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攜程、阿里競逐商旅市場 中小企業或成爭奪焦點
摘要
商旅市場正在成為OTA正面發力的新戰場。多家企業先後布局商旅市場,加上此前市場中業已存在的中小型非專業化差旅企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商旅市場集中度卻很低,參與者眾多、良莠不齊。OTA們的競逐是否會改變行業現狀、提高行業集中度?
商旅市場正在成為OTA正面發力的新戰場。
2月28日,阿里商旅發布2.0新版本,阿里巴巴同時宣布,為阿里商旅、釘釘、天貓企業購等企業級應用注資10億元,阿里商旅成為阿里巴巴集團在新戰場的一個衝鋒利器。
而在此前,OTA巨頭攜程已經發布其「TM+」戰略。3月7日,攜程商旅與東方航空籤署合作協議,稱將在客戶資源、產品資源、聯合市場推廣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
多家企業先後布局商旅市場,加上此前市場中業已存在的中小型非專業化差旅企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商旅市場集中度卻很低,參與者眾多、良莠不齊。OTA們的競逐是否會改變行業現狀、提高行業集中度?
業內人士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認為,傳統商旅服務的客戶多為大型企業,中小型企業是未被關注的「長尾」市場,OTA企業的進入,商旅市場面臨重新洗牌,而中小企業將成為OTA爭奪的焦點。
攜程、阿里交鋒商旅
在中國商旅市場,攜程是最早發力的OTA企業。早在2006年,攜程就看到了商旅市場的潛力,開始從TMC(商旅管理公司,Travel management companies的英文簡稱)層面布局,最早三四年主要是爭奪外資企業,因為外企在中國僱用本土員工,而攜程更符合本地員工的使用習慣。最近幾年,隨著國內企業的發展和市場的培育,客戶群體逐漸覆蓋國企、央企和民營上市公司。
攜程旅行網副總裁、攜程商旅CEO方繼勤告訴本報記者,攜程商旅目前註冊的企業數量超過1萬家,活躍用戶6000家。目前攜程商旅客戶以大企業為主,攜程商旅上有120家全球500強企業,「中小企業只有10%」。
與攜程不同,阿里商旅則把重心放在了中小企業,定位於服務中國4300萬家中小企業。中小企業是商旅市場的「長尾」,雖然消費小,但是規模大。2月28日,阿里商旅發布了新版本,並對外打出「免收服務費」以吸引用戶。
阿里商旅的優勢在於,通過阿里商旅,酒店、航空公司和企業直接結算,每月統一支付,並開一張大發票,實現了「免墊資、免發票、免報銷」。而背靠阿里的金融體系和信用體系支撐,阿里商旅能為企業做金融授信,可以實現「先出差、後買單」,解決企業現金流問題。
阿里商旅的另一個優勢,是有釘釘作為流量入口。作為阿里巴巴旗下的企業辦公應用,據稱平臺上有300萬家企業和組織。此次,天貓企業購、阿里旅行等服務攜手入駐釘釘,阿里的企業級應用已經覆蓋了企業辦公、審批報銷、差旅管理等全流程。
從功能來看,阿里商旅對中小企業很有吸引力。不過,上線時日尚短,目前阿里商旅與攜程的差距還很明顯,交易規模不在同一個量級。
方繼勤告訴記者,攜程商旅的交易量在百億以上。記者查閱攜程財報發現,2016年公司差旅收入為6.08億元,同比增長29%,公司差旅收入佔2016年總收入比重為3%。
阿里商旅相關人士則向本報記者透露:「在產品初期,已經有數萬家企業嘗鮮在阿里商旅上安排出差行程,目前交易量已經突破了8000萬。」
商旅進入2.0時代
商旅管理隨著外資進入中國而被引入,但直到近年來才逐漸被中國企業所接受。大量企業仍然習慣通過傳統的小型票務代理預訂機票,而非通過專業的差旅管理公司。
業內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從業務構成來看,目前商旅業務中機票仍然佔據了大部分份額,達到70%,其餘的是20%的酒店,以及10%的其他。」機票佔比偏高,也導致行業處於4%~6%的微利狀態。
