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堂課》:閱讀,成就自己,成就他人

2021-01-17 Helen告2

在2020年的復盤和2021年的計劃中,你是否有一項是「一年讀一百本書」?

「一年讀一百本書」似乎成了閱讀者的標配,知乎上也有這樣一個問題「一年讀100本書的人,都過得怎麼樣」,看到很多人的回答說閱讀只是為了消遣娛樂,生活還是老樣子;也有一部分回答說閱讀讓自己的思想發生了變化,認知提升了。這讓我想到了最近看到的一句話:如果不將你閱讀到的東西經過反覆的練習,成為你的下意識,成為你的本能,成為你的思維,你就沒有成功為自己賦能。

這句話來源於我期待已久的一本書——《閱讀7堂課》,作者是秋葉和秦陽,本書以7堂課的形式,向我們詳細地介紹了如何高效閱讀:

方法篇:10種方法讓你高效閱讀;

批判篇:帶著自己的頭腦去閱讀;

聯機篇:藉助網絡放大你的閱讀視野;

框架篇:主題閱讀助你成為閱讀高手;

賦能篇:通過閱讀讓自己和他人成為更厲害的人;

複利篇:用閱讀打造你的個人品牌;

買書篇:用最小代價買到好書。

作者秋葉,百萬暢銷書作者,秋葉商學院創始人,秋葉PPT創始人,中歐商學院私享會導師。

秦陽,秋葉職場聯合創始人,百萬暢銷書作者。

無論是消遣娛樂,還是認知提升,我們都是帶著目的去閱讀的。說到閱讀的目的,一是為了給自己賦能,二是給他人賦能。

賦能,簡單來說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厲害。如何讓自己通過閱讀變得更厲害呢?作者秋葉和秦陽在《閱讀7堂課》中給出了這樣的建議。

一、讓知識內化,成為自己的能力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閱讀,逐漸養成了閱讀的習慣。拿起書本閱讀,對很多人來說已經不是什麼難事。但是,書本上的知識終究是別人的思考與認知,我們僅僅讀過,也只是在那一刻有些許的觸動,並未給我們帶來什麼改變。所以,如何讓我們閱讀的內容內化成自己的知識,從而變成自己的能力,讓自己變得更厲害,更有能量,這才是閱讀的關鍵所在。

1.深度思考:能解釋我看到的什麼現象

當我們閱讀的時候,總以為提高閱讀速度,快速地把一本書讀完,就是成就感滿滿。可是,我們卻不曾想過:這樣一本一本讀下去,我除了收穫了那所謂的快感和厚厚的一摞書,還收穫了什麼?

當我們讀到一段文字,對它有觸動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停下來,思考為什麼這段文字會觸動我們,它是否能夠解釋我生活中和工作中看到的什麼現象。

前百度副總裁李靖曾經要求自己,每遇到一個有用的知識點,都要停下來思考,如果不找出至少5個現象能被這個理論解釋,是不會罷休的。

挖得足夠深,才能學得足夠精。閱讀,不是為了閱讀而閱讀,而是為了成長而閱讀。只有經過不斷地深度思考,才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才不會忘掉。

2.與我相關:能夠幫助我解決什麼問題

我們總是說要帶著問題去讀書,這樣才能更加高效。反過來,當我們讀到自己認為有用的內容時,不妨想一想它能幫助我們解決什麼問題。

就拿我讀《閱讀7堂課》這本書來說,其中有一課是「複利型閱讀」。在這一課中,作者秋葉和秦陽介紹了寫書評、做讀書PPT、講書和做書友會社群四種複利的方式。在寫書評那一節中,我知道了書評寫作的六個階段,這一點解開了我對寫書評的一些困惑,知道自己要如何去完善自己的書評。

