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這種設置在水溝裡的攔魚網,我們要立即拆除,不能影響行洪。」7月16日上午,在信陽市溮河區遊河三官村,正在進行防汛巡查的一名鄉幹部說道。隨後,這張長達2米的漁網被拔掉木樁,從水溝中撈起。這樣的巡查和整治,在信陽市各地均在緊鑼密鼓地進行。6月份以來,信陽降雨量相對歷史同期大幅偏高,同時河網密布,丘陵、山地面積大,防汛以及防止地質災害等,對信陽市來說是一項頗具挑戰性的工作。
先旱後澇 防汛形勢嚴峻
信陽市氣象部門統計,今年4月份到6月上旬,信陽市平均降水為47.7毫米,較往年同期偏少73%,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少。轉折出現在6月中旬,降水頻繁光顧:整個6月份,全市累計平均降雨381毫米,較多年同期降雨154毫米偏多148毫米。一個月內,就經歷了「6·11」「6·27」「7·11」三次強降雨過程。「信陽市強降雨的突發性、反常性、不可預見性更加明顯,特別是小範圍、高強度的暴雨發生頻率高,預測難度大,防汛形勢不容樂觀。」信陽市應急管理局副局長彭志福說。
信陽市應急管理局的數據顯示,全市各類水利工程蓄水較常年偏多,部分大中型水庫接近汛限水位,小型水庫普遍自然溢洪。
部門聯動 上下合力
7月16日,記者在信陽市區周邊多個水利工程採訪時了解到,目前,小型水庫普遍水位較高,洩洪方式主要為溢洪道自然漫溢。
主要河流淮河、溮河以及其支流等河道,水位普遍較低。
針對水庫及河流的防汛工作,信陽市要求,大中型水庫行政、技術、管理責任人上崗到位,加強大壩巡查;有較大洪水將要通過時,河道管理部門必須派人到現場巡查值守;同時,切實加強河道內船隻安全管理,必要時將船隻和人員撤離上岸。
南部山區的縣鄉兩級政府和部門,加強了山洪地質災害隱患點巡查,當降雨量達到預警閾值時或可能發生山洪地質災害時,能夠及時預警,隨時做好組織受威脅群眾轉移的準備工作。尤其是針對居住偏遠地區的獨住戶、散居戶,轄區鄉、村逐級落實預警轉移方案。
村村組建防汛搶險小分隊
轄區範圍包括出山店水庫庫區上下遊的遊河鄉,不僅有淮河主河道,轄區內還有丘陵和山地,防汛壓力較大。為此,該鄉制定了多項措施和制度,確保汛期安全。目前,該鄉主要領導帶隊,已經對全鄉水庫、河道、河壩、橋涵等重點防汛設施進行了巡查,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整改。全鄉19個各村(居)及相關單位,組建防汛搶險小分隊,並加強訓練,提高成員的整體素質,還購置鐵鍁、編織袋、手電、鐵絲等防汛物資,並對防汛物資實行定點儲存、專人看管。
天氣預報顯示,未來一周,信陽市的降雨仍將持續,但是降水強度不高。
來源:大河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