「傳統的商旅服務商,按一定比例收取服務費,或者按不同業務量級進行收費,這導致他們的客戶集中在大型企業,客觀上把中小企業拒之門外。中小企業不是不想享受專業的商旅服務,但服務費的門檻,以及他們較小的差旅業務需求和成本需求,讓他們寧願麻煩一些讓出差員工、行政人員自己動手在普通消費者渠道預訂,然後走報銷流程。」阿里商旅相關人士表示。
「企業客戶對差旅管理的需求正在發生轉變。差旅管理公司在幫助企業實現費用節省後,企業客戶更希望差旅管理公司能夠滿足其實現流程優化,管理效率提升的需求。大多數企業財務管理者選擇差旅管理供應商的首要因素是滿足出差申請、在線預訂、報銷一體化,實現差旅管理效率提升。」F-council中國企業財稅管理研究院院長謝學燾認為。
全流程的商旅管理,上遊供應鏈的有效整合是TMC行業的一大挑戰。「如果說過去差旅服務是我們幫助企業同航空公司或者酒店集團去採購一個更低的價格,並且完成預訂服務為商旅1.0時代的話,那麼現在給企業提供的全流程一體化的智能出行費用管控,則是商旅服務2.0時代的到來。」方繼勤將這一時代命名為「TM+時代」。
要滿足客戶的需求,就需要更好地掌控資源。3月7日攜程商旅與東航的合作即是基於對供應鏈資源的整合。攜程商旅與東方航空的合作,主要涉及客戶服務、產品以及市場等多個層面。雙方將共享企業客戶資源,在產品層面,攜程商旅將接入東航B2G二方協議直銷產品,同時,攜程商旅非機票的其他資源如租車、酒店、旅遊等產品打包提供給東航客戶。
相比大客戶,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的差旅管理更具挑戰。中小企業的需求各式各樣,很難做到標準化。大多數中小企業看重服務體驗度、價格是否優惠及考慮差旅管理的必要性。這也是攜程此前把重心放在大企業的原因。
Booking.com商旅服務產品開發總監RipsyBandourian表示,商務旅行具有不確定性,往往會導致商旅人士要到最後一刻才能預訂或確認他們的商旅行程。Booking.com商旅服務的研究顯示,23%的商旅人士僅能提前一周預訂國內的酒店與機票, 24%的商旅人士僅能在出發前4周或更短的時間內完成國際商旅行程的預訂。
Bandourian補充說:「如今,按部就班的商旅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新一代商務人士的需求,企業應當幫助員工獲得更好的商旅體驗。無論是嘗試預訂不同的住宿類型、制定更靈活的商旅政策、或是給予員工更多的選擇權去自行計劃、預訂和管理他們自己的行程,這些方式都可以有效提高員工的滿意度。」
市場集中度有待提升
眾多OAT企業瞄準商旅市場,因為這是又一個萬億級市場。
攜程日前發布的《2016年差旅(商旅)管理行業白皮書》稱,2016年中國商旅市場規模達290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白皮書還預測,2017年中國商旅支出市場將保持至少10%的增速,並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差旅市場。
目前非專業化差旅機構如旅行社、機票代理商仍是中國商旅管理市場的主力軍。但隨著航空公司的零佣金政策,傳統機票代理人面臨生存危機,反而給了差旅管理公司爆發式發展的機會。
但中國商旅市場仍呈現普及率低、市場分散的特徵。2016年中國企業使用商旅管理的比例僅有7%,遠低於歐美的40%;相比歐洲商旅管理市場Top4企業佔比(CR4)的66%,中國CR4僅為18%。
前5名企業分別為攜程(佔比7.6%)、國旅運通(佔比5.0%),中航嘉信(佔比3.7%)、捷成BCD(佔比1.9%)和錦江HRG(佔比1.7%),剩餘份額中,騰邦國際佔1.4%,美亞商旅佔1.4%,其餘77.5%由為數眾多的非專業化差旅機構如旅行社、機票代理商構成,市場結構依舊呈現參與者眾多、集中度低的特徵。
隨著攜程、阿里、途牛等OTA開始布局商旅市場,騰邦國際、凱撒旅遊、眾信旅遊等多家上市公司也加速布局商旅業務,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可以預計,未來商旅市場也會像在線旅遊一樣面臨洗牌。
「越來越多的非傳統TMC企業加入TMC,有利於催熟中小企業對差旅管理認知的提高,促進了中國差旅管理市場的進一步成熟。」方繼勤表示。
(責任編輯:DF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