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1、抽搐:全身或者局部成群骨骼肌非自主的抽動或者強烈收縮,常可以引起關節運動和強直。
2、驚厥:當肌群收縮表現為強直性或者陣攣性時,一般表現為全身性、對稱性、伴有或者不伴有意識喪失。
3、發熱:當機體在致熱源的作用下,或者各種原因引起的提問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時,體溫升高超出正常範圍。
高熱驚厥
高熱驚厥又稱「熱性驚厥」,俗稱「抽風」,小兒常見的急症尤多見於嬰幼兒,主要發生在4個月到4歲的小兒,由於多種原因使腦神經功能紊亂所致,體溫常規在38.5℃以上,表現為突然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呈強 直性和陣攣性抽搐,常伴有意識障礙 。
致病原因
熱性驚厥的確切的發病機制未明,主要系腦發育未成熟、發熱、遺傳易感性三方面交互作用所致。引起發熱常見的病因包括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肺炎等,也可由傳染病引起,如麻疹、細菌性痢疾等。高熱驚厥有明顯的家族史。
臨床表現
1、分類
臨床上根據臨床症狀講過熱性驚厥分為單純型高熱驚厥和複雜型高熱驚厥。
2、熱性驚厥通常發生於發熱後24小時內,很多寶寶在發病前沒有徵兆,常常突然出現雙眼上翻、口唇發紺、四肢僵直、全身或局部肢體抖動現象,可伴意識喪失。有的嚴重的小朋友可能還會出現大小便失禁等情況。一般持續數秒或數分鐘自行緩解,發作過後,神志清楚。測量體溫發現常在38.5℃以上。一次熱程中通常只發生一次抽搐,少數也可發生兩次或兩次以上抽搐,抽搐的嚴重程度並不與體溫成正比。
3、 驚厥持續狀態:指驚厥持續30分鐘以上,或兩次發作間歇期意識不能完全恢復 者,為驚厥的危重型 。由於驚厥時間過長可引起高熱 、缺氧性腦損害 、腦水腫甚至腦疝 。
院前處置措施
1、患兒取側臥位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
2、要保持呼吸道通暢。解開衣領,用紗布或軟毛巾包裹壓舌板或湯匙放於上、下磨牙間,防止咬傷舌頭,同時用手絹或紗布及時清除患兒口、鼻中的分泌物。
3、勿刺激患兒,切忌掐人中、撬開牙關、按壓或搖晃患兒,以防患兒皮膚損傷,並保持周圍4環境的安靜,儘量少搬動患兒,減少不必要的刺激。
4、進行物理降溫,冷敷,在患兒前額、頸部、腋下、腹股溝區放置冷毛巾或使用退熱貼。用溫水毛巾輕輕反覆擦拭大靜脈走行處如頸部、兩側腋下、肘窩、腹股溝等處,使之皮膚發紅,以利散熱。
5、藥物降溫一般口服退熱藥,如美林、泰諾林等,或退熱栓塞肛。大多數呈短暫發作,持續時問1~3 min,不必急於止驚藥物治療,應保持呼吸 道通暢,防止跌落或受傷。
6、當小孩意識喪失,全身性對稱性強直性陣發痙攣或抽搐時,家長不要急著把孩子抱往醫院,而是應該等孩子恢復意識後前往醫院。
7、經處理,即使患兒驚厥已經停止,也要到醫院進一步查明驚厥的真正原因。
8、患兒持續抽搐5-10分鐘以上不能緩解,或短時間內反覆發作,預示病情較重,必須急送醫院。
9、就醫途中,將患兒暴露在外,伸直頸部保持氣道通暢。切勿將患兒包裹太緊,以免患兒口鼻受堵,造成呼吸道不通暢,甚至窒息死亡。
入院後輔助檢查
急診處置措施
1、急救原則:迅速控制抽搐、降低體溫、防止抽搐性腦損傷,減少後遺症。
2、治療措施:
(1) 急診處置:抽搐發作時立即將病人側臥位或者仰臥位,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吸入,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洗出咽喉部分泌物,避免發生吸入性肺炎和窒息。 松解衣領、褲袋,搶救時減少不必要的刺激。 注意防止舌咬傷,如牙關緊閉,不可強行撬開,以免損傷牙齒,嚴重者牙齒調入呼吸道或呼吸道,導致嚴重後果。 加強加護,注意觀察病人生命體徵,膚色、瞳孔等,防止墜床事故的發生。
(2) 使用抗抽搐藥物:首先地西泮注射液,0.3-0.5mg/kg,緩慢靜脈注射,速度<1ml/min,也可肌內注射(6個月以下嬰兒禁用,用藥不當容易造成呼吸停頓)。無效者可以15-30分鐘重複一次,或者10%水合氯醛0.4-0.6ml/KG,保留灌腸或者兩者交替使用。為避免抽搐再次發生,應用苯巴比妥作維持治療,首次給負荷量的5mg/kg肌內注射,使其儘快達到血藥濃度,然後口服3-7mg/kg.d維持治療,避免復發。
(3) 氧療:儘早給與吸氧處理,改善組織缺氧。
(4) 降溫處理:採取物理降溫和藥物降溫。
(5) 降低顱內壓:對於頻繁持續抽搐出現腦水腫者,給與20%甘露醇1-1.5g/kg,每6-8小時一次,或者靜脈注射呋塞米1mg/kg.
(6)其他:治療原發病,積極治療感染;糾正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
預防措施
1、高熱驚厥常見於平時體質不錯的孩子,所以家長們不能因為孩子體質不錯而麻痺。
2、注意及時增減衣服,預防上呼吸道感染。注意合理的飲食搭配,增強孩子身體素質。
3、常備退熱藥,觀察測量體溫,一旦達38.5℃即口服退熱藥物,以防高熱引起抽搐。
4、患兒多有高熱驚厥的家族史和既往發病史,所以,對於家長們或患兒曾經發生過高熱驚厥的,更要擔心患兒出現高熱驚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