當我們開始用讀到的知識解決問題的時候,這些知識就在潛移默化地成為我們的一部分,而不是僅僅成為過眼雲煙。

讓問題指引我們去閱讀,讓閱讀解決我們的問題。讓新的知識和原有的經驗、問題、困惑相互碰撞,相互連接,產生更具創意的想法,解決更有意義的問題。

3.刻意練習:不斷使用才能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終身學習,已經成為我們的一部分,但是我們卻常常誤解了終身學習的意義。我們總是以為,終身學習就是不斷學習新知識,不斷填充我們的大腦。其實不然,終身學習的根本是將我們學到的知識轉化為我們自己的能力。知識是學不完的,只有把學到的知識不斷使用,將它變成能力,才是學習的意義所在。

要想讓知識真正成為自己的能力,刻意練習必不可少。

就拿寫作這件事來說,很多人都知道寫作的好處,也閱讀了寫作的書籍,也學習了寫作的技巧,可是結果卻幾家歡喜幾家愁:有的人因寫作工作變得越來越好,有的人因寫作而成為籤約作者,而有的人只能一邊羨慕一邊感嘆自己為何還是老樣子。這其中的奧秘就是刻意練習,只有經過不斷寫作,不斷練習,不斷積累,才能有所收穫。

作者在《閱讀7堂課》中說道,要想讓閱讀學到的東西成為自己的一部分,就必須經過反覆的練習,沒有捷徑。

二、不斷輸出,讓別人變得更厲害

稻盛和夫在他的著作《心:稻盛和夫的一聲囑託》中強調,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

閱讀,是一項成就自己,亦成就他人的事業。

當我們閱讀到對自己有啟發的內容,不妨把這些內容和自己的啟發寫下來,發布到不同的平臺上,也許就會觸動在屏幕那邊閱讀的人。每一位輸出者,都在做著利他的事情。

對於如何輸出,利他又利己,作者在《閱讀7堂課》中給出了這樣的建議:

1.輸出形式要多樣化;

2.找到合適的輸出平臺;

3.換著花樣堅持下來。

通過閱讀,獲得知識,將知識轉化成能力,讓自己變得更厲害,更加有能量;通過輸出、分享,把能量傳遞給他人,讓他人因此而變得更厲害;他人的厲害又強化了我們自己的能量。如此循環往復,才是閱讀的真諦。

