的總體效果及成本造價。
作為小組程式設計師的劉姿彤同學告訴記者,自己是第一次接觸智能編程,沒想到既神奇又好玩。在整個作品的創作過程中她所負責的是的火山部分,整座火山是由硬紙板拼裝而成,在製作的過程中她通過前期圖紙規劃、中期材料建模、後期智能編程、燈帶裝飾等過程,使一個既有現代風情又有原始風貌的外星人社區呈現在我們面前。
學校老師王興介紹,我們從STEM教育的核心思想出發,把動手做貫穿整個課堂,以科學知識為引領,以工程、技術和數學為手段,結合孩子們的整體認知水平,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把《星際迷航》課程演繹成濰坊未來實驗學校STEM教育校本課程之一。
學校不再用以前的老套路來教現在的學生,孩子們需要打破常規的限定,用一種全新的動手模式,去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通過這樣的過程來不斷汲取新的知識。管理團隊校長祁彧介紹,在未來實驗學校,我們要教會孩子的是讓他們有勇氣跳脫出自己的局限,敢於動腦想,並且敢於動手做。通過STEM課程,不僅提升孩子們的自信心和學習的內驅力,更加提升手腦協調、團隊協作能力,進一步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潛能。
在濰坊未來實驗學校,孩子們將多學科知識進行融合,嘗試自己去探尋解決問題的規律和方法,他們將有更多的機會參與交流與合作,學會獨立思考表達,有效學習的意義就在於此——興趣、夥伴、實踐、總結和提升。(濰坊日報社融媒體中心 記者李國棟/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