三、寫在最後

無論我們出於什麼目的而閱讀,只要開始,就是最值得的投資。既能富足自己,又能富足他人。

作者秋葉和秦陽在《閱讀7堂課》中還介紹了很多閱讀的好方法,如果你正在為怎麼讀懂一本書,如何運用讀到的內容而感到焦慮,不妨翻開這本書學習一下。

我是@Helen告2,一起讀書,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閱讀:讓孩子成就更好的自己
    閱讀無疑是孩子成就自己的最佳方法。因為大量閱讀,累積知識這一點是無需質疑的。大量的書中的故事、做事、做人的方法、態度,會在無形中灌輸給孩子,讓他們從中主動或被動的接受,一旦在生活中有相似事件,孩子們自然而然會出現閱讀中提到的方式與方法去加發解決,解決後也會反思這樣做的對錯,無疑是孩子成長的有效途徑。
  • 《成就》:先成就他人,方能成就自己!
    :優秀管理者成就自己,卓越管理者成就他人》。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 李開復這樣評價道:我非常認同《成就》的理念,優秀的管理者懂得如何創造一種充滿能量的環境,並通過支持、尊重和信任,幫助員工實現卓越和成長。那什麼是成就呢?很顯然,成就是指達到我們想要的結果,實現自我成長,看似指人們取得的成就,但本書的重點則是如何訓練領導者的領導力。
  • 《閱讀7堂課》:想做知識變現,我建議先看看這本書
    秋葉老師的《閱讀七堂課》就是這樣一本介紹閱讀方法的書,書中告訴我們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新媒體發展日新月異,掌握這些高效閱讀的方法,能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營養,提升自己的學識和競爭力。書中告訴我們對待不同類型的書籍在閱讀的時候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
  • 一起閱讀‖馮友蘭:理想人生的三種成就
    所以我建議我們學校少一點急功近利,讓學生「慢慢走,欣賞啊」,另外開出的書目固然要重視,但我們絕不是要「全盤接受」,而應該「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因為並不是所有「推薦書單」上的書都適合你的孩子,我們每一個孩子個體都是有差異的,興趣愛好點也是千差萬別的,因此「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不要趕時髦,追求高大上,而是要腳踏實地,放慢腳步,一本一本地有選擇性地讀,從而構建自己的閱讀體系。
  •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閱讀經典,成就「今典」
    我們閱讀經典作品,也要以優質的創作、精純的閱讀、大眾的文化參與,成就今天的經典      閱讀是永恆的,載體卻不斷更新。第二十三個「世界閱讀日」前夕,一些商家推出新的電子書閱讀器,努力提升讀者的閱讀體驗。
  • 於揚:優秀的人成就自己,卓越的人成就他人|一刻·演講
    他將自己從工程師,到銷售人員,然後創業的經歷總結,悟出了一個道理,即偉大的分析師要做到對人性深刻洞察,對數據和業務的結合有深入了解。他認為要做好一個成就他人的產品,才能最終成就一個卓越的自己。文章共2479字,閱讀需要8分鐘今天演講局的大主題「原點」特別好,借著這樣一個主題,能夠去回溯一下過去20年創業所做的事情。今天我給大家分享的主題是叫ARGO。
  • 《閱讀手冊:成就孩子一生的閱讀培養法》到底講了啥?
    今天就分享一下這本書的序言,說說這本《閱讀手冊:成就孩子一生的閱讀培養》到底講了啥。序 言 關於閱讀的常識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成為父母的新挑戰和新焦慮父母如何幫孩子培養閱讀能力?閱讀是樂趣,不是任務。閱讀者不需要他人驅動,即可開始閱讀,不需要刻意準備,就可以進入閱讀狀態。閱讀者想什麼時候讀就什麼時候讀,想讀什麼就讀什麼,想怎麼讀就怎麼讀,而且有熟練的閱讀技術,讀起來毫不困難。其二,閱讀是個人化活動,需要由個人獨立進行。
  • 暢想閱讀,成就英語學習——李堡鎮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研討
    暢想閱讀,成就英語學習                          ——李堡鎮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研討11月30日下午,嚴寒阻擋不了李堡鎮全體英語教師學習的步伐。經驗豐富、落落大方的金敏敏老師帶領學生學習了Unit7 Protect the Earth。課堂圍繞「如何成為保護地球的志願者」展開教學,並且完美的串聯了每個教學板塊,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形成保護地球的意識。
  • 《閱讀7堂課》:不是讀書難,而是你不會讀書
    相信每個人都有這樣那樣的原因導致不能好好閱讀,但其實,閱讀不是拿起書讀就好了,真正的閱讀其實是有技巧的。最近看了一本書叫《閱讀7堂課》這本書是由秋葉和秦陽所著,書中主要為大家分享,如何去閱讀一本書。其實,我們很多人,有時候讀書沒耐心,有時候讀書後無法吸收。
  • 李秋紅:保險就是成就自己幫助他人
    □記者席韶陽通訊員田莊敬    A    華麗轉身 借保險成就自己    6月14日,鄭州熱浪襲人。上午10點半,平安人壽河南分公司乾坤13部的職場濟濟一堂,講堂上正在播放視頻講座,講臺下,近百人正在全神貫注地聽課、記筆記。
  • 《閱讀手冊》:5個角色,成就孩子終身閱讀之旅
    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成了中國父母面臨的一個新挑戰,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種新的焦慮。 說是挑戰,是因為大部分父母本身沒有閱讀習慣,更不懂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說是焦慮,是因為學校教育乃至整個社會都越來越關注孩子的閱讀,如果跟不上節奏,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熱愛閱讀、善於閱讀的孩子,孩子就會落伍,父母也會失職。
  • 朱永新《致教師》,成就40萬教師讀者的閱讀生活
    朱永新《致教師》,成就40萬教師讀者的閱讀生活 2020-05-11 20: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養成良好的習慣,成就更好的自己
    養成良好的習慣 成就更好的自己——從「為什麼」開始引言:大家好!很高興能在這裡與大家共同探討關於「幼小銜接」的話題。我的題目是《養成良好的習慣,成就更好的自己——從「為什麼」開始》。孩子上小學,家長們心情也是特別激動興奮的,我們一般會思考,準備要做什麼,或者該怎麼去做,而在這裡卻提出從為什麼開始。
  • 中年人值得炫耀的成就,從不是他人眼中的自己
    山頂往往會被成就帶來的雲霧所籠罩,讓人看不清腳下的路,看不見眼前的萬丈深淵。 不僅如此,不穩定也會讓小有成就的人想著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對實力有著迷之自信,卻不去思考眼前的路是否安全。 無論中年遇到何種景象,不管是中年危機還是準備大幹一場,都需要要有泰山壓頂而面不改色的魄力。 一個中年人最大的魅力不是有多少錢,有什麼樣的成就。而是不論站在巔峰還是遭遇低谷,依舊能沉住氣,穩住那顆心。
  • 心理學:容易發火的原因,是應對他人對自己毫無成就的責備
    >基於心理防禦機制,個體的許多反常行為大都為了應對他人對自己毫無成就的責備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對自己的價值不確信,會導致個體迫切需要他人的肯定。這就意味著,如果一個人認為自己一事無成,那麼他就非常渴望他人來肯定自己的價值。但是如果意識到對方可能會責備自己毫無成就,個體就會通過憤怒來表達不滿。想要獲得他人肯定,但是不能接受責備,就是這群人的特徵。
  • 浙江農林大學校長寄語2020屆畢業生:幫助他人,成就自己!
    幫助他人 成就自己——在2020屆畢業生畢業典禮上的講話校長 應義斌親愛的同學們:所以今天,在這樣一個隆重、莊嚴且特殊的畢業典禮上,我特別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始終牢記並踐行這句話:「幫助他人就是成就自己」。論語有云:「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縱觀古今中外,凡有君子之風,亦有成事之能者,其必有成人之美之德,亦必有立己達人之智。
  • 閱讀精彩人生,成就青春夢想!這場分享會超讚~
    「拒絕『升學宴』 引領新風尚」系列活動之「閱讀精彩人生 成就青春夢想」讀書分享會今日在沭陽縣美術館舉辦120餘名準大學生報名參與活動分享好書、討論交流、表達自我……走,跟小布一起去看一看~活動現場準大學生們分享了《時光知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小王子》《我與地壇》等一系列優秀的作品生動形象地為大家展示了每部書籍獨特的魅力及自己的獨特見解
  • 努力成就對方,就是成就你自己
    在《人生定位:特勞特教你營銷自己》這本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如果你關注自己,你就只有一次機會贏得比賽。如果你開闊眼界,把他人也納入你的關注之中,那麼你的勝算將大大提高。為什麼還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呢,畢竟單憑自己,你只能有一次獲勝的機會。敞開你的胸懷,你就能擁有成千上萬的機會去博取成功。現實生活中,我們與自己的領導、客戶、合作夥伴、朋友,又何嘗不是這樣的關係呢?努力成就對方,就是成就自己。
  • 《閱讀7堂課》①:書難讀?揭秘不同類型書籍的10種閱讀法(上)
    新的一年到了,很多人在朋友圈發了過去一年閱讀的總結,並計劃在來年再接再勵讀更多的書,可卻很少有人說自己真正get到了多少技能。所以,讀書的目的,從來不是為讀而讀,而是你把書中學到的知識,真正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你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閱讀7堂課》這本書,你將學會怎樣把一本書」學以致用「,真正做到提升自己的實際技能。這本書的作者是秋葉、秦陽。
  • 在親子閱讀的道路上成就更好的自己
    親子閱讀對於之前的我來說是一個陌生的詞語,第一次接觸還是在寶寶知道平臺的直播中,不僅讓我了解了親子閱讀的重要,也帶我邁進了親子閱讀的大門。親子閱讀越早越好,即使寶寶還聽不懂。慶幸我從寶寶剛出生就接觸了親子閱讀,從而開始了親子閱讀之路。剛開始給寶寶講故事,她都是在左看右看,感覺根本就沒有和我在同一頻道上。不過我也沒著急,我讀我的,她看